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槽機,特別涉及一種管件開槽機。
背景技術:
在工業(yè)技術領域,經常要用到各類管件,有時為了更好的對管件進行固定,需要在管件上進行開槽加工。如申請?zhí)枴?01220634552.4”的塑料管材管件溝槽機,這種塑料管件管件溝槽機器大體上由三部分構成,整體機架、轉動機構、管件固定裝置。管件固定裝置由上、下夾具以及中間的緊固墊圈組成,其中緊固墊圈又分為上墊圈以及下墊圈,上、下墊圈通過螺釘固定在上、下夾具上。
這種開槽裝置的使用步驟可分為三步:放置固定管件、開槽、取出。
放置固定管件:手工調整管件,使其通過一整套繁瑣的夾具夾緊,手動將管件對準上、下夾具間所形成的圓環(huán),再根據管件的粗細更換上、下夾具間所使用的緊固墊圈,再閉合夾具固定管件。
開槽:打開電機,切割刀頭在已固定好的管件上開槽。
取出:開槽結束后需要再次打開夾具,從夾具上取出管件,重復以上步驟加工其余管件。
綜上所述:在整個開槽過程,人工操作繁瑣,例如手動將管件固定在管件固定裝置上以及開槽完畢后再手動將管件取下,十分不便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的管件開槽機。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管件開槽機,包括機架、切割裝置以及轉動裝置,機架上設置有供管件放置的托管結構以及遠離轉動裝置的推進結構,轉動裝置上設置有能將托管結構上放置的管件彈出的彈性結構,推進結構將托管結構上的管件向轉動裝置推動壓縮彈性結構并抵接在彈性結構上;切割裝置可對托管結構上的管件開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管件放置在托管結構上,推進結構推動管件向前并擠壓彈性結構,彈簧固定連接在轉動裝置上,直至彈性結構被壓縮產生在可恢復范圍內的最大彈性勢能,至此,管件可被牢固的卡嵌在推進結構以及彈簧體之間,管件隨著轉動裝置在切割裝置下轉動一周即完成開槽工作,當開槽結束后,推進結構后退,被壓縮的彈性結構釋放彈性勢能,將管件沿管件的軸向方向彈出,完成從帽體凹陷中自動退出的動作,與背景文件中手工打開夾具再取下管材的步驟相比,減少了打開夾具這一步驟,使得操作人員的操作更加簡單。此種構造只需要將待開槽的管件手動放置在托管結構上,推進結構與轉動裝置會配合完成管件的固定,開槽以及退出的動作,解決了對比文件中手動固定管件以及開槽后手工取下管件不便的問題,使得操作者只需做出將管件從托管結構上放置取出兩個動作即可,操作更加簡單。
作為優(yōu)選,彈性結構包括彈簧、帽體,帽體與轉動裝置間通過彈簧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彈簧上加設一個帽體增大與管件的接觸面積;此設備中需要將管件卡嵌在轉動裝置與推進結構間,而彈簧面上并不平整,不易于卡嵌,而在彈簧上加裝的帽體既不影響彈性結構,又可以更為優(yōu)化的確保管件與彈性結構的接觸面。
作為優(yōu)選,帽體設置有與管件的開口相應的凹陷。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帽體上設置有與管件大小相應的凹陷,凹陷的作用類似于夾爪,可以更好的將管件固定住,以防管件在開槽過程中脫落;管件在旋轉過程產生非常大的向心力,當向心力超過管件與帽體之間的靜摩擦力時,管件即會脫落,則開槽不成功,而帽體上與管件相對應的凹陷則可在管件旋轉的過程中施加壓力,防止管件因向心力過大而飛出。
作為優(yōu)選托管結構沿機架長度方向上包括至少兩個在同一軸線上的滑輪組。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托管結構為滑輪組;管件開槽過程中有些管件太長,光靠卡嵌在轉動裝置以及推進結構之間所有的靜摩擦力不足以平衡管件自身的重力,托管結構設置的目的就在于托住管件,進一步的防止管件在開槽過程中掉落。將托管結構設置成滑輪組,其優(yōu)勢在于減小管件與托管結構支架的摩擦力,避免在轉動過程中管件與滑輪組之間的磨損,這樣的結構對于一些特殊管件十分有用,例如:表面有均勻花紋的管件。
作為優(yōu)選,所述滑輪組包括軸線平行的至少兩個滑輪,相鄰滑輪之間形成可供管件放置的區(qū)域。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輪組包括兩個滑輪,兩個滑輪呈現(xiàn)V字型連接且之間角度可以調節(jié),管件卡在兩個滑輪之間,管件轉動時,滑輪與管件一齊轉動。同樣的,有時需要加工的管件過粗,兩個滑輪不能夠很好的托住管件,為了更好的卡嵌管件,也可為每個滑輪組設置更多的滑輪,例如:3個滑輪、5個滑輪等。
