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口感茶品及其加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種新口感茶品及其加工工藝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口感茶品及其加工工藝,屬于食品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3]茶葉香氣宜人且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保健作用,由于我國用茶歷史悠久,產茶區(qū)遼闊,自然條件各異,茶樹品種繁多,更因采制加工方法不同,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的茶品。雖然種類繁多,但每種茶品都是采用單一原料加工而成,如,名茶中的鐵觀音、普洱茶、龍井、碧螺春等。采用單一原料制作茶品,即使原料品質好,成品茶也會存在不足之處,口感層次單一、不耐泡或者苦澀不適,整體性價比不高。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新口感茶品及其加工工藝,產品純正、口感層次豐富、品質好、性價比高,且工藝流程操作簡單。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口感茶品,采用的茶葉原料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同的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組成;
所述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為: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勐海大葉種、南糯山大葉種、文家塘大葉茶、團田大葉茶、漭水大葉茶、邦東大葉茶、邦東黑大葉;
各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均為1?50%。
[0006]可選的,所述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樹為海拔1800米以上、樹齡五百年以上、自然生長的古茶樹。
[0007]可選的,采用的茶葉原料由以下三種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按重量百分含量組成:地界茶30%,糯伍茶50%,南坡20% ;
所述地界茶屬于勐海大葉種,糯伍茶屬于勐庫大葉種,南坡屬于鳳慶大葉種。
[0008]可選的,采用的茶葉原料由以下四種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按重量百分含量組成:地界茶25%,糯伍茶45%,南坡15%,那賽春茶15% ;
所述地界茶屬于勐海大葉種,糯伍茶屬于勐庫大葉種,南坡屬于鳳慶大葉種,那賽春茶屬于團田大葉茶。
[0009]所述新口感茶品的加工工藝,工藝流程為:
原料采摘——萎凋——抄青——攤晾——揉茶——攤晾——形成毛茶——混合多種茶葉——壓制成型——干燥——包裝——成品。
[0010]可選的,所述新口感茶品的加工工藝各步驟操作時均采用人工制作,且全程有視頻、圖像記錄。
[0011]可選的,所述新口感茶品的加工工藝中: 所述萎凋步驟采用熱風加溫萎稠方法,萎稠時間為6?15小時,室溫為25?30°C,相對濕度65?70% ;
所述抄青時間為4?6分鐘,葉溫控制在7(T90°C ;
所述攤晾步驟中攤葉厚度為0.6?Icm ;
所述干燥步驟采用烘干機進行兩次烘干,溫度為80?120°C,成品茶葉含水量小于8%。
[001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新口感茶品,精選各地優(yōu)質古茶,通過適宜比例組合,強化各組成成分茶的特點,規(guī)避其不足,口感層次豐富,香氣高遠,耐泡度久,苦澀適度,更能滿足南北差異,極大的提高了茶葉的性價比;
2、所述新口感茶品,加工工藝操作簡單,而且,從采茶到毛茶加工,再到后期的壓制成型,均采用人力純手工制作,全程有視頻、圖片記錄,全程手工打造,能保證茶葉的品質以及加工程度。
[00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4]一種新口感茶品,采用的茶葉原料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同的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組成;
所述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為: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勐海大葉種、南糯山大葉種、文家塘大葉茶、團田大葉茶、漭水大葉茶、邦東大葉茶、邦東黑大葉;
各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均為1?50%。
[0015]所述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樹為海拔1800米以上、樹齡五百年以上、自然生長的古茶樹。
[0016]大葉茶主要在中國云南省地區(qū)廣泛種植,其中,勐庫大葉種植株高大,分支較稀,葉特大,葉形橢圓、長橢圓或者卵圓,芽葉黃綠色,肥壯,茸毛特多,持嫩性強;鳳慶大葉種茶樹主要分布在滇西南茶區(qū),樹姿直立或者張開,產量高,抗寒性弱,持嫩性強;團田大葉茶原產云南騰沖團田鄉(xiāng),植株高大,葉形橢圓或卵圓,葉色綠,葉面隆起,葉質教軟,芽葉黃綠色,茸毛特多;漭水大葉茶原產云南昌寧漭水鄉(xiāng)黃家寨,植株高大,葉形長橢圓、葉質軟,品質優(yōu)。
[0017]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新口感茶品,通過采用拼配技術,精選云南各地優(yōu)質古茶,通過適宜比例,強化配方中各組成成分茶的特點,規(guī)避其不足;在口感上,相比一般的單一原料的古樹茶,產品口感層次豐富,香氣高遠,耐泡度久,苦澀適度更能滿足南北差異,極大的提高了茶葉的性價比。
[0018]優(yōu)選的,所述新口感茶品采用的茶葉原料由以下三種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按重量百分含量組成:地界茶30%,糯伍茶50%,南坡20% ;
