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電動汽車配套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電動汽車充電不便的問題也日漸凸顯;目前購買電動汽車的用戶一般僅限于市內上下班使用,需要長時間遠距離外出的用戶則仍傾向于使用燃油車。而即使是市內短距離行駛,用戶也需要很注意電動汽車的剩余電量,否則容易出現半路無電拋錨的情況。而類似兩輪電瓶車采取的在路邊設置充電設備的方案,對于電動汽車而言就不是非常合適,一方面電動汽車的占地面積相對兩輪的電瓶車要大許多,定點停車充電可能造成交通擁堵,另一方面,電動汽車耗電也比兩輪的電瓶車大許多,在目前電池充電技術沒有顯著突破的情況下,半路停車充電耗費的時間也比較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充電方便,且不耽誤用戶途中時間的電動汽車供電系統。
為實現本發(fā)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系統,包括有固定安裝在道路兩側的多個輸電桿,安裝在道路同側的各個輸電桿之間的輸電導軌,滾動或滑動安裝在所述輸電導軌上且與輸電導軌電連接的導軌車,能夠??吭趯к壾囅露饲遗c導軌車電連接的飛行器,以及連接在電動汽車與飛行器之間的用以將電能從輸電導軌傳輸到電動汽車上的導線;所述輸電導軌由兩個左右對稱、開口朝向相反的u形鋼軌拼接而成,拼接后的輸電導軌徑向截面呈工字型,兩個u形鋼軌之間通過絕緣材料連接;所述導軌車下端連接有供電連接座,所述供電連接座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的磁鐵固定座、供電電極座、絕緣板和供電電極板;供電電極座、供電電極板分別與兩個u形鋼軌電聯接;所述供電電極座下端均勻成型有多個圓槽形的下凸腔體,所述供電電極座為非鐵磁材料的金屬制成,或者由非金屬材料制成;當供電電極座為非金屬材料時,所述供電電極座至少其下端面連同下凸腔體外表面鍍有導電層;所述磁鐵固定座下端對應各個下凸腔體的位置連接有永磁鐵a,永磁鐵a伸入對應位置的下凸腔體內;所述絕緣板的下端對應各個下凸腔體的位置成型有用以絕緣下凸腔體外側壁的絕緣套;所述供電電極板上對應各個絕緣套的位置成型有容孔;所述飛行器頂部安裝有與永磁鐵a通過磁力吸緊的第一電磁鐵,所述第一電磁鐵的頂部安裝有與供電電極座接觸電連接的接收電極a;所述飛行器頂部位于第一電磁鐵的外周連接有3個彈性桿,彈性桿的上端連接有與供電電極板接觸電連接的接收電極b;所述接收電極a、接收電極b與導線電聯接,所述第一電磁鐵與飛行器的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鐵與任一位置的永磁鐵a吸緊之后實現接收電極a與供電電極座的電連接,接著飛行器沿自身中軸線旋轉使各個彈性桿脫離可能產生接觸的下凸腔體下端面,并使彈性桿下端部的輸出電極b最終與供電電極板接觸電連接。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導軌車包括有整體呈開口朝上的u形的車架,所述車架上部兩側為兩個對稱設置的車架板,兩個所述車架板內側分別轉動安裝有2組以上的驅動輪,所述驅動輪的軸線沿水平方向設置,兩個所述車架板外側對應各個驅動輪的位置安裝有用以帶動驅動輪轉動的驅動電機;
兩個所述車架板內側還分別安裝有滾輪,所述滾輪與同側的u形鋼軌接觸式電聯接;所述滾輪轉動安裝在u形的滾輪座上,所述滾輪座上連接有沿車架寬度方向設置的滑動桿,所述車架板上安裝有與滑動桿滑動配合連接的滑動座,所述滑動桿與滑動座之間安裝有用以推動滾輪抵在u形鋼軌上的彈簧;位于同側的滾輪座之間連接有連桿;
位于車架兩側的滾輪座或連桿通過電線與供電電極座、供電電極板電聯接,使得輸電導軌與供電連接座形成電聯接。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電動汽車頂部安裝有一個繞線組件,所述繞線組件包括有一個上端開口的繞線盒,轉動安裝在繞線盒內的繞線盤,以及連接在繞線盒上端的磁性材料的盒蓋;
所述繞線盒內中間位置安裝有一個繞線電機,繞線電機為外轉子電機,所述繞線電機的轉子與繞線盤固定連接;
所述繞線盒底部安裝有兩個同心設置的環(huán)形電極a,所述繞線盤的下端面安裝有與兩個所述環(huán)形電極a滑動電聯接的環(huán)形電極b,所述環(huán)形電極a與電動汽車的蓄電池電聯接,所述導線與環(huán)形電極b電聯接;
所述繞線盒側面開設有供導線穿過的過線口。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飛行器包括有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包括有圓管形的風扇安裝部,連接在風扇安裝部外周且與風扇安裝部相連通的四個等距排列的連接管,以及連接在各個連接管外端且與對應位置連接管相連通的出風環(huán);
