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指示生物并進行預處理;2)開展代謝研究;3)結果計算;4)受污染狀況的判定。本發(fā)明通過測定表征雙殼貝類,尤其是河蜆呼吸和排泄代謝水平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來指示受試水體水質的變化,方法簡便。
【專利說明】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當前水體污染已經表現(xiàn)為多種污染共存的復合污染,污染物在水體中同時發(fā)生的 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將使水體污染問題更加復雜,產生了更明顯的綜合生物效應。但是, 較低濃度的污染物如重金屬等進入水體后,采用現(xiàn)有的物理或化學監(jiān)測方法進行監(jiān)測所需 的費用高且難以實現(xiàn)實時在線監(jiān)測,而監(jiān)測的結果也無法直接反映污染對生物的毒性效 應。已有一些生物監(jiān)測方法,如獲取污染水體活蛘的軟組織烘干研磨后采用理化儀器測定 其重金屬含量、通過測定發(fā)光細菌的相對發(fā)光強度反映受試水域受污染程度等生物監(jiān)測方 法分別了從不同角度對受試水體的污染情況進行生物監(jiān)測。
【發(fā)明內容】
[0003]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
[0004] 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選取指示生物并進行預處理:選取河蜆作為指示生物,將河蜆置于溫度為l〇_25°C 的水中暫養(yǎng)設定天數(shù),以清除其體內的殘留物質對結果的影響; 2) 開展代謝研究:選取若干個代謝瓶,每個代謝瓶中放入固定數(shù)量的河蜆,其中一個代 謝瓶中加入受試水體的水質樣本并用膜封口,剩下的代謝瓶中加入去離子水并用膜封口, 并將其作為對照組,記錄下加入每個代謝瓶中水的體積,代謝試驗時間設置為固定時間,測 定試驗前后代謝瓶中水樣的溶解氧和氨氮的含量; 3) 結果計算:按下列公式計算河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0R=[(D0Q-D0t)XVV(WX2) ;Ρ1= 0R (受試水樣)/ 0R (空白對照); 式中:0R為單位體重耗氧率,mg/VVtT1 和D0t為代謝試驗開始及代謝試驗結束后 水中D0的含量,mg/T1 ;V為代謝瓶中水的體積,L ;W為河蜆質量,g ; Pi為耗氧率影響指 數(shù); NIK^-NJXVVOVX2) ;P2= NR (受試水樣)/ NR (空白對照); 式中:NR為單位河蜆個體質量排氨率,mg/VVtT1久和Nt為試驗開始、在試驗結束時水 中NH3-N的濃度,mg/T1 ;V為代謝瓶中水的體積,L ;W為河蜆質量,g ; P2為排氨率影響指 數(shù)。
[0005] 綜合污染指數(shù)的計算:綜合污染指數(shù)P = Pi + P2 ; 4) 受污染狀況的判定:根據上步得到的P值判定水體受污染的程度。
[0006] 步驟1)中,選取的河蜆的殼長為(22. 0±4.0)謹、殼高(20. 0±0· 50)謹、體重為 (4. 0±0· 50) g。
[0007] 步驟1)中,所述的溫度為10_25°C的水為:水溫為10_25°C、經過脫除余氯24h以 上的自來水。
[0008] 步驟1)中,暫養(yǎng)的天數(shù)為2-4天。
[0009] 步驟2)中,每個代謝瓶中放入的河蜆的數(shù)量為6-10只。
[0010] 步驟2 )中,代謝的時間為2-6h。
[0011] 步驟2)中,代謝瓶中的水溫為10-25°C。
[0012] 步驟2)中,代謝瓶的數(shù)量為4-6個。
[0013]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測定表征雙殼貝類,尤其是河蜆呼吸和排泄代 謝水平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來指示受試水體水質的變化,方法簡便。
[0014] 動物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和排氨率(Ammonia Excretory Rate,AER)的大小及變化能夠反映其呼吸代謝能力的高低及變化規(guī)律,是衡量動物能量消 耗的指標。本發(fā)明提出了綜合污染指數(shù)的模式,將兩種代謝水平的變化用單一指數(shù)的形式 綜合在一起,并建立了綜合污染指數(shù)及其對應的水體污染判斷標準,通過對照水體受污染 的判定標準可以迅速了解到該水體的是否已受到污染,使污染的狀況能更直觀地表達。方 法的穩(wěn)定性好、可重復性高、可比性強,非常適于作為受試水體水質污染的預警。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選取指示生物并進行預處理:選取河蜆(殼長為(22. 0± 4. 0) mm、殼高(20. 0±0. 50) mm、體重為(4. 0±0. 