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床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10233閱讀:2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變化為臥床狀態(tài)和座椅狀態(tài)形態(tài)的椅式床(日文★ - 7 3 、y K )、使托板各部起伏的床之類的床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關于床裝置,已存在一種形態(tài)可以從臥床狀態(tài)樣變化為座椅狀態(tài)的椅式床。日本特開昭58-183115號公報(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使床的腿部從水平垂直向下變化的床的起伏機構。在這種床中,如圖6(a)、(b)所示,有一種床的起伏機構,其結構是將分別彎曲自如地連接的背部托板a、腰部托板b及腿部托板c支撐在底架(框架)d上。在底架d的腿部托板c側設有左右一對第一支撐臂e,還在背部托板a側設有左右一對第二轉動支撐臂f,各自的支撐臂e、f與腰部托板b連接,由驅動裝置的電動機g使伸縮桿h伸長而使腰部托板b向斜上方上升,并且,使腿部托板c向底架d的下方傾斜,同時利用背提升連桿i使背部托板a向底架d的上方傾斜就可做成椅子狀,不加高平面狀態(tài)的托板的高度,腿部托板下端也不會與病房等的地面抵接。 另外,關于床的起伏機構,在日本特開昭58-183116號公報(專利文獻2)及日本實開昭58-171055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與專利文獻I相同,腰部托板隨著腿部托板的向下方而上升,從而使腿部托板下端不會與病房等的地面抵接。另外,在專利文獻3中,關于床的起伏機構,通過操作把手的操作,就能容易取下腿部托板。但是,在這些以往的床中,為了成為椅子狀(座椅狀態(tài)),會使腿部托板垂直下降,而為了避免與地面的干涉,應當具有一定程度(例如400_左右)的床的高度(從地面至托板的高度)。另外,在距離地面的床高度的關系上,盡量將托板全長做短,采取避免腿部托板與地面干涉的措施(背部、腰部、腿部托板的尺寸比例有限制)??墒?,將呈椅子狀時的座位表面的高度抑制在600mm是結構上的限制。另外,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在對于翻倒、滾落事故的安心、安全要求較高,并希望使床進一步低矮化、加長托板全長,然而,以往并未提出相應的方案。另外,在并非椅式床的、托板各部起伏的床裝置中,當各部托板起伏時,使用者的位置相對于托板、床墊發(fā)生變化,此時,希望能有使腳踏板能夠恰當?shù)嘏c使用者的腳對準位置的構造等,然而未提出過方案。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8-183115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昭58-183116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實開昭58-171055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這種情況而做出的,其提供一種即便是低矮的床也能使腿部托板不與地面抵接地位置變更為座椅狀態(tài)的床裝置。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構成為即便托板起伏也能夠使腳踏板與使用者的腳恰當?shù)貙饰恢玫拇惭b置。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床裝置,該床裝置設置在地面上,使用者用支撐臺可從平坦狀態(tài)的臥床狀態(tài)變形為其背部托板向上方、腿部托板向下方的座椅狀態(tài),其中,使下部的設置構件與地面接觸且可設置為與地面平行的框架、以及設置在該框架上的使用者用支撐臺中的背部托板、座部托板及腿部托板通過連桿連接,座部托板與框架通過具有二對臂的第一連桿機構連接,在背部托板與框架之間設有第二連桿機構,在框架與第一連桿機構之間設有驅動該第一連桿機構的第一驅動器,第一連桿機構通過第一驅動器的驅動力使座部托板向腿側的大致斜上方向移動,隨著該座部托板的移動通過第二連桿機構使背部托板向上方旋轉,兩支撐臂沿腿部托板的兩側部延伸,在該兩支撐臂的前端部連接有可自由轉動的腿部托板并設有腳踏板,并且,該兩支撐臂的后端部通過第一鉸鏈與從所述座部托板的兩側部向前方延伸的連接臂的前端結合,所述腿部托板的下表面?zhèn)葹榕c框架前端的輥子接觸、對腿部托板的移動進行引導的構造,當腿部托板隨著所述座部托板的向上方或下方的移動而向下方或上方旋轉時,所述腿部托板的長度通過兩支撐臂而變短或變長。