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后處理裝置及包括該后處理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05522閱讀:772來源:國知局
后處理裝置及包括該后處理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制造方法

與本發(fā)明一致的裝置和方法涉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后處理裝置,更具體地,涉及從能夠執(zhí)行打印的圖像形成裝置接收紙且關于該紙執(zhí)行諸如打孔處理或裝釘處理的后處理的后處理裝置,以及包括該后處理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后處理裝置是設置為與圖像形成裝置(例如復印機、打印機等)相鄰或被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內部從而關于從圖像形成裝置周期性排出的紙執(zhí)行諸如裝釘?shù)鹊暮筇幚砣蝿盏难b置。

用戶可以將從圖像形成裝置排出的紙預設為包括至少兩張或更多張紙的紙組從而使后處理裝置能夠根據(jù)每個紙組后處理紙。后處理裝置連續(xù)地將傳送的紙收集到收集區(qū)域,然后,如果紙被收集至預設的紙組,則在收集區(qū)域中立即執(zhí)行后處理任務。如果完成了后處理任務,則后處理裝置排出被后處理的紙組,并且在收集區(qū)域中連續(xù)收集從圖像形成裝置傳送的接下來的紙組。

然而,如果圖像形成裝置以高于或等于50ppm的高速度排出紙,則由于后處理任務需要預設的時間,后處理裝置不收集按照圖像形成裝置的處理速度傳送的紙。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后處理裝置要通過使用允許每個紙組的第一紙在先前的紙組的后處理任務完成之前預先等待的方法來克服與圖像形成裝置的速度差異。

如果現(xiàn)有的大型后處理裝置被設置為與圖像形成裝置相鄰從而使用戶能夠通過上述方法將兩張紙設置為一個紙組,則現(xiàn)有的大型后處理裝置可以操作為對應于圖像形成裝置的速度的大約85%的速度。相反,由于空間限制,制造成小尺寸的現(xiàn)有嵌入后處理裝置不使用如上所述的方法。因此,如果在執(zhí)行高速處理的圖像形成裝置內部安裝并使用嵌入后處理裝置,則嵌入后處理裝置的生產率被降低。

此外,即使現(xiàn)有的后處理裝置根據(jù)如上所述的允許紙組的第一紙預先等待的方法收集多個紙組,也會發(fā)生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前端彼此保持距離的傾斜現(xiàn)象。因此,每個紙組的第一紙不適合于裝釘?shù)狡渌鼜埣垺?/p>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后處理裝置,其通過減小當收集多個紙組時允許第一紙預先等待的結構的體積而可以被安裝在圖像形成裝置內部。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后處理裝置,其在將每個紙組傳送到收集區(qū)域之前將紙組的第一紙的前端與紙組的其它紙的前端預整理。

技術方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面,一種后處理裝置包括:排紙輥,用于將從圖像形成裝置順序排出的第一紙和第二紙兩者傳送到中間裝載部分;主槳部分,用于將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上的第一紙和第二紙傳送到收集區(qū)域;反轉輥,用于與主槳部分一起將第一紙和第二紙傳送到收集區(qū)域,反轉輥被布置在主槳部分的下側;以及裝訂部分,用于處理傳送到收集區(qū)域的第一紙和第二紙。排紙輥可以允許第一紙在等待路徑上等待,并且在第一紙的前端比第二紙的前端突出更多的狀態(tài)下將第一紙和第二紙傳送到中間裝載部分。當?shù)谝患堄煞崔D輥傳送到收集區(qū)域時,主槳部分可以停止傳送第二紙預設時間以整理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前端。

主槳部分可以包括:驅動軸,用于在反轉輥旋轉時一起旋轉;至少一對第一主槳,用于與驅動軸結合以彼此保持距離;以及至少一對第二主槳,用于與驅動軸結合以分別靠近該對第一主槳設置。該對第二主槳可以比該對第一主槳更早地接觸第二紙。

