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IC卡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及方法主要由線性結(jié)構、電梯結(jié)構和導電滑環(huán)三種結(jié)構組成。下面來分別介紹。線性結(jié)構:通常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結(jié)構固定,用于順序排列安裝智能IC卡讀寫模塊。下層為傳送軌道,智能IC卡隨傳送軌道運動傳送至上層的智能IC卡讀寫模塊下,由升降機構將智能IC卡升起并與智能IC卡讀寫模塊連接以實現(xiàn)IC卡的讀寫操作,待IC卡寫入結(jié)束后,由升降機構將IC卡降至傳送帶,繼續(xù)向后道工序傳送。這種線性結(jié)構的缺點是,智能IC卡讀寫模塊和智能IC卡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智能IC卡讀寫模塊一字型排開,因此,安裝多個相同的智能IC卡讀寫模塊時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間。另外,對于非接觸IC卡,由于其采用上下兩層的雙層結(jié)構,傳送軌道上的IC卡會對非接觸讀寫信號造成干擾,因此,這種結(jié)構對于非接觸IC卡讀寫時穩(wěn)定性較差。電梯結(jié)構:通常由傳送軌道及具有升降功能的層疊式IC卡讀寫模塊組成,傳送軌道負責將IC卡運送至層疊式IC卡讀寫模塊的前一個工位,層疊式IC卡讀寫模塊通過升降將空閑工位移至軌道平行位置,傳送軌道將IC卡推送至空閑工位進行IC卡讀寫操作,待IC卡寫入結(jié)束后,層疊式IC卡讀寫模塊通過升降將已完成寫入的IC卡移至軌道平行位置并推送至后續(xù)傳送軌道,后續(xù)傳送軌道負責將IC卡傳送至后道工序。上述電梯結(jié)構的缺點是:在IC卡寫入過程中,IC卡雖然相對IC卡讀寫模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但因IC卡讀寫模塊和IC卡相對傳送軌道處于上下運動狀態(tài),造成IC卡讀寫穩(wěn)定性降低,由于其缺乏緩存裝置,造成補卡困難,尤其當補寫概率增高時,產(chǎn)能將大大降低。導電滑環(huán)結(jié)構:通常由線性傳送軌道和導電滑環(huán)傳送軌道構成,其中導電滑環(huán)傳送軌道上安置IC卡讀寫模塊,在導電滑環(huán)傳動過程當中完成IC卡的讀寫操作。上述導電滑環(huán)結(jié)構的缺點是:在IC卡寫入過程中,IC卡雖然相對IC卡讀寫模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但因IC卡讀寫模塊被安置在導電滑環(huán)上,造成IC卡讀寫模塊和IC卡也處于圓周運動狀態(tài),從而造成IC卡讀寫穩(wěn)定性降低,且由于導電滑環(huán)處于順時針或逆時針圓周運動,造成補寫困難,尤其當補寫概率增高時,產(chǎn)能將大大降低。綜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均存在IC卡讀寫穩(wěn)定性較差,補寫困難。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能夠提高IC卡讀寫穩(wěn)定性,補寫容易。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第二傳送模塊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并且卡基槽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從左至右同中心軸設置;所述第一線性傳輸軌道,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固定模塊上空閑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塊固定不動,其上安裝有IC卡讀寫單元和IC卡加緊固定單元,用于為所述智能IC卡進行讀寫操作;所述第二傳送模塊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給所述第二線性傳送軌道。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相同,大小不相同;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不相同,大小相同;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和大小均不相同;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和大小均相同。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均為圓環(huán)形,或者均為多邊形。優(yōu)選地,所述卡基槽的側(cè)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軸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心軸。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并且卡基槽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從左至右同中心軸設置;所述第一線性傳輸軌道,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固定模塊上空閑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塊固定不動,其上安裝有IC卡讀寫單元和IC卡加緊固定單元,用于為所述智能IC卡進行讀寫操作;所述第一傳送模塊還用于將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二線性傳送軌道。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相同,大小不相同;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不相同,大小相同;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和大小均不相同;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和大小均相同。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均為圓環(huán)形,或者均為多邊形。優(yōu)選地,所述卡基槽的側(cè)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軸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心軸。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0036]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位于同一個平面內(nèi),并且同中心軸設置,所述第一傳送模塊位于外環(huán),所述第一固定模塊位于內(nèi)環(huán);所述第一線性傳輸軌道,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固定模塊上空閑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塊固定不動,其上安裝有IC卡讀寫單元和IC卡加緊固定單元,用于為所述智能IC卡進行讀寫操作;所述第一傳送模塊還用于將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二線性傳送軌道。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均為圓環(huán)形,或者均為多邊形。優(yōu)選地,所述卡基槽的側(cè)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軸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心軸。