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內窺鏡,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胃腸腫瘤檢測的內窺鏡裝置。
背景技術:
1、胃腸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然而,由于胃腸腫瘤早期癥狀隱匿,缺乏特異性表現(xiàn),很多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在臨床檢查中一般使用胃腸鏡進行胃腸腫瘤檢查。
2、由于胃腸腫瘤檢測的內窺鏡裝置需要通過食管進入胃和腸道來進行檢查,在將內窺鏡伸入人體時,由于食管以及胃腸通道比較狹小,在檢查時易導致內窺鏡不便伸入,一般患者在進行檢查前需要服用腔道潤滑劑,容易對患者造成不適感或是潤滑劑無法順利流入胃腸通道處,導致潤滑效果不理想;其次,雖然在進行胃腸腫瘤檢查前要求患者提前斷食一段時間,然而胃腸道中不可避免的會有殘留物,進而會對內窺鏡的探頭造成污染,進而影響檢查效率以及準確性;另外,現(xiàn)有的內窺鏡探頭到達病變位置后,通常無法進行固定,導致不便對病變位置進行觀察,影響檢查效率,進而可能導致患者的不適感增加。
3、現(xiàn)有的胃腸道檢測裝置,如公開號為cn118121195b提供的一種用于胃腸內生理環(huán)境的檢測裝置,包括安裝在內窺鏡本體上的殼體,殼體內自內窺鏡本體的檢測端至另一端分別安裝有用于吸取放置胃液樣本的取樣機構和用于對取樣機構胃液樣本圖像進行放大的放大機構以及對放大后的樣本圖像進行采集的圖像獲取組件;由于該申請與現(xiàn)有的內窺鏡裝置一樣,均不具備在伸入食道以及胃腸道時同步進行潤滑,對胃腸道進行清理以及固定于檢測部位的功能,進而導致其檢測效果較差,且功能單一。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胃腸腫瘤檢測的內窺鏡裝置,通過設計潤滑清理固定組件,通過風扇正向轉動使氣囊膨脹,并將儲液腔中的潤滑劑從推板上的輸油通道送出至胃腸通道中進行潤滑,風扇正向轉動時結合吸取槽將腸道中的殘留物進行收集清理,通過齒輪轉動將多道推板向外推出,并通過風扇反向轉動將推板上的通道抽真空,以將內窺鏡整體固定于胃腸道中,具有檢測效率高、檢測效果好、使用方便以及結構簡單的優(yōu)點。
2、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主要思路:設計潤滑清理固定組件,通過電機帶動齒輪轉動,進而帶動風扇正向或反向轉動,風扇正向轉動時向儲液腔中的氣囊充氣,并使其膨脹鼓起,將儲液腔中的潤滑劑通過開設于推板中的輸油通道排出至胃腸道內進行潤滑,以便內窺鏡裝置順利伸入胃腸道中;風扇正向轉動時在另一側形成負壓吸引效果,并通過開設于頂蓋側壁上的多道吸取槽將胃腸道中的殘留物進行吸取收集,以對胃腸道進行清理;通過另一齒輪的轉動將推板推出,以將胃腸道撐起,并通過風扇反向轉動,使輸油通道在胃腸道處形成真空吸附效果,以將內窺鏡整體固定至胃腸道中,以便對固定位置進行腫瘤檢測。
3、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4、一種用于胃腸腫瘤檢測的內窺鏡裝置,包括用于胃腸腫瘤檢測的探頭本體,所述探頭本體上套設有固定座,所述探頭本體上固定有潤滑清理固定組件。
5、所述潤滑清理固定組件包括套設于探頭本體上的第一殼體以及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中設有用于將胃腸道撐開的擴張部,所述第二殼體中設有用于對胃腸道進行潤滑以及清理的潤滑清理部。
6、所述擴張部包括轉動設置于第一殼體中的推板驅動齒輪,所述第一殼體內的一側設有第一驅動電機,所述第一驅動電機上設有與推板驅動齒輪嚙合連接的第一傳動齒輪,所述推板驅動齒輪上開設有多道滑動槽,所述第一殼體上滑動設置有多個推板,所述推板位于第一殼體內部的一端與滑動槽滑動連接,所述推板驅動齒輪、第一驅動電機以及第一傳動齒輪共同組成第一驅動機構。