一對第一主槳可以分別包括彼此對稱的一對第一摩擦構件,并且一對第二主槳可以分別包括第二摩擦構件,第二摩擦構件與該對第一摩擦構件中的一個成預設角度被設置。

一對第一摩擦構件和第二摩擦構件可以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數(shù)。

第二摩擦構件的摩擦系數(shù)可以低于該對第一摩擦構件的摩擦系數(shù)。

一對第一主槳和一對第二主槳可以形成與驅動軸相同的旋轉半徑。

主槳部分可以包括:用于在反轉輥旋轉時一起旋轉的驅動軸;以及用于與驅動軸結合以彼此保持距離的至少一對主槳。該對主槳可以包括彼此對稱的第一摩擦構件和第二摩擦構件以及設置為與第一摩擦構件和第二摩擦構件成不同角度的第三摩擦構件。

第三摩擦構件可以比第一摩擦構件和第二摩擦構件更早地接觸第二紙。

第三摩擦構件可以具有比第一摩擦構件和第二摩擦構件更低的摩擦系數(shù)。

第一摩擦構件至第三摩擦構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旋轉半徑。

從圖像形成裝置排出的紙可以為被設置成包括至少2張紙的紙組,并且第一紙是紙組的從圖像形成裝置首先排出的紙。

排紙輥可以正向和反向旋轉以在傳送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傳送第一紙,從而使第一紙能夠在第二紙從圖像形成裝置傳送之前被置于等待路徑上。

后處理裝置還可以包括導向反轉,其被設置在從圖像形成裝置連接到排紙輥的傳送路徑和等待路徑之間,從而將第一紙引導到等待路徑上。

后處理裝置還可以包括端擋板,用于整理由主槳部分和反轉輥傳送到收集區(qū)域的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后端。

后處理裝置還可以包括排出器單元,用于將由裝訂部分完全后處理的第一紙和第二紙傳送到最后裝載部分。

排出器單元可以包括:導向構件,被設置在中間裝載部分的中央以彼此預設的距離彼此對立;移動構件,被設置在導向構件內部以旋轉;一對排出器板,其被連接到導向構件;以及一對夾具,其被連接到移動構件。

裝訂部分可以被設置為與端擋板相鄰。

后處理裝置還可以包括一對夯具構件(tamper member),其被設置在中間裝載部分的兩側上彼此對立,從而整理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左側和右側。

一對夯具構件可以在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前端被整理之后整理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左側和右側。

一對夯具構件可以偏移完全后處理的紙組。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用于接收從圖像形成裝置順序排出的至少兩個或更多紙組,以及后處理且排出該至少兩個或更多紙組的后處理裝置包括:排紙輥,用于在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前端沒有被整理的狀態(tài)下將紙組的第一紙和第二紙傳送到中間裝載部分;以及主槳部分和反轉輥,用于以產生時間差來整理紙組的第一紙的前端和其它紙的前端,然后將第一紙和其它紙傳送到收集區(qū)域用于后處理。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圖像形成裝置主體;以及被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主體內部的后處理裝置。后處理裝置可以包括:排紙輥,用于將從圖像形成裝置順序排出的第一紙和第二紙兩者傳送到中間裝載部分;以及主槳部分和反轉輥,用于將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上的第一紙和第二紙傳送到收集區(qū)域。在第二紙從圖像形成裝置傳送之前,排紙輥可以允許第一紙被置于等待路徑上并且夾住第一紙的前端,從而在第一紙的前端比第二紙的前端突出更多的狀態(tài)下將第一紙和第二紙傳送到中間裝載部分。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除了正向旋轉和反向旋轉排紙輥從而將紙組的第一紙引導到等待路徑上的驅動裝置之外,不需要額外的驅動裝置,這對于后處理裝置的最小化是有利的。

此外,在按照高速圖像形成裝置的處理速度操作的后處理裝置中,紙組的第一紙的前端可以在紙組被傳送到收集區(qū)域之前與其它紙的前端完全整理。因此,當執(zhí)行收集處理時可以改善紙的布置。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示例實施方式的在其中后處理裝置被嵌入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示例實施方式的后處理裝置的透視圖。

圖3是示出圖2所示的后處理裝置的剖視圖。

圖4是示出圖3所示的傳送路徑、等待路徑、導向反轉和排紙輥的放大剖視圖。

圖5是圖4所示的后處理裝置的導向反轉的示意透視圖。

圖6是示出圖3所示的主槳部分、子槳部分、排紙輥、反轉輥、中間裝載部分和裝訂部分的剖視圖。

圖7A是示出圖2所示的主槳部分的透視圖。

圖7B是示出主槳部分的另一示例的透視圖。

圖8是示出圖3所示的排紙輥、端擋板、子槳部分和裝訂部分的剖視圖。

圖9是示出圖3所示的子槳部分的透視圖。

圖10是示出圖3所示的排出器單元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示例實施方式的后處理裝置將參考附圖被詳細描述。