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實施例提供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由于第一固定模塊C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所以單位面積可以安裝更多數(shù)量的智能IC卡的讀寫單元,從而可以大幅度地提供生產(chǎn)效率。并且該裝置可以集接觸與非接觸于一體,從而降低設備投資和減少生產(chǎn)工序。并且由于第一固定模塊C固定不動,其上的讀寫單元在讀寫IC卡時與IC卡保持相對靜止,沒有相對運動帶來的干擾,因此利用該裝置智能IC卡的讀寫穩(wěn)定性大幅度增強。并且該裝置中的第一固定模塊C可以實現(xiàn)補寫;同時第二傳送模塊D不需要等待補與便可以直接將讀與完成的IC卡傳送給E,尤其當補與概率增聞時,廣能將大大提聞。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實施例一的正視圖;圖2是圖1對應的俯視圖;圖3是圖1中的第一固定模塊的右視圖;圖4是圖1中的第二傳送模塊的左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實施例二的正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圖5對應的俯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實施例三的正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圖7對應的俯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圖7中B和C的側(cè)視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圖9中Y面和Z面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詳細的說明。參見圖1,該圖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實施例一正視圖。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A、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第二傳送模塊D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 ;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傳送模塊D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并且卡基槽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傳送模塊D從左至右同中心軸設置(從圖1中可以看出同中心軸設置);所述第一線性傳輸軌道A,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固定模塊C上空閑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塊C固定不動,其上安裝有IC卡讀寫模塊和IC卡加緊固定單元,用于為所述智能IC卡進行讀寫操作;所述第二傳送模塊D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給所述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參見圖2,該圖為與圖1對應的俯視圖。從該俯視圖上可以看出,第一線性傳送軌道A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為線性傳送軌道,用于傳送智能IC卡。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傳送模塊D同中心軸設置。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傳送模塊D的形狀和大小可以均相同;也可以形狀不相同,大小相同;也可以形狀和大小均不相同;也可以形狀相同,大小不相同。需要說明的是,形狀指的是圓形還是多邊形,即外圍輪廓的形狀。而大小指的是半徑,即所占面積的大小。只要保證B、C和D三者同中心軸,并且其上的卡基槽的位置 對應即可。例如,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傳送模塊D的形狀優(yōu)選均為圓環(huán)形,或者均為多邊形。本實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傳送模塊D的形狀優(yōu)選均為圓環(huán)形。參見圖3,該圖為圖1中的第一固定模塊的右視圖。圖3是C的右視圖。即從圖3中可以看出C為圓環(huán)形結(jié)構,其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卡基槽K。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卡基槽K的側(cè)面M垂直于所述中心軸O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心軸O。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卡基槽K的側(cè)面M垂直于所述中心軸O。參見圖4,該圖為圖1中的第二傳送模塊的左視圖。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傳送模塊D的形狀和大小均相同,均為圓環(huán)形,并且圓環(huán)對應的圓的半徑也相同。需要說明的是,B與C和D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圖中沒有具體示出B的具體形狀。下面結(jié)合以上附圖,詳細說明智能IC卡讀寫的過程。其中,第一線性傳送軌道A為線性傳送軌道,負責將智能IC卡由前道工序傳送至第一傳送模塊B ;第一傳送模塊B為環(huán)形傳送裝置,負責將智能IC卡傳送至第一固定模塊C的空閑工位;第一固定模塊C為固定結(jié)構,其上安裝IC讀寫單元及智能IC卡夾緊固定單元,負責智能IC卡的讀寫操作;第二傳送模塊D為環(huán)形傳送裝置和緩存裝置,負責將第一固定模塊C傳送過來的智能IC卡按順序傳送至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 ;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為線性傳送軌道,負責將智能IC卡傳至后道加工工序。其中A、B、C、D、E既可以單獨構成一個獨立裝置,也可以進行組合構成一個組合裝置。本實施例提供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由于第一固定模塊C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所以單位面積可以安裝更多數(shù)量的智能IC卡的讀寫單元,從而可以大幅度地提供生產(chǎn)效率。并且該裝置可以集接觸與非接觸于一體,從而降低設備投資和減少生產(chǎn)工序。并且由于第一固定模塊C固定不動,其上的讀寫單元在讀寫IC卡時與IC卡保持相對靜止,沒有相對運動帶來的干擾,因此利用該裝置智能IC卡的讀寫穩(wěn)定性大幅度增強。并且該裝置中的第一固定模塊C可以實現(xiàn)補寫;同時第二傳送模塊D不需要等待補與便可以直接將讀與完成的IC卡傳送給E,尤其當補與概率增聞時,廣能將大大提聞。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另外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該裝置與圖1所對應的實施例的區(qū)別是:圖1提供的是非往返式的讀寫裝置,即智能IC卡從左至右順序傳送,中間沒有設計返回(即從右至左)處理的流程。而下面圖5提供的實施例中的讀寫裝置是往返式的讀寫裝置。參見圖5,該圖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實施例二的正視圖。本實施例中的裝置節(jié)省了圖1中的D,同時,B的功能發(fā)生了變化,具有往返的功能。下面來詳細介紹。本實施例提供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A、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 ;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和第一固定模塊C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并且卡基槽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和第一固定模塊C從左至右同中心軸設置;所述第一線性傳輸軌道A,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的卡