50) g)作為指示生物,將河蜆置于溫度為10-25°C、已脫除余氯24-48h 的自來水中暫養(yǎng)2-4天,以清除其體內的殘留物質對結果的影響; 2) 開展代謝研究:選取4只代謝瓶,每個代謝瓶中放入6只河蜆,其中一個代謝瓶中加 入受試水體的水質樣本(水質樣本的溫度為l〇_25°C )并用保鮮膜封口,剩下的3個代謝瓶 中加入去離子水(水溫為l〇_25°C )并用膜封口,其作為對照組,記錄下加入每個代謝瓶中水 的體積,代謝試驗時間設置為2h,測定試驗前后代謝瓶中水樣的溶解氧和氨氮的含量; 3) 結果計算:按下列公式計算河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OI^KDOo-DOjXVVOVX〗);Ρ1= 0R (受試水樣)/ 0R (空白對照); 式中:0R為單位體重耗氧率,mg/VVtT1 和D0t為代謝試驗開始及代謝試驗結束后 水中D0的含量,mg/T1 ;V為代謝瓶中水的體積,L ;W為河蜆質量,g ; Pi為耗氧率影響指 數(shù); NIK^-NJXVVOVX2) ;P2= NR (受試水樣)/ NR (空白對照); 式中:NR為單位河蜆個體質量排氨率,mg/VVtT1久和Nt為試驗開始、在試驗結束時水 中NH3-N的濃度,mg/T1 ;V為代謝瓶中水的體積,L ;W為河蜆質量,g ; P2為排氨率影響指 數(shù)。
[0016] 綜合污染指數(shù)的計算:綜合污染指數(shù)P = Pi + P2 ; 4) 受污染狀況的判定:根據上步得到的P值判定水體受污染的程度。
[0017]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 對某河道水樣進行受污染的預警調查 1、水樣的采集。按照《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操作規(guī)程采集某污水排放
【權利要求】
1. 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選取指示生物并進行預處理:選取河蜆作為指示生物,將河蜆置于溫度為10-25°C 的水中暫養(yǎng)設定天數(shù),以清除其體內的殘留物質對結果的影響; 2) 開展代謝研究:選取若干個代謝瓶,每個代謝瓶中放入固定數(shù)量的河蜆,其中一個代 謝瓶中加入受試水體的水質樣本并用膜封口,剩下的代謝瓶中加入去離子水并用膜封口, 并將其作為對照組,記錄下加入每個代謝瓶中水的體積,代謝試驗時間設置為固定時間,測 定試驗前后代謝瓶中水樣的溶解氧和氨氮的含量; 3) 結果計算:按下列公式計算河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OR=[(DOQ-DOt)XVV(WX2) ;Ρ1= OR (受試水樣)/ OR (空白對照); 式中:OR為單位體重耗氧率,mg/VVtT1 和D0t為代謝試驗開始及代謝試驗結束后 水中DO的含量,mg/T1 ;V為代謝瓶中水的體積,L ;W為河蜆質量,g ; Pi為耗氧率影響指 數(shù); NIK^-NJXVVOVX2) ;P2= NR (受試水樣)/ NR (空白對照); 式中:NR為單位河蜆個體質量排氨率,mg/VVtT1久和Nt為試驗開始、在試驗結束時水 中NH3-N的濃度,mg/T1 ;V為代謝瓶中水的體積,L ;W為河蜆質量,g ; P2為排氨率影響指 數(shù); 綜合污染指數(shù)的計算:綜合污染指數(shù)P = Pi + P2 ; 4) 受污染狀況的判定:根據上步得到的P值判定水體受污染的程度。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其特 征在于:步驟1)中,選取的河蜆的殼長為(22. 0±4.0) mm、殼高(20. 0±0· 50) mm、體重為 (4. 0±0· 50) g。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溫度為10-25°C的水為:水溫為10-25°C、經過脫除余氯24h以上的 自來水。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驟1)中,暫養(yǎng)的天數(shù)為2-4天。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驟2)中,每個代謝瓶中放入的河蜆的數(shù)量為6-10只。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驟2)中,代謝的時間為2-6h。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驟2)中,代謝瓶中的水溫為10-25°C。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雙殼貝類河蜆代謝水平的水污染預警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驟2)中,代謝瓶的數(shù)量為4-6個。
【文檔編號】G01N33/18GK104122377SQ201410324924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9日
【發(fā)明者】曾麗璇, 康園, 張秋云 申請人:華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