參考圖1,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示例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包括主體3、傳送路徑7、傳送輥5和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1的內部上端的后處理裝置10。圖像形成裝置10的傳送輥5通過傳送路徑7將在其上完成打印的紙順序排出到后處理裝置10。

參考圖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示例實施方式的后處理裝置10被構成從而接收從圖像形成裝置1排出并且在其上完成了打印的紙,并且選擇性地執(zhí)行打孔任務、將多張紙裝訂為一個的裝釘任務等。

如上所述,后處理裝置10包括第一和第二傳送輥11、排紙輥15、傳送路徑A、等待路徑B、反轉輥17、導向反轉20、主槳部分30、中間裝載部分51、子槳部分55、端擋板60、一對夯具構件70、裝訂部分80和排出器單元90。

參考圖3,第一傳送輥11被設置在傳送路徑A開始的位置并且將從第一圖像形成裝置1排出的紙通過傳送路徑A傳送到第二傳送輥13。在這種情況下,紙可以在被傳送到第二傳送輥13之前由設置在后處理裝置10的進口E周圍的打孔部分P進行打孔處理。

第二傳送輥13被設置在傳送路徑A上并且將通過傳送路徑A從第一傳送輥11傳送的紙傳送到排紙輥15。

參考圖4,排紙輥15被設置在傳送路徑A結束的部分上并且正向旋轉以將由傳送輥11朝著中間裝載部分51傳送的紙傳送到中間裝載部分51。此外,排紙輥15反向旋轉以將紙組的第一紙傳送到等待路徑B,從而允許第一紙在等待路徑B上暫時等待。

排紙輥15將第一紙置于等待路徑B上并且夾住紙組的第一紙的前端,然后暫時等待直到紙組的第二紙沿著傳送路徑A傳送到排紙輥15。如果第二紙被傳送到排紙輥15,則排紙輥15再次正向旋轉以將第二紙與第一紙一起傳送到中間裝載部分51。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紙在第一紙的前端比第二紙的前端更多地突出預設長度的狀態(tài)下被裝載到中間裝載部分51上。

此外,排紙輥15正向旋轉從而從紙組的第二紙到紙組的最后紙將紙連續(xù)傳送到中間裝載部分51。

傳送路徑A是將從進口E傳送到后處理裝置10中的紙引導到排紙輥15的路徑。

等待路徑B是用于允許通過傳送輥11到達排紙輥15的紙等待的路徑,并且被形成為置于傳送路徑A下方并從排紙輥15朝進口E傾斜。如上所述,在等待路徑B上等待的紙是包括由用戶預設的紙的數(shù)目的紙組的第一紙。反轉輥17與端擋板60保持距離以被設置在中間裝載部分51上,從而將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51上的第一紙和第二紙收集到收集區(qū)域中。

參考圖4和5,導向反轉20被設置在傳送路徑A和等待路徑B之間,并且將通過反向旋轉的排紙輥15傳送的紙組的第一紙容易地引導到等待路徑B。導向反轉20引導第一紙的后端,其附到傳送路徑A以被傳送,從而使第一紙的后端能夠朝等待路徑B傾斜。這里,導向反轉20被形成在圍繞第二傳送輥13的下輥的結構中從而最小化占據(jù)的空間。

參考圖6,主槳部分30被設置為與中間裝載部分51的上表面保持預設距離,并且與反轉輥17一起將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51上的紙組傳送到收集區(qū)域。

參考圖7A,主槳部分30包括從電源(未示出)接收電力以旋轉的驅動軸39、第一主槳部分31和第二主槳部分35。

第一主槳部分31包括一對第一主槳31'和31”,它們與驅動軸38結合為彼此保持距離,并且第二主槳部分35包括一對第二主槳35'和35”,它們與驅動軸38結合以分別與該對第一主槳31'和31”相鄰。

