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釋放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艇釋放鉤。它包括吊鉤(1)、支架(2)、轉(zhuǎn)臂(8)和制動塊(10)。本實用新型一種救生艇釋放鉤,有三重組合的制動方式,一、通制動塊左部凹槽的內(nèi)壁平面與吊鉤的下端平面配合;二、制動塊右端的凹面與凸輪軸的圓柱面配合;三、制動塊上的凸起與凸輪軸軸線方向平面的一端配合,通過三重組合的制動方式,能防止由于救生艇釋放鉤產(chǎn)生的孔的公差過大而帶來的安全隱患。
【專利說明】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艇釋放鉤,屬于救生設(shè)備【技術(shù)領(lǐng)域】。 救生艇釋放鉤
【背景技術(shù)】
[0002] 救生艇釋放鉤主要用于救生艇的起吊,和逃生時快速安全釋放的作用。
[0003] 普通的救生艇釋放鉤制動塊和吊鉤接觸為單一的接觸方式,一般為弧面和弧面接 觸或平面和平面接觸或平面和弧面接觸,此種救生艇釋放鉤產(chǎn)生的孔的公差過大,并且長 時間使用后產(chǎn)生的孔的公差更大,救生艇釋放鉤在起吊或者快速釋放時,會帶來安全隱患; 普通的救生艇釋放鉤尾部僅設(shè)置有一個吊點,因此不能有效抵制水平受力對艇體的損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第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種防止救生艇釋放鉤 產(chǎn)生的孔的公差過大,第二目的是提供了一種能有效抵制水平受力對艇體的損害的救生艇 釋放鉤。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6] -種救生艇釋放鉤,包括吊鉤、支架和轉(zhuǎn)臂,所述支架為前后平行放置的壁板,吊 鉤安裝在支架的前后兩壁板之間,所述轉(zhuǎn)臂位于支架的外側(c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中部 設(shè)置有凸輪軸,所述凸輪軸呈半圓柱形穿過吊鉤的前后兩壁板并伸出支架,轉(zhuǎn)臂的一端與 凸輪軸伸出支架的一端連接,所述釋放鉤還包括制動塊,制動塊設(shè)置在吊鉤的前后兩壁板 之間,制動塊的左部設(shè)置有一凹槽,凹槽的內(nèi)壁平面與吊鉤的下端平面配合,制動塊的右端 設(shè)置有向內(nèi)凹陷的凹面,制動塊上還設(shè)置有一個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凹面的上端,凹面與半 圓柱形的凸輪軸的圓柱面配合,凸輪軸的軸線方向平面的一端與凸起相抵。
[0007] 本實用新型一種救生艇釋放鉤,其支架的下方沿堅直方向設(shè)置有兩個吊孔。
[0008] 本實用新型一種救生艇釋放鉤,其支架的中部右方設(shè)置有定位銷軸,定位銷軸穿 過支架的前后兩壁板并固定在支架上。
[0009]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 ①本實用新型一種救生艇釋放鉤,有三重組合的制動方式,一、通制動塊左部凹槽 的內(nèi)壁平面與吊鉤的下端平面配合;二、制動塊右端的凹面與凸輪軸的圓柱面配合;三、制 動塊上的凸起與凸輪軸軸線方向平面的一端配合,通過三重組合的制動方式,能防止由于 救生艇釋放鉤產(chǎn)生的孔的公差過大而帶來的安全隱患。
[0011] ②支架的下部設(shè)置有兩個吊孔,因此能有效抵制水平受力對艇體的損害。
[0012] ③支架的中部右方設(shè)置有定位銷軸,用于限制吊鉤的活動,保證吊鉤處于可靠的 吊重位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救生艇釋放鉤的閉合狀態(tài)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4]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吊鉤、凸輪軸和制動塊在閉合狀態(tài)時的配合示意圖。
[0015]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吊鉤、凸輪軸和制動塊在釋放狀態(tài)時的配合示意圖。
[0016]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制動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7] 圖中:
[0018]吊鉤 1,
[0019]支架 2,
[0020] 吊鉤銷軸3,
[0021] 第一銷軸4,
[0022] 定位銷軸5,
[0023] 吊鉤座6,
[0024] 止鎖架7,
[0025]轉(zhuǎn)臂8,
[0026] 凸輪軸9,
[0027] 制動塊10,
[0028]凹槽10.1,
[0029]凹面 10. 2,
