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子與后端板裝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子與后端板裝配結構,屬于電機生產(chǎn)制造的技術領域。
技術背聚
現(xiàn)有電機結構中,與轉子軸旋轉支撐的后端板常固定有各種軸承,轉子軸 一端則與軸承配合實現(xiàn)與后端板之間的旋轉連接,而由于在電機運轉過程中轉 子軸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軸向位移,因此轉子軸端部常會與后端板對應于轉子軸 端部部位發(fā)生摩擦,從而導致轉子軸端部及后端板的磨損,縮短了電機的使用 壽命,同時,由于轉子軸端部通常為平面結構,因此轉子軸端部與后端板之間 的摩擦就更為嚴重,還導致了電機運轉過程中噪音較大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地減少轉子軸端部及后端板的磨損, 從而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并降低了電機運轉過程中的噪音的轉子與后端板 裝配結構,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轉子軸與后端板磨損較嚴重,影響了電機的 使用壽命,且電機運轉過程中噪音較大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轉子與后端 板裝配結構,后端板上形成有軸擋并固設有軸承,轉子軸與軸承配合而與后端 板形成旋轉連接,所述轉子軸端部的工藝孔擠裝有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具有與 軸擋對應的球面端及與轉子軸工藝孔配合的小端。在轉子軸端部增設具有球面 端的保護套,避免了轉子軸端部與后端板之間的直接接觸,減少了轉子軸的磨 損,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同時,由于保護套與后端板之間采用球面接觸,
故保護套與后端板直間的接觸面也較小,從而降低了電機運轉過程中的噪音。
作為優(yōu)選,所述后端板的軸擋與轉子軸的保護套之間設有墊片。其中,在 后端板與保護套之間增設墊片避免了保護套與后端板之間的直接接觸,從而減 少了后端板的磨損,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
作為優(yōu)選,所述保護套的小端包括頭部的圓柱段及設于圓柱段與球面端之 間的圓錐段。其中,保護套的小端采用圓柱段和圓錐段結構,可使保護套的小 端與轉子軸端部的工藝孔配,使得保護套在轉子軸端部的定位更為可靠。
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可有效地減少轉子軸端部及后端板的磨損,從而延 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并降低了電機運轉過程中的噪音等特點。
附圉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2是圖1的A處局部放大圖3是本實用新型保護套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 說明。
實施例l:如圖1和圖2所示,后端板1上形成有軸擋2并固設有軸承3, 轉子軸4與軸承3配合而與后端板1形成旋轉連接,轉子軸4端部的工藝孔擠 裝有保護套5,后端板1的軸擋2與轉子軸4的保護套5之間設有墊片6,如圖 3所示,保護套6具有與軸擋2對應的球面端7及與轉子軸4的工藝孔配合的 小端8,小端8包括頭部的圓柱段9及設于圓柱段9與球面端7之間的圓錐段 10。在轉子軸端部增設具有球面端的保護套,避免了轉子軸端部與后端板之間 的直接接觸,減少了轉子軸的磨損,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同時,由亍保護 套與后端板之間采用球面接觸,故保護套與后端板直間的接觸面也較小,從而
降低了電機運轉過程中的噪音。在后端板與保護套之間增設墊片避免了保護套 與后端板之間的直接接觸,從而減少了后端板的磨損,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1、一種轉子與后端板裝配結構,后端板上形成有軸擋并固設有軸承,轉子軸與軸承配合而與后端板形成旋轉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軸端部的工藝孔擠裝有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具有與軸擋對應的球面端及與轉子軸工藝孔配合的小端。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子與后端板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 的軸擋與轉子軸的保護套之間設有墊片。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子與后端板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 護套的小端包括頭部的圓柱段及設于圓柱段與球面端之間的圓錐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子與后端板裝配結構,屬于電機生產(chǎn)制造的技術領域。轉子與后端板裝配結構,后端板上形成有軸擋并固設有軸承,轉子軸與軸承配合而與后端板形成旋轉連接,所述轉子軸端部的工藝孔擠裝有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具有與軸擋對應的球面端及與轉子軸工藝孔配合的小端。它可有效地減少轉子軸端部及后端板的磨損,從而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并降低了電機運轉過程中的噪音,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轉子軸與后端板磨損較嚴重,影響了電機的使用壽命,且電機運轉過程中噪音較大等問題。
文檔編號H02K5/16GK201018370SQ20072010572
公開日2008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月22日
發(fā)明者吳興國, 金永波 申請人:許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