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便攜設備,特別是涉及掛扣組件及便攜設備。
背景技術:
1、隨著社會與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力的運用越來越普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受限于電力線路的排布,在某些不設置有電源線的場景下,通??梢允褂脙δ茈娫催M行供電,儲能電源可以對多種電器進行充電,為關鍵負載提供穩(wěn)定的電源保護,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用戶的用電需求。
2、現(xiàn)有的儲能電源通常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搬抬方式進行移動,便攜性較差,不利于儲能電源的高效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申請?zhí)峁┝藪炜劢M件及便攜設備。
2、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申請?zhí)峁┝说谝环N技術方案,提供一種掛扣組件,該掛扣組件設置于設備的殼體上,用于連接第一帶體和/或第二帶體,上述第一帶體和/或上述第二帶體用于帶動上述設備實現(xiàn)便攜移動;上述掛扣組件包括掛扣主體和扣體。上述掛扣主體設置于上述殼體上,用于與上述第一帶體連接;上述扣體可活動地設置于上述掛扣主體的一側,且具有第一預設位置和第二預設位置;當上述扣體位于上述第一預設位置時,上述扣體收納于上述掛扣主體上;當上述扣體位于上述第二預設位置時,上述扣體可與上述第二帶體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3、可選地,上述掛扣組件還包括固定件,上述掛扣主體通過上述固定件固定地或可拆卸地設置于上述殼體上。
4、可選地,上述掛扣組件還包括轉動件,上述扣體通過上述轉動件與上述掛扣主體連接;上述扣體可沿上述轉動件在上述第一預設位置和上述第二預設位置之間轉動,且當轉動到上述第二預設位置時,上述扣體與上述掛扣主體之間形成預設角度,用于上述扣體與上述第二帶體的連接。
5、可選地,上述掛扣組件還包括彈性機構;上述掛扣主體內形成有容納腔,上述彈性機構至少部分地位于上述容納腔內;上述扣體的內側設置有凹槽,上述彈性機構的凸設于上述容納腔之外的頂部與上述凹槽抵接時,上述彈性機構將上述扣體收納于上述掛扣主體上;上述彈性機構的頂部收納于上述容納腔內時,上述扣體可相對上述掛扣主體轉動。
6、可選地,上述彈性機構包括桿體和彈性件,上述彈性件的一端抵接于上述掛扣主體的與上述容納腔對應的底部,上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上述桿體連接;上述桿體的凸設于上述容納腔外的部分形成上述彈性機構的頂部,上述彈性件用于為上述桿體提供彈性支撐力,以使上述彈性機構的頂部凸出于上述容納腔外或至少部分地收納于上述容納腔內。
7、可選地,上述彈性件由多段彎折的承載結構組成,上述承載結構沿上述桿體的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呈波浪形延伸。
8、可選地,上述彈性件包括第一彈性件、第二彈性件以及連接件,上述掛扣主體包括位于上述容納腔的相對兩側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述第一彈性件設置于上述第一固定柱,上述第二彈性件設置于上述第二固定柱,上述第一彈性件和上述第二彈性件通過上述連接件與上述桿體連接。
9、可選地,上述掛扣主體設置有安裝軸,上述殼體上設置有第一固定孔,上述固定件包括卡簧,上述安裝軸通過上述卡簧安裝于上述第一固定孔。
10、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申請?zhí)峁┝说诙N技術方案,提供一種便攜設備,包括殼體、如上的掛扣組件、第一帶體和/或第二帶體;上述掛扣組件設置于上述殼體上;上述掛扣組件用于連接上述第一帶體和/或上述第二帶體,以實現(xiàn)上述便攜設備的便攜移動。
11、可選地,上述掛扣主體與上述第一帶體固定地或可拆卸地連接;和/或,上述第二帶體通過卡扣與上述扣體可拆卸連接。
1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掛扣組件通過掛扣主體與第一帶體連接;并且,扣體活動設置于掛扣主體并可以在第一預設位置和第二預設位置之間切換,在扣體位于第一預設位置時,扣體收納于掛扣主體,用戶可以通過第一帶體實現(xiàn)設備的便攜移動,并減少扣體在設備的移動過程中發(fā)生碰撞等事故發(fā)生;在扣體位于第二預設位置時,扣體可以與第二帶體可拆卸連接,使得用戶通過第二帶體也可實現(xiàn)設備的便攜移動。通過上述方式,本申請的掛扣組件只通過一個結構件即可以適用于多種攜帶方式,為用戶攜帶設備移動提供了更多可選方式,有效提高設備的便攜性,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1.一種掛扣組件,其特征在于,設置于設備的殼體上,用于連接第一帶體和/或第二帶體,所述第一帶體和/或所述第二帶體用于帶動所述設備實現(xiàn)便攜移動;所述掛扣組件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掛扣組件還包括固定件,所述掛扣主體通過所述固定件固定地或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殼體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掛扣組件還包括轉動件,所述扣體通過所述轉動件與所述掛扣主體連接;所述扣體可沿所述轉動件在所述第一預設位置和所述第二預設位置之間轉動,且當轉動到所述第二預設位置時,所述扣體與所述掛扣主體之間形成預設角度,用于所述扣體與所述第二帶體的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掛扣組件還包括彈性機構;所述掛扣主體內形成有容納腔,所述彈性機構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容納腔內;所述扣體的內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彈性機構的凸設于所述容納腔之外的頂部與所述凹槽抵接時,所述彈性機構將所述扣體收納于所述掛扣主體上;所述彈性機構的頂部收納于所述容納腔內時,所述扣體可相對所述掛扣主體轉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掛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機構包括桿體和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掛扣主體的與所述容納腔對應的底部,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所述桿體連接;所述桿體的凸設于所述容納腔外的部分形成所述彈性機構的頂部,所述彈性件用于為所述桿體提供彈性支撐力,以使所述彈性機構的頂部凸出于所述容納腔外或至少部分地收納于所述容納腔內。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掛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由多段彎折的承載結構組成,所述承載結構沿所述桿體的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呈波浪形延伸。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掛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包括第一彈性件、第二彈性件以及連接件,所述掛扣主體包括位于所述容納腔的相對兩側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彈性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二彈性件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彈性件和所述第二彈性件通過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桿體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掛扣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掛扣主體設置有安裝軸,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件包括卡簧,所述安裝軸通過所述卡簧安裝于所述第一固定孔。
9.一種便攜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掛扣主體與所述第一帶體固定地或可拆卸地連接;和/或,所述第二帶體通過卡扣與所述扣體可拆卸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