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副儀表板儲物盒的可移動式杯托結構。
背景技術:
杯托作為汽車內部零部件的一種。顧名思義就是供駕駛員和乘客放置水杯的零部件。一般車型,杯托與儲物盒同時布置在副儀表板上,由于兩者分開布置,并且空間不能整合利用,降低了汽車的儲物空間,實用性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整合利用汽車儲物空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副儀表板儲物盒的可移動式杯托結構。
為實現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副儀表板儲物盒的可移動式杯托結構,包括副儀表板,所述副儀表板包括儲物盒,所述儲物盒的左右內壁上均開有杯托導向滑動槽,所述儲物盒內設有與杯托導向滑動槽配合的杯托;所述杯托導向滑動槽包括開設于儲物盒的左右內壁上部、分別由儲物盒的左右內壁前端向后端逐漸升高的水平導向槽段和開設于儲物盒的左右內壁后部、分別由儲物盒的左右內壁中部向底部延伸的豎直導向槽段;所述水平導向槽段位于豎直導向槽段的上方;所述杯托的兩側分別設有與水平導向槽段配合的第一導向圓柱和與豎直導向槽段配合的第二導向圓柱。
優(yōu)選的,所述豎直導向槽段的頂部還連接有與其為一整體、與第二導向圓柱配合、分別開設于儲物盒的左右內壁上的水平延伸槽段,所述水平延伸槽段位于水平導向槽段的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儲物盒的左右內壁上還設有輔助導向凸臺,所述輔助導向凸臺包括設置于儲物盒的左右內壁上部、與水平導向槽段對應、分別由儲物盒的左右內壁前端向后端延伸的水平輔助導向凸臺,所述水平輔助導向凸臺位于水平導向槽段的下方;所述杯托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擱置于水平輔助導向凸臺上的第一輔助導向圓柱。
更進一步的,所述輔助導向凸臺還包括設置于儲物盒的左右內壁后部、與豎直導向槽段對應、分別由儲物盒的左右內壁中部向底部延伸的豎直輔助導向凸臺,所述豎直輔助導向凸臺位于豎直導向槽段的下方;所述杯托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與豎直輔助導向凸臺配合的第二輔助導向圓柱。
更進一步的,所述豎直輔助導向凸臺的頂部還連接有與其為一整體、設置于儲物盒的左右內壁上、與第二輔助導向圓柱配合、與水平延伸槽段對應的水平延伸輔助導向凸臺,所述水平延伸輔助導向凸臺位于水平延伸槽段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副儀表板儲物盒兩內壁上設置杯托導向滑動槽和輔助導向凸臺的結構,利用杯托上的導向圓柱在副儀表板儲物盒內前后滑動,可使杯托前后移動,也可使得杯托豎直起來,增大儲物盒的儲物空間,實現杯托和儲物盒空間整合利用,增強了副儀表板的實用性,結構簡單,裝配方便,成本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副儀表板的俯視圖;
圖2為圖1中A—A的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B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儲物盒的右側內壁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杯托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杯托與儲物盒右側內壁前部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杯托與儲物盒右側內壁后部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副儀表板,2—儲物盒,3—杯托,4—水平導向槽段,5—豎直導向槽段,6—第一導向圓柱,7—第二導向圓柱,8—水平延伸槽段,9—水平輔助導向凸臺,10—第一輔助導向圓柱,11—豎直輔助導向凸臺,12—第二輔助導向圓柱,13—水平延伸輔助導向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7所示的副儀表板儲物盒的可移動式杯托結構,包括副儀表板,副儀表板包括儲物盒,儲物盒的左右內壁上包括副儀表板1,副儀表板1包括儲物盒2,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上均開有杯托導向滑動槽,儲物盒2內設有與杯托導向滑動槽配合的杯托3;杯托導向滑動槽包括開設于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上部、分別由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前端向后端逐漸升高的水平導向槽段4和開設于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后部、分別由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中部向底部延伸的豎直導向槽段5;水平導向槽段4位于豎直導向槽段5的上方;杯托3的兩側分別設有與水平導向槽段4配合的第一導向圓柱6和與豎直導向槽段5配合的第二導向圓柱7。
如圖4所示,豎直導向槽段5的頂部還連接有與其為一整體、與第二導向圓柱7配合、分別開設于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上的水平延伸槽段8,水平延伸槽段8位于水平導向槽段4的下方。
如圖4所示,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上還設有輔助導向凸臺,輔助導向凸臺包括設置于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上部、與水平導向槽段4對應、分別由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前端向后端延伸的水平輔助導向凸臺9,水平輔助導向凸臺9位于水平導向槽段4的下方;如圖5所示,杯托3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擱置于水平輔助導向凸臺9上的第一輔助導向圓柱10。
如圖4所示,輔助導向凸臺還包括設置于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后部、與豎直導向槽段5對應、分別由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中部向底部延伸的豎直輔助導向凸臺11,豎直輔助導向凸臺11位于豎直導向槽段5的下方;如圖5所示,杯托3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與豎直輔助導向凸臺11配合的第二輔助導向圓柱12。
如圖4所示,豎直輔助導向凸臺11的頂部還連接有與其為一整體、設置于儲物盒2的左右內壁上、與第二輔助導向圓柱12配合、與水平延伸槽段8對應的水平延伸輔助導向凸臺13,水平延伸輔助導向凸臺13位于水平延伸槽段8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中,如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副儀表板1,副儀表板1包括位于其中部的儲物盒2。如圖2—5所示,儲物盒2中設有可移動的杯托3,儲物盒2有兩部分組成,左半側儲物盒和右半側儲物盒,兩者通過塑料卡接和螺釘緊固在一起。水平導向槽段4、豎直導向槽段5和水平延伸槽段8分別布置在副儀表板1左右兩半側儲物盒內壁上,左右側對稱。為增加杯托3移動時的穩(wěn)定性,還在左右兩側儲物盒內壁上對稱設有水平輔助導向凸臺9、豎直輔助導向凸臺11和水平延伸輔助導向凸臺13的結構。
杯托3左右單邊各布置有第一導向圓柱6、第二導向圓柱7、第一輔助導向圓10柱和第二輔助導向圓柱12與杯托導向滑動槽配合。杯托導向滑動槽的起始及終點位置決定杯托3的運動極限位置,保證杯托3的位置穩(wěn)定并固定杯托3。
如圖6—7所示,如果駕乘人員需要放置較高較大物品時,將杯托3向后滑動即可將杯托3平行移至儲物盒2的后側,可同時實現放置水杯和儲物的兩個功能。如果駕乘人員需要放置更大體積物品時,也可將杯托3滑動至儲物盒2的后部豎直位置,進一步增大儲物空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