一對第一主槳31'和31”分別包括彼此對稱以與驅動軸38結合的一對第一固定構件32”和32”,以及與第一固定構件32'和32”結合的第一摩擦構件33'、34'、33”和34”。

一對第二主槳35'和35”分別包括與驅動軸38結合的一對第二固定構件36'和36”以及一對摩擦構件37'和37”,該對摩擦構件37'和37”被設置為與該對第一固定構件33'、34'、33”和34”中的一個成預設角度并且與該對第二固定構件36'和36”結合。

一對第一主槳31'和31”和一對第二主槳35'和35”在相同驅動軸38上旋轉。在這種情況下,該對第二主槳35'和35”比該對第一主槳31'和31”更早地接觸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51上的紙組。為此,該對第一摩擦構件33'、34'、33”和34”以及該對第二摩擦構件37'和37”分別以不同的角度設置。

因此,當反轉輥17旋轉以將紙組傳送到收集區(qū)域時,一對第二摩擦構件37'和37”暫時停止紙組預設的時間從而允許僅設置在紙組的最下部分上的第一紙通過反轉輥17傳送到收集區(qū)域。在這種情況下,一對第二摩擦構件37'和37”將紙組停止在當?shù)谝患埖那岸伺c紙組的其它紙的前端整理時的時間點。

在前端如上所述地被整理時,紙組由該對第一摩擦構件33'、34'、33”和34”以及反轉輥17傳送到收集區(qū)域。

在這種情況下,該對第一摩擦構件33'、34'、33”和34”以及該對第二摩擦構件37'和37”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數(shù),并且可以被構成使得第二摩擦構件37'和37”的摩擦系數(shù)能夠低于該對第一摩擦構件33'、34'、33”和34”的摩擦系數(shù)。這是當一對第二摩擦構件37'和37”夾住紙組以停止紙組預設時間時,用于通過反轉輥17傳送設置在紙組的最下側上的第一紙的動作。

此外,一對第一主槳31'和31”以及一對第二主槳35'和35”被構成為與相同的驅動軸38形成相同的旋轉半徑。

參考圖7B,根據(jù)另一示例實施方式的主槳部分40可以包括與圖7A所示的主槳部分30不同地形成單一主體的第一主槳和第二主槳。

主槳部分40可以包括一對主槳40'和40”,它們與驅動軸48結合以彼此保持距離。一對主槳40'和40”可以分別包括彼此對稱的第一摩擦構件43'和43”以及第二摩擦構件44'和44”,以及設置為與第一摩擦構件43'和43”以及第二摩擦構件44'和44”不同角度的第三摩擦構件45'和45”。

第三摩擦構件45'和45”被構成從而比第一摩擦構件43'和43”以及第二摩擦構件44'和44”更早地接觸第二紙。第三摩擦構件45'和45”被形成為具有比第一摩擦構件43'和43”以及第二摩擦構件44'和44”更低的摩擦系數(shù)。

第一摩擦構件43'和43”、第二摩擦構件44'和44”以及第三摩擦構件45'和45”被構成為與相同的驅動軸48具有相同的旋轉半徑。

再參考圖6,中間裝載部分51裝載由排紙輥15傳送的紙組。在這種情況下,在中間裝載部分51中,在紙組被傳送到收集區(qū)域之前,紙組的前端由反轉輥17和一對第二主槳35整理。

此外,中間裝載部分51被設置為朝收集區(qū)域傾斜從而裝載從排紙輥15排出的紙,然后容易地將紙收集到收集區(qū)域并且朝后處理裝置的下部與排紙輥15保持距離,從而容易地從排紙輥15排出紙而不與從排紙輥15排出并且具有預設高度的紙組的一側碰撞,盡管紙組被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51上。

參考圖8,子槳部分55與中間裝載部分51保持距離以被設置在主槳部分30和反轉輥17與端擋板60之間。子槳部分55使由第一主槳31和反轉輥17傳送的紙組的后端附于端擋板60從而整理紙組。

參考圖9,子槳部分55包括驅動軸58、固定到驅動軸58的固定構件57、以及形成在固定構件57處的多個摩擦構件56。

固定構件57被形成為具有預設厚度的圓板形狀,并且孔被形成在固定構件57中從而使驅動軸58能夠穿過孔。多個摩擦構件56從固定構件57的外表面朝固定構件57的切線方向延伸,并且朝固定構件57的圓周方向保持預設距離。