所述風扇安裝部內位于連接管的上方連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上安裝有上驅動風扇;所述風扇安裝部內位于連接管的下方連接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安裝有下驅動風扇;所述上驅動風扇與下驅動風扇的轉向相反,且所述風扇安裝部內安裝上驅動風扇部分的內徑大于風扇安裝部內安裝下驅動風扇部分的內徑,所述風扇安裝部內位于上驅動風扇和下驅動風扇之間的風壓高于大氣壓,使得出風環(huán)內形成風壓;
所述出風環(huán)包括有密封連接的風環(huán)上殼體和風環(huán)下殼體,所述風環(huán)下殼體內周上端成型有內彎壁,所述內彎壁的內周通過多個連接筋連接有一個出風擋板,出風擋板上端與風環(huán)上殼體內周下端密封連接;所述內彎壁與出風擋板之間形成上寬下窄的出風縫隙,出風縫隙的下端部寬度為0.8-1.5mm;所述風環(huán)下殼體的內周位于出風縫隙的下方為上寬下窄的導流壁,所述錐形面的錐角大小為20-30度;
所述風環(huán)的軸向與風扇安裝部的徑向相垂直,且出風環(huán)的軸向與水平方向之間形成5-20度的夾角,且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吹出的風產生的水平風力與上驅動風扇的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
各個所述連接管內安裝有用以調節(jié)對應位置出風環(huán)出風速度的調節(jié)組件,所述調節(jié)組件包括有第三電機,與第三電機輸出軸同軸連接的螺桿,以及與螺桿螺紋連接的閥板;所述閥板上部外周貼近連接管內壁,閥板下端位于連接管內上下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連接管內上部成型有用以安裝所述第三電機的第三電機安裝板,所述第三電機安裝板朝向出風環(huán)的一側連接有與所述閥板滑動連接的閥板導桿;所述連接管內下部連接有一個上端朝向出風環(huán)方向傾斜的擋板,所述擋板與閥板之間形成導通面積可調的通氣道;
所述上驅動風扇、下驅動風扇以及各個第三電機分別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所述主體部為上殼體和下殼體密封連接構成;
所述主體部上端連接有一個半橢圓球面形狀的進風罩,進風罩上均勻成型有條狀的進風口。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電磁鐵、彈性桿連接在所述進風罩的頂部。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主體部上端安裝有上攝像頭,所述上攝像頭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風扇安裝部的下部外周為蓄電池安裝部,蓄電池安裝部上連接有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的蓄電池;
所述飛行器的下端安裝有下攝像頭,所述下攝像頭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作為優(yōu)選方案:各個所述出風環(huán)內周遠離連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頭,各個所述起落架接頭上各連接有一個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有與起落架接頭固定連接且通過起落架接頭與出風環(huán)內部相連通的連接管體,滑動安裝在連接管體內的滑動管,與連接管體靠近起落架接頭一端轉動連接的支撐桿,連接在支撐桿上遠離起落架接頭一端的用以吸緊在電動汽車頂部的第二電磁鐵,以及分別與滑動管中部、支撐桿中部轉動連接的連桿;
所述連接管體靠近起落架接頭一端側壁成型有鉸接座,所述支撐桿一端與鉸接座轉動連接;所述滑動管靠近起落架接頭一端連接有活塞,所述滑動管外壁中部位置連接有鉸接頭,所述連桿一端與鉸接頭轉動連接,所述連接管體遠離起落架接頭一端的側壁成型有供鉸接頭穿過的條形口;所述連接管體遠離起落架接頭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封口帽,封口帽的內端一體連接有彈簧定位桿,所述彈簧定位桿上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兩端分別抵在活塞和封口帽內端之間;所述支撐桿上成型有在支撐桿收起狀態(tài)時容納所述連桿的連桿容槽;
所述彈簧處于伸展狀態(tài)時所述支撐桿處于展開狀態(tài),所述上驅動風扇處于工作狀態(tài)后,出風環(huán)內的氣壓驅動活塞連同滑動管移動使支撐桿處于收起狀態(tài)。
