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鑄造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41620閱讀:601來源:國知局
鑄造用模具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鑄造用模具,其具備被固定于基部的下模以及在基部上滑動自如的滑動橫模。



背景技術:

以往,通過低壓鑄造法來鑄造汽車用發(fā)動機的汽缸頭的技術已為人所知。作為該低壓鑄造法的鑄造機,已知一種采用下述構造的鑄造機:在模具的下方配置溶解爐,該模具由上模和具有澆口的下模構成,對儲蓄于溶解爐內的溶解金屬加壓而上推該溶解金屬,經(jīng)由流道(供料管)通過下模的澆口向模具內供給溶解金屬。

另外,在這類鑄造機中,當鑄造具有僅用上模和下模無法實施鑄造的復雜形狀的制品時,除了上模和下模,還進一步采用滑動橫模(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3-86118號公報)。作為采用滑動橫模的鑄造機,例如公知有以下一種鑄造機:滑動橫模沿著矩形下模的4邊配置并能夠在合模位置與開模位置之間在軌道上滑動的同時進行往復運動。當滑動橫模在合模位置上時,滑動橫模的下部與下模緊貼,滑動橫模的側部與鄰接的滑動橫模緊貼。

在此,鑄造機內部的配置有溶解爐的下側容易變?yōu)楦邷兀虼?,與相對下模位于其上方的滑動橫模相比,下模更容易變成高溫。并且,當滑動橫模位于合模位置時,溫度高的下模的熱膨脹大,滑動橫模在其下部與下模抵接而被定位。此時,由于滑動橫模與下模相比溫度低,所以熱膨脹小,存在滑動橫模不能與鄰接的滑動橫模相抵接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導致出現(xiàn)下述情況:被致動器推進的滑動橫模成為朝向模具中央傾倒的傾斜姿勢。

為防止出現(xiàn)上述情況,在日本特開2013-86118號公報中公開的機構中,在固定有下模的基部上對應于下模的四角設置防止滑動橫模成為傾斜姿勢的支柱,通過該支柱來支承滑動橫模。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86118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使用固定下模的基部上具備支柱的鑄造用模具時,雖然能夠防止滑動橫模的傾斜姿勢,但由于需要對應于下模的四角在基部上設置支柱,所以需要在考慮支柱的基礎上來設計下模,存在下模的設計自由度下降的問題。另外,在變更模具時,有可能必須變更支柱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還會出現(xiàn)需要變更基部的問題。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鑄造用模具,其不需要設置支柱就能夠防止滑動橫模的傾斜姿勢。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鑄造用模具具備:固定于基部上的下模;在所述基部上在開模位置與合模位置之間滑動自如的多個滑動橫模;上模;以及使所述滑動橫模在滑動方向上滑動的滑動機構,該鑄造用模具的特征在于,在使所述滑動橫模從所述開模位置滑動到合模位置的過程中,所述滑動機構向所述滑動橫模的下部施加力,阻止對所述滑動橫模的上部施加力。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是對基部上滑動的滑動橫模的下部施加滑動機構的力,同時阻止對滑動橫模的上部施加力,因此在滑動橫模與基部之間產(chǎn)生摩擦的部分的附近,滑動機構的力作用于滑動橫模。所以,滑動機構對滑動橫模施加的力在滑動橫模不易成為倒入的傾斜狀態(tài)下、對在滑動橫模與基部之間摩擦力產(chǎn)生的部分附近進行施加。由此,使用本發(fā)明的鑄造用模具時,不在下模上設置支柱就能夠防止滑動橫模的傾斜姿勢,提高下模的設計自由度。

并且,在本發(fā)明中,滑動機構構成為:在使滑動橫模從合模位置滑動到開模位置的過程中,力施加到滑動橫模的中央部。根據(jù)上述構成,能夠對滑動橫模的中央部(包括中央以及近旁)施加力進行脫模,其中,所述中央部能夠在滑動橫模從合模位置移動至開模位置而進行脫模時向滑動橫模整體傳遞力。由此,本發(fā)明的鑄造用模具能夠防止在脫模時滑動橫模與鑄造制品的牽扯,從而使脫模能夠順利地進行。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向滑動橫模的中央部施加力”定義為:不僅是指直接對滑動橫模的中央部施加力,還指作用于滑動橫模的多個力的合力位于滑動橫模的中央部的間接性的狀態(tài)(換言之,是指滑動橫模不傾斜地被均衡定分配了力的狀態(tài),在滑動橫模脫模時不會因與制品(鑄造制品)間的吸附力而傾斜的狀態(tài))。