[0030]凸起 10. 3,
[0031] 釋放手柄11,
[0032]第二銷軸 12,
[0033]吊孔 13。
【具體實施方式】
[0034] 參見圖1-4,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艇釋放鉤,它包括吊鉤1、支架2、吊鉤座6、 止鎖架7、轉(zhuǎn)臂8、制動塊10和釋放手柄11,所述支架2為前后平行放置的壁板,支架2設(shè) 置在吊鉤座6上,支架2的下方沿堅直方向設(shè)置有兩個吊孔13,吊孔13在裝艇使用時能有 效抵制水平受力對艇體的損害,支架2的右上方設(shè)置有吊鉤銷軸3,所述吊鉤1通過吊鉤銷 軸3安裝在支架2的前后兩壁板之間,支架2的左上方設(shè)置有第一銷軸4,第一銷軸4穿過 支架2的前后兩壁板,所述止鎖架7通過第一銷軸4安裝在支架2的前后兩壁板之間,止鎖 架7的一端與吊鉤1的開口端部相抵,止鎖架7用于抵擋吊鉤1的入口,防止鋼纜反向滑出 吊鉤1的入口,支架2的中部右方設(shè)置有定位銷軸5,定位銷軸5穿過支架2的前后兩壁板, 定位銷軸5用于限制吊鉤1的活動,保證吊鉤1處于可靠的吊重位置,支架2的中部設(shè)置有 凸輪軸9和第二銷軸12,所述凸輪軸9呈半圓柱形穿過吊鉤1的前后兩壁板并伸出后壁板, 通過觀察凸輪軸9的位置,能很方便的了解其所處的工作狀態(tài),有效的確保安全,所述轉(zhuǎn)臂 8和釋放手柄11均位于支架2的后壁板的外側(cè),轉(zhuǎn)臂8的一端與凸輪軸9伸出后壁板的一 端連接,轉(zhuǎn)臂8的另一端與釋放手柄11的上端鉸接,所述第二銷軸12穿過支架2的前后兩 壁板,制動塊10通過第二銷軸12設(shè)置在吊鉤1的兩壁板之間,制動塊10的左部設(shè)置有一 凹槽10. 1,凹槽10. 1的內(nèi)壁平面與吊鉤1的下端平面配合,制動塊10的右端設(shè)置有向內(nèi) 凹陷的凹面10. 2,制動塊10上還設(shè)置有一個凸起10. 3,所述凸起10. 3位于凹面10. 2的上 端,凹面10. 2與半圓柱形的凸輪軸9的圓柱面配合,凸輪軸9的軸線方向平面的一端與凸 起10. 3相抵。
[0035] 工作原理:
[0036]①閉合狀態(tài),參見圖1和圖2,凸輪軸9的圓柱面與制動塊10右端的凹面接觸,為 弧面和弧面配合,凸輪軸9的軸線方向平面的一端與凸起10. 3相抵,此時釋放手柄11鎖 定,凸輪軸9卡住制動塊10,制動塊10的左部凹槽10. 1的內(nèi)壁平面與吊鉤1的下端平面配 合,為平面和平面接觸,制動塊10卡住吊鉤1,起到制動作用。
[0037]②釋放狀態(tài),參見圖1和圖3,向下拉動釋放手柄11,釋放手柄11帶動凸輪軸9旋 轉(zhuǎn),凸輪軸9逆時針旋轉(zhuǎn)85度時,凸輪軸9的圓柱面與制動塊10右端的凹面脫離,制動塊 10的左端落下,這時吊鉤1下端與制動塊10的左部凹槽10. 1脫離,吊鉤1被打開,于是起 到釋放吊鉤1的作用,由于凸輪軸9與制動塊10的接觸方式是弧面和弧面接觸,因此操縱 釋放手柄11的拉力比較小。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救生艇釋放鉤,包括吊鉤(1)、支架(2)和轉(zhuǎn)臂(8),所述支架(2)為前后平行 放置的壁板,吊鉤(1)安裝在支架(2)的前后兩壁板之間,所述轉(zhuǎn)臂(8)位于支架(2)的外 偵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中部設(shè)置有凸輪軸(9),所述凸輪軸(9)呈半圓柱形穿過吊 鉤(1)的前后兩壁板并伸出支架(2),轉(zhuǎn)臂(8)的一端與凸輪軸(9)伸出支架(2)的一端連 接,所述釋放鉤還包括制動塊(10),制動塊(10)設(shè)置在吊鉤(1)的前后兩壁板之間,制動塊 (10)的左部設(shè)置有一凹槽(10. 1),凹槽(10. 1)的內(nèi)壁平面與吊鉤(1)的下端平面配合,制 動塊(10)的右端設(shè)置有向內(nèi)凹陷的凹面(10. 2),制動塊(10)上還設(shè)置有一個凸起(10. 3), 所述凸起(10. 3)位于凹面(10. 2)的上端,凹面(10. 2)與半圓柱形的凸輪軸(9)的圓柱面 配合,凸輪軸(9)的軸線方向平面的一端與凸起(10. 3)相抵。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救生艇釋放鉤,其特征在于:支架(2)的下方沿堅直方向 設(shè)置有兩個吊孔(13)。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救生艇釋放鉤,其特征在于:支架(2)的中部右方設(shè) 置有定位銷軸(5),定位銷軸(5)穿過支架(2)的前后兩壁板并固定在支架(2)上。
【文檔編號】B63B23/60GK203864937SQ201420288024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6月3日
【發(fā)明者】諸建國 申請人:諸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