本技術涉及介入醫(y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夾合器及夾合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二尖瓣疾病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包括二尖瓣返流和二尖瓣狹窄兩種常見類型,其中以二尖瓣返流最為常見。據統(tǒng)計年齡大于75歲的人群二尖瓣返流的發(fā)病率高達10%。輕微的二尖瓣返流一般對正常生活沒有影響,而中重度或重度二尖瓣返流需要干預治療,傳統(tǒng)的外科治療方式是開胸治療,在體外循環(huán)機的支持下,打開心臟,進行瓣膜的修復或置換,但高危病人無法耐受。近年來興起的介入治療給二尖瓣返流的高危病人帶來了希望,介入治療一般是通過導管將器械輸送到病變部位,進行瓣膜的修復或替換。目前經導管二尖瓣置換產品大都處于臨床研究階段,而經導管二尖瓣修復產品目前已經面市的有雅培公司生產的mitraclip產品和愛德華公司生產的pascal產品,其原理均為采用一個夾合器械將二尖瓣瓣膜的前葉和后葉進行夾合,使瓣膜開口面積減小,從而達到治療返流的目的。mitraclip采用的是一種機械鎖定的夾合器械,其在介入操作中需要打開鎖定,才能執(zhí)行夾合操作,因此操作復雜,且夾合應力因為是機械鎖定式,不可控制,因此器械對瓣葉的損傷較大。而pascal克服了mitraclip的這一缺陷,采用彈性夾合方式,使瓣葉夾合在彈性夾合臂和柔性間隔件之間,緩和瓣葉夾合的應力,降低瓣葉損傷,另一方面因為采用彈性夾合臂,夾合力靠夾合臂的彈性提供,因此不需要機械鎖定機構,其產品結構設計相對簡單,操作也更為簡便。但目前不論是采用機械夾合還是彈性夾合的方式,其內夾臂均采用彈性結構,依靠彈性內夾臂自身的彈性與與之對應側的夾合件配合而實現(xiàn)夾合,在現(xiàn)有夾合器的設計過程中發(fā)現(xiàn),如何在保證內夾臂彈性需求之余盡可能增加內夾臂夾持瓣葉時的有效夾持長度以提升夾持穩(wěn)定性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升夾合器的夾持穩(wěn)定性。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
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夾合器,用于夾合組織,包括一彈性的扣鉤及一對可相對所述夾合器的中心軸打開或閉合的夾持組件,所述扣鉤包括扣鉤固定部及對稱設置于所述扣鉤固定部兩側的扣鉤夾持部,所述扣鉤設于一對所述夾持組件的內側,且一所述扣鉤夾持部與一所述夾持組件相配合用于夾持組織,所述扣鉤夾持部包括靠近對稱軸設置的第一部分和與所述第一部分相連的第二部分;自然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對稱軸的夾角分別為α1和α2,α1小于α2。
4、其一實施例在于,所述α1與所述α2的差值介于1°~10°。
5、其一實施例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長度不大于所述扣鉤夾持部總長的三分之一。
6、其一實施例在于,還包括沿所述夾合器的中心軸的方向具有預設軸向長度的導向管以及套設于所述導向管上的間隔件,所述間隔件置于所述扣鉤的兩所述扣鉤夾持部之間,所述間隔件的與所述扣鉤夾持部相對的面為朝向所述夾合器的中心軸內凹的第一弧面,兩所述第一弧面之間的徑向間距自遠端至近端逐漸增大。
7、其一實施例在于,所述間隔件的兩所述第一弧面的同側分別通過一第二弧面連接,形成的兩所述第二弧面相對所述夾合器的中心軸外凸設置。
8、其一實施例在于,所述扣鉤固定部包括固定段及連接于所述固定段兩側的連接段,兩所述連接段相對所述對稱軸對稱設置,每一所述連接段均包括一相對所述對稱軸外凸的第一彎曲段,所述固定段及兩個外凸的所述第一彎曲段之間形成一容置腔;
9、所述夾合器還包括一固設于所述間隔件遠端側的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兩側端面為與所述第一彎曲段的彎曲內表面相適配的第一曲面;所述連接座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內,所述扣鉤的所述固定段與所述連接座相對固定。
10、其一實施例在于,每一所述連接段均包括一相對所述對稱軸內凹的第二彎曲段,所述第一彎曲段的一端連接所述固定段,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彎曲段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彎曲段的另一端與所述扣鉤夾持部的所述第一部分相連。