并且,在本發(fā)明中,多個滑動機構中的任一滑動機構是經(jīng)由分別設置在被施力的滑動橫模的四角上的4根連結桿進行施力的滑動機構,并且所述任一滑動機構是配置在與被施力的滑動橫模相對的其他的滑動橫模的后面的連結桿型滑動機構。連結桿型滑動機構能夠以下述方式構成:在使被施力的滑動橫模從開模位置滑動至合模位置的過程中,力僅經(jīng)由4根連結桿中的下方的2根連結桿被傳遞至被施力的滑動橫模;在使被施力的滑動橫模從合模位置移動至開模位置的過程中,力經(jīng)由4根連結桿被傳遞至被施力的滑動橫模。

根據(jù)上述構成,在脫模時,在向滑動橫模的四角傳遞均等的力的狀態(tài)下能夠均衡地向滑動橫模整體傳遞連結桿型滑動機構的力。由此,本發(fā)明的鑄造用模具在脫模時,能夠防止滑動橫模與制品(鑄造制品)的牽扯從而順利地進行脫模。

附圖說明

圖1是模式性地表示本發(fā)明的鑄造用模具的實施方式的斜視圖,本圖省略了鑄造用模具的上模。

圖2是從側面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鑄造用模具的截面圖。

圖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滑動機構的說明圖。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鑄造用模具的其他實施方式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鑄造用模具進行說明。

參照圖1,本實施方式的鑄造用模具1是構成鑄造機2的主要部分。鑄造機2通過低壓鑄造法來鑄造汽車用發(fā)動機的汽缸頭。

鑄造機2具備基部3,模具1被配置在基部3上。模具1具備:下模4,其被固定于基部3上;第1至第4滑動橫模5~8,這些滑動橫模被配置成在基部3上從下模4側面的四個方向分別包圍下模4;以及上模9(參照圖2),其被配置成從下述空間的上方對該空間進行加蓋:該空間是指由下模4和第1至第4滑動橫模5~8構成的空間。第1至第4滑動橫模5~8沿著設置于基部3上的軌道(圖示省略)從開模位置到合模位置滑動自如。下模4中設置有圖示省略的澆口?;?中設置有圖示省略的溶解爐。溶解爐中蓄有溶解金屬,溶解金屬通過被加壓經(jīng)由流道(stoke、供料管)通過下模4的澆口被供給到模具1內。

從平面上看時,下模4形成為矩形。下模4的上表面形成為與要鑄造的制品(汽缸頭)的下側形狀相對應的形狀。第1至第4滑動橫模5~8的內表面形成為與要鑄造的制品(汽缸頭)的側表面形狀分別對應的形狀。

參照圖2,上模9的下表面形狀與要鑄造的制品(汽缸頭)的上側形狀相對應。

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由模具主體10和背板11構成,該模具主體10具備與制品形狀相對應的表面形狀,該背板11與模具主體10相固定。各背板11的后方配置有由直動致動器構成的滑動機構12?;瑒訖C構12具備:通過油壓進退自如的進退構件13;以及設置于進退構件13的頂端的推拉背板11的連接構件14。

進退構件13的后端部上設置有凸緣13a,該凸緣13a在與進退構件13的進退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上突出。進退構件13的后端部被收容在汽缸15內。凸緣13a通過彈簧16向后方被施力。并且,汽缸15上設置有泵17,在進退構件13因彈簧16的施力處于最后方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該泵17能夠向比凸緣13a更靠后的汽缸15的內部空間供給油。

當從泵17向汽缸15內供給能夠克服彈簧16施力的油壓時,進退構件13因該油壓而緩緩地前進形成合模狀態(tài)。之后,當停止從泵17供應油壓時,汽缸15內的油經(jīng)由圖示省略的排出口被緩緩地排出,進退構件13因彈簧16的施力而緩緩地后退形成開模狀態(tài)。