本發(fā)明還提供另一種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系統,包括有固定安裝在道路兩側的多個輸電桿,安裝在道路同側的各個輸電桿之間的輸電導軌,滾動或滑動安裝在所述輸電導軌上且與輸電導軌電連接的導軌車,能夠??吭趯к壾囅露饲遗c導軌車電連接的飛行器,以及連接在電動汽車與飛行器之間的用以將電能從輸電導軌傳輸到電動汽車上的導線;
所述輸電導軌由兩個左右對稱、開口朝向相反的u形鋼軌拼接而成,拼接后的輸電導軌徑向截面呈工字型,兩個u形鋼軌之間通過絕緣材料連接;
所述導軌車下端連接有供電連接座,所述供電連接座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的磁鐵固定座、供電電極座、絕緣板和供電電極板;供電電極座、供電電極板分別與兩個u形鋼軌電聯接;
所述供電電極座下端均勻成型有多個圓槽形的下凸腔體,所述供電電極座為非鐵磁材料的金屬制成,或者由非金屬材料制成;當供電電極座為非金屬材料時,所述供電電極座至少其下端面連同下凸腔體外表面鍍有導電層;
所述磁鐵固定座下端對應各個下凸腔體的位置連接有永磁鐵a,永磁鐵a伸入對應位置的下凸腔體內;
所述絕緣板的下端對應各個下凸腔體的位置成型有用以絕緣下凸腔體外側壁的絕緣套;
所述供電電極板上對應各個絕緣套的位置成型有容孔;
所述飛行器頂部安裝有與永磁鐵a通過磁力吸緊的第一電磁鐵,所述第一電磁鐵的頂部安裝有與供電電極座接觸電連接的接收電極a;所述飛行器頂部位于第一電磁鐵的外周連接有3個彈性桿,彈性桿的上端連接有與供電電極板接觸電連接的接收電極b;所述接收電極a、接收電極b與導線電聯接,所述第一電磁鐵與飛行器的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所述第一電磁鐵與任一位置的永磁鐵a吸緊之后實現接收電極a與供電電極座的電連接,接著飛行器沿自身中軸線旋轉使各個彈性桿脫離可能產生接觸的下凸腔體下端面,并使彈性桿下端部的輸出電極b最終與供電電極板接觸電連接;
所述導軌車包括有整體呈開口朝上的u形的車架,所述車架上部兩側為兩個對稱設置的車架板,兩個所述車架板內側分別轉動安裝有2組以上的驅動輪,所述驅動輪的軸線沿水平方向設置,兩個所述車架板外側對應各個驅動輪的位置安裝有用以帶動驅動輪轉動的驅動電機;
兩個所述車架板內側還分別安裝有滾輪,所述滾輪與同側的u形鋼軌接觸式電聯接;所述滾輪轉動安裝在u形的滾輪座上,所述滾輪座上連接有沿車架寬度方向設置的滑動桿,所述車架板上安裝有與滑動桿滑動配合連接的滑動座,所述滑動桿與滑動座之間安裝有用以推動滾輪抵在u形鋼軌上的彈簧;位于同側的滾輪座之間連接有連桿;
位于車架兩側的滾輪座或連桿通過電線與供電電極座、供電電極板電聯接,使得輸電導軌與供電連接座形成電聯接;
所述電動汽車頂部安裝有一個繞線組件,所述繞線組件包括有一個上端開口的繞線盒,轉動安裝在繞線盒內的繞線盤,以及連接在繞線盒上端的磁性材料的盒蓋;
所述繞線盒內中間位置安裝有一個繞線電機,繞線電機為外轉子電機,所述繞線電機的轉子與繞線盤固定連接;
所述繞線盒底部安裝有兩個同心設置的環(huán)形電極a,所述繞線盤的下端面安裝有與兩個所述環(huán)形電極a滑動電聯接的環(huán)形電極b,所述環(huán)形電極a與電動汽車的蓄電池電聯接,所述導線與環(huán)形電極b電聯接;
所述繞線盒側面開設有供導線穿過的過線口;
所述飛行器包括有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包括有圓管形的風扇安裝部,連接在風扇安裝部外周且與風扇安裝部相連通的四個等距排列的連接管,以及連接在各個連接管外端且與對應位置連接管相連通的出風環(huán);
所述風扇安裝部內位于連接管的上方連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上安裝有上驅動風扇;所述風扇安裝部內位于連接管的下方連接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安裝有下驅動風扇;所述上驅動風扇與下驅動風扇的轉向相反,且所述風扇安裝部內安裝上驅動風扇部分的內徑大于風扇安裝部內安裝下驅動風扇部分的內徑,所述風扇安裝部內位于上驅動風扇和下驅動風扇之間的風壓高于大氣壓,使得出風環(huán)內形成風壓;
所述出風環(huán)包括有密封連接的風環(huán)上殼體和風環(huán)下殼體,所述風環(huán)下殼體內周上端成型有內彎壁,所述內彎壁的內周通過多個連接筋連接有一個出風擋板,出風擋板上端與風環(huán)上殼體內周下端密封連接;所述內彎壁與出風擋板之間形成上寬下窄的出風縫隙,出風縫隙的下端部寬度為0.8-1.5mm;所述風環(huán)下殼體的內周位于出風縫隙的下方為上寬下窄的導流壁,所述錐形面的錐角大小為20-30度;
所述風環(huán)的軸向與風扇安裝部的徑向相垂直,且出風環(huán)的軸向與水平方向之間形成5-20度的夾角,且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吹出的風產生的水平風力與上驅動風扇的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