作為優(yōu)選,推進結構包括與管件抵接的推進桿、以及推動推進桿移動的動力部,推進桿與管件抵接的一端轉動連接有與管件同步轉動的從動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推進結構包括動力部、推進桿以及從動部;動力部作為動力源為推進桿的推進提供動力,而在推進桿接觸管件的一面設置有從動部。否則,當管件在開槽過程中會隨著轉動裝置一齊轉動,旋轉的管件與推進桿端部會發(fā)生劇烈的磨損,致使固定效果變差,以至于開槽過程中管件發(fā)生抖動然后導致開槽失敗達不到預期效果。
作為優(yōu)選,切割裝置包括縱向移動裝置以及聯(lián)動在縱向移動裝置上的切割刀頭,縱向移動裝置帶動切割刀頭背向或向管件移動。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切割刀頭裝載在縱向移動裝置上;在開槽過程中,若刀頭與轉動裝置設置在水平方向上,不僅占用操作空間且不甚方便,無論是刀頭面向或背向操作人員,有可能造成刀頭的損壞,若是刀頭面向操作人員那么還可能在無意間造成操作人員的受傷,所以將切割裝置設置在豎直方向上,且刀頭在縱向移動裝置上做向管件以及背向管件的移動,在開槽是,刀頭向下運動,開槽完畢后,刀頭提至上方遠離管件。
作為優(yōu)選,機架上設置有滑移桿,轉動裝置和/或推進結構上開有與滑移桿相應的滑移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機架上設置滑移桿,在轉動裝置、推進結構上設置有滑移孔。在工業(yè)技術領域,代加工管件通常有各種型號的長度與直徑,對于長度比較短的管件而言,遠離旋轉裝置的一端會因為得不到很好的固定而造成開槽失敗,同樣的,對于長度比較長的管件而言,會因為有一部分超出無法固定而無法開槽,但又不能為每一個長度的管件設置一種開槽機,所以轉動裝置與推進結構的滑移設計,可以通過滑移轉動裝置或推進結構改變兩者之間的距離以適應不同長度的管件。
作為優(yōu)選,切割裝置下方設置有連接在機架上的可用于擋住開槽產生垃圾的擋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機架上裝設一個擋板。在開槽過程中,管件與刀具之間會產生巨大的熱量,產生的開槽垃圾也會有較高的溫度,為了防止這些開槽垃圾四處飛濺傷到操作人員,再次設置一個擋板,擋住開槽垃圾四濺,同時這樣的設置也可以保護設備以防開槽垃圾飛濺進設備內,例如:轉動裝置,而造成轉動裝置損壞,再者擋板固定連接在機架上還可以加強結構強度。
作為優(yōu)選,機架分為左機架與右機架,左機架與右機架通過滑移桿固定連接,轉動裝置位于左機架,彈性結構位于轉動裝置上,并且與管件直接接觸,推進結構位于右機架;切割裝置位于托管結構的管件至上,可對上述管件進行開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機身整體分為左、右兩部分,而非整體機身,其一在于節(jié)省用料,且分體式機身重量較輕,移動時較方便;其二在于分體式機身更靈活,改變左、右機架之間滑移桿的長度以及轉動裝置、推進結構在滑移桿上的位置可以處理各長度管件。將代加工管件放置在托管結構上,右機架上的推進結構會將管件向右推動,管件的另一端按壓位于轉動裝置上的彈性結構,轉動裝置帶動管件旋轉,切割刀頭移動至代加工管件并對此管件進行加工開槽,開槽結束后,彈性裝置釋放彈性勢能,管件彈出,實現(xiàn)自動裝卸開槽的效果。
綜上所述,這種包括機架。切割裝置以及轉動裝置的管件開槽機,摒除了現(xiàn)有開槽機中的固定裝置,改進成托管裝置,這一改進也將傳統(tǒng)工藝中操作繁瑣的管件固定步驟去除,只需要在使用時將管放置在托管裝置上即可,無需人工重復裝卸。
相伴隨的,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管件開槽機主體結構剖析圖;
圖2是圖1所示A部放大示意圖,用于體現(xiàn)管件開槽機中轉動裝置的結構;
圖3是管件開槽機主體結構剖析圖;
圖4是圖3所示B部放大示意圖,用于體現(xiàn)管件開槽機中推進結構的結構。
圖中:1、機架;2、切割裝置;3、推進結構;4、轉動裝置;5、彈性結構;6、托管結構;7、滑輪組;8、凹陷;9、從動輪;10、縱向移動裝置;11、切割刀頭;12、滑移桿;13、帽體;14、加強桿;15、擋板;16、左機架;17、右機架;18、滑移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如圖1所示,這種管件開槽機大致上包括機架1,切割裝置2以及轉動裝置4,整個機架4可分為兩部分,左機架16與右機架17,左機架16與右機架17之間通過滑移桿12相連,滑移桿12的左端固定連接在左機架16上,滑移桿12的右端固定連接在右機架17上,滑移桿12截面形狀為圓形且表面光滑,同時還在左、右機架之間設置有加強桿14,加強桿14的作用在于加強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設置在機架底部,起到支撐作用,加強桿14的截面形狀不做要求,可以是圓形,長方形等,加強桿表面可粗糙可光滑。