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可移動機械設備中的轉向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輪式皮帶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拖拉機主要用于牽引和驅動作業(yè)機械完成各項移動式作業(yè)的自走式動力機,也可做固定作業(yè)動力,由發(fā)動機、傳動、行走、轉向、液壓懸掛、動力輸出、電器儀表、駕駛操作及牽引等系統(tǒng)或裝置組成。發(fā)動機動力經傳動系統(tǒng)傳給驅動輪,使拖拉機行駛。按功能和用途分農業(yè)、工業(yè)和特殊用途等拖拉機,傳統(tǒng)的拖拉機轉向基本完全是通過機械結構實現(xiàn)的,大多是靠人為控制牙嵌離合器,造成左右輸出轉速差,配合手推擺動車架來完成,上述手扶拖拉機的轉向裝置由于其本身設計上的缺陷,在路況較差的道路行駛過程中,特別是在重載條件下,很容易造成傳動副機械動作失靈,即兩齒輪棘爪齒合到位差,齒輪孔與軸、包括壓縮彈簧會發(fā)生硬性磨損,從而破壞齒輪和軸的配合精度,造成轉向齒輪被卡,因而車輛在行駛中轉向極其不穩(wěn)定、不靈敏,給整機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在行駛過程中,也很容易造成事故。
一般輪式皮帶拖拉機采用機械轉向器,通過渦輪蝸桿將方向盤的轉動改變?yōu)檗D向垂臂的前后擺動。再通過拉桿牽動連桿機構帶動轉軸轉動,從而實現(xiàn)兩前輪同位擺動,達到轉向的目地,其組成為蝸桿總成、立柱套管總成、轉向盤、轉向垂臂、拉桿、連桿機構。由于此傳動環(huán)節(jié)多,存在自由行程(在一定范圍內轉動方向盤而前輪并不偏轉,方向盤的這個空轉角稱為自由行程),給調節(jié)及維修帶來諸多不便,轉向費力,不靈活、效率低。為了克服上述機械轉向系統(tǒng)的缺陷,人們開始研究開發(fā)出新的轉向系統(tǒng),例如中國專利CN201961368U公開了一種手動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在車架的前方裝有液壓泵,液壓泵通過皮帶傳動與發(fā)動機主軸連接器動力相連,液壓泵通過油管分別與液壓轉向器、液壓油缸和液壓油箱相連通,構成閉合的液壓回路,液壓轉向器連接有方向盤,液壓轉向器安裝在車架的中部,該公開的液壓轉向系統(tǒng)將液壓泵裝在車架的前方,液壓轉向器安裝在車架的中部,整個液壓轉向系統(tǒng)占用空間大,安裝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輕便、快捷、省時、省力輪式皮帶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
為了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輪式皮帶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包括與方向盤連接的液壓轉向閥、液壓泵、液壓油缸和液壓油箱,所述液壓泵安裝在車架的側面,液壓油缸安裝在前橋的前方,并與前橋同向延伸。
可選的,所述液壓泵的動力輸入軸上裝配有從動輪,所述從動輪通過皮帶傳動與主動輪動力相連,所述主動輪通過驅動機構由發(fā)動機驅動轉動;所述液壓泵通過油管分別與液壓轉向器、液壓油缸和液壓油箱相連通形成閉合的回路,所述液壓轉向閥與方向盤連接,所述方向盤控制液壓轉向閥的液流方向。
所述液壓油缸為雙活塞桿油缸,所述活塞桿的一端與第一連桿的一端鉸接,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鉸接;所述第二連桿通過轉軸轉動裝配在前橋上,所述第二連桿與轉軸止轉配合,車輪裝在轉軸的水平軸上。液壓油缸與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及前橋形成四連桿機構的結構,與車輪直接相連,控制車輪的轉向,整個轉向傳動鏈短,結構緊湊,機構簡單,傳動環(huán)節(jié)少,傳動位置精確,故障率低,減少維修幾率。
優(yōu)選的,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的轉動中心,與轉軸的轉動中心的連線稱為轉動中心連線,當活塞處于兩個極限位置時,所述液壓油缸兩側轉動中心連線的夾角分別為14°和36.5°。在該角度下,各個機構受力均勻合理,減少磨損,增加設備的使用壽命,經濟實惠。
所述液壓泵通過軸承座裝配在車架的一側,所述軸承座采用雙深溝球軸承。該軸承對液壓泵動力輸入軸的支撐穩(wěn)定、可靠,傳動輕便、靈活。
