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棒材送料機,尤其指一種棒材送料機的棒材減震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棒材送料機與數(shù)控機床的結合在工業(yè)自動化生產(chǎn)中起到了大量的運用,但是,由于棒材送料機送的坯料直徑細小而纖長,棒料進入機床時存在一定的震動和抖動,轉速越高,這種現(xiàn)象就越明顯突出。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537511y,授權公告日為2003.02.26的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了一種棒材送料機棒材減震夾持裝置,是組裝于棒材送料機與自動車床的頭部之間的減震夾持裝置,其至少設有一基座、一組裝于基座底部的壓缸、一組裝于壓缸軸末端的錐形塊、一組裝于錐形塊頂端的底壓輪、樞設于基座側壁上的兩懸臂,懸臂的頂端樞設有上壓輪,底端設有抵及錐形塊的兩斜側邊的滾輪,兩上壓輪與底壓輪相錯設置,該設計所圈設的棒材規(guī)格極小,適用范圍極廣,可達到無段調整的目的。但是,該設計結構過于復雜,只使用上壓輪和底壓輪對棒材進行夾緊,會仍然存在著棒料夾持不緊的情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減震夾持裝置結構復雜、棒料夾持不緊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減震夾持效果好的棒材送料機的棒材減震夾持裝置。
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棒材送料機的棒材減震夾持裝置,包括氣缸、減震輪、減震外蓋,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由減震外蓋頂部伸入其內,所述活塞桿底部連接有拉桿,拉桿底部呈“工”字型,拉桿底部兩側撓性連接有兩塊減震輪關節(jié)板,減震輪關節(jié)板呈倒“l(fā)”形,兩塊減震輪關節(jié)板底部分別與兩根滑動臂頂部撓性連接,兩根滑動臂互相平行,從減震外蓋內部向外垂直伸出,兩根滑動臂向減震外蓋外側伸出的部分上交錯對稱的布置有四個減震輪,兩根滑動臂頂部水平穿過一條滑動軸,滑動軸位于減震外蓋內部,其中一根滑動臂上水平穿過一個限位螺釘,限位螺釘位于減震外蓋之外。
所述限位螺釘?shù)穆輻U長度大于或等于兩根滑動臂之間的距離值與一根滑動臂的寬度值之和。
所述減震輪材料為橡膠。
所述減震外蓋外側設置有固定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采用拉桿和減震輪關節(jié)板配合,通過氣缸帶動,使得位于滑動臂上的四個減震輪向內側收縮,達到夾緊棒料的目的,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2、在一根滑動臂上水平穿過一個限位螺釘,根據(jù)棒料的大小,來調整限位螺釘?shù)乃轿恢?,從而控制四個減震輪的水平移動來實現(xiàn)對棒料的夾緊定位,這樣的設計使得對棒料的夾緊效果好,不會對棒料外表面造成損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a-a面剖視圖。
圖中:氣缸1,減震輪2,減震外蓋3,活塞桿4,拉桿5,減震輪關節(jié)板6,滑動臂7,滑動軸8,限位螺釘9,螺桿1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圖1和圖2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和圖2,一種棒材送料機的棒材減震夾持裝置,包括氣缸1、減震輪2、減震外蓋3,所述氣缸1的活塞桿4由減震外蓋3頂部伸入其內,所述活塞桿4底部連接有拉桿5,拉桿5底部呈“工”字型,拉桿5底部兩側撓性連接有兩塊減震輪關節(jié)板6,減震輪關節(jié)板6呈倒“l(fā)”形,兩塊減震輪關節(jié)板6底部分別與兩根滑動臂7頂部撓性連接,兩根滑動臂7互相平行,從減震外蓋3內部向外垂直伸出,兩根滑動臂7向減震外蓋3外側伸出的部分上交錯對稱的布置有四個減震輪2,兩根滑動臂7頂部水平穿過一條滑動軸8,滑動軸8位于減震外蓋3內部,其中一根滑動臂7上水平穿過一個限位螺釘9,限位螺釘9位于減震外蓋3之外。
所述限位螺釘9的螺桿10長度大于或等于兩根滑動臂7之間的距離值與一根滑動臂7的寬度值之和。
所述減震輪2材料為橡膠。
所述減震外蓋3外側設置有固定塊11。
使用時,先將棒料放入四個減震輪2的交錯中心位置,操作氣缸1,使得活塞桿4向上運動,帶動拉桿5向上運動,由于拉桿5底部呈“工”字型,而且拉桿5底部兩側撓性連接有兩塊減震輪關節(jié)板6,隨著拉桿5向上直線運動,在滑動軸8的作用下,減震輪關節(jié)板6帶動兩根滑動臂7沿著滑動軸8做水平運動,從而使得交錯對稱位于兩根滑動臂7上的四個減震輪2向內側靠攏,根據(jù)棒材直徑預先調節(jié)限位螺釘9的水平位置,可以控制四個減震輪2向內運動的距離,從而使得四個減震輪2形成的空隙可以對棒材進行穩(wěn)固的夾持。限位螺釘9的螺桿10長度大于或等于兩根滑動臂7之間的距離值與一根滑動臂7的寬度值之和,這樣使得限位螺釘9的螺桿10可以穿過兩根滑動臂7,達到控制減震輪運動距離的目的。減震外蓋3外側的固定塊11可以用來將整個夾持裝置固定在車床上,使得整個夾持裝置運轉平穩(wěn)。減震輪2采用橡膠制成,一是可以減小棒材振動,二是可以降低棒材與減震輪2之間的摩擦,以保護棒材表面不被損傷。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對棒材的夾持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