所述地界茶屬于勐海大葉種,糯伍茶屬于勐庫大葉種,南坡屬于鳳慶大葉種;
上述配方中的三種古樹大葉種茶,地界茶的身骨好,起到支撐耐泡度的作用;糯伍茶可以延展香氣;南坡茶充分體現性價比,條索壯美,色澤配比及香甜度較好,三者結合的產品,具有耐泡、香氣高遠、回味鮮爽、性價比高的特點。
[0019]優(yōu)選的,所述新口感茶品采用的茶葉原料由以下四種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按重量百分含量組成:地界茶25%,糯伍茶45%,南坡15%,那賽春茶15% ; 所述地界茶屬于勐海大葉種,糯伍茶屬于勐庫大葉種,南坡屬于鳳慶大葉種,那賽春茶屬于團田大葉茶。
[0020]此款茶品除了選用地界茶、糯伍茶和南坡,還添加了那賽春茶,那賽春茶可以中和前三款特性,平衡苦澀度,增加潤滑口感,使得茶品口味更上一層樓,進一步提高了茶品的品質。
[0021]所述新口感茶品的加工工藝流程為:
原料采摘——萎凋——抄青——攤晾——揉茶——攤晾——形成毛茶——混合多種茶葉——壓制成型——干燥——包裝——成品。
[0022]上述各步驟操作時均采用人工制作,且全程有視頻、圖像記錄。采摘茶葉、鮮葉驗收、萎稠、抄青、揉茶及干燥等操作,需要通過外觀、氣味等感官來鑒定茶葉的品質以及加工程度,人工制作比機械操作能更好地保證茶葉生產的品質。
[0023]所述萎凋步驟采用熱風加溫萎稠方法,萎稠時間為6?15小時,室溫為25?30°C,相對濕度65?70% ;
所述抄青時間為4?6分鐘,葉溫控制在7(T90°C ;
所述攤晾步驟中攤葉厚度為0.6?Icm ;
所述干燥步驟采用烘干機進行兩次烘干,溫度為80?120°C,成品茶葉含水量小于
8% ;
在制備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工藝設備有:模具、炒鍋、萎凋槽、曬青棚、烘干機、石磨等。
[0024]本發(fā)明提供的新口感茶品及其加工工藝,精選優(yōu)質古樹大葉茶為原料,手工打造,滋味濃醇、香氣高長,生津回甘強、澀雅,品質好,整體性價比高,是送禮、品飲或收藏的佳品O
【主權項】
1.一種新口感茶品,其特征是: 采用的茶葉原料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同的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組成; 所述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為: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勐海大葉種、南糯山大葉種、文家塘大葉茶、團田大葉茶、漭水大葉茶、邦東大葉茶、邦東黑大葉; 各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均為1?5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口感茶品,其特征是:所述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樹為海拔1800米以上、樹齡五百年以上、自然生長的古茶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口感茶品,其特征是:采用的茶葉原料由以下三種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按重量百分含量組成:地界茶30%,糯伍茶50%,南坡20% ; 所述地界茶屬于勐海大葉種,糯伍茶屬于勐庫大葉種,南坡屬于鳳慶大葉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口感茶品,其特征是:采用的茶葉原料由以下四種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按重量百分含量組成:地界茶25%,糯伍茶45%,南坡15%,那賽春茶15% ; 所述地界茶屬于勐海大葉種,糯伍茶屬于勐庫大葉種,南坡屬于鳳慶大葉種,那賽春茶屬于團田大葉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口感茶品的加工工藝,其特征是: 工藝流程為:原料采摘——萎凋——抄青——攤晾——揉茶——攤晾——形成毛茶——混合多種茶葉——壓制成型——干燥——包裝——成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口感茶品加工工藝,其特征是:各步驟操作時均采用人工制作,且全程有視頻、圖像記錄。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口感茶品加工工藝,其特征是: 所述萎凋步驟采用熱風加溫萎稠方法,萎稠時間為6?15小時,室溫為25?30°C,相對濕度65?70% ; 所述抄青時間為4?6分鐘,葉溫控制在7(T90°C ; 所述攤晾步驟中攤葉厚度為0.6?Icm ; 所述干燥步驟采用烘干機進行兩次烘干,溫度為80?120°C,成品茶葉含水量小于8%。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口感茶品及其加工工藝,屬于食品加工技術領域;產品采用的茶葉原料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同的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組成;所述生態(tài)古樹大葉種茶為: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勐海大葉種、南糯山大葉種、文家塘大葉茶、團田大葉茶、漭水大葉茶、邦東大葉茶、邦東黑大葉;各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均為1~50%;產品滋味濃醇、香氣高長,生津回甘強、澀雅、回味鮮爽、品質好,整體性價比高,是送禮、品飲或收藏的佳品。
【IPC分類】A23F3-06
【公開號】CN104839356
【申請?zhí)枴緾N201410054407
【發(fā)明人】紀翔, 龍韓林
【申請人】普洱茶王茶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4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