連接構件14上設置有與背板11的下部相抵接的突出部14a。背板11上設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卡合凸部18??ê贤共?8的后端設置有頭部19。該頭部19在以進退構件13進退方向的軸線為垂線的平面上擴展。

連接構件14中設置有接收孔20,該接收孔20接收卡合凸部18和頭部19。接收孔20中設置有與頭部19的內側面19a卡合的卡合爪20a。

當油從泵17被供給到比汽缸15的凸緣13a更靠后方的內部空間時,進退構件13緩緩地前進。于是,連接構件14也與進退構件13一同前進,背板11的下部被設置于連接構件14下部的突出部14a推壓向內側。

像這樣,通過推壓背板11的下部并且阻止對背板11上部的推壓,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在與下端摩擦產(chǎn)生的部分相同或者其近旁的位置被推壓。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樣設置防止滑動橫模的傾斜姿勢的支柱就能夠防止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的傾斜姿勢。

另外,當滑動機構12牽引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使其從合模位置滑動到開模位置時,卡合凸部18的頭部19與連接構件14的卡合爪20a相卡合,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被牽引。這樣,使在該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移動到合模位置的推壓過程中與在移動到開模位置的牽引過程中的動力傳遞的位置不同。并且,在使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移動到開模位置的牽引過程中,由于是對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的中央部(包含中央及中央周辺)進行牽引,所以能夠防止在開模時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與制品(鑄造制品)的牽扯。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在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移動到合模位置的過程中施加了推壓力、在移動到開模位置的過程中施加了牽引力,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只要是在合模過程中對滑動橫模的下方施加力、在開模過程中使力的合力位于滑動橫模的中央部位置即可。因此,例如在合模過程中向滑動橫模施加牽引力使滑動橫?;瑒拥胶夏N恢谩⒍陂_模過程中向滑動橫模施加推壓力使滑動橫?;瑒拥介_模位置的形態(tài),也能夠得到本發(fā)明的效果。

第4滑動橫模8由模具主體21和背板22構成。模具主體21具備與制品形狀相對應的表面形狀,背板22具有固定模具主體21的矩形形狀(長方形狀)。在背板22的四角上分別設置有連結桿23,該連結桿23朝向與第4滑動橫模8相對的第2滑動橫模6一側延伸。4根連結桿23的頂端通過一個結合部24被整合為一體。在結合部24與第2滑動橫模6的滑動機構12之間設置有能夠推拉結合部24自如的直動致動器25。直動致動器25以與滑動機構12相同的方式構成。

在4根連結桿23的與背板22相連結的一側的端部上設置有環(huán)形槽23a。通過設置該環(huán)形槽23a,在4根連結桿23的一側的端部上形成有大徑端部23b。

背板22上設置有2個上方嵌合部26。2個上方嵌合部26分別與配置于背板22上方的2根連結桿23的環(huán)狀槽23a嵌合。另外,背板22上設置有2個下方嵌合部27。2個下方嵌合部27分別與配置于背板22下方的2根連結桿23的環(huán)形槽23a嵌合。通過用直動致動器25推壓結合部24,經(jīng)由連結桿23牽引背板22。

上方嵌合部26通過下述方式構成:在配置于下方的2根連結桿23的大徑端部23b與下方嵌合部27相卡合時,配置于上方的2根連結桿23的大徑端部23b與上方嵌合部26之間產(chǎn)生間隙a,使得該背板22受連結桿23牽引時,動力僅經(jīng)由配置于下方的2根連結桿23被傳遞給背板22。

相反,當結合部24受直動致動器25牽引時,背板22經(jīng)由連結桿23向著開模位置的方向被推壓。此時,嵌合部26,27與環(huán)形槽23a卡合,使得背板22經(jīng)由全部4根連結桿23被推壓。

由此,在使第4滑動橫模8滑動到合模位置的過程中,僅對第4滑動橫模8的下部施加動力,即便沒有支柱,也能夠防止第4滑動橫模8成為傾斜姿勢。

另外,在使第4滑動橫模8滑動到開模位置的過程中,由于動力經(jīng)由全部4根連結桿23被傳遞至背板22,從4根連結桿23傳遞到背板22的力的合力作用于中央部(中央或中央近旁),相對于開模時產(chǎn)生的脫模力能夠恰當?shù)厥沟?滑動橫模8后退。由此,能夠防止開模時第4滑動橫模8與制品(鑄造制品)的牽扯,從而順利地進行脫模。

