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簧機的卷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彈簧機。
背景技術:
我們常見制作彈簧所使用的彈簧機,請參閱圖l所示,為一般彈簧機的結
構示意圖,其彈簧機1主要包括一機架11、 一送料裝置12、 一曲線端頭模塊13 以及一動力源14,其送料裝置12、曲線端頭模塊13是設在機架11正面,而動 力源14是設在機架11內面,曲線端頭模塊13是設在送料裝置12的相對側, 而曲線端頭模塊13是由一座體131、 一上曲線端頭132、 一下曲線端頭133、 一 連動件134、 一傳動桿135以及一驅動軸136,其座體131上設有兩組滑槽137, 并將上曲線端頭132以及下曲線端頭133分別設在滑槽137內,其連動件134 略呈T字形,其一端是樞設在座體131—側,另兩端則分別與上曲線端頭132 以及下曲線端頭133作連接,下曲線端頭133另一端再由傳動^干135與驅動軸 136作連接,驅動軸136復與動力源14作動力銜接;據(jù)此,當送料裝置12送入 線料后,由驅動軸136連動傳動桿135轉動,其上曲線端頭132會向上下往復 移動,并由連動件134帶動下曲線端頭133前后往復移動,使線料依序經(jīng)過下 曲線端頭133以及上曲線端頭132,而作漸進式的彎曲巻繞,形成一逆時針巻繞 的右向彈簧。
然而,當欲制作順時針巻繞的左向彈簧, 一般彈簧機l的設計,其曲線端 頭模塊13是可拆卸更換的,并在機架11上必須設有另一組安裝孔111,其更換 方向時,但由于反向安裝時,必須連座體131、下曲線端頭133、上曲線端頭132、 連動件134以及傳動桿135等,都必須拆卸并重新安裝,對于操作人員而言, 其拆卸或安裝都相當不便,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快速切換彈簧巻向的彈簧機的巻曲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更換時的不便,而大幅提升其生產效率。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釆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彈簧機的巻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機架,在所述的機架上至少 設有
兩個對稱的彎線模塊,每一彎線模塊設有具滑塊以及曲線端頭的滑座,所 述的滑塊的一端設有一頂塊,所述的滑座的一側設有一定位孔; 一驅動軸,是穿出于機架正面形成動力源;
一設在兩個彎線模塊以及驅動軸之間的限位塊,在限位塊的 一側面上下對 稱各設有一限位孔;
兩個設在兩個彎線模塊以及驅動軸間的樞軸,是分別設在限位塊的兩側;
一連動件,由一橫桿以及一豎桿所構成,所述的橫桿的兩端分別設有從動 輪以及樞接部,而豎桿的一端則設有樞接部,所述的從動輪靠接在頂塊側,橫 桿的樞接部是設在任一彎線模塊的定位孔內,而豎桿的樞接部則設在所述的限 位塊任一限位孔內;
一傳動桿,其一端設有一凸輪部,所述的凸輪部與驅動軸相連接,且傳動 桿中央部設有一樞接孔,另一端則設有一頂靠部,所述的傳動桿通過所述的樞 接孔樞設在任一樞軸上,其一端的凸輪部是設在所述的驅動軸上,而頂靠部靠 接在所述的頂塊另一側。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本 實用新型是憑借改變連動件與傳動桿,相對于兩個彎線模塊、限位塊以及驅動 軸間的位置,以改變上、下兩個彎線模塊的進線以及彎線方向,進而改變彈簧 的巻向,以增加切換時的方便性,大幅提升其生產彈簧時的生產效率。
圖1是一般彈簧機的結構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正視圖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更換時的動作示意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制作右向彈簧時的結構示意圖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制作左向彈簧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l-彈簧機;ll-機架;lll-安裝孔;12-送料裝置;13-曲線端
頭才莫塊;131-座體;132-上曲線端頭;133-下曲線端頭;134-連動件;135-傳動桿;136-驅動軸;137-滑槽;14-動力源;2-巻向切換裝置;21-彎線模塊;211-滑座;212-滑塊;213-曲線端頭;214-頂塊;215-定位孔;22-驅動軸;23-限位 塊;231-限位孔;232-調整螺絲;24-樞軸;241-固定套;25-連動件;2514黃桿; 252-豎桿;253-從動輪;254-樞4妄部;255-樞接部;256-調整部;26-傳動桿;261-凸輪部;262-樞接孔;263-頂靠部;264-調整螺絲;3-機架;31-動力源;32-送 料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貴審查委員能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僅以下列說明搭配圖式, 敬請參閱。