端擋板60被設置在中間裝載部分51的一端處從而使傳送到中間裝載部分51的紙的后端能夠接觸端擋板60并且被整理,并且因此使裝訂部分能夠容易地執(zhí)行處理操作,例如裝釘、裝訂等。

收集區(qū)域可以被限定為由中間裝載部分51和端擋板60圍繞的區(qū)域。

參考圖10,一對夯具構件71'和71”被設置在中間裝載部分51的兩側上彼此對立,從而在左方向和右方向上整理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51上的紙組。夯具構件71'和71”布置在紙的通過主槳部分30和反轉輥17的前進方向上,然后重復地移動到由用戶指定的位置以在左方向和右方向上整理第一紙和第二紙。

裝訂部分80包括裝訂裝置、裝釘機等以在設置中間裝載部分51的一端的端擋板60處關于紙執(zhí)行諸如裝釘?shù)鹊暮筇幚恚埖暮蠖吮徊贾迷诙藫醢?0處并且被設置為與端擋板60相鄰。

排出器單元90包括導向構件(未示出)、移動構件(未示出)、連接到導向構件的一對排出器板91'和91”以及連接到移動構件的一對夾具93'和93”,導向構件(未示出)被設置在中間裝載部分51的中央以彼此預設的距離彼此對立,移動構件(未示出)被布置在導向構件內部以彼此對立從而以繪制預設軌跡的方式旋轉。一對排出器板91'和91”被設置在端擋板60的兩側上,并且將由導向構件布置在端擋板60處的紙組沿導向構件通過其移動的移動路徑D移動到中間裝載部分51的中間點。

連接到移動構件的一對夾具93'和93”夾住移動到中間裝載部分51的中間點的紙組的后端,并且沿移動構件的移動路徑C以繪制預設軌跡的方式將該紙組排出到最后裝載部分53。一對夾具91'和91”夾住紙組以在距最后裝載部分53較低的高度處將紙組落下,并且因此比在紙組由一對排出器板91'和91”落下時具有更高的布置。

如上所述構成的后處理裝置10的操作將參考圖被順序描述。在下文中,為了描述的方便,紙組將被描述為設置為包括兩張紙。

用戶可以將從圖像形成裝置1排出的紙預設為包括至少兩張或更多張紙的紙組,從而使后處理裝置能夠根據(jù)每個紙組后處理紙。

參考圖3和4,從圖像形成裝置1排出的紙組的第一紙通過后處理裝置10的進口E移動到后處理裝置10中,并且開始由第一傳送輥11通過傳送路徑A傳送到第二傳送輥13。

這里,如果用戶預設打孔模式,則第一紙由打孔部分P打孔處理,然后開始由第一傳送輥11通過傳送路徑A傳送,從而傳送到第二傳送輥13。

傳送到排紙輥15的第一紙不立即排出到中間裝載部分51,而是第一紙的傳送方向由排紙輥15改變,直到關于先前收集到收集區(qū)域的紙組完成后處理。

其傳送方向被改變的第一紙不被引導到傳送路徑A,而是由導向反轉20引導到等待路徑B并且在等待路徑B上等待。導向反轉20被形成在圍繞第二傳送輥13的下輥的結構中以附到傳送路徑A,從而最小化由導向反轉20占據(jù)的空間并且自然地將第一紙引導到等待路徑B上。這里,排紙輥15不完全地將第一紙從排紙輥15排出到等待路徑B,而是夾住第一紙的前端等待直到紙組的第二紙從圖像形成裝置1傳送到排紙輥15,從而將第一紙重新排出到中間裝載部分51。

從圖像形成裝置1排出的第二紙由第一傳送輥11和第二傳送輥13通過傳送路徑A傳送到排紙輥15。這里,先前收集的紙組被完全后處理,然后由排出器單元90排出到最后裝載部分53。

排紙輥50在第二紙的前端達到排紙輥15時正向旋轉,以與到達排紙輥15的第二紙一起排出由此夾住的第一紙到中間裝載部分51。在這種情況下,當?shù)诙埖那岸诉_到排紙輥15時,排紙輥50將其前端被夾住的第一紙和第二紙排出到中間裝載部分51。因此,第一紙在第一紙的前端比第二紙的前端突出更多的狀態(tài)下被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上。