在本實施方式中,連結桿型滑動機構由連結桿23、結合部24、直動致動器25、上方嵌合部26、以及下方嵌合部27構成。

上模9通過升降裝置29在開模位置與合模位置之間升降自如,該升降裝置29與滑動機構12以同樣的方式構成。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以下述方式構成的鑄造用模具進行了說明:在使第4滑動橫模8從開模位置滑動到合模位置的過程中,在第4滑動橫模8與配置于上方的2根連結桿23之間設置間隙a而使得力不被傳遞。但是,本發(fā)明的結構不限于此。例如,通過下述方式構成第4滑動橫模8也能夠得到本發(fā)明的效果:在使第4滑動橫模8從開模位置滑動到合模位置的過程中,在配置于上方的2根連結桿23與結合部24之間設置間隙,使得油壓引起的力不被傳遞。

圖3是表示頭部19與卡合爪20a的卡合構造的圖。在連接構件14上設置有狹縫14b,該狹縫14b沿與接收孔20的穿孔方向軸線成正交的方向形成。狹縫14b被設置成與接收孔20正對。并且,通過向狹縫14b中以跨過卡合凸部18的方式插入雙叉形的簪型構件14c,使簪型構件14c的一部分構件起到與頭部19卡合的卡合爪20a的功能。

圖4是表示連接構件14的其他實施方式的圖。對于連接構件14的除了設置有突出部14a的部分以外的上方部分,不僅限于圖1至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也可以是如圖4所示設置高差28,使得朝上方背板11與連接構件14之間的間隔變寬。另外,也不僅限于圖4的方式,對于連接構件14的除了設置有突出部14a的部分以外的上方部分,也可以是傾斜面,其傾斜成背板11與連接構件14之間的間距向上方漸漸變寬。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對使用了直動致動器25的鑄造用模具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的鑄造用模具不僅限于此。用滑動機構12來取代直動致動器25的方式也能夠得到防止開模時第4滑動橫模8與制品(鑄造制品)的牽扯而順利地脫模的效果、也即與本發(fā)明的效果相同。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以下述方式構成的卡合凸部18進行了說明了:通過在連接構件14上設置左右一對的卡合凸部18而與連接構件14卡合,在脫模時經(jīng)由一對卡合凸部18作用于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的力的合力作用于第1至第3滑動橫模5~7的中央部(包含中央及其近旁)。

但是,本發(fā)明的鑄造用模具不僅限于此,只要是以脫模時的力的合力能夠作用于滑動橫模的中央部的方式構成,也可以對應于制品形狀(鑄造品形狀)適當?shù)馗淖兛ê贤共康奈恢煤?或數(shù)量。例如,可以構成為在滑動橫模的中央部(包含中央及其近旁)僅設置一個卡合凸部,或者構成為在滑動橫模上均衡地配置6個卡合凸部,使得經(jīng)由卡合凸部作用的力的合力位于滑動橫模的中央部。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向滑動橫模的中央部施加力”定義為:不僅是指直接對滑動橫模的中央部施加力,還指作用于滑動橫模的多個力的合力位于滑動橫模的中央部的間接性的狀態(tài)(換言之,是指滑動橫模不傾斜地被均衡地分配了力的狀態(tài)、滑動橫模在脫模時不會因與制品(鑄造制品)的吸附力而產(chǎn)生傾斜的狀態(tài))。

符號說明

1鑄造用模具

2鑄造機

3基部

4下模

5第1滑動橫模

6第2滑動橫模

7第3滑動橫模

8第4滑動橫模

9上模

10模具主體

11背板

12滑動機構

13進退構件

13a凸緣

14連接構件

14a突出部

14b狹縫

14c簪型構件

15汽缸

16彈簧

17泵

18卡合凸部

19頭部

19a內側面

20接收孔

20a卡合爪

21模具主體

22背板

23連結桿

23a環(huán)形槽

23b大徑端部

24結合部

25直動致動器(連結桿型滑動機構)

