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緊固件,尤其是涉及用于風電機組機艙外殼修復的緊固件及組合件。
背景技術:
1、風電機組機艙的外殼存在兩層殼體堆疊連接的部分,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該兩層殼體容易發(fā)生開裂。為了保證風電機組能夠正常運行,需要對風電機組機艙的外殼開裂的部分進行修復,傳統(tǒng)的修復方法為通過密封膠將兩層殼體發(fā)生開裂的部位重新粘連或者通過鉚釘拉鉚的方式將兩層殼體發(fā)生開裂的部位重新固定到一起。
2、上述兩種方式雖然能夠使得兩層殼體的開裂部位得到修復,但是存在一些問題。針對密封膠粘接的修復方式,修復效果依然不夠牢固;針對鉚釘拉鉚的方式,當兩層殼體之間的裂縫寬度較大時,鉚釘?shù)拈L度可能不足以進行修復,即使修復了也容易不牢固,且鉚釘鉚接后無法自由拆卸。
3、目前,針對上述技術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風電機組機艙外殼修復的緊固件及組合件,以解決風電機組機艙的外殼發(fā)生開裂的情況下,依照傳統(tǒng)的密封膠粘接和鉚釘拉鉚的修復方式,修復效果不是十分牢固,且通過鉚釘拉鉚的方式修復后無法自由拆卸的技術問題。
2、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3、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用于風電機組機艙外殼修復的緊固件,用于修復風電機組機艙外殼,緊固件包括:
4、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第一端固定一圓餅,所述圓餅的直徑大于所述螺紋桿的外徑;
5、壓縮套,所述壓縮套套設于所述螺紋桿,所述壓縮套的外徑等于所述圓餅的直徑,所述壓縮套包括若干兩圓環(huán)和若干連接桿,若干連接桿呈環(huán)形陣列地設置于兩圓環(huán)之間,所述連接桿的端部與所述圓環(huán)連接;
6、t型螺母,所述t型螺母套設于所述螺紋桿,并與所述螺紋桿進行螺紋連接;
7、其中,在所述t型螺母的第一端抵觸至所述壓縮套的第二端,所述壓縮套的第一端抵觸至所述圓餅的情況下,所述t型螺母相對于所述螺紋桿繼續(xù)旋進,若干所述連接桿發(fā)生彎折構成限位部。
8、作為其中的一些實施例,還包括若干加長螺紋桿,所述加長螺紋桿的兩端均設置為平面,所述加長螺紋桿的第一端中心固定有螺紋頭,所述加長螺紋桿的第二端中心開設有螺紋孔,相鄰兩加長螺紋桿連接時,其中一所述加長螺紋桿的螺紋頭與另一所述加長螺紋桿的螺紋孔進行螺紋連接;
9、所述螺紋桿的第二端設置為平面,所述螺紋桿的第二端設置有螺紋孔/螺紋頭,并與所述加長螺紋桿的螺紋頭/螺紋孔進行螺紋連接。
10、作為其中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螺紋頭的外徑小于所述加長螺紋桿的內徑,所述加長螺紋桿的外徑/內徑/螺距與所述螺紋桿的外徑/內徑/螺距相同。
11、作為其中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連接桿的數(shù)量至少為三個。
12、作為其中的一些實施例,所述t型螺母上依次套設有彈墊、平墊。
13、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組合件,包括:
14、至少兩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緊固件;
15、組合墊板,所述組合墊板上開設至少兩連接孔,所述連接孔與所述緊固件一一對應設置,所述連接孔與所述緊固件的所述t型螺母套接。
16、綜上所述,有益技術效果如下:
17、緊固件使得工作人員僅需在風電機組機艙內部即可將外殼的裂縫部分進行鎖緊修復,不必要出機艙作業(yè),保證了人員的安全,且修復效果牢固,同時還可根據(jù)需要自由拆卸。組合件在裂縫長度較大、裂縫位置不一的情況下保證開裂部位修復后的穩(wěn)定性,修復效果十分牢固;本申請安裝和拆卸方便、固定牢固、非常適用于較小空間內使用。
1.用于風電機組機艙外殼修復的緊固件,其特征在于,用于修復風電機組機艙外殼,緊固件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加長螺紋桿(105),所述加長螺紋桿(105)的兩端均設置為平面,所述加長螺紋桿(105)的第一端中心固定有螺紋頭,所述加長螺紋桿(105)的第二端中心開設有螺紋孔,相鄰兩加長螺紋桿(105)連接時,其中一所述加長螺紋桿(105)的螺紋頭與另一所述加長螺紋桿(105)的螺紋孔進行螺紋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頭的外徑小于所述加長螺紋桿(105)的內徑,所述加長螺紋桿(105)的外徑/內徑/螺距與所述螺紋桿(101)的外徑/內徑/螺距相同。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108)的數(shù)量至少為三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螺母(104)上依次套設有彈墊(106)、平墊(107)。
6.一種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