各個所述連接管內安裝有用以調節(jié)對應位置出風環(huán)出風速度的調節(jié)組件,所述調節(jié)組件包括有第三電機,與第三電機輸出軸同軸連接的螺桿,以及與螺桿螺紋連接的閥板;所述閥板上部外周貼近連接管內壁,閥板下端位于連接管內上下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連接管內上部成型有用以安裝所述第三電機的第三電機安裝板,所述第三電機安裝板朝向出風環(huán)的一側連接有與所述閥板滑動連接的閥板導桿;所述連接管內下部連接有一個上端朝向出風環(huán)方向傾斜的擋板,所述擋板與閥板之間形成導通面積可調的通氣道;
所述上驅動風扇、下驅動風扇以及各個第三電機分別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所述主體部為上殼體和下殼體密封連接構成;
所述主體部上端連接有一個半橢圓球面形狀的進風罩,進風罩上均勻成型有條狀的進風口;
所述電磁鐵、彈性桿連接在所述進風罩的頂部;
所述主體部上端安裝有上攝像頭,所述上攝像頭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所述風扇安裝部的下部外周為蓄電池安裝部,蓄電池安裝部上連接有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的蓄電池;
所述飛行器的下端安裝有下攝像頭,所述下攝像頭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各個所述出風環(huán)內周遠離連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頭,各個所述起落架接頭上各連接有一個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有與起落架接頭固定連接且通過起落架接頭與出風環(huán)內部相連通的連接管體,滑動安裝在連接管體內的滑動管,與連接管體靠近起落架接頭一端轉動連接的支撐桿,連接在支撐桿上遠離起落架接頭一端的用以吸緊在電動汽車頂部的第二電磁鐵,以及分別與滑動管中部、支撐桿中部轉動連接的連桿;
所述連接管體靠近起落架接頭一端側壁成型有鉸接座,所述支撐桿一端與鉸接座轉動連接;所述滑動管靠近起落架接頭一端連接有活塞,所述滑動管外壁中部位置連接有鉸接頭,所述連桿一端與鉸接頭轉動連接,所述連接管體遠離起落架接頭一端的側壁成型有供鉸接頭穿過的條形口;所述連接管體遠離起落架接頭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封口帽,封口帽的內端一體連接有彈簧定位桿,所述彈簧定位桿上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兩端分別抵在活塞和封口帽內端之間;所述支撐桿上成型有在支撐桿收起狀態(tài)時容納所述連桿的連桿容槽;
所述彈簧處于伸展狀態(tài)時所述支撐桿處于展開狀態(tài),所述上驅動風扇處于工作狀態(tài)后,出風環(huán)內的氣壓驅動活塞連同滑動管移動使支撐桿處于收起狀態(tài)。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在輸電導軌上行駛且保持與電動汽車相同的行駛速度的導軌車,配合與電動汽車通過導線連接的飛行器與導軌車電聯接來為行駛中的電動汽車充電,實現了電動汽車無需停靠即可進行充電的功能,并且電動汽車在充滿電或者其它情況下飛行器均可隨時與導軌車脫離,不會對電動汽車的自由行駛造成限制。
飛行器不工作時,所述飛行器通過第二電磁鐵(的鐵芯)吸緊在電動汽車頂部繞線組件的盒蓋的上端,飛行器工作時,第二電磁鐵通電產生與磁性材料的盒蓋反向的磁場使飛行器與電動汽車脫離。
當電動汽車需要充電時,電動汽車的控制系統向充電系統的服務器發(fā)送信號,服務器控制就近的導軌車保持與電動汽車等速度行駛,接著電動汽車的控制系統向飛行器發(fā)送信號,使飛行器飛向對應的導軌車并??吭趯к壾囅露?,使電動汽車與輸電導軌形成電聯接;飛行器飛出過程中,控制系統同時控制繞線組件的繞線電機轉動使導線從繞線盤中放出;電動汽車充電完畢后,飛行器飛回到電動汽車頂部,同時繞線電機反向轉動使導線繞回繞線盤上。
所述飛行器通過風扇安裝部內的上驅動風扇提供驅動力,上驅動風扇產生的部分氣流從各個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向下吹出,并結合調節(jié)組件調整每個出風環(huán)的出風速度,從而實現飛行器的水平飛行或者轉向,由于位于飛行器外周的各個出風環(huán)僅起到調整飛行器姿態(tài)的作用,不帶有提供動力的風扇,出風環(huán)與外物產生觸碰時不易導致飛行器失控或者對人或動物產生傷害,安全性好。該飛行器外觀類似四軸飛行器,四個出風環(huán)僅起到調節(jié)姿態(tài)的功能,故本發(fā)明實質上應為單軸飛行器。