26上方嵌合部

27下方嵌合部

28斷層

29升降裝置

a間隙

權利要求書(按照條約第19條的修改)

1.一種鑄造用模具,其具備:

固定于基部上的下模;

在所述基部上在開模位置與合模位置之間滑動自如的多個滑動橫模;

上模;

以及使所述滑動橫模在滑動方向上滑動的滑動機構,

該鑄造用模具的特征在于,在使所述滑動橫模從所述開模位置滑動到所述合模位置的過程中,所述滑動機構向所述滑動橫模的下部施加力,阻止對所述滑動橫模的上部施加力。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造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滑動橫模從所述合模位置滑動到所述開模位置的過程中,所述滑動機構向所述滑動橫模的中央部施加力。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鑄造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滑動機構中的任一滑動機構是經(jīng)由分別設置在被施力的滑動橫模的四角上的4根連結桿進行施力的滑動機構,并且所述任一滑動機構是配置在與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相對的其他的滑動橫模的后面的連結桿型滑動機構,

所述連結桿型滑動機構構成為:在使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從所述開模位置滑動至所述合模位置的過程中,力僅經(jīng)由4根所述連結桿中的下方的2根連結桿被傳遞至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

所述連結桿型滑動機構構成為:在使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從所述合模位置滑動至所述開模位置的過程中,力經(jīng)由4根所述連結桿被傳遞至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造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滑動機構中的任一滑動機構是經(jīng)由分別設置在被施力的滑動橫模的四角上的4根連結桿進行施力的滑動機構,并且所述任一滑動機構是配置在與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相對的其他的滑動橫模的后面的連結桿型滑動機構,

所述連結桿型滑動機構構成為:在使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從所述開模位置滑動至所述合模位置的過程中,力僅經(jīng)由4根所述連結桿中的下方的2根連結桿被傳遞至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

所述連結桿型滑動機構構成為:在使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從所述合模位置滑動至所述開模位置的過程中,力經(jīng)由4根所述連結桿被傳遞至所述被施力的滑動橫模。

5.(追加)一種鑄造用模具,其具備:

固定于基部上的下模;

在所述基部上在開模位置與合模位置之間滑動自如的多個滑動橫模;

上模;

以及使所述滑動橫模在滑動方向上滑動的滑動機構,

所述滑動機構具備進退自如的連接構件,

該鑄造用模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連接構件上設置有能夠與所述滑動橫模的下部抵接的突出部,

所述滑動機構的除所述突出部以外的與所述滑動橫模相對的相對面在所述突出部與所述滑動橫模抵接的狀態(tài)下與所述滑動橫模之間具有特定的間隙。

6.(追加)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鑄造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動橫模的中央部上設置有朝向所述連接構件延伸的卡合凸部,

在所述卡合凸部的頂端設置有頭部,

在所述連接構件上設置有能夠與作為所述頭部的滑動橫模一側的面的內側表面卡合的卡合爪。

7.(追加)一種鑄造用模具,其具備:

固定于基部上的下模;

在所述基部上在開模位置與合模位置之間滑動自如的多個滑動橫模;

上模;

以及使所述滑動橫模在滑動方向上滑動的滑動機構,

該鑄造用模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滑動機構具備:

分別朝向所述滑動橫模的四角延伸的連結桿;

以及連結所述連結桿并且自如地推拉所述連結桿的結合部,

在所述連結桿的端部形成有大徑端部,

在所述滑動橫模上設置有:與下方的所述連結桿的所述大徑端部嵌合從而能夠進行卡合的下方嵌合部;以及與上方的所述連結桿的所述大徑端部嵌合的上方嵌合部,

在所述連結桿中位于所述滑動橫模的下端側的所述連結桿的所述大徑端部與所述下方嵌合部抵接而卡合的狀態(tài)下,位于所述滑動橫模的上端側的所述連結桿的所述大徑端部與所述上方嵌合部之間具有特定的間隙。

8.(追加)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鑄造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連結桿上設置有能夠分別與所述下方嵌合部和所述上方嵌合部卡合的環(huán)形槽,

所述滑動機構在使所述滑動橫模從所述合模位置滑動到所述開模位置的過程中,所述環(huán)形槽分別與所述下方卡合部和所述上方卡合部抵接。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