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fā)動機艙檢測焊接裝置的后部檢測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檢測定位機構包括前圍板中部上側夾持機構、前圍板中部下側夾持機構和前圍板端部夾持機構;
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夾持機構包括中部上側用支座、前圍板中部上側用夾持氣缸、前圍板中部上側用夾持氣缸支撐塊、前圍板中部上側用上夾持塊和前圍板中部上側用下夾持塊;
所述中部上側用支座整體固定在底座后側中部的上表面,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夾持氣缸支撐塊整體呈豎塊狀,且整體豎向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撐架的頂部;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夾持氣缸支撐塊的前側下端為與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夾持氣缸上設置有推桿的一端邊緣相鉸接的連接部;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夾持氣缸支撐塊的后側上端位置凸起形成有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下夾持塊;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上夾持塊鉸連接于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夾持氣缸的推桿外端與所述橫梁夾持用氣缸支撐塊的前側上端之間,且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上夾持塊鄰近所述橫梁夾持用氣缸支撐塊的前側一端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與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上夾持塊相配合實現夾持前圍板中部上側的夾持端;
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夾持機構包括中部下側用支座、前圍板中部下側用夾持氣缸、前圍板中部下側用夾持氣缸支撐塊、前圍板中部下側用上夾持塊和前圍板中部下側用下夾持塊;
所述中部下側用支座整體固定在底座后側中部的上表面,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用夾持氣缸支撐塊整體呈豎塊狀,且整體豎向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撐架的頂部;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用夾持氣缸支撐塊的后側下端為與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用夾持氣缸上設置有推桿的一端邊緣相鉸接的連接部;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用夾持氣缸支撐塊的后側上端位置凸起形成有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用下夾持塊;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用上夾持塊鉸連接于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用夾持氣缸的推桿外端與所述橫梁夾持用氣缸支撐塊的后側上端之間,且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用上夾持塊鄰近所述橫梁夾持用氣缸支撐塊的后側一端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與所述前圍板中部下側用上夾持塊相配合實現夾持前圍板中部下側的夾持端;
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機構為固定安裝在底座的后側邊長度方向的兩端位置的兩組,每組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機構包括前圍板端部夾持用連接座、前圍板端部夾持用支撐架、前圍板端部夾持用限位氣缸和限位板;
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用連接座整體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后側邊長度方向的端部,且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用連接座包括垂直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兩塊豎板,且兩塊豎板之間垂直固定連接有一根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的軸向與相鄰所述底座后側邊的長度方向相平行;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用支撐架的整體呈條形桿狀,且該前圍板端部夾持用支撐架的下端套接在所述連接軸上;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用支撐架推動用氣缸整體位于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用連接座的外側,且該前圍板端部夾持用支撐架推動用氣缸設置有推桿的一端邊緣鉸接安裝在前圍板端部夾持用連接座上,該前圍板端部夾持用支撐架推動用氣缸的推桿朝上且外端與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用支撐架高度方向中部的外側面相鉸接;
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用支撐架的上端固定連接有一塊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端面朝向正前方且具有用于插入前圍板端部對應的圓孔內精度檢測用與限位凸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艙檢測焊接裝置的后部檢測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圍板中部上側用夾持氣缸支撐塊由上條形板和下條形板兩塊鉸接接而成,且兩塊條形板鉸接處位于兩塊條形板交匯處前側位置;還包括上條形板推動用氣缸;所述上條形板推動用氣缸整體位于上下兩塊條形板的前側,且該上條形板推動用氣缸設置有推桿的一端邊緣鉸接安裝在下條形板的前側面,該上條形板推動用氣缸的推桿朝上且外端與所述上條形板的前側下端相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艙檢測焊接裝置的后部檢測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圍板端部夾持用支撐架的上端后側面固定安裝有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