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夾具,尤其是一種用于玻璃柱研磨裝置的緊固型研磨夾具。
背景技術:玻璃是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學物質熔融在一起形成的。在熔融時形成連續(xù)網(wǎng)絡結構,冷卻過程中粘度逐漸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結晶的硅酸鹽類非金屬材料。玻璃的運用非常廣泛,包括運用于建筑物、日常生活用品、機械設備等,玻璃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一些玻璃在生產(chǎn)出來之后,卻是需要再次經(jīng)過精密的研磨加工而后才能夠投入使用,如一些柱形玻璃,其一端或兩端的端頭需要經(jīng)過研磨成光滑的球形,在對玻璃柱進行研磨之前,首先需要夾具來夾緊玻璃柱便于進行研磨,而現(xiàn)有的夾具存在夾緊不力,過于粗糙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夾持力好的玻璃柱研磨裝置的緊固型研磨夾具。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玻璃柱研磨裝置的緊固型研磨夾具,其包括內夾具及螺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夾具包括有夾緊件及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側面設置有一圈平行的第一凸起,所述夾緊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一端,所述夾緊件包括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下圓柱及連接所述下圓柱的上錐柱,所述下圓柱上設置有一段第一螺紋,所述下圓柱及所述上錐柱上的兩側分別貫通設置有對應的夾縫。所述下圓柱內部的底部及側壁均設置有一層緩沖層,所述下圓柱的內側壁上分別向外開設有兩排對應的扇形通孔,每排均上下等距設置有三個所述通孔,每個所述通孔內均設置有一彈片。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螺帽包括有第二固定柱及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一端的保護柱,所述保護柱呈上小下大的錐柱形狀。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保護柱的側面為弧形設置,所述保護柱的內側面上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柱分別對應設置有兩個開口,所述開口內分別設置有一彈珠。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柱和所述保護柱為一體成型設置。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側面設置有一圈平行的第二凸起。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螺帽內側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螺紋對應的第二螺紋。本發(fā)明的玻璃柱研磨裝置的緊固型研磨夾具包括有內夾具及旋接于內夾具上的螺帽,內夾具包括有夾緊件及第一固定柱,夾緊件用于放置玻璃柱,第一固定柱用于固定夾緊件以及承接玻璃柱,夾緊件的兩側分別貫通設置有對應的夾縫使夾緊件具有張力和彈性,便于玻璃柱的放置,當玻璃柱放置到夾緊件內后,螺帽旋接到夾緊件表面,同時螺帽會對夾緊件持有壓力,夾縫在壓力下會收縮,這樣便于夾緊玻璃柱,保持玻璃柱在研磨過程中的穩(wěn)固,不會松動,增加玻璃柱的研磨精度;當玻璃柱放置于夾緊件內后,工作人員將彈片壓入下圓柱內,多個彈片則對夾緊件內的玻璃柱起到緊固和支承的作用,緩沖層設置于彈片和玻璃柱之間,對玻璃柱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玻璃柱被彈片刮傷磨損。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夾持力好等優(yōu)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的內部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如圖1和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玻璃柱研磨裝置的緊固型研磨夾具,其包括內夾具1及螺帽2,其特征在于:內夾具1包括有夾緊件11及第一固定柱16,第一固定柱16的外側面設置有一圈平行的第一凸起17,夾緊件11設置于第一固定柱16的上端,夾緊件11包括連接第一固定柱16的下圓柱12及連接下圓柱12的上錐柱14,下圓柱12上設置有一段第一螺紋13,下圓柱12及上錐柱14上的兩側分別貫通設置有對應的夾縫15;下圓柱12內部的底部及側壁均設置有一層緩沖層3,下圓柱12的內側壁上分別向外開設有兩排對應的扇形通孔31,每排均上下等距設置有三個通孔31,每個通孔31內均設置有一彈片32。螺帽2包括有第二固定柱21及設置于第二固定柱21一端的保護柱23,保護柱23呈上小下大的錐柱形狀,保護柱23的側面為弧形設置,保護柱23的內側面上朝向第二固定柱21分別對應設置有兩個開口33,開口33內分別設置有一彈珠34。第二固定柱21和保護柱23為一體成型設置,第二固定柱21的外側面設置有一圈平行的第二凸起22,螺帽2內側設置有與第一螺紋13對應的第二螺紋。本發(fā)明的玻璃柱研磨裝置的緊固型研磨夾具包括有內夾具1及旋接于內夾具1上的螺帽2,內夾具1包括有夾緊件11及第一固定柱16,夾緊件11用于放置玻璃柱,第一固定柱16用于固定夾緊件11以及承接玻璃柱,夾緊件11的兩側分別貫通設置有對應的夾縫15使夾緊件11具有張力和彈性,便于玻璃柱的放置,當玻璃柱放置到夾緊件11內后,螺帽2旋接到夾緊件11表面,同時螺帽2會對夾緊件11持有壓力,夾縫15在壓力下會收縮,這樣便于夾緊玻璃柱,保持玻璃柱在研磨過程中的穩(wěn)固,不會松動,增加玻璃柱的研磨精度;當玻璃柱放置于夾緊件11內后,工作人員將彈片32壓入下圓柱12內,多個彈片32則對夾緊件11內的玻璃柱起到緊固和支承的作用,緩沖層3設置于彈片32和玻璃柱之間,對玻璃柱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玻璃柱被彈片32刮傷磨損。夾緊件11包括下圓柱12和上錐柱14,下圓柱12連接第一固定部,上錐柱14便于更為緊密的固定玻璃柱,下圓柱12上設置有一段第一螺紋13便于螺帽2的旋接;螺帽2包括第二固定柱21及保護柱23,保護柱23呈上小下大的錐柱形狀,由于玻璃柱在放置到夾緊件11內時,其上部一段會暴露出來用于研磨,而在研磨玻璃珠時研磨裝置會對研磨夾具進行兩端搖擺便于研磨出球形柱頭,小口的設置便于玻璃柱的研磨工序,不會影響到玻璃柱的研磨,保護柱23的側面為弧形設置,進一步對玻璃柱具有支撐作用,保護柱23的內側面上朝向第二固定柱21分別對應設置有兩個開口33,開口33內分別設置有一彈珠34,當玻璃柱放置于夾緊件11內之后,螺帽2旋接于夾緊件11表面,工作人員將彈珠34壓入,彈珠34則對玻璃柱具有壓力,進一步保持玻璃柱在研磨夾具內的緊固程度,第二固定柱21和保護柱23為一體成型設置更為穩(wěn)固,第一凸起17和第二凸起22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對夾具的旋轉。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其中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