7、所述潤滑清理部包括位于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連接處的儲液腔,所述儲液腔內部填充有潤滑劑,所述儲液腔中設有氣囊,每道所述推板中開設有輸油通道,所述儲液腔的一側開設有多個能夠與推板中的輸油通道形成連通的輸液口。
8、基于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殼體中轉動設置有風扇驅動齒輪,所述風扇驅動齒輪與風扇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殼體內的一側還設有第二驅動電機,所述第二驅動電機上固定有與風扇驅動齒輪嚙合連接的第二傳動齒輪,所述風扇驅動齒輪、風扇、第二驅動電機以及第二傳動齒輪共同組成第二驅動機構;所述氣囊能夠在風扇正向轉動時膨脹鼓起,將潤滑劑通過輸液口輸送至推板內的輸油通道中。
9、基于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地,所述儲液腔上套設有空倉,所述空倉的一側開設有多個能夠與推板中的輸油通道形成連通的輸氣口,所述空倉遠離輸氣口的一側還設有能夠阻擋潤滑劑并且使空氣通過的疏水膜;所述風扇反向轉動時能夠將輸油通道中殘留的潤滑劑抽回至空倉中,并使輸油通道中形成負壓吸引效果,將內窺鏡裝置整體固定至患者胃腸道處。
10、基于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殼體遠離第一殼體的一側滑動設置有頂蓋,所述第二殼體中的固定板上設有多條能夠帶動頂蓋滑動的電動推桿,所述固定板上均布有多個能夠使第二殼體與頂蓋形成連通的通氣口,所述頂蓋的側壁上開設有多道吸取槽;所述風扇正向轉動時能夠對頂蓋內部形成負壓吸引效果,并通過吸取槽將食管或是胃腸道中的殘留物吸取至第二殼體與頂蓋之間,所述電動推桿的伸縮能夠帶動頂蓋沿第二殼體滑動,以調節(jié)吸取槽與外部的接觸面積或是將吸取槽堵塞。
11、基于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地,所述儲液腔的輸液口處設有第一輸液閥,所述氣囊的進氣口處設有第二通氣閥,所述空倉的輸氣口處設有第三通氣閥。
12、一種用于胃腸腫瘤檢測的內窺鏡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3、s1、將裝置沿食管向胃腸道中伸入,啟動風扇正向轉動,使氣囊膨脹鼓起,將儲液腔中的潤滑劑通過輸油通道從推板最外側排出,以對食管或是胃腸道進行潤滑;
14、s2、裝置沿食道或胃腸道伸入時,風扇正向轉動能夠在頂蓋內形成負壓吸引效果,并通過吸取槽將食道或胃腸道中的殘留物進行吸取清理;
15、s3、當裝置伸入至胃腸道病變部位時,關閉風扇并閉合吸取槽,啟動推板推出至貼合胃腸道處,啟動風扇反向轉動,將輸油通道中殘留的潤滑劑抽入空倉中,并在輸油通道中形成負壓吸引效果,通過推板將胃腸道內壁吸附,以將裝置整體固定,便于進行腫瘤檢測。
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過設計潤滑清理固定組件,通過潤滑清理部中的風扇正向轉動,以使氣囊膨脹,并將潤滑劑從輸油通道輸送至推板側部,對裝置伸入至食管以及胃腸道時進行潤滑,并通過風扇轉動在另一側產(chǎn)生負壓效果,通過吸取槽將食管以及胃腸道中的殘留物進行吸取清理,使得裝置能夠順利推進,與現(xiàn)有的服用腔道潤滑劑的方式相比,本發(fā)明能夠在探頭本體推進的同時釋放潤滑劑,并同步對殘留物進行清理,具有檢測效率高的優(yōu)點。
18、2、通過設計潤滑清理固定組件中的擴張部,通過推板驅動齒輪帶動多道推板推出,以將胃腸道撐開,并結合風扇反向轉動在輸油通道中形成負壓吸引效果,以將裝置通過推板與胃腸道的內壁固定,以便通過將裝置固定的方式對病變部位進行腫瘤檢測,使得本發(fā)明的檢測效果得到提升。
19、3、通過設置多個驅動電機,結合多個驅動齒輪,帶動風扇轉動,或是帶動推板驅動齒輪將推板推出,以及設置電動推桿結構對頂蓋上的吸取槽開合程度進行調節(jié),以完成對胃腸道的潤滑清理,以及將裝置整體固定于胃腸道中,使得本發(fā)明的使用方式更加方便,此外,本發(fā)明裝置整體結構較為簡單,便于批量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