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傘架及其兩用傘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行車傘架及其兩用傘,它能為騎自行車的人們遮光庇雨。
一直以來,騎自行車的人們不能用傘而暴曬在陽光之下,特別是市區(qū)的人們在烈日炎炎的盛夏騎自行車行路更是苦不堪言。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自行車傘架及其兩用傘,該傘即可以讓人們步行撐用,又可隨手將其裝在自行車上,給騎車人庇雨遮光。
本發(fā)明自行車傘架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用在無上橫梁自行車上的傘架及安裝,在車架前叉管上,蓋絲下裝有一固定在車架前立管上的上持架,該架中有相通的三個等徑圓孔。在車架前斜梁上通過箍圈裝有一個下支槽,上持架與下支槽間裝有一開口向上的棱狀筒,該筒下底外有一固定的連結(jié)環(huán),該環(huán)與下支槽用一活銷連結(jié),棱狀筒外與上持架圓孔間有一內(nèi)空錐臺,該錐臺上底徑大于、下底徑小于上持架圓孔徑。棱狀筒高于上持架,且該筒上邊緣有一螺母,該螺母與錐臺的上底間裝有一壓縮彈簧套。棱狀筒的下半部分設(shè)有兩個通孔,孔外懸掛一個圓柱形自由插銷。用于有上橫梁自行車的傘架及安裝,在上橫梁的一側(cè),通過箍圈固定一上持圈,該上持圈為棱狀圈。在前斜梁上,通過箍圈固定一下持架,該架上有三個相通的等徑圓孔、下有一個與圓孔平行的托板。棱狀筒略低于上持圈,并穿過下持架圓孔安放于下持架托板上。內(nèi)空錐臺、壓縮彈簧、通孔、自由插銷的形狀、作用、位置與用于無上橫梁傘架中的相同。
本發(fā)明兩用傘的制做與使用方法傘面為沿現(xiàn)有圓傘面邊緣剪去近似月牙形的一小部分后的所剩部分,空傘股部分頂端間設(shè)有連結(jié)繩。傘桿上部分為直圓管,下部分為直棱管。裝于上持圈的傘,其棱管部分要高于上持圈。未提及的傘上其它部件之形狀、作用、位置與現(xiàn)有傘的形狀、作用、位置相同。該傘用于自行車上時,騎行前打開傘,把傘桿插入棱狀簡中,并用自由插銷控制傘的適當(dāng)高度,將傘的小半面對著前方,當(dāng)陽光直射在頭頂時,棱狀筒位于上持架或下持架的中間圓孔內(nèi),當(dāng)陽光直射在左面或右面時,可將彈簧套提起,把棱狀筒移到上持架或下持架的左孔或右孔中(下雨時亦是如此)。步行時,可直接把傘從自行車上取下,如普通傘一樣使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將傘裝在自行車上使用,又可步行使用,一舉兩得,并且結(jié)構(gòu)簡單,便于安裝和使用。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裝在無上橫梁自行車上的各部件關(guān)系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各部件間及與自行車部件間關(guān)系的裝配圖。
圖3是傘架中上持架的剖示圖。
圖4是傘架中下支槽與箍圈的剖示圖。
圖5是傘架中上持圈的示意圖。
圖6是傘架中下持架的三示圖。
圖7是傘面形狀示意圖。
圖8是傘桿形狀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中,傘面的小半面對著前方,其方向性由傘桿的直棱管部分與固定的棱狀筒或棱狀圈來確定。傘桿(5)插入棱狀筒(18)內(nèi),該筒(18)上通過內(nèi)空錐臺(19)穿過上持架(8),下通過活銷(13)與下支架槽(12)連結(jié),該槽(12)通過箍圈(10)固定在斜梁(11)上,上持架(8)通過前叉管(3)蓋絲(2)固定在車架前立管(4)上,彈簧套(7)安裝在棱狀筒上沿(6)與錐臺(19)之間。
在圖2中,(1)是車把管,蓋絲(2)通過前叉管(3)上的絲扣將上持架(8)緊固在車架前立管(4)上,傘桿(5)上為直圓管、下為直棱管,插在棱狀筒(18)中,該簡(18)的上邊緣裝有螺母(6),該螺母(6)與內(nèi)空錐臺(19)間裝有彈簧套(7),錐臺(19)中有棱狀筒(18)穿過,并裝于上持架(8)的圓孔中,且錐臺(19)可壓縮彈簧套(7)向上移動。自由插銷(15)由絲繩(16)懸于固定環(huán)(17)上,插銷(15)可插在通孔(9)中以控制傘的高低。棱狀筒(18)底的連結(jié)環(huán)(14)通過活銷(13)與下支槽(12)連結(jié),該槽(12)緊固在箍圈(10)上,該圈(10)通過螺栓(20)固定在斜梁(11)上。
圖3-圖6已做說明。
圖7中,(21)新式傘面。(22)空傘股頂部連結(jié)繩,(23)現(xiàn)有傘面剪去的近似月牙形部分。
圖8中,(24)傘股的空股部分,(5)傘桿的圓管部分與棱管部分。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傘架及其兩用傘,由用在無上橫梁自行車、有上橫梁自行車的傘架及其可插在傘架上騎行用,也可撐在手中步行用的兩用傘組成,其特征是用在無上橫梁自行車的傘架,在車架前立管上裝有一上持架,在車架斜梁上裝有一下支槽,上持架內(nèi)與下支槽間裝有棱狀筒,該棱狀筒外與上持架圓孔間有一內(nèi)空錐臺,該錐臺上底與棱狀筒上邊緣之間裝有一彈簧套,用在有上橫梁自行車的傘架,在上橫梁的一側(cè)裝有一上持圈,在斜梁上裝有一下持架,棱狀筒略低于上持圈,且該筒穿過下持架圓孔安放于下持架的托板上,內(nèi)空錐臺安裝于棱狀筒與下持架圓孔間,彈簧套裝在棱狀筒上邊緣與錐臺之間,兩用傘的傘面為沿現(xiàn)有圓傘面邊緣剪去近似月牙形的一小部分后的所剩部分,兩用傘的傘桿上部分為直圓管,下部分為直棱管。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傘架及其兩用傘,其特征是上持架、下持架中有相通的三個等圓孔。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傘架及其兩用傘,其特征是內(nèi)空錐臺的上底徑大于、下底徑小于上持架、下持架中的圓孔徑。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傘架及其兩用傘,其特征是上持圈為棱狀圈。
全文摘要
一種自行車傘架及其兩用傘,由上持架,下支槽、上持圈、下持架、棱狀筒、內(nèi)空錐臺、彈簧套等部件組成傘架,該傘架裝在自行車上。不成圓形傘面的兩用傘即可裝在自行車上撐用,也可步行撐用,它能給騎自行車出行的人們遮光擋雨,帶來方便。
文檔編號B62J17/00GK1772554SQ20041009279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11月11日
發(fā)明者郭躍生 申請人:郭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