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構成為,所述第二連桿機構具有與背部托板連接的桿體,并設有使該桿體的長度變化的第二驅動器,通過第二驅動器的動作使背部托板可向腿部托板方向或者與腿部托板相反的方向旋轉。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構成為,所述腿部托板具有蓋部和板部,蓋部及板部以蓋部覆蓋板部的狀態(tài)互相重疊,在所述兩支撐臂的前端部可自由轉動地連接有板部前端部,所述蓋部的后端通過第二鉸鏈與座部托板的前端結合,當腿部托板隨著所述座部托板向上方或下方的移動而向下方或上方旋轉時,所述板部通過兩支撐臂而進入蓋部內或從蓋部內被抽出,所述板部與蓋部重疊的長度變短或變長,從而使所述腿部托板的長度就變短或變長。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第一鉸鏈的上端位于托板面的上方,第一鉸鏈的上端位于設置在床裝置的左右的柵欄部件的上端的下方。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構成為,在框架上設有可從框架后部伸縮的伸縮框架,支撐桿從該伸縮框架向背部托板伸出且該支撐桿的頂端與背部托板連接對背部托板進行支撐,在伸縮框架的頭側端部安裝有頭擋板,當背部托板升起時,伸縮框架收縮,頭擋板也向腿側移動。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床裝置,該床裝置設置在地面上,使用者用支撐臺可從平坦的狀態(tài)旋轉成背部托板的頭側端向上方旋轉、腿部托板的腳側端向下方旋轉,該床裝置的特征在于,使下部的設置構件與地面接觸且可設置為與地面平行的框架、以及設置在該框架上的使用者用支撐臺中的背部托板、座部托板及腿部托板通過連桿連接,在沿所述腿部托板的兩側部延伸的兩支撐臂上支撐固定有用于在該腿部托板的前端位置載置使用者的腳的腳踏板,而且,在腿部托板與腳踏板之間開設有使載置于托板上的床墊通過的空間,在該空間的頂側形成有抵接床墊的限位部。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所述腳踏板安裝為可相對于兩支撐臂調整位置。發(fā)明效果根據本發(fā)明的椅式床,由于當利用第一驅動器的驅動,使腿部托板隨著所述座部托板向上方或下方的移動而向下方或上方旋轉時,所述腿部托板的長度通過兩支撐臂而變短或變長,因此,即使是低矮床,腿部托板也能夠不與地面抵接地變位成座椅狀態(tài)。另外,還能夠起到如下的優(yōu)異效果能夠通過第一驅動器這一驅動源(例如一電動機)實現(xiàn)該位置變更,能夠將成本抑制得較低。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第二連桿機構具有與背部托板連接的桿體,并設有使該連桿的長度變化的第二驅動器,若構成為通過第二驅動器的動作可使背部托板前方向腿部方向或者與腿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則能夠將背部托板的角度設定成所需的角度。
在本發(fā)明中,在框架上設有可從框架后部伸縮的伸縮框架,支撐桿從該伸縮框架向背部托板伸長且該支撐桿的頂端與背部托板連接對背部托板進行支撐,在伸縮框架的頭側端部安裝有頭擋板,當背部托板升起時,伸縮框架收縮,頭擋板也向腿側移動,由此,使得床裝置通過背部托板的背起而緊湊化。通過緊湊化而不占用空間,便利性較高。在本發(fā)明中,第一鉸鏈的上端位于托板面的上方,第一鉸鏈的上端位于設置于床左右的柵欄部件的上端的下方,在第一鉸鏈的上端從托板面突起的部分位于柵欄部件的上端的下方,不會對床裝置的使用者造成妨礙。采用本發(fā)明,由于腳踏板被支撐固定,在腿部托板與腳踏板之間開設有使載置在托板上的床墊通過的空間,在該空間的前方形成有與床墊抵接的限位部,因此,床墊不會碰到腳踏板,與通常的床墊會碰到腳踏板的結構相比,在腳踏板的安裝位置和床墊的尺寸方面自由度變大。例如,所述腳踏板安裝為可相對于兩支撐臂調整位置時,能夠根據使用者的身高自由設定腳踏板的位置。另外,能起到與使用者的腳底抵接而不踮腳的作用。


