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磨床尾座領域,具體為一種感應式軸承磨床尾座。
背景技術:
軸承的內外圓打磨工序一般采用外圓無心磨床利用高速旋轉的砂輪對軸承工件的外圓進行磨削加工,使軸承的內外圓達到要求的標準。磨床在加工較長或直徑較小類工件的時候,為減小工件變形,多采用一夾一頂來加工,這時候就會用到尾座,把頂尖裝在尾座上面頂緊工件,防止工件因長了夾不住而掉下來。所以尾座對超長的工件進行加工時,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防止工件在刀具的作用下偏離中心線過遠而不能加工。
目前在尾座定位時都是靠人為手動來控制,有時常常導致工作效率慢,或者固定不牢固等,一旦發(fā)生會帶來極大的安全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感應式軸承磨床尾座,通過安裝在尾座箱前端位置感應環(huán)上的感應器,集中對頂針前端進行感應,從而當頂針接近工件時自行停止,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感應式軸承磨床尾座,包括尾座箱、預緊裝置、頂針和位置感應器,所述尾座箱前端設置一個預緊裝置,其預緊裝置為圓環(huán)狀,所述預緊裝置內端設置有一個預緊塊,其預緊塊末端設置為弧面形狀,所述預緊裝置內端安裝著一個頂針,所述預緊裝置外端設置一個位置感應環(huán),其位置感應環(huán)同樣安裝在尾座箱前端上,所述位置感應環(huán)上端安裝著四個位置感應器,其位置感應器設置方向指向頂針的前端,所述尾座箱底端設置一組導軌滑塊,所述尾座箱上端安裝著一個控制把手,并通過螺栓將其固定,所述尾座箱內端,頂針的后端安裝一個頂塊,所述頂塊后端安裝著一個彈簧,所述尾座箱后端安裝著一個外套筒,通 過焊接將其固定。
優(yōu)選的,所述外套筒上端安裝著一個封油拉環(huán)。
優(yōu)選的,所述外套筒內端設置一根頂桿。
優(yōu)選的,所述尾座箱上端安裝著一個電動機,其電動機通過后端的傳送裝置與尾座箱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利用上端的電動機控制尾座在導軌上的位置,通過安裝在尾座箱前端位置感應環(huán)上的感應器,集中對頂針前端進行感應,從而當頂針接近工件時自行停止,做到自行定位,從而使得整個磨床變得安全、高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感應式軸承磨床尾座主要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感應式軸承磨床尾座的尾座箱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感應式軸承磨床尾座位置感應裝置的局部視圖。
圖中:1、電動機;2、尾座箱;3、預緊裝置;4、頂針;5、位置感應器;6、控制把手;7、導軌滑塊;8、傳送裝置;9、封油拉環(huán);10、頂桿;11、預緊塊;12、頂塊;13、彈簧;14、位置感應環(huán);15、外套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感應式軸承磨床尾座,包括尾座箱2、預緊裝置3、頂針4和位置感應器5,尾座箱2前端設置一個預緊裝置3,其預緊裝置3為圓環(huán)狀,預緊裝置3內端設置有一 個預緊塊11,其預緊塊11末端設置為弧面形狀,利用預緊裝置3固定頂針4,預緊裝置3內端安裝著一個頂針4,預緊裝置3外端設置一個位置感應環(huán)14,其位置感應環(huán)14同樣安裝在尾座箱2前端上,位置感應環(huán)14上端安裝著四個位置感應器5,其位置感應器5設置方向指向頂針4的前端,利用位置感應器5來感應頂針4前端的物體,尾座箱2底端設置一組導軌滑塊7,尾座箱2上端安裝著一個控制把手6,利用控制把手6控制預緊裝置3,并通過螺栓將其固定,尾座箱2內端,頂針的后端安裝一個頂塊12,頂塊12后端安裝著一個彈簧13,尾座箱2后端安裝著一個外套筒15,通過焊接將其固定,外套筒15上端安裝著一個封油拉環(huán)9,利用封油拉環(huán)9封住潤滑油口,外套筒15內端設置一根頂桿10,尾座箱2上端安裝著一個電動機1,其電動機1通過后端的傳送裝置8與尾座箱2連接,通過電動機1來控制尾座箱2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利用上端的電動機1控制尾座箱2在導軌上的位置,通過安裝在尾座箱2前端位置感應環(huán)14上的感應器,集中對頂針4前端進行感應,從而當頂針4接近工件時自行停止,做到自行定位,從而使得整個磨床變得安全、高效。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