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用于儀表導淋管帽的拆卸工具,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儀表導淋管帽破拆器。
背景技術:
由于儀表長時間投用,日常處理基本上不從儀表導淋閥處排表,當時間較長容易導致導淋管帽與導淋單絲頭處銹蝕,需要排表時管帽卻擰不下來,如儀表在排凝的時候管帽擰不開,如果導壓管里含水冬天容易凍凝,如果硬擰容易將儀表導淋單絲頭甚至是導壓管擰斷。當銹蝕嚴重時即使2人也很難拆卸,因為儀表的常規(guī)工具力矩小,雙人作業(yè)時工具受力不均勻,所以導致儀表管帽拆卸不下來。
現(xiàn)在使用的活扳手與管鉗手柄較短,擰動所需力氣大,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有效拆除儀表管帽的工具,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儀表導淋管帽破拆器,其包括扳手部和管鉗部,扳手部包括扳手頭、左扳手臂和右扳手臂,管鉗部包括管鉗頭、左管鉗臂和右管鉗臂,管鉗頭內設伸縮部;左扳手臂和右扳手臂分別在扳手頭的左右兩側,左管鉗臂和右管鉗臂分別在管鉗頭的左右兩側;扳手部和管鉗部配合使用在同一導淋管上,扳手部作用于單絲頭,管鉗部作用于單絲頭下側的管帽;左扳手臂的初始位置是位于左管鉗臂上側,右扳手臂的初始位置是位于右管鉗臂的上側;左扳手臂和右扳手臂長度相同,左管鉗臂和右管鉗臂長度相同。
左扳手臂、右扳手臂、左管鉗臂、右管鉗臂長度均相同,長度為50cm。
扳手部初始位置和管鉗部初始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夾角為60°。
一種儀表導淋管帽破拆器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扳手頭卡在單絲頭的六棱角上,兩個人分別把住左扳手臂、右扳手臂遠離扳手頭的尾部;
2)調整管鉗部的伸縮部為管帽大小,管鉗頭卡在單絲頭下側的管帽上,兩個人把住左扳手臂和右扳手臂的同時,分別把住當側對應的左管鉗臂、右管鉗臂遠離管鉗頭的尾部;
3)扳手部和管鉗部在水平方向上呈60°左右的夾角,一個人把住左扳手臂和左管鉗臂,另一個人把住右扳手臂和右管鉗臂;
4)二人一起向自己兩只手的中間位置用力,將管帽11拆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拆除工具扳手臂及管鉗臂長,有效增加扳手部與管鉗部的力臂,省力省時;使用方便快捷又安全,有效實現(xiàn)儀表管帽拆除目的,降低了導壓管由于受力不均被掰斷的風險;方便現(xiàn)場儀表人員作業(yè),使儀表的日常維護量減小。
附圖說明
圖1,一種儀表導淋管帽破拆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扳手部,2、管鉗部,3、扳手頭,4、左扳手臂,5、右扳手臂,6、管鉗頭,7、左管鉗臂,8、右管鉗臂,9、伸縮部,10、單絲頭,11、管帽,12、導淋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儀表導淋管帽破拆器,其包括扳手部1和管鉗部2,扳手部1包括扳手頭3、左扳手臂4和右扳手臂5,管鉗部2包括管鉗頭6、左管鉗臂7和右管鉗臂8,管鉗頭6內設伸縮部9;左扳手臂4和右扳手臂5分別在扳手頭3的左右兩側,左管鉗臂7和右管鉗臂8分別在管鉗頭6的左右兩側;扳手部1和管鉗部2配合使用在同一導淋管12上,扳手部1作用于單絲頭10,管鉗部2作用于單絲頭10下側的管帽11;左扳手臂4的初始位置是位于左管鉗臂7上側,右扳手臂5的初始位置是位于右管鉗臂8的上側;左扳手臂4和右扳手臂5長度相同,左管鉗臂7和右管鉗臂8長度相同。
左扳手臂4、右扳手臂5、左管鉗臂7和右管鉗臂8長度均相同,長度為50cm。
扳手部1初始位置和管鉗部2初始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夾角為60°
左扳手臂4、右扳手臂5、左管鉗臂7和右管鉗臂8為碳鋼管。
本拆除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將扳手部1的扳手頭3卡在單絲頭10的六棱角上,兩個人分別把住左扳手臂4、右扳手臂5遠離扳手頭的尾部;
2.調整管鉗部的伸縮部9為管帽11大小,卡在管帽11上,兩個人把住左扳手臂4和右扳手臂5的同時,分別把住當側對應的左管鉗臂7、右管鉗臂8遠離管鉗頭的尾部;
3.扳手部1和管鉗部2在水平方向上為60°左右的夾角,一個人把住左扳手臂4和左管鉗臂7,另一個人把住右扳手臂5和右管鉗臂8;
4.二人一起向自己兩只手的中間位置用力,圖示箭頭方向示意兩人用力方向;即可保證管帽11受力均勻,將管帽11拆下,拆卸前也可向管帽11的螺紋處適當噴涂除銹劑效果更佳。
本工具省時省力,使用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