基槽中;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固定模塊C上空閑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塊C固定不動,其上安裝有IC卡讀寫單元和IC卡加緊固定單元,用于為所述智能IC卡進行讀寫操作;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還用于將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本實施例提供的裝置,C可以實現(xiàn)補寫,但是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是,對于出卡順序有要求的裝置,B需要等待C補寫完成后才將讀寫完畢的IC卡傳送給E。其中,第一線性傳送軌道A為線性傳送軌道,負責將智能IC卡由前道工序傳送至第一傳送模塊B ;第一傳送模塊B為環(huán)形傳送裝置,負責將未寫入信息的智能IC卡傳送至第一固定模塊C的空閑工位或?qū)⒌谝还潭KC中已完成寫入的智能IC卡傳送至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 ;第一固定模塊C為固定結(jié)構,其上安裝IC讀寫單元及智能IC卡夾緊固定單元,負責智能IC卡的讀寫操作;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為線性傳送軌道,負責將第一傳送模塊B傳送來的智能IC卡傳至后道加工工序。其中,第一線性傳送軌道A、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既可以單獨構成一個獨立裝置,也可以進行組合構成一個組合裝置。本實施例提供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由于第一固定模塊C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所以單位面積可以安裝更多數(shù)量的智能IC卡的讀寫單元,從而可以大幅度地提供生產(chǎn)效率。并且該裝置可以集接觸與非接觸于一體,從而降低設備投資和減少生產(chǎn)工序。并且由于第一固定模塊C固定不動,其上的讀寫單元在讀寫IC卡時與IC卡保持相對靜止,沒有相對運動帶來的干擾,因此利用該裝置智能IC卡的讀寫穩(wěn)定性大幅度增強。同時,由于該裝置中的第一傳送模塊B可以將第一固定模塊C上已經(jīng)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給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所以節(jié)省了實施例一中的第二傳送模塊D,從而節(jié)省了成本。并且該裝置中的第一固定模塊C可以實現(xiàn)補寫;尤其當補寫概率增高時,產(chǎn)能將大大提聞。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的形狀和大小可以均相同;也可以形狀不相同,大小相同;也可以形狀和大小均不相同;也可以形狀相同,大小不相同。需要說明的是,形狀指的是圓形還是多邊形,即外圍輪廓的形狀。而大小指的是半徑,即所占面積的大小。只要保證B、C同中心軸,并且其上的卡基槽的位置一一對應即可。例如,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的形狀優(yōu)選均為圓環(huán)形,或者均為多邊形。本實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的形狀優(yōu)選均為圓環(huán)形。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卡基槽的側(cè)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軸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心軸。參見圖6,該圖為圖5對應的俯視圖。從圖6中可以看出,第一線性傳送軌道A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為線性傳送軌道。第一傳送模塊B和第一固定模塊C同中心軸設置。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Y面和Z面的示意圖與圖1所示實施例中的圖(圖3和圖4)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詳細贅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另外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本實施例提供的讀寫裝置與圖5實施例提供的讀寫裝置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區(qū)別僅是將B和C設置在同一個平面上,內(nèi)外環(huán)設置,B位于外環(huán),C位于內(nèi)環(huán)。參見圖7,該圖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實施例三的正視圖。本實施例提供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A、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 ;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和第一固定模塊C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和第一固定模塊C位于同一個平面內(nèi),并且同中心軸設置,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位于外環(huán),所述第一固定模塊C位于內(nèi)環(huán);所述第一線性傳輸軌道A,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的卡
基槽中;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固定模塊C上空閑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塊C固定不動,其上安裝有IC卡讀寫單元和IC卡加緊固定單元,用于為所述智能IC卡進行讀寫操作;所述第一傳送模塊B還用于將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本實施例提供的裝置也可以實現(xiàn)補寫,由C來完成補寫功能,但是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是,對于出卡順序有要求的裝置,B需要等待C補寫完成后才將讀寫完畢的IC卡傳送給E。參見圖8,該圖為圖7對應的俯視圖。參見圖9,該圖為圖7中B和C的側(cè)視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均為圓環(huán)形,或者均為多邊形。本實施例中,以圓環(huán)形為例。從圖中可以看出,B位于外環(huán),C位于內(nèi)環(huán)。并且B和C上卡基槽K的位置一一對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基槽K的側(cè)面M垂直于所述中心軸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心軸