請參閱圖2、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正視圖,及其更換時的 動作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巻向切換裝置2是組設在一機架3正面,且在機架3 背面設有一動力源31 ,其巻向切換裝置2是控制彈簧制作時的彎曲巻繞方向(本 實施例中是以制造右向彈簧的型式),并在巻向切換裝置2的另一側設有一送 料裝置32,其主要包括
兩個設在機架3正面的彎線模塊21,是以上下對稱的方式設置,各彎線模 塊21均設有一滑座211,其滑座211上設有一滑塊212以及一曲線端頭213, 曲線端頭213是設在滑塊212的前端,而滑塊212另一端設有一頂塊214;再者, 靠近上方滑座211的底側設有一定位孔215,而靠近下方滑座211的頂側設有一 定位孔215。
一穿設在機架3的驅動軸22,是與前述的動力源31作動力銜接,驅動軸 22—端并穿出于機架3正面,其是位于機架3的側緣。
一設在兩個彎線模塊21以及驅動軸22間的限位塊23,且在限位塊23正面 上下對稱各設有一限位孔231;再者,其限位塊23的側面是對稱設有兩個調整 螺絲232,供以頂靠在彎線模塊21的滑座211 —側,以控制滑座211的擺動幅 度。
兩個設在兩個彎線模塊21以及驅動軸22間的樞軸24,其是上下對稱設在 限位塊23兩側,并設有 一 固定套241 。
一組設在兩個彎線模塊21與限位塊23間的連動件25,其是呈T字形,其 設有一4黃桿251以及一豎桿252,在橫桿251的兩端分別"i殳有一從動輪253以及 一樞接部254,豎桿252 —端設有一樞接部255,從動輪253并靠接在前述頂塊214底側,在本實施例中,而豎桿252的樞接部255是設在下方滑座211的上方 定位孔215內,橫桿251的樞接部254則設在限位塊23下方的限位孔231內; 再者,其連動件25的豎桿252與橫桿251接設處并設有一調整部256,可用來 調整豎桿252的長度,以改變下方彎線模塊21的擺動范圍以及位置。
一組設在彎線模塊21與驅動軸22間的傳動桿26,其一端設有一凸輪部261, 并可與驅動軸22相連接,且傳動桿26中央部設有一樞接孔262,另一端則設有 一頂靠部263,在本實施例中,其傳動桿26是樞設在上方的樞軸24上,其一端 的凸輪部26是套設在驅動軸22上,而頂靠部263靠接在頂塊214頂側;再者, 其傳動桿26的頂靠部263上設有一調整螺絲264,可用來調整頂靠部263與頂 塊214間的相對位置。
據(jù)此,當動力源31致動驅動軸22時,其傳動桿26會產生以樞軸24為支 點的往復擺動,利用頂靠部263推動頂塊214,以使滑塊212以及曲線端頭213 同步向下移動,且頂塊214并同步推動連動件25的從動輪253,使橫桿251以 樞接在限位塊23的一端為支點,并推動豎桿252帶動下方彎線模塊21的滑座 211前移,使上方曲線端頭213與下方曲線端頭213依序推出,其送入線材后, 會先經(jīng)過下方的曲線端頭213彎曲,再經(jīng)過上方曲線端頭213,而巻繞制成一右 向彈簧(也即逆時針巻繞)。故,本實用新型是可改變連動件23與傳動桿26, 相對于彎線模塊21、限位塊23以及驅動軸22間的位置,以使上、下兩個彎線 模塊21的移動時序改變,進而改變彈簧的巻向,以增加切換時的方便性,大幅 提升其生產彈簧時的生產效率。
請參閱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制作右向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請同時搭配第2、 3圖所示,當欲制作右向彈簧(逆時針巻繞)時,操作人員是 將連動件25豎桿252與橫桿251的樞接部255、 254,分別樞設在下方的彎線模 塊21的定位孔215,以及限位塊23下方的限位孔231內,而從動輪253頂靠在 上方彎線才莫塊21的頂塊214下方,傳動桿26設在限位塊23上方的樞軸24,以 使傳動桿26的頂靠部263靠接在頂塊214上方,其凸輪部261則套接在驅動軸 22;當動力源31致動驅動軸22,其驅動軸22會往復轉動,而帶動傳動桿26往 復擺動,其頂靠部263可推動頂塊214,使滑塊212以及曲線端頭213同步向下 移動,且頂塊214同步推動連動件25的從動輪253,使橫桿251推動豎桿252 以帶動下方彎線模塊21的滑座211前移,當一側的送料裝置32送入線料后, 會依序經(jīng)過下方曲線端頭213以及上方曲線端頭213,將線料依逆時針方向彎曲巻繞形成一右向彈簧;請再參閱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制作左向彈簧時 的結構示意圖,請同時搭配2、 3圖所示,當欲制作左向彈簧(順時針巻繞)時, 則是將連動件25上豎桿252與橫桿251的樞接部255、 254,分別樞設在上方的 彎線模塊21的定位孔215,以及限位塊23上方的限位孔231內,從動輪253是 頂靠在下方的彎線模塊21的頂塊214上方,而傳動桿26則設在限位塊23下方 的樞軸24,其一端的頂靠部263靠接在頂塊214的下方;其上、下曲線端頭213 的動作方式與運動分向,恰與制作右向彈簧的方向相反, 一側的送料裝置32將 線料送入,則轉變?yōu)橐佬蚪?jīng)過上方曲線端頭213以及下方曲線端頭213,使線料 依順時針方向彎曲巻繞形成一左向彈簧。