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器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器人高低調節(jié)機構。
背景技術:
在工程施工機器人中,驅動機構主要包括回轉架、盒件以及傳動軸等,通過電機的驅動,使得永磁體在施工區(qū)域的導磁表面移動,實現(xiàn)整個機器人的驅動。而驅動機構與導磁表面的高低需要根據(jù)需要進行調節(jié),從而實現(xiàn)變磁力吸附。
有鑒于此,需要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改進,以滿足目前對機器人尤其是機器人高低調節(jié)機構的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機器人高低調節(jié)機構,結構簡單、成本低、滿足不同高低位置的調節(jié)需要。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器人高低調節(jié)機構,采用手動調節(jié),包括手輪、薄墊圈、螺釘、螺桿、殼體、橫臂、螺母、限位塊、底蓋、平面軸承、厚墊圈、錐尾螺釘、外套、平頭螺釘、緊固螺栓、大緊固螺釘、主機板、回轉架。
進一步的,螺桿位于高低調節(jié)結構的中心軸線處,在頂端通過螺釘和薄墊圈固定有手輪。
進一步的,在手輪下方為主機板,螺桿套設在主機板上,螺桿上的凸臺卡在主機板的下表面,以承托主機板。
進一步的,在螺桿的左右兩側,分別通過大緊固螺釘固定殼體的左右兩側壁。
進一步的,殼體為圓筒狀結構,其側壁中部開設有可穿過橫臂的通孔,橫臂套設在螺桿上,并通過緊固螺栓和螺母固定。
進一步的,螺桿的下端套設厚墊圈和平面軸承,平面軸承的下部為底蓋,底蓋與殼體的下壁部通過錐尾螺釘連接,殼體的下壁部外側通過平頭螺釘固定有外套。
進一步的,橫臂兩端的球形鉸接分別位于兩側的回轉架的凹槽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機器人高低調節(jié)機構系統(tǒng)示意圖。
(注意:附圖中的所示結構只是為了說明實用新型特征的示意,并非是要依據(jù)附圖所示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器人高低調節(jié)機構,采用手動調節(jié),包括手輪1、薄墊圈2、螺釘3、螺桿4、殼體5、橫臂6、螺母7、限位塊8、底蓋9、平面軸承10、厚墊圈11、錐尾螺釘12、外套13、平頭螺釘14、緊固螺栓15、大緊固螺釘16、主機板17、回轉架18。
螺桿4位于高低調節(jié)結構的中心軸線處,在頂端通過螺釘3和薄墊圈2固定有手輪1。
在手輪1下方為主機板17,螺桿4套設在主機板17上,螺桿4上的凸臺卡在主機板17的下表面,以承托主機板17。
在螺桿4的左右兩側,分別通過大緊固螺釘16固定殼體5的左右兩側壁,其中大緊固螺釘16的頭部卡設在主機板17的螺孔中,尾部固接殼體5的側壁。
殼體5為圓筒狀結構,其側壁中部開設有可穿過橫臂6的通孔,橫臂6套設在螺桿4上,并通過緊固螺栓15和螺母7固定。
螺桿4的下端套設厚墊圈11和平面軸承10,平面軸承10的下部為底蓋9,底蓋9與殼體5的下壁部通過錐尾螺釘12連接,殼體5的下壁部外側通過平頭螺釘14固定有外套13,作為結構限位件。
橫臂6兩端的球形鉸接分別位于兩側的回轉架18的凹槽內,通過旋轉手輪1帶動安裝于螺桿4上的橫臂6作升降運動,當橫臂6升降時帶動兩側的回轉架18一同高低升降,實現(xiàn)對回轉架即驅動機構的高低位置調節(jié)。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器人高低調節(jié)機構,與傳統(tǒng)的機器人高低調節(jié)機構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結構簡化、成本低;(2)可隨時實現(xiàn)手動操作;(3)結構高度可調節(jié)。
以上所述,僅為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