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51上的第一紙和第二紙通過第一主槳30和反轉輥17的旋轉被收集到由中間裝載部分51和端擋板60圍繞的收集區(qū)域(未示出)。

主槳部分30的第一主槳31接觸位于第一紙上的第二紙,以將第一紙和第二紙收集到收集區(qū)域,并且反轉輥17接觸位于第二紙之下的第一紙,以將第一紙和第二紙收集到收集區(qū)域。

在將紙組傳送到收集區(qū)域之前,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前端由第二主槳35和反轉輥17整理。換言之,主槳部分30的第二主槳35比第一主槳31更早地接觸第二紙。因此,在反轉輥17執(zhí)行收集時,第二主槳35的摩擦構件37'和37”在面對反轉輥17的方向上壓第二紙預設時間。

第二主槳35的接觸第二紙的摩擦構件37'和37”具有比第一主槳31的摩擦構件33'、33”、34'和34”更低的摩擦系數(shù)。因此,接觸第二主槳35的摩擦構件37'和37”的第二紙被暫時停止,并且設置在第二紙之下的第一紙由反轉輥17傳送到收集區(qū)域。因此,第一紙的前端與第二紙的前端整理。

在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前端被整理的時間點,第二紙不再由第二主槳35停止,并且由第一主槳31的摩擦構件33'、33”、34'和34”以及反轉輥17與第一紙一起被傳送到收集區(qū)域。

當?shù)谝恢鳂?1由設置為基于固定構件32'和32”彼此對稱的該對第一摩擦構件33'、33”、34'和34”在驅動軸上旋轉一次時,第一主槳31收集第一紙和第二紙兩次。如上所述,本示例實施方式的后處理裝置10將收集操作的數(shù)目降低至兩次,從而防止布置被降低或者防止由過多附到收集區(qū)域所致的紙被卡住。

子槳部分55使由第一主槳31和反轉輥17收集的紙組能夠附到端擋板60從而整理第一紙和第二紙的后端。

如圖10所示,其后端被在端擋板60處被整理的第一紙和第二紙由移動到由用戶指定的點的一對夯具構件71'和71”完全左右整理。從而,由一對夯具構件完全左右整理的紙組等待從而由裝訂部分80裝釘處理、裝訂處理等并且布置在端擋板60處。

如果用戶將至少三張紙設置為一個紙組,則從由用戶設置的紙組的第三紙之后的紙起,該至少三張紙的每個通過傳送路徑A直接裝載在中間裝載部分51上以由第一主槳31收集到收集區(qū)域而沒有在等待路徑B上的等待操作。因此,關于第一紙和第二紙,在紙的前進方向上執(zhí)行的整理過程從紙組的第三紙之后的紙起不應用。

參考圖10,完全整理的紙組根據(jù)用戶的選擇由裝訂部分80后處理,諸如裝釘、裝訂等。在這之后,紙組由沿導向構件的移動路徑D移動的一對排出器板91'和91”移動到中間裝載部分51的中間點。移動到中間點的紙組由沿移動構件的移動路徑C移動的一對夾具93'和93”夾住,以移動到靠近最后裝載部分53的位置,然后排出到最后裝載部分53。

如果根據(jù)紙組執(zhí)行偏移,則一對夯具構件71'和71”移動到由用戶預設的點,從而使紙組能夠偏移。多個紙組通過該過程順序地左右整理,由排出器單元90排出到最后裝載部分53,并且在偏移狀態(tài)裝載。

根據(jù)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除了正向和反向旋轉排紙輥從而將紙組的第一紙引導到等待路徑上的驅動裝置之外,不需要額外的驅動裝置,這對于后處理裝置的小型化是有利的。

此外,在按照高速圖像形成裝置的處理速度操作的后處理裝置中,在紙組被傳送到收集區(qū)域之前,紙組的第一紙和其它紙的前端可以完全被整理,并且因此在執(zhí)行收集處理時紙的布置可以被改善。

前述示例實施方式和優(yōu)點僅為示范性的,并且不被解釋為限制本發(fā)明。本教導能容易地應用于其它類型的裝置。此外,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方式的描述旨在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權利要求的范圍,并且很多替換、修改和變化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明顯的。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