圖1是斜看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椅式床的說明圖,(a)是平展的臥床狀態(tài)的說明圖、(b)是變形過程中的中間狀態(tài)的說明圖、(C)是座椅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2是圖1的椅式床的側視圖,(a)是平展的臥床狀態(tài)的說明圖、(b)是變形過程中的中間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3是該椅式床的座椅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4是又一實施方式的椅式床的腿部的放大說明圖。圖5是該椅式床的使用狀態(tài)說明圖。圖6是以往的椅式床的說明圖,(a)是臥床狀態(tài)的說明圖、(b)是座椅狀態(tài)的說明圖。符號說明
I框架Ia伸縮框架Ib支撐桿2地面3患者支撐臺4背部托板4a第二連桿機構4b第二驅動器5座部托板5a連接臂6腿部托板7第一連桿機構7a第一驅動器 8蓋部9板部10支撐臂11腳踏板Ila安裝部件12第一鉸鏈13第二鉸鏈14輥子15卡合部15a桿部16空間17限位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1 圖5是實施方式的椅式床。圖1 (a) (C)是該床的立體說明圖,圖2 (a)、(b) 圖3是該床的臥床狀態(tài)、中間狀態(tài)、座椅狀態(tài)的各說明圖。另外,圖4是腿部的放大說明圖,圖5是使用狀態(tài)說明圖。因為實施方式的椅式床是一種在醫(yī)院等使用的用于支撐患者(使用者的一例)的床裝置,所以在圖1 圖3中省略了床墊的示出。如圖1所示,椅式床設置在地面2上,患者支撐臺3可以從平坦狀態(tài)的臥床狀態(tài)變形為背部托板4向上方、腿部托板6向下方的座椅狀態(tài)。另外,椅式床為圖1(c)所示的座椅狀態(tài)時,患者的腳不能直接著落在地面2上,而是能踏在相對于腿部托板6呈直角地支撐固定的腳踏板11上,并離開床,該椅式床下部的小腳輪與地面2接觸,可將框架I設置成與該地面2平行。另外,安裝于框架I上側的患者支撐臺3的結構如下通過鉸鏈連接用于載置未圖示的床墊并載置患者的背部至頭部的背部托板4、用于載置患者的腰部的座部托板5及用于載置患者的從腳到腿的腿部托板6,并用連桿與框架I連接。所述座部托板5與框架I用由二對臂構成的第一連桿機構7連接。第一連桿機構7利用第一驅動器7a的驅動力使座部托板5向大致斜上方移動。背部托板4隨著該座部托板5的移動而向上方旋轉,座部托板5向下方旋轉。背部托板4通過第二連桿機構4a利用第二驅動器4b的作動力而向前方或后方旋轉,成為可調節(jié)角度的結構。在背部托板4上,在第二連桿機構4a連接有第二驅動器4b的桿體的頂端,該第二驅動器4b的基端部的軸通過適合的托架而安裝在框架I上,即使不使第二驅動器4b的桿體伸長,第二驅動器4b的桿體也會起到長度固定的桿體的作用,因此,具有通過第二連桿機構4a、對應由第一驅動器7a的驅動所產生的第一連桿機構7的軸旋轉而使背部托板4向上方升起的功能。另外,通過第二驅動器4b的桿體的縮短、伸長,無論第一驅動器7a驅動與否,都會使背部托板4獨立于座部托板5而向后方、向前方旋轉。另外,在框架I上設有可以從框架I后部伸縮的伸縮框架la。支撐桿Ib從該伸縮框架Ia向背部托板4的下表面?zhèn)妊由?,支撐桿Ib的頂端連接在背部托板4的第二連桿機構4a上,對背部托板4進行支撐。圖中未示出,但在伸縮框架Ia的頭側端部安裝有頭擋板。當背部托板4上升時,伸縮框架Ia收縮,頭擋板也向腿側移動,因此床的整體長度變短,實現(xiàn)緊湊化。腿部托板6具有蓋部8和板部9,蓋部8以覆蓋板部9的狀態(tài)互相重疊。在腿部托板6的兩側部延伸的兩支撐臂10、10通過在該腿部托板6的前端位置向上方彎曲成L字型的部件(安裝部件)Ila以相對于腿部托板6呈直角的角度支撐固定有腳踏板11 (踮腳板)。這些 兩支撐臂10、10的后端通過第一鉸鏈12與從所述座部托板5兩側部向前方延伸的連接臂5a、5a前端結合。在圖1 圖3的實施方式的椅式床中,腳踏板11利用彎曲成L字型的安裝部件Ila而螺紋結合(利用螺栓螺母等的緊固),安裝為位置可調整。