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新風系統(tǒng),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
背景技術:
1、新風系統(tǒng)是一種凈化室外空氣導入室內(nèi)并將室內(nèi)空氣排出的室內(nèi)空氣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隨著人們對于空氣質(zhì)量要求的提高,新風系統(tǒng)所具有的功能也越來越多?,F(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種八度空間技術,從溫度、濕度、有害顆粒濃度、二氧化碳濃度、有害氣體濃度、智控節(jié)能、美觀、氣流舒適度八個維度對新風系統(tǒng)進行綜合設計,采用八度空間新風技術的新風系統(tǒng)能夠準確、智能的控制室內(nèi)環(huán)境,滿足人們對舒適和健康的追求。
2、新風機組是新風系統(tǒng)的核心,采用八度空間技術的新風系統(tǒng)要求新風機組具有全熱回收、負氧離子、高效過濾等功能?,F(xiàn)在的新風機組多采用轉(zhuǎn)輪式、板式、熱管等熱回收方式,已經(jīng)可以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熱量和冷量的回收,而探索其他更加高效的回收方式,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一直追求的目標。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新風機組排風的熱量和冷量回收率較低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3、一方面,提供一種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包括:進風通道、出風通道和回收熱泵;
4、所述進風通道內(nèi),由進口向出口依次設置:初過濾單元、熱交換單元、高效過濾單元、送風機和負氧離子單元;
5、所述出風通道內(nèi),由進口向出口依次設置:出風過濾單元、熱回收換熱單元和排風機;
6、所述回收熱泵包括蒸發(fā)換熱器和冷凝換熱器,所述蒸發(fā)換熱器的外循環(huán)側和所述冷凝換熱器的外循環(huán)側通過切換組件與所述熱交換單元和所述熱回收換熱單元連接;所述切換組件能夠在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之間切換;當所述切換組件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蒸發(fā)換熱器的外循環(huán)側與所述熱交換單元連通、所述冷凝換熱器的外循環(huán)側與所述熱回收換熱單元連通;當所述切換組件處于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蒸發(fā)換熱器的外循環(huán)側與所述熱回收換熱單元連通、所述冷凝換熱器的外循環(huán)側與所述熱交換單元連通。
7、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出風通道內(nèi)設有與所述熱回收換熱單元并行設置的直接換熱通道,所述直