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fā)明涉及再造煙葉
技術(shù)領域:
,具體是一種再造煙葉致香成分分析的前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再造煙葉,又稱煙草薄片或重組煙草,屬煙草廢棄資源再生利用的一種產(chǎn)品,它主要利用煙梗、煙末、碎片、碎絲等煙草副產(chǎn)品和煙草廢棄物,按一定配方要求,經(jīng)過特定工藝加工而成的類似牛皮紙狀的重組煙草制品。以往的分析研究表明,再造煙葉中致香成分采用直接萃取的前處理方法無法分析,需采用同時蒸餾萃取法。同時蒸餾萃取法是提取煙葉中揮發(fā)性、半揮發(fā)性組分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對煙草中主要香味組分的提取具有較好的回收率和重現(xiàn)性。但此法需消耗較大量的溶劑(一般為40mL二氯甲烷)和較長時間(一般為2h)。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單、萃取時間短、有機溶劑用量少的再造煙葉致香成分分析的前處理方法,能夠有效富集再造煙葉中某些含量少、檢測靈敏度低的致香成分,處理后用于GC/MS可檢測出更多組分,且重復性好。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再造煙葉致香成分分析的前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稱取5g剪碎的再造煙葉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60mL~80mL超純水,浸沒樣品,超聲10min后,靜置12h,振蕩搖勻后,取過濾液,得水提再造煙葉樣品;(2)、稱取5g剪碎的再造煙葉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60mL~80mL無水乙醇,浸沒樣品,超聲10min后,靜置12h,振蕩搖勻后,取過濾液,得醇提再造煙葉樣品;(3)、量取10mL水提再造煙葉樣品于50mL尖底具塞離心管中,使用注射器快速注入二氯甲烷/乙腈混合液,輕微振蕩超聲1min,然后以4000r/min離心5min,最后用微量進樣器吸取沉積相過0.22μm濾膜進行GC-MS分析。(4)、醇提再造煙葉樣品也按步驟(3)處理,即量取10mL醇提再造煙葉樣品于50mL尖底具塞離心管中,使用注射器快速注入二氯甲烷/乙腈混合液,輕微振蕩超聲1min,然后以4000r/min離心5min,最后用微量進樣器吸取沉積相過0.22μm濾膜進行GC-MS分析。作為優(yōu)選,步驟(3)中二氯甲烷/乙腈混合液為:1.0mL二氯甲烷和1.5mL乙腈的混合液。作為優(yōu)選,步驟(2)和步驟(3)中GC-MS分析條件為:DB-5MS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m×0.25mmi.d.×0.25μmd.f.);載氣氦氣,流速1mL/min;進樣口溫度280℃,進樣量1μL,分流比50:1;初始柱溫50℃,保持2min,以4℃/min的速率升至240℃,保持2min,再以15℃/min升到300℃,保持20min;溶劑延遲5min,電離方式EI,電離能量70eV;離子源溫度250℃,傳輸線溫度250℃;掃描范圍50-450amu。本發(fā)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方法易于操作,時間短,通過分別對再造煙葉進行水提和醇提處理,經(jīng)過如此處理用于GC/MS可檢測出更多組分,可分離更多不同極性組分,而且可明顯提高試驗效率,且重復性好。附圖說明圖1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前處理方法的水提再造煙葉樣品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圖2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前處理方法的醇提再造煙葉樣品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圖3為現(xiàn)有技術(shù)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前處理方法的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圖4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前處理方法的水提再造煙葉樣品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圖5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前處理方法的醇提再造煙葉樣品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圖6為現(xiàn)有技術(shù)采用同時蒸餾萃取前處理方法的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1:1、稱取5g剪碎的再造煙葉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80mL超純水,浸沒樣品,超聲10min后,靜置12h,振蕩搖勻后,取過濾液,得水提再造煙葉樣品;2、稱取5g剪碎的再造煙葉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80mL無水乙醇,浸沒樣品,超聲10min后,靜置12h,振蕩搖勻后,取過濾液,得醇提再造煙葉樣品;3、量取10mL水提再造煙葉樣品于50mL尖底具塞離心管中,使用注射器快速注入二氯甲烷/乙腈混合液(1.0mL二氯甲烷和1.5mL乙腈混合液),輕微振蕩超聲1min,然后以4000r/min離心5min,最后用微量進樣器吸取沉積相過0.22μm濾膜進行GC-MS分析。4、醇提再造煙葉樣品同樣按步驟3處理。GC-MS分析條件為:DB-5MS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m×0.25mmi.d.