11、其一實施例在于,一對所述夾持組件包括一對夾合臂及一對支撐臂,一所述支撐臂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座鉸接,另一端與所述夾合臂的一端可轉動連接,一對所述夾合臂的遠離所述支撐臂的一端可轉動的連接。
12、其一實施例在于,所述連接座包括座體及設于所述座體遠端側的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根部處的徑向上的兩側局部伸出形成伸出部;所述固定段上設有一可穿過所述連接管的連接孔,所述連接孔的徑向上的兩側凹陷以與所述伸出部適配卡接。
13、其一實施例在于,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徑大于所述連接孔的最小孔徑,所述套管套設于所述固定段遠端側的所述連接管上與所述連接管相對固定,所述扣鉤固定部被限位于所述座體及所述套管之間。
14、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案在于提供一種夾合器,包括一彈性的扣鉤及一對可相對所述夾合器的中心軸打開或閉合的夾持組件,所述扣鉤包括扣鉤固定部及對稱設置于所述扣鉤固定部兩側的扣鉤夾持部,所述扣鉤設于一對所述夾持組件的內側,且一所述扣鉤夾持部與一所述夾持組件相配合用于夾持組織,所述夾合器還包括置于所述扣鉤的兩所述扣鉤夾持部之間的間隔件,所述間隔件的與所述扣鉤夾持部相對的面為朝向所述夾合器的中心軸內凹的第一弧面,兩所述第一弧面之間的徑向間距自遠端至近端逐漸增大。
15、其一實施例在于,所述間隔件的兩所述第一弧面的同側分別通過一第二弧面連接,形成的兩所述第二弧面相對所述夾合器的中心軸外凸設置。
16、其一實施例在于,所述扣鉤固定部包括固定段及連接于所述固定段兩側的連接段,兩所述連接段相對所述對稱軸對稱設置,每一所述連接段均包括一相對所述對稱軸外凸的第一彎曲段,所述固定段及兩個外凸的所述第一彎曲段之間形成一容置腔;
17、所述夾合器還包括一固設于所述間隔件遠端側的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兩側端面為與所述第一彎曲段的彎曲內表面相適配的第一曲面;所述連接座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內,所述扣鉤的所述固定段與所述連接座相對固定。
18、其一實施例在于,每一所述連接段均包括一相對所述對稱軸內凹的第二彎曲段,所述第一彎曲段的一端連接所述固定段,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彎曲段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彎曲段的另一端與所述扣鉤夾持部的所述第一部分相連。
19、其一實施例在于,一對所述夾持組件包括一對夾合臂及一對支撐臂,一所述支撐臂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座鉸接,另一端與所述夾合臂的一端可轉動連接,一對所述夾合臂的遠離所述支撐臂的一端可轉動的連接。
20、其一實施例在于,所述連接座包括座體及設于所述座體遠端側的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根部處的徑向上的兩側局部伸出形成伸出部;所述固定段上設有一可穿過所述連接管的連接孔,所述連接孔的徑向上的兩側凹陷以與所述伸出部適配卡接。
21、其一實施例在于,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徑大于所述連接孔的最小孔徑,所述套管套設于所述固定段遠端側的所述連接管上與所述連接管相對固定,所述扣鉤固定部被限位于所述座體及所述套管之間。
2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夾合系統(tǒng),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夾合器及輸送組件,所述輸送組件與所述夾合器可拆卸式連接。
23、本實用新型的夾合器及夾合系統(tǒng)中扣鉤夾持部的第一部分與對稱軸之間的夾角α1小于第二部分與對稱軸之間的夾角α2,即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連接處形成一定的彎折,使得在自然狀態(tài)下第二部分相對第一部分向上彎折,該設置,使得主要用于夾持組織的第二部分具有更多有效的夾持長度,同時靠近對稱軸的根部的第一部分向下抵壓,能夠有效的保持扣鉤的彈性,在同樣的夾子長度下,該設置保證了扣鉤的彈性的同時使扣鉤夾持部的有效夾持長度更長,提升了夾合器夾合的穩(wěn)定性。另外,該設置下可以使得整個扣鉤在閉合狀態(tài)下的軸向高度更低,從而利于小型化設置,即在實現(xiàn)小型化的同時,既保證了彈性又提高了有效夾持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