O。本實施例中,所述卡基槽K的側(cè)面M平行于所述中心軸O。本實用新型的智能IC卡傳動讀寫裝置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A、第一傳送模塊B、第一固定模塊C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E四部分組成;其中A為線性傳送軌道,負責將智能IC卡由前道工序傳送至B ;B為環(huán)形傳送裝置,負責將未寫入信息智能IC產(chǎn)品傳送至C空閑工位或?qū)中已完成寫入的智能IC卡傳送至D ;C為固定結(jié)構,其上安裝IC讀寫單元及智能IC卡夾緊固定單元,負責智能IC卡的讀寫操作;E為線性傳送軌道,負責將由B傳送過來的智能IC卡傳至后道加工工序。其中A、B、C、D既可以單獨構成一個獨立裝置,也可以進行組合構成一個組合裝置。參見圖10,該圖為圖9中Y面和Z面的正視圖。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nèi)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nèi)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第二傳送模塊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 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并且卡基槽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從左至右同中心軸設置; 所述第一線性傳輸軌道,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固定模塊上空閑的卡基槽中; 所述第一固定模塊固定不動,其上安裝有IC卡讀寫單元和IC卡加緊固定單元,用于為所述智能IC卡進行讀寫操作; 所述第二傳送模塊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給所述第二線性傳送軌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相同,大小不相同; 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不相同,大小相同; 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和大小均不相同; 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和大小均相同。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傳送模塊的形狀均為圓環(huán)形,或者均為多邊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基槽的側(cè)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軸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心軸。
5.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 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并且卡基槽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從左至右同中心軸設置; 所述第一線性傳輸軌道,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的卡基槽中;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固定模塊上空閑的卡基槽中; 所述第一固定模塊固定不動,其上安裝有IC卡讀寫單元和IC卡加緊固定單元,用于為所述智能IC卡進行讀寫操作;所述第一傳送模塊還用于將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二線性傳送軌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相同,大小不相同; 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不相同,大小相同; 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和大小均不相同; 或,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和大小均相同。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均為圓環(huán)形,或者均為多邊形。
8.根據(jù)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基槽的側(cè)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軸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心軸。
9.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線性傳送軌道、第一傳送模塊、第一固定模塊和第二線性傳送軌道; 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位于同一個平面內(nèi),并且同中心軸設置,所述第一傳送模塊位于外環(huán),所述第一固定模塊位于內(nèi)環(huán); 所述第一線性傳輸軌道,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傳送模塊的卡基槽中; 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圍繞所述中心軸旋轉(zhuǎn),用于將所述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一固定模塊上空閑的卡基槽中; 所述第一固定模塊固定不動,其上安裝有IC卡讀寫單元和IC卡加緊固定單元,用于為所述智能IC卡進行讀寫操作;所述第一傳送模塊還用于將讀寫完畢的智能IC卡傳送至所述第二線性傳送軌道。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模塊和第一固定模塊的形狀均為圓環(huán)形,或者均為多邊形。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基槽的側(cè)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軸或者平行于所述中心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IC卡的傳動讀寫裝置,由于第一固定模塊C上均勻布置有容納智能IC卡的卡基槽,所以單位面積可以安裝更多數(shù)量的智能IC卡的讀寫單元,從而可以大幅度地提供生產(chǎn)效率。并且該裝置可以集接觸與非接觸于一體,從而降低設備投資和減少生產(chǎn)工序。并且由于第一固定模塊C固定不動,其上的讀寫單元在讀寫IC卡時與IC卡保持相對靜止,沒有相對運動帶來的干擾,因此利用該裝置智能IC卡的讀寫穩(wěn)定性大幅度增強。并且該裝置中的第一固定模塊C可以實現(xiàn)補寫;同時第二傳送模塊D不需要等待補寫便可以直接將讀寫完成的IC卡傳送給E,尤其當補寫概率增高時,產(chǎn)能將大大提高。
文檔編號B65G47/80GK203025732SQ201220661699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4日
發(fā)明者孫立斌 申請人:北京握奇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