×0.25μmd.f.);載氣氦氣,流速1mL/min;進樣口溫度280℃,進樣量1μL,分流比50:1;初始柱溫50℃,保持2min,以4℃/min的速率升至240℃,保持2min,再以15℃/min升到300℃,保持20min;溶劑延遲5min,電離方式EI,電離能量70eV;離子源溫度250℃,傳輸線溫度250℃;掃描范圍50-450amu。將本發(fā)明實施例1與現(xiàn)有技術(shù)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前處理方法進行樣品GC-MS成分分析比對,其色譜圖為圖1-3,其中圖1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前處理方法的水提再造煙葉樣品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圖2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前處理方法的醇提再造煙葉樣品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圖3為現(xiàn)有技術(shù)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前處理方法的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其中二氯甲烷直接萃取前處理方法為:稱取5g剪碎的再造煙葉樣品于錐形瓶中,加40mL二氯甲烷,浸沒樣品,振蕩萃取15min,靜置5min,取萃取層過0.22μm濾膜后,進行GC-MS分析。本發(fā)明實施例1與現(xiàn)有技術(shù)二氯甲烷直接萃取前處理方法鑒定出的致香成分如表1和表2所示。由表1和表2可知,采用本發(fā)明前處理再造煙葉共鑒定出32種致香成分,如呋喃酮、苯甲醛、茄酮、香葉基丙酮、β-大馬酮、巨豆三烯酮、新植二烯、合金歡醇酮和一些脂肪酸酯以及高鏈烷烴等煙草主要致香組分均能夠分離,而二氯甲烷直接萃取法僅能鑒定出2種成分,無法滿足再造煙葉致香成分的分析。表1采用實施例1前處理方法的再造煙葉致香成分分析結(jié)果表1中“+”表示鑒定出表2二氯甲烷直接萃取再造煙葉致香成分分析結(jié)果序號保留時間化學名稱121.512,6-二叔丁基對甲酚222.43煙堿實施例2:1、稱取5g剪碎的再造煙葉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60mL超純水,浸沒樣品,超聲10min后,靜置12h,振蕩搖勻后,取過濾液,得水提再造煙葉樣品;2、稱取5g剪碎的再造煙葉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60mL無水乙醇,浸沒樣品,超聲10min后,靜置12h,振蕩搖勻后,取過濾液,得醇提再造煙葉樣品;3、量取10mL水提再造煙葉樣品于50mL尖底具塞離心管中,使用注射器快速注入二氯甲烷/乙腈混合液(1.0mL二氯甲烷和1.5mL乙腈混合液),輕微振蕩超聲1min,然后以4000r/min離心5min,最后用微量進樣器吸取沉積相過0.22μm濾膜進行GC-MS分析。4、醇提再造煙葉樣品同樣按步驟3處理。GC-MS分析條件為:DB-5MS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m×0.25mmi.d.×0.25μmd.f.);載氣氦氣,流速1mL/min;進樣口溫度280℃,進樣量1μL,分流比50:1;初始柱溫50℃,保持2min,以4℃/min的速率升至240℃,保持2min,再以15℃/min升到300℃,保持20min;溶劑延遲5min,電離方式EI,電離能量70eV;離子源溫度250℃,傳輸線溫度250℃;掃描范圍50-450amu。將本發(fā)明實施例2與現(xiàn)有技術(shù)采用同時蒸餾萃取前處理方法進行樣品GC-MS成分分析比對,其色譜圖為圖4-6,其中圖4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前處理方法的水提再造煙葉樣品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圖5為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前處理方法的醇提再造煙葉樣品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圖6為現(xiàn)有技術(shù)采用同時蒸餾萃取前處理方法的GC-MS成分分析色譜圖。其中同時蒸餾萃取前處理方法為:在同時蒸餾萃取裝置一端接盛有25.00g剪碎再造煙葉和350mL水的1000mL平底燒瓶,用電熱套加熱。另一端接盛有40mL二氯甲烷的100mL燒瓶,用水浴鍋加熱,水浴溫度60℃。同時蒸餾萃取2h后,將二氯甲烷萃取液濃縮至1mL,進行GC/MS定性分析。本發(fā)明實施例2與現(xiàn)有技術(shù)同時蒸餾萃取前處理方法鑒定出的致香成分如表3和表4所示。由表3和表4可知,采用本發(fā)明前處理再造煙葉共鑒定出32種致香成分,基本涵蓋同時蒸餾萃取法鑒定出的26種致香成分,如呋喃酮、苯甲醛、茄酮、香葉基丙酮、β-大馬酮、巨豆三烯酮、新植二烯、合金歡醇酮和一些脂肪酸酯以及高鏈烷烴等煙草主要致香組分均能夠分離。本發(fā)明前處理方法,溶劑用量僅需2.5mL,相較于同時蒸餾萃取法的40mL,大大降低了溶劑使用量,降低分析成本;萃取時間僅需1min,相較于同時蒸餾萃取法的2h,大大縮短了萃取時間,提高分析效率。表3采用實施例2前處理方法的再造煙葉致香成分分析結(jié)果表1中“+”表示鑒定出表4同時蒸餾萃取再造煙葉致香成分分析結(jié)果試驗證明,本發(fā)明采用的前處理方法易于操作,時間短,可明顯提高試驗效率,且重復性好。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屬于本
技術(shù)領域:
的技術(shù)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shù)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