進一步的,所述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噴出的氣流根據科恩達原理會沿著導流壁流動,形成一個錐形的風膜,且錐形的風膜會帶動出風環(huán)內周的空氣一并向下流動,這樣在飛行器飛行過程中出風縫隙的局部受到阻擋時,出風縫隙形成的整體氣流影響小,有利于飛行器飛行姿態(tài)的穩(wěn)定。
進一步的,所述風環(huán)的軸向與風扇安裝部的徑向相垂直,且出風環(huán)的軸向與水平方向之間形成5-20度的夾角,且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吹出的風產生的水平風力與上驅動風扇的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吹出的風能夠抵消上驅動風扇,或上驅動風扇和下驅動風扇轉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并且,通過同時調整各個調節(jié)組件改變出風環(huán)的出風速度,可實現飛行器的整體的正轉或反轉。通過調整一個或兩個調節(jié)組件使一個或兩個出風環(huán)的出風速度,可實現飛行器整體處于傾斜狀態(tài),這樣即可驅動飛行器在水平方向飛行。
所述起落架隨著飛行器的起、降相應的收起或展開,當飛行器處于飛行狀態(tài)時,出風環(huán)內的風壓使活塞連同滑動管向封口帽一端移動,從而使滑動管帶動連桿一端向封口帽方向移動,從而使支撐桿下端也向封口帽一端轉動,從而使起落架處于收起狀態(tài)。當飛行器降落時,出風環(huán)內的風壓減小,彈簧驅動滑動管連同活塞往鉸接座方向移動,從而使滑動管帶動連桿一端向鉸接座方向移動,從而使支撐桿下端向鉸接座一端轉動至極限位置,從而使起落架處于展開狀態(tài)。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飛行器??吭陔妱悠嚿蠒r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繞線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是飛行器與導軌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供電連接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供電連接座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7是飛行器停機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飛行器飛行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飛行器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的a部結構放大圖。
圖11是圖9的b部結構放大圖。
圖12是上殼體以及與上殼體連接的各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下殼體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下殼體部分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5是進風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16是起落架部分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17是起落架部分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1、輸電桿;2、輸電導軌;3、換向導軌;4、導軌車;40、車架;401、安裝座;41、驅動輪;411、驅動電機;42、滾輪;421、滾輪座;422、滑動桿;423、滑動座;424、連桿;43、供電連接座;431、磁鐵固定座;432、供電電極座;433、絕緣套;434、供電電極板;5、電動汽車;5a、繞線組件;51、繞線盒;511、過線口;52、繞線電機;53、繞線盤;54、盒蓋;6、導線;9、飛行器;91、主體部;91a、上殼體;91b、下殼體;910、風扇安裝部;9101、上支架;9102、下支架;9103、蓄電池安裝部;9104、電路板安裝腔;9105、進風孔;9106、排風孔;9107、下攝像頭;911、出風環(huán);9110、起落架接頭;9111、風環(huán)上殼體;9112、風環(huán)下殼體;91121、內彎壁;91122、連接筋;91123、出風擋板;91124、導流壁;912、連接管;9121、第三電機安裝板;9122、閥板導桿;9123、擋板;913、第一蓋板;913、上攝像頭;92、蓄電池;93、起落架;931、連接管體;9311、鉸接座;9312、條形口;932、滑動管;9321、活塞;9322、鉸接頭;933、封口帽;9331、彈簧定位桿;934、連桿;935、支撐桿;9351、連桿容槽;936、第二電磁鐵