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蠶繭自動排列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蠶繭自動排列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在自動削蠶機械裝置中,關鍵的技術之一是如何能夠?qū)⑿Q繭自動分離,整齊排列在輸送軌道上面,能夠方便切削。而當前,很多設計出的裝置都不能夠很好的滿足這個要求,此外還容易將蠶繭壓壞,使里面的蠶蛹受到傷害,尤其是在蠶繭品種不同,規(guī)格尺寸分散較大的情況下,這種問題就更加嚴重。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個能夠?qū)⑿Q繭按照要求進行整齊排列,自動分離的蠶繭自動排列輸送裝置。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蠶繭自動排列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放置在種繭箱底部開口處的V字形的通道,通道與種繭箱底部開口之間設置有排繭輪,排繭輪具有沿圓心向外發(fā)散的撥片,通道上方設置有安裝于導軌底部的壓繭板,導軌固定在偏心輪上,隨著偏心輪的轉(zhuǎn)動,壓繭板可以前后上下運動。為了便于蠶繭的輸送,所述通道的底部具有不會使得蠶繭掉落的空隙;
所述通道由第一傾斜輸送板和第二傾斜輸送板組成,第二傾斜輸送板通過支架固定在底板,第一傾斜輸送板通過彈簧片固定于底板上,固定在底板上的電磁鐵通過鋼片連接彈簧片,電磁鐵工作時,帶動一側(cè)的第一傾斜輸送板不斷的振動,將蠶繭分離開,往前輸送。為了在輸送過程中,減少對蠶繭的傷害,所述壓繭板的底部設置有緩沖層。本發(fā)明中電磁鐵工作穩(wěn)定,易于控制,能夠很好的提供振動源,使蠶繭平穩(wěn)分離, 整齊排列,V型的傾斜通道的設計新穎,能夠?qū)⑿Q繭平穩(wěn)的往前運送,軌道上方的壓繭板,不僅可以將軌道上的蠶繭整齊的排列,同時還可以將蠶繭平穩(wěn)的往前輸送;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能夠有效的保證蠶繭運輸過程的穩(wěn)定性,工作可靠,對蠶繭的沖擊小、效率高、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實現(xiàn),能夠為后續(xù)的夾持,切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2為圖1中電磁鐵工作部分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壓繭板工作部分示意圖。圖中,件1為種繭箱,件2為排繭輪,件3為同步齒形帶,件4為偏心輪,件5為壓繭板,件6為導軌,件7為第一傾斜輸送板,件8為第二傾斜輸送板,件9為彈簧片,件10為電磁鐵,件11為支架,件12為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當蠶繭從種繭箱1中滑落,通過排繭輪2將蠶繭分離引導到傾斜的輸送軌道上。當蠶繭在傾斜的輸送軌道上時,電磁鐵10工作,帶動一塊第一傾斜輸送板7振動,堆積在一起的蠶繭就會逐漸分開。同時,傾斜輸送軌道上方的壓繭板5做著循環(huán)往復的運動,將在輸送軌道上的蠶繭整齊排列,平穩(wěn)的往前運送。如圖2所示,電磁鐵10的一端固定在底板12上,另一端與彈簧片9相連,彈簧片的另一端與第一傾斜輸送板7相連。當電磁鐵10加脈沖電壓時,電磁鐵10開始振動,通過彈簧片9,帶動第一傾斜輸送板7振動。此時,在輸送軌道上的蠶繭也不斷的振動,堆積在一起的蠶繭就會漸漸分開,達到分離的目的。如圖3所示,兩個偏心輪上各固定有一個銷釘。當偏心輪工作時,銷釘通過導軌帶動壓繭板5進行工作,壓繭板通過自身的重力,將軌道上的蠶繭進行整齊排列,這不會對蠶繭造成任何傷害,同時,壓繭板5還可以將蠶繭整齊有序的向前推送,使蠶繭的輸送更加流暢,更加平穩(wěn)。在壓繭板5的底部還覆有一層海綿緩沖層,可以進一步避免壓繭板5對蠶繭的傷害,保證蠶繭質(zhì)量。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蠶繭自動排列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放置在種繭箱(1)底部開口處的V字形的通道,通道與種繭箱(1)底部開口之間設置有排繭輪(2),排繭輪(2)具有沿圓心向外發(fā)散的撥片,通道上方設置有安裝于導軌(6)底部的壓繭板(5),導軌(6)固定在偏心輪(4)上,隨著偏心輪(4)的轉(zhuǎn)動,壓繭板(5)可以前后上下運動。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蠶繭自動排列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底部具有不會使得蠶繭掉落的空隙。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蠶繭自動排列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由第一傾斜輸送板(7)和第二傾斜輸送板(8)組成,第二傾斜輸送板(8)通過支架(11)固定在底板 (12),第一傾斜輸送板(7)通過彈簧片(9)固定于底板(1 上,固定在底板(1 上的電磁鐵(10)通過鋼片連接彈簧片(9),電磁鐵(10)工作時,帶動一側(cè)的第一傾斜輸送板(7)不斷的振動,將蠶繭分離開,往前輸送。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蠶繭自動排列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繭板(5)的底部設置有緩沖層。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蠶繭自動排列輸送裝置,關鍵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放置在種繭箱(1)底部開口處的V字形的通道,通道與種繭箱(1)底部開口之間設置有排繭輪(2),排繭輪(2)具有沿圓心向外發(fā)散的撥片,通道上方設置有安裝于導軌(6)底部的壓繭板(5),導軌(6)固定在偏心輪(4)上,隨著偏心輪(4)的轉(zhuǎn)動,壓繭板(5)可以前后上下運動。本發(fā)明能夠有效的保證蠶繭運輸過程的穩(wěn)定性,工作可靠,對蠶繭的沖擊小、效率高、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實現(xiàn),能夠為后續(xù)的夾持,切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文檔編號B65G47/28GK102303780SQ20111029567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何培祥, 李光林, 王澤京, 蔣猛, 高巖, 黃儒毅 申請人: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