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一種防雨密封門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采用導流槽門框結構,使用門與門框翻邊相互壓緊柔性密封墊,實現雙層防雨密封效果的防雨密封門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工民用建筑、方艙、箱罩等及可能受到雨淋的設備,其上安裝的需要經常開關的門裝置為實現防雨密封,多采用“封”、“堵”的結構形式,但由于加工制造誤差,平整度不夠,使用過程中由于無法實現門與門框的緊密貼合,既“封”“堵”的效果無法達到理想狀態(tài),或使用結構復雜的,占據較大空間的型材,或采用密封膠密封,導致加工過程復雜,安裝繁瑣、占據較多室內面積、維護成本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防雨密封門裝置,其結構簡單,用一種折彎結構,形成導流槽門框,同時充分利用這種折彎結構的各條翻邊,配合柔性材料實現門與門框的雙密封。它具有低加工精度、高效防雨性能、高空間利用率、免維護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雨密封門裝置,包括門框、密封墊和翻邊門:
所述門框為一體成型結構,在門框邊緣四周設有第一折疊部、第二折疊部、第三折疊部和第四折疊部,第二折疊部垂直于第一折疊部,第三折疊部垂直于第二折疊部,第四折疊部垂直于第三折疊部,第二折疊部、第三折疊部和第四折疊部形成導流槽;
所述翻邊門在四周門邊設有第五折疊部和第六折疊部,第五折疊部垂直于第六折疊部,第六折疊部平行于門板;
門框的折疊部與翻邊門的折疊部相配合,在第二折疊部與第六折疊部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墊,門板與第四折疊部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墊;
門框與翻邊門通過螺釘連接。
進一步的,在門框底部的第一折疊部設有導流孔,翻邊門在第六折疊部對應位置也設有導流孔。
進一步的,所述導流孔設置在門框底部第一折疊部左右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導流孔在門框底部第一折疊部左右兩側各設有3個。
進一步的,所述第四折疊部的高度大于10mm。
進一步的,八個螺釘均布翻邊門的四邊,在門框內側對應位置點焊八個螺母,螺釘穿過翻邊門和門框連接孔,與螺母連接。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防雨密封門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裝置加工精度低、防雨性能高效、安裝時可與建筑、方艙等承載體形成一體,不占據室內空間,同時維護極為簡便。本實用新型專利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空間利用率,實現高效防雨,能提高了生產效率,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2是圖1沿B-B線的剖視圖;
圖3是圖1沿A-A線的剖視圖;
其中:
1-門框,11-第一折疊部,12-第二折疊部,13-第三折疊部,14-第四折疊部,
2-翻邊門,21-第五折疊部,22-第六折疊部,
31-第一密封墊,32-第二密封墊,
4-導流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請參見圖1-圖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防雨密封門裝置,包括門框1、密封墊和翻邊門2:所述門框1為一體成型結構,在門框1邊緣四周設有第一折疊部11、第二折疊部12、第三折疊部13和第四折疊部14,第二折疊部12垂直于第一折疊部11,第三折疊部13垂直于第二折疊部12,第四折疊部14垂直于第三折疊部13,第二折疊部12、第三折疊部13和第四折疊部14形成導流槽;所述翻邊門2在四周門邊設有第五折疊部21和第六折疊部22,第五折疊部21垂直于第六折疊部22,第六折疊部22平行于門板;門框1的折疊部與翻邊門2的折疊部相配合,在第二折疊部12與第六折疊部22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墊31,門板與第四折疊部14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墊32;門框1與翻邊門2通過螺釘連接。相比于背景技術中介紹的內容,本實用新型加工精度低、防雨性能高效、安裝時可與建筑、方艙等承載體形成一體,不占據室內空間,同時維護極為簡便。本實用新型專利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空間利用率,實現高效防雨,能提高了生產效率,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本實施例采用柔性密封墊使翻邊門與門框內側緊密貼合,采用一種極為簡單且性能可靠的導流結構,配合柔性材料實現門與門框的雙密封,達到門防雨密封的目的。
見圖3,本實施例中,在門框1底部的第一折疊部11設有導流孔4,翻邊門2在第六折疊部22對應位置也設有導流孔。當雨水通過門框1流向門框1下部,可使進入其中的雨水通過既定設計的路徑流出,不會流入設備內部。
本實施例中,所述導流孔4設置在門框1底部第一折疊部11左右兩側。具體的,所述導流孔4在門框底1部第一折疊部11左右兩側各設有3個。雨水通過左右兩側的導流孔均勻流出。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折疊部14的高度大于10mm。保證少量雨水無法翻越導流槽,只能在導流槽內流動。
本實施例中,八個螺釘均布翻邊門2的四邊,在門框1內側對應位置點焊八個螺母,螺釘穿過翻邊門和門框連接孔,與螺母連接。由于本實用新型不屬于常開型門,通過螺釘螺母的配合,通過簡單的結構提高了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在安裝時可與建筑、方艙及合適的承載體上的孔口整合為一體,極大地節(jié)約了安裝空間。
當雨水通過門與門框四周的縫隙進入門框1后,其防雨密封效果如下:1、首先,雨水被壓在門翻邊與門框1內側壓緊的柔性密封墊遮擋,使雨水無法進入內部空間,當由于加工平整度的誤差,在門框的極小部分區(qū)段,雨水會進一步下落;2、這時雨水會落入門框的下部導流槽內,由于導流槽的最小翻邊高度大于10mm,少量雨水無法翻越導流槽,只能在導流槽內流動,最終流向門框下部,并通過門下部翻邊的導流孔流向外界;3、即使短時間內有大量的雨水進入導流槽內,導致導流槽內雨水溢出,則此時,雨水會被門框翻邊與門內側壓緊的柔性密封墊遮擋,而無法進入設備內部空間,最終也會通過導流槽流動,流向門框1下部,并通過門下部翻邊上的導流孔流向外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而非對其限制;應當指出,盡管參照上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上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和替換,并不使相應的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