;937、彈簧;94、進風罩;941、第一電磁鐵;942、接收電極a;943、彈性桿;944、接收電極b;951、上驅動風扇;952、下驅動風扇;96、調節(jié)組件;961、第三電機;962、螺桿;963、閥板;97、控制電路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根據圖1至6所示,本實施例是一種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系統,包括有固定安裝在道路兩側的多個輸電桿1,安裝在道路同側的各個輸電桿之間的輸電導軌2,滾動或滑動安裝在所述輸電導軌上且與輸電導軌電連接的導軌車4,能夠停靠在導軌車下端且與導軌車電連接的飛行器9,以及連接在電動汽車與飛行器之間的用以將電能從輸電導軌傳輸到電動汽車上的導線6。
所述導線指的是整根線,導線內包含2根電線。
所述輸電導軌由兩個左右對稱、開口朝向相反的u形鋼軌拼接而成,拼接后的輸電導軌徑向截面呈工字型,兩個u形鋼軌之間通過絕緣材料連接。
位于道路兩側的輸電導軌的端部之間連接有兩個換向導軌3,換向導軌3至少在與輸電導軌銜接部位為圓弧形,換向導軌與輸電導軌一樣由兩個u形鋼軌拼接而成。
由于在每一段道路上需要進行充電的電動汽車的數量和行駛方向均是隨機的,故需要在道路兩側的兩個輸電導軌之間連接至少兩組換向導軌,以便于導軌車從道路一側的輸電導軌移動到另一側的輸電導軌上。
進一步的,由于在換向導軌與輸電導軌連接處,以及輸電導軌在道路存在拐角處必然存在非直線的軌道(一般如圖1中設計為圓弧形),故導軌車上的滾輪設計為能夠沿導軌車左右方向移動,使得導軌車在駛入圓弧形的軌道時能夠使兩側的滾輪保持與兩側u形鋼軌保持相抵。
所述導軌車下端連接有供電連接座43,所述供電連接座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的磁鐵固定座431、供電電極座432、絕緣板433和供電電極板434;供電電極座、供電電極板分別與兩個u形鋼軌電聯接。
所述供電電極座下端均勻成型有多個圓槽形的下凸腔體,所述供電電極座為非鐵磁材料的金屬制成,或者由非金屬材料制成;當供電電極座為非金屬材料時,所述供電電極座至少其下端面連同下凸腔體外表面鍍有導電層。
所述磁鐵固定座下端對應各個下凸腔體的位置連接有永磁鐵a,永磁鐵a伸入對應位置的下凸腔體內。
所述絕緣板的下端對應各個下凸腔體的位置成型有用以絕緣下凸腔體外側壁的絕緣套;所述供電電極板上對應各個絕緣套的位置成型有容孔。
所述飛行器頂部安裝有與永磁鐵a通過磁力吸緊的第一電磁鐵941,所述第一電磁鐵的頂部安裝有與供電電極座接觸電連接的接收電極a942;所述飛行器頂部位于第一電磁鐵的外周連接有3個彈性桿943,彈性桿的上端連接有與供電電極板接觸電連接的接收電極b944;所述接收電極a、接收電極b與導線電聯接,所述第一電磁鐵與飛行器的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所述第一電磁鐵與任一位置的永磁鐵a吸緊之后實現接收電極a與供電電極座的電連接,接著飛行器沿自身中軸線旋轉使各個彈性桿脫離可能產生接觸的下凸腔體下端面,并使彈性桿下端部的輸出電極b最終與供電電極板接觸電連接。
所述導軌車包括有整體呈開口朝上的u形的車架40,所述車架上部兩側為兩個對稱設置的車架板,兩個所述車架板內側分別轉動安裝有2組以上的驅動輪41,所述驅動輪的軸線沿水平方向設置,兩個所述車架板外側對應各個驅動輪的位置安裝有用以帶動驅動輪轉動的驅動電機411。
兩個所述車架板內側還分別安裝有滾輪42,所述滾輪與同側的u形鋼軌接觸式電聯接;所述滾輪轉動安裝在u形的滾輪座421上,所述滾輪座上連接有沿車架寬度方向設置的滑動桿422,所述車架板上安裝有與滑動桿滑動配合連接的滑動座423,所述滑動桿與滑動座之間安裝有用以推動滾輪抵在u形鋼軌上的彈簧;位于同側的滾輪座之間連接有連桿424。
所述車架上安裝有用以控制驅動電機轉動方向和轉速的控制器。
位于車架兩側的滾輪座或連桿通過電線與供電電極座、供電電極板電聯接,使得輸電導軌與供電連接座形成電聯接。
所述車架下端中間位置連接有安裝座401,所述供電連接座固定連接在安裝座下端。
滾輪與滾輪座之間可通過軸承連接,則軸承的金屬材質內圈、外圈與滾珠之間也形成電聯接,而滾珠與內圈、外圈之間存在潤滑介質可能造成較大的電阻,故導軌車每側通過2-3個滾輪與輸電導軌滾動連接,能夠保證導軌車與輸電導軌之間輸電的連續(xù)性,保證穩(wěn)定的電壓、電流。
所述電動汽車頂部安裝有一個繞線組件5a,所述繞線組件包括有一個上端開口的繞線盒51,轉動安裝在繞線盒內的繞線盤53,以及連接在繞線盒上端的磁性材料的盒蓋54。
所述繞線盒內中間位置安裝有一個繞線電機52,繞線電機為外轉子電機,所述繞線電機的轉子與繞線盤固定連接。
所述繞線盒底部安裝有兩個同心設置的環(huán)形電極a,所述繞線盤的下端面安裝有與兩個所述環(huán)形電極a滑動電聯接的環(huán)形電極b,所述環(huán)形電極a與電動汽車的蓄電池或者充電控制器電聯接,所述導線與環(huán)形電極b電聯接。
所述繞線盒側面開設有供導線穿過的過線口511。