所述第一鉸鏈12的上端位于座部托板5、腿部托板6的上表面的上方,第一鉸鏈12的上端位于設置于床裝置左右的側軌(柵欄部件)19的上端的下方(圖5所示的腿側的側軌19a),在第一鉸鏈12的上端從托板面突起的部分位于側軌19a上端的下方,不會對床裝置的使用者造成妨礙。所述蓋部8的后端通過第二鉸鏈13與座部托板5的前端的下部結合。板部9的前端可自由轉動地與所述兩支撐臂10、10的前端連接。在所述腿部托板6的下表面?zhèn)冉佑|有框架I前端的輥子14,該輥子14對腿部托板6的移動進行引導。根據圖4、圖5對其它實施方式的椅式床進行說明。圖4表示腿部托板附近的立體圖,圖4(a)表示床墊安裝前,圖4(b)表示床墊安裝后。圖5表示椅式床的使用狀態(tài)。如圖4所示,在延伸于所述腿部托板6兩側部的兩支撐臂10、10上,支撐固定有用于在該腿部托板6前端的位置載置使用者的腳的腳踏板11。該腳踏板11通過可相對于支撐臂10、10調整安裝位置的卡合部15安裝。腳踏板11可以通過卡合部15調整位置。另外,在腿部托板6與腳踏板11之間開設有使載置于腿部托板6上的床墊通過的空間16,在該空間的頂側形成有與床墊抵接的限位部17。詳細地說,如圖4(a)所示,卡合部15可滑動并可調整位置地安裝在兩支撐臂10、10上,在該卡合部15上固定有腳踏板11的安裝部件11a。若將卡合部15的桿部15a向上方提起,則卡合部15相對于兩支撐臂10、10就滑動,腳踏板11上下移動,相反地,若使桿部復原,則卡合部15固定,從而能夠對腳踏板11進行定位。另外,床墊18的安裝如圖4(b)所示,在所述空間16插入床墊并使頂端與限位部17抵接。腿部托板6從上方向下方旋轉時,床墊18移動,但是,通過所述空間16使其能夠以某種程度自由地移動,不易在腿部托板6產生撓曲。如圖5所示,當椅式床變化成座椅狀態(tài)時,使用者握住設置于背部托板4的側軌(柵欄部件)19,能夠防止身體位置的移動、錯位。在實施方式的椅式床中,蓋部8向下方或上方旋轉時,由于由兩支撐臂10、10提起或拉出的板部9相對于蓋部8作進入或推出的動作,因此,所述板部9與蓋部8重疊的長度變短或變長。另外,當使床從平坦的臥床狀態(tài)變形成使腳朝向下方的座椅狀態(tài)時,通過第一驅動器7a的作動力,使得所述患者支撐臺3通過第一連桿機構7相對于框架1大致向斜上方移動,所述蓋部8向下方旋轉,所述蓋部8及所述板部9的重疊長度變短。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椅式床,通過第一驅動器7的驅動,蓋部8的腳跟側隨著所述座部托板5的上方或下方移動而向下方、上方旋轉時,所述板部9通過兩支撐臂10、10進入蓋部8內或在蓋部8內被抽出,所述板部9與蓋部8重疊的長度變短或變長,因此,能夠起到如下的優(yōu)異效果即使是低矮床,也能夠使腿部托板6不與地面抵接地變位成座椅狀態(tài),此外,能夠通過第一驅動器這一驅動源(例如一電動機)實現(xiàn)該位置變更,還能夠將成本抑制得較低。另外,因為構成為可以通過第二驅動器4b的動作而使背部托板4向腿部托板6方向或者與腿部托板6相反的方向旋轉,因此,能夠將背部托板4的角度設定成所需的角度。另外,由于腳踏板11被支撐固定,在腿部托板6與腳踏板11之間開設有使載置于該托板6的床墊通過的空間16,在該空間16的頂側形成有抵接床墊的限位部17,因此,床墊不會碰到腳踏板11,與通常的床墊會碰到腳踏板11的結構相比,在腳踏板11的安裝位置和床墊的尺寸方面自由度變大。例如,由于所述腳踏板11安裝為可相對于兩支撐臂10、10調整位置,因此,能夠根據使用者的身高而自由地設定腳踏板11的位置。在所述實施方式中,以椅式床為一例子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當然還可以應用于其它的使腿部托板起伏的一般的床裝置。本發(fā)明的床,不僅可在醫(yī)院內使用,還可以用于家庭護理用等。
權利要求