還包括發(fā)電機,所述發(fā)電機通過皮帶傳動與從動輪動力相連。進一步優(yōu)選的,發(fā)電機與液壓泵同側裝配在車架的一側,整個結構安裝緊湊,不受其他運動及機構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輪式皮帶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液壓泵安裝在車架的側面,液壓油缸安裝在前橋的前方,并與前橋同向延伸,克服了將液壓泵安裝在車架的其他位置,以及將液壓油缸安裝在前橋的后面造成的對拖拉機其他動力和傳動機構的干涉,甚至需要重新拆卸組裝其他動力和傳動機構的缺陷,并且方便了油管的布設,使整個液壓轉向系統(tǒng)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節(jié)省油耗,質量可靠,機構簡單,適用多種機型,安裝方便,不改變原有機型的結構,同時整個液壓轉向系統(tǒng)采用獨立液壓系統(tǒng)傳動,不受主機運動狀態(tài)的限制,工作效率高,操作簡單,省時省力,運動自如,方便用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輪式皮帶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輪式皮帶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的液壓油缸兩側轉動中心連線的夾角為14°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輪式皮帶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的液壓油缸兩側轉動中心連線的夾角為36.5°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輪式皮帶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中采用的軸承座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一種輪式皮帶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如圖1所示,與方向盤連接的液壓轉向閥13、液壓泵9、液壓油缸11和液壓油箱,所述液壓泵9安裝在車架的側面,液壓油缸11安裝在前橋的前方,并與前橋同向延伸。
進一步的,所述液壓泵9的動力輸入軸上裝配有從動輪6,所述從動輪6通過皮帶7傳動與主動輪12動力相連,所述主動輪12通過驅動機構由發(fā)動機驅動轉動;所述液壓泵9通過油管10分別與液壓轉向閥13、液壓油缸11和液壓油箱相連通形成閉合的回路,所述液壓轉向閥13通過轉向柱15與方向盤連接,所述方向盤控制液壓轉向閥13的液流方向。
本實施例液壓油缸11為雙活塞桿油缸,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活塞桿的一端與第一連桿14的一端球形鉸接,球形角接頭以螺紋與活塞聯(lián)接,使活塞長短可調,第一連桿14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16鉸接;所述第二連桿16通過轉向節(jié)總成的豎直轉軸17轉動裝配在前橋上,所述第二連桿16與轉軸17止轉配合,車輪安裝在轉向節(jié)總成的水平軸上。液壓油缸與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及前橋形成四連桿機構的結構,與車輪直接相連,控制車輪的轉向,整個轉向傳動鏈短,結構緊湊,機構簡單,傳動環(huán)節(jié)少,傳動位置精確,故障率低,減少維修幾率。
如圖2和圖3所示,第一連桿14與第二連桿16的轉動中心,與轉軸17的轉動中心的連線稱為轉動中心連線,當活塞處于兩個極限位置時,所述液壓油缸11兩側轉動中心連線的夾角分別為14°和36.5°。在該角度下,各個機構受力均勻合理,減少磨損,增加設備的使用壽命,經濟實惠。
如圖1所示,所述液壓泵9的動力輸入軸通過軸承座8轉動裝配在支撐架5上,支撐架5直接與車架相連用于支撐軸承座8及發(fā)電機2,,如圖4所示,所述軸承座8包括支撐座18、隔套19、A型軸用彈性擋圈20、雙深溝球軸承21、直調式液壓油杯22、A型孔用彈性擋圈23、連接套25、皮帶輪24組成,所述皮帶輪24上設置有兩個用于安裝皮帶的環(huán)形凹槽。采用雙深溝球軸承,對液壓泵動力輸入軸的支撐穩(wěn)定、可靠,傳動輕便、靈活。
可選的,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還包括發(fā)電機2,發(fā)電機2通過皮帶3傳動與從動輪6動力相連,所述發(fā)電機2與液壓泵9同側裝配在車架1的一側,所述發(fā)電機2遠離車架1的一側下方設置有用于穩(wěn)定支撐發(fā)電機的支撐架4。整個結構安裝緊湊,不受其他運動及機構的影響。
本實施例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液壓泵安裝在車架的側面,液壓油缸安裝在前橋的前方,并與前橋同鄉(xiāng)延伸,克服了將液壓泵安裝在車架的其他位置,以及將液壓油缸安裝在前橋的后面造成的對拖拉機其他動力和傳動機構的干涉,甚至需要重新拆卸組裝其他動力和傳動機構的缺陷,并且方便了油管的布設,使整個液壓轉向系統(tǒng)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節(jié)省油耗,質量可靠,機構簡單,適用所有的輪式皮帶拖拉機,安裝方便,不改變原有機型的結構,同時整個液壓轉向系統(tǒng)采用獨立液壓系統(tǒng)傳動,不受主機運動狀態(tài)的限制,工作效率高,操作簡單,省時省力,運動自如,方便用戶。
使用本實施例拖拉機液壓轉向系統(tǒng),轉動方向盤,帶動轉向柱轉動,進而轉向柱帶動改變液壓轉向閥的液流方向,從而改變液壓油缸的進油方向,,進而實現(xiàn)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