另外,所述飛行器也由輸電導軌供電。
本發(fā)明通過在輸電導軌上行駛且保持與電動汽車相同的行駛速度的導軌車,配合與電動汽車通過導線連接的飛行器與導軌車電聯接來為行駛中的電動汽車充電,實現了電動汽車無需??考纯蛇M行充電的功能,并且電動汽車在充滿電或者其它情況下飛行器均可隨時與導軌車脫離,不會對電動汽車的自由行駛造成限制。
飛行器不工作時,所述飛行器通過第二電磁鐵(的鐵芯)吸緊在電動汽車頂部繞線組件的盒蓋的上端,飛行器工作時,第二電磁鐵通電產生與磁性材料的盒蓋反向的磁場使飛行器與電動汽車脫離。
當電動汽車需要充電時,電動汽車的控制系統向充電系統的服務器發(fā)送信號,服務器控制就近的導軌車保持與電動汽車等速度行駛,接著電動汽車的控制系統向飛行器發(fā)送信號,使飛行器飛向對應的導軌車并??吭趯к壾囅露?,使電動汽車與輸電導軌形成電聯接;飛行器飛出過程中,控制系統同時控制繞線組件的繞線電機轉動使導線從繞線盤中放出;電動汽車充電完畢后,飛行器飛回到電動汽車頂部,同時繞線電機反向轉動使導線繞回繞線盤上。
實施例2
結合圖7至圖15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出以下改進:所述飛行器包括有主體部91,所述主體部包括有圓管形的風扇安裝部910,連接在風扇安裝部外周且與風扇安裝部相連通的四個等距排列的連接管,以及連接在各個連接管外端且與對應位置連接管相連通的出風環(huán)911。
所述風扇安裝部內位于連接管的上方連接有上支架9101,所述上支架上安裝有上驅動風扇951;所述風扇安裝部內位于連接管的下方連接有下支架9102,所述下支架上安裝有下驅動風扇952;所述上驅動風扇與下驅動風扇的轉向相反,且所述風扇安裝部內安裝上驅動風扇部分的內徑大于風扇安裝部內安裝下驅動風扇部分的內徑,所述風扇安裝部內位于上驅動風扇和下驅動風扇之間的風壓高于大氣壓,使得出風環(huán)內形成風壓。
所述出風環(huán)包括有密封連接的風環(huán)上殼體9111和風環(huán)下殼體9112,所述風環(huán)下殼體內周上端成型有內彎壁,所述內彎壁的內周通過多個連接筋91122連接有一個出風擋板,出風擋板上端與風環(huán)上殼體內周下端密封連接;所述內彎壁91121與出風擋板91123之間形成上寬下窄的出風縫隙,出風縫隙的下端部寬度為0.8-1.5mm;所述風環(huán)下殼體的內周位于出風縫隙的下方為上寬下窄的導流壁91124,所述錐形面的錐角大小為20-30度。
所述風環(huán)的軸向與風扇安裝部的徑向相垂直,且出風環(huán)的軸向與水平方向之間形成5-20度的夾角,且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吹出的風產生的水平風力與上驅動風扇的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
各個所述連接管內安裝有用以調節(jié)對應位置出風環(huán)出風速度的調節(jié)組件96,所述調節(jié)組件包括有第三電機961,與第三電機輸出軸同軸連接的螺桿962,以及與螺桿螺紋連接的閥板963;所述閥板上部外周貼近連接管內壁,閥板下端位于連接管內上下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連接管內上部成型有用以安裝所述第三電機的第三電機安裝板,所述第三電機安裝板9121朝向出風環(huán)的一側連接有與所述閥板滑動連接的閥板導桿9122;所述連接管內下部連接有一個上端朝向出風環(huán)方向傾斜的擋板9123,所述擋板與閥板之間形成導通面積可調的通氣道。
所述上驅動風扇、下驅動風扇以及各個第三電機分別與控制電路板97電連接。所述主體部為上殼體91a和下殼體91b密封連接構成。
所述主體部上端連接有一個半橢圓球面形狀的進風罩94,進風罩上均勻成型有條狀的進風口。
所述電磁鐵、彈性桿連接在所述進風罩的頂部。所述主體部上端安裝有上攝像頭913,所述上攝像頭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所述風扇安裝部的下部外周為蓄電池安裝部9103,蓄電池安裝部上連接有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的蓄電池92;
所述飛行器的下端安裝有下攝像頭9108,所述下攝像頭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
所述上攝像頭、下攝像頭可拍攝獲得飛行器相對導軌車、電動汽車的位置,可由人工操作遠程操縱飛行器通過第一電磁鐵??康綄膶к壾嚿?,或者通過第二電磁鐵吸緊在電動汽車車頂;也可以通過機器視覺技術讓飛行器自動??康綄膶к壾嚮螂妱悠嚿稀?/p>
所述風扇安裝部上位于蓄電池安裝部的上方為一個電路板安裝腔9104,所述控制電路板安裝在電路板安裝腔內,所述電路板安裝腔下端連接有一個環(huán)形的第一蓋板913;所述電路板安裝腔的上端面均勻成型有與風扇安裝部內連通的進風孔9105,所述電路板安裝腔的外側壁均勻成型有排風孔9106。