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彈簧機的巻曲裝置是組設在機架正面,其包括兩 個彎線模塊21、 一驅動軸22、 一限位塊23、兩個樞軸24、 一連動件25以及一 傳動桿26,本實用新型的連動件25與傳動桿26,可快速切換在驅動軸22、限 位塊23以及樞軸24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員進行拆卸以及安裝,而快速改變上、 下兩個彎線模塊21的進線以及彎線方向,進而改變彈簧的巻向,其增加了切換 時的方便性,并可大幅提升生產彈簧時的生產效率。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 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 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 一種彈簧機的卷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機架,在所述的機架上至少設有兩個對稱的彎線模塊,每一彎線模塊設有具滑塊以及曲線端頭的滑座,所述的滑塊的一端設有一頂塊,所述的滑座的一側設有一定位孔;一驅動軸,是穿出于機架正面形成動力源;一設在兩個彎線模塊以及驅動軸之間的限位塊,在限位塊的一側面上下對稱各設有一限位孔;兩個設在兩個彎線模塊以及驅動軸間的樞軸,是分別設在限位塊的兩側;一連動件,由一橫桿以及一豎桿所構成,所述的橫桿的兩端分別設有從動輪以及樞接部,而豎桿的一端則設有樞接部,所述的從動輪靠接在頂塊側,橫桿的樞接部是設在任一彎線模塊的定位孔內,而豎桿的樞接部則設在所述的限位塊任一限位孔內;一傳動桿,其一端設有一凸輪部,所述的凸輪部與驅動軸相連接,且傳動桿中央部設有一樞接孔,另一端則設有一頂靠部,所述的傳動桿通過所述的樞接孔樞設在任一樞軸上,其一端的凸輪部是設在所述的驅動軸上,而頂靠部靠接在所述的頂塊另一側。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機的巻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動件的 豎桿端并設有一調整部。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機的巻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桿的 頂靠部上設有 一調整螺絲。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機的巻曲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設在所述的 兩個彎線模塊以及所述的驅動軸間的樞軸,是上下對稱設在所述的限位塊兩側。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機的巻曲裝置,其特征在于組設在兩個彎線 模塊與所述的限位塊間的連動件,其橫桿以及豎桿是呈T字形。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機的巻曲裝置,其特征在于連動件是組設在 兩個彎線模塊與限位塊之間。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機的巻曲裝置,其特征在于傳動桿是設在彎 線模塊與所述的驅動軸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彈簧機的卷曲裝置,在機架上設有兩個對稱的彎線模塊,滑塊的一端設有一頂塊,滑座的一側設有一定位孔;一驅動軸,形成動力源;一限位塊,一側面上下對稱各設有一限位孔;兩個樞軸,是分別設在限位塊的兩側;一連動件,由一橫桿以及一豎桿所構成,橫桿的兩端分別設有從動輪以及樞接部,而豎桿的一端則設有樞接部,從動輪靠接在頂塊側,橫桿的樞接部是設在任一彎線模塊的定位孔內,而豎桿的樞接部則設在限位塊任一限位孔內;一傳動桿,其一端設有一凸輪部,凸輪部與驅動軸相連接,且傳動桿中央部設有一樞接孔,另一端則設有一頂靠部,而頂靠部靠接在頂塊另一側,傳動桿通過樞接孔樞設在任一樞軸上。本實用新型可改變彈簧的卷向。
文檔編號B21F3/00GK201223914SQ20082012699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1日
發(fā)明者張樹煜 申請人:光弘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