1.一種床裝置,設置在地面上,使用者用支撐臺可從平坦狀態(tài)的臥床狀態(tài)變形為其背部托板向上方、腿部托板向下方的座椅狀態(tài),該床裝置的特征在于, 使下部的設置構件與地面接觸且可設置為與地面平行的框架、以及設置在該框架上的使用者用支撐臺中的背部托板、座部托板及腿部托板通過連桿連接, 座部托板與框架通過具有二對臂的第一連桿機構連接, 在背部托板與框架之間設有第二連桿機構, 在框架與第一連桿機構之間設有驅動該第一連桿機構的第一驅動器, 第一連桿機構通過第一驅動器的驅動力使座部托板向腿側的大致斜上方向移動,隨著該座部托板的移動通過第二連桿機構使背部托板向上方旋轉, 兩支撐臂沿腿部托板的兩側部延伸,在該兩支撐臂的前端部連接有可自由轉動的腿部托板并設有腳踏板,并且,該兩支撐臂的后端部通過第一鉸鏈與從所述座部托板的兩側部向前方延伸的連接臂的前端結合, 所述腿部托板的下表面?zhèn)葹榕c框架前端的輥子接觸、對腿部托板的移動進行引導的構造, 當腿部托板隨著所述座部托板的向上方或下方的移動而向下方或上方旋轉時,所述腿部托板的長度通過兩支撐臂而變短或變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桿機構具有與背部托板連接的桿體,并設有使該桿體的長度變化的第二驅動器,通過第二驅動器的動作使背部托板可向腿部托板方向或者與腿部托板相反的方向旋轉。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托板具有蓋部和板部,蓋部及板部以蓋部覆蓋板部的狀態(tài)互相重疊, 在所述兩支撐臂的前端部可自由轉動地連接有板部前端部, 所述蓋部的后端通過第二鉸鏈與座部托板的前端結合, 當腿部托板隨著所述座部托板向上方或下方的移動而向下方或上方旋轉時,所述板部通過兩支撐臂而進入蓋部內或從蓋部內被抽出,所述板部與蓋部重疊的長度變短或變長,從而使所述腿部托板的長度就變短或變長。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托板具有蓋部和板部,蓋部及板部以蓋部覆蓋板部的狀態(tài)互相重疊, 在所述兩支撐臂的前端部可自由轉動地連接有板部前端部, 所述蓋部的后端通過第二鉸鏈與座部托板的前端結合, 當腿部托板隨著所述座部托板向上方或下方的移動而向下方或上方旋轉時,所述板部通過兩支撐臂而進入蓋部內或從蓋部內被抽出,所述板部與蓋部重疊的長度變短或變長,從而使所述腿部托板的長度就變短或變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床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鉸鏈的上端位于托板面的上方,第一鉸鏈的上端位于設置在床裝置的左右的柵欄部件的上端的下方。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框架上設有可從框架后部伸縮的伸縮框架,支撐桿從該伸縮框架向背部托板伸出且該支撐桿的頂端與背部托板連接對背部托板進行支撐,在伸縮框架的頭側端部安裝有頭擋板,當背部托板升起時,伸縮框架收縮,頭擋板也向腿側移動。
7.一種床裝置,該床裝置設置在地面上,使用者用支撐臺可從平坦的狀態(tài)旋轉成背部托板的頭側端向上方旋轉、腿部托板的腳側端向下方旋轉,該床裝置的特征在于, 使下部的設置構件與地面接觸且可設置為與地面平行的框架、以及設置在該框架上的使用者用支撐臺中的背部托板、座部托板及腿部托板通過連桿連接, 在沿所述腿部托板的兩側部延伸的兩支撐臂上支撐固定有用于在該腿部托板的前端位置載置使用者的腳的腳踏板,而且,在腿部托板與腳踏板之間開設有使載置于托板上的床墊通過的空間,在該空間的頂側形成有抵接床墊的限位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腳踏板安裝為可相對于兩支撐臂調整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床裝置,其中,蓋部(8)向下方或上方旋轉時,由兩支撐臂(10、10)提起或拉出的板部(9)相對于蓋部(8)作進入或推出的動作,所述板部(9)與蓋部(8)重疊的長度變短或變長,當使床從平坦的臥床狀態(tài)變形成腳向下方的座椅狀態(tài)時,通過第一驅動器(7a)的作動力使得座部托板(5)通過第一連桿機構(7)而相對于框架(1)向大致斜上方移動,蓋部(8)向下方旋轉,同時蓋部(8)與板部(9)的重疊長度變短,腿部托板(6)的長度發(fā)生伸縮。采用本發(fā)明,即使是低矮的床,也能夠使腿部托板與地面不抵接地變位成座椅狀態(tài)。
文檔編號A61G7/075GK103027809SQ20121000506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4日
發(fā)明者野村克芳, 柳原健, 島田龍也 申請人:八樂夢醫(yī)用床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