飛行器通過風扇安裝部內的上驅動風扇、下驅動風扇提供驅動力,上驅動風扇產生的部分氣流從各個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向下吹出,并結合調節(jié)組件調整每個出風環(huán)的出風速度,從而實現飛行器的水平飛行或者轉向,由于位于飛行器外周的各個出風環(huán)僅起到調整飛行器姿態(tài)的作用,不帶有提供動力的風扇,出風環(huán)與外物產生觸碰時不易導致飛行器失控或者對人或動物產生傷害,安全性好。該飛行器外觀類似四軸飛行器,故以四軸飛行器命名之,四個出風環(huán)即所謂的“四軸”僅起到調節(jié)姿態(tài)的功能,故本飛行器實質上應為單軸飛行器。
進一步的,所述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噴出的氣流根據科恩達原理會沿著導流壁流動,形成一個錐形的風膜,且錐形的風膜會帶動出風環(huán)內周的空氣一并向下流動,這樣在飛行器飛行過程中出風縫隙的局部受到阻擋時,出風縫隙形成的整體氣流影響小,有利于飛行器飛行姿態(tài)的穩(wěn)定。
進一步的,所述風環(huán)的軸向與風扇安裝部的徑向相垂直,且出風環(huán)的軸向與水平方向之間形成5-20度的夾角,且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吹出的風產生的水平風力與上驅動風扇的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出風環(huán)的出風縫隙吹出的風能夠抵消上驅動風扇和下驅動風扇轉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并且,通過同時調整各個調節(jié)組件改變出風環(huán)的出風速度,可實現飛行器的整體的正轉或反轉。通過調整一個或兩個調節(jié)組件使一個或兩個出風環(huán)的出風速度,可實現飛行器整體處于傾斜狀態(tài),這樣即可驅動飛行器在水平方向飛行。
所述風扇安裝部的少量氣流從進風孔進入并從排風孔排出,對控制電路板起到散熱作用。
各個所述出風環(huán)內周遠離連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頭9110,各個所述起落架接頭上各連接有一個起落架93;所述起落架上設有用以吸緊在電動汽車頂部的第二電磁鐵936。
當飛行器不工作時,飛行器通過起落架下端的第二電磁鐵吸緊在電動汽車頂部的盒蓋上。
實施例3
結合圖16至圖17,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還作出以下改進:各個所述出風環(huán)內周遠離連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頭9110,各個所述起落架接頭上各連接有一個起落架93;所述起落架包括有與起落架接頭固定連接且通過起落架接頭與出風環(huán)內部相連通的連接管體931,滑動安裝在連接管體內的滑動管932,與連接管體靠近起落架接頭一端轉動連接的支撐桿935,連接在支撐桿上遠離起落架接頭一端的用以吸緊在電動汽車頂部的第二電磁鐵936,以及分別與滑動管中部、支撐桿中部轉動連接的連桿934。
所述連接管體靠近起落架接頭一端側壁成型有鉸接座9311,所述支撐桿一端與鉸接座轉動連接;所述滑動管靠近起落架接頭一端連接有活塞9321,所述滑動管外壁中部位置連接有鉸接頭9322,所述連桿一端與鉸接頭轉動連接,所述連接管體遠離起落架接頭一端的側壁成型有供鉸接頭穿過的條形口9312;所述連接管912體遠離起落架接頭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封口帽933,封口帽的內端一體連接有彈簧定位桿9331,所述彈簧定位桿上套設有彈簧937,所述彈簧兩端分別抵在活塞和封口帽內端之間;所述支撐桿上成型有在支撐桿收起狀態(tài)時容納所述連桿的連桿容槽9351。
所述彈簧處于伸展狀態(tài)時所述支撐桿處于展開狀態(tài),所述上驅動風扇處于工作狀態(tài)后,出風環(huán)內的氣壓驅動活塞連同滑動管移動使支撐桿處于收起狀態(tài)。
所述起落架隨著飛行器的起、降相應的收起或展開,當飛行器處于飛行狀態(tài)時,出風環(huán)內的風壓使活塞連同滑動管向封口帽一端移動,從而使滑動管帶動連桿一端向封口帽方向移動,從而使支撐桿下端也向封口帽一端轉動,從而使起落架處于收起狀態(tài)。當飛行器降落時,出風環(huán)內的風壓減小,彈簧驅動滑動管連同活塞往鉸接座方向移動,從而使滑動管帶動連桿一端向鉸接座方向移動,從而使支撐桿下端向鉸接座一端轉動至極限位置,從而使起落架處于展開狀態(tài)。
所述條形口起到限制滑動管上鉸接頭的作用,條形口端部的位置剛好使得彈簧伸長后,支撐桿轉動至與水平方向垂直后繼續(xù)轉動3-10度,使得飛行器降落后,各個支撐桿均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