左側機架上設置有一電機,電機上安裝有一個旋轉夾爪,在電機的帶動下,旋轉夾爪可繞夾爪中心發(fā)生自轉運動,以上為轉動裝置4,如圖2所示,在轉動裝置4的旋轉夾爪上還固定安裝有一彈簧,彈簧的彈力方向與旋轉方向垂直,彈簧的另一端連接有一塑料瓶蓋狀帽體13,帽體13的外表面即與管件接觸的一面向下凹陷8,凹陷8與帽體13的截面圖為兩個同心圓,且帽體上的凹陷8與管件的外直徑相對應,同時針對不同直徑的管件,帽體13也可以更換;切割裝置2同樣固定連接在左側機架上,位于轉動裝置4的上方,轉動裝置4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可用于開槽的切割刀頭11,一部分是可實現(xiàn)上下移動的縱向移動裝置10,縱向移動裝置包括一段滑移軌道可以在滑移軌道上移動的滑移塊以及動力源,例如:氣缸?;栖壍澜孛嬗蠺型凹槽且凹槽沿縱向方向延伸,滑移塊上設置有與滑移軌道中T型凹槽相配的T型凸起,切割刀頭11通過緊固螺栓連接在滑移塊上,切割刀頭11可隨著滑移塊在軌道上做縱向往復運動;位于切割刀頭11垂直下方,安裝在機架1上的擋板15,擋板15的形狀為常見的長方形,切割時,切割刀頭11向下對待開槽管件進行開槽,開槽垃圾下落至長方形擋板15上。
如圖3所示,右機架上連接有推進結構3,如圖4所示,推進結構3包括一個橫向雙作用氣缸,從活塞兩端交替供氣時,推進桿可橫向往復運動。但是在此設備中,由于管件是卡嵌在轉動裝置4以及推進結構3即推進桿之間且關鍵在于要跟著轉動裝置4一齊轉動,所以在推進桿表面,安裝一個從動輪9,從動輪9表面也是平整的,但是為了更好的卡嵌管件,其表面可以粗糙,例如:磨砂表面,以增大管件與從動輪之間的靜摩擦力。整個推進結構3下底部開設有與滑移桿12相對應的滑移孔18,使推進結構3可以順暢的在滑移桿12上滑動,這樣的結構設置為通過改變推進結構3在滑移桿上的位置從而改變推進結構3與轉動裝置4之間的長度既管件的長度;同樣的,也可以固定推進結構3不動,在轉動裝置4底部開設與滑移桿12相對應的滑移孔,改變轉動裝置4在滑移桿12上的位置從而改變推進結構3與轉動裝置4之間的長度既管件的長度;也可同時在轉動裝置4以及推進結構3上設置與滑移桿12相對應的滑移孔18,即改變轉動裝置4以及推進結構3在滑移桿12上的位置從而改變推進結構3與轉動裝置4之間的長度既管件的長度。
在左、右機架之間還設置有托管結構6,托管結構包括兩組滑輪組7,每組滑輪組7包括有兩個滑輪,兩個滑輪之間不接觸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當管件平放在兩個滑輪之間時,兩個滑輪的中心以及管件截面的圓心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推進結構3以及轉動裝置4上分別延機架的中心位置設置有延伸板;兩組滑輪分別連接在這兩塊延伸板上。
使用過程:整體設備在運轉過程中,將待開槽管件放置在托管結構6上推進結構3自動向前,推動管件向前按壓在轉動裝置4彈性結構5中帽體的凹陷處,隨著轉動裝置的作用,管件也隨之旋轉,切割裝置2向下移動,到達管件且可在管件上留下痕跡,當管件旋轉一整周后,管件側面形成一圈完整的槽,開槽成功,隨后切割裝置2向上移動,推進結構3后退,彈性結構5釋放彈性勢能將管件向后彈出。
實施例2: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在管件正下方在設置一根滑移桿,
托管結構6中兩組滑輪并未固定連接在推進結構3、轉動裝置4上的延伸板,而是將滑輪組連接設置在此滑移桿12上,且滑輪組可以在滑移桿12上移動,并且兩滑輪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待處理管件的大小略作調整。
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但在管件加工之間先調整滑輪組所處位置,可將滑輪組安放在管件的兩個黃金比例點處,且角度調設成可與管件截面圓心構成等邊三角形的最佳角度。
實施例3: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并未將切割裝置2安裝在機架上,而是將切割裝置2做成管件開槽機的附加設備,切割裝備下設置有可伸縮長度的固定桿,例如:三腳架。
使用過程:使用過程同實施例1,但是在設備開動之前,先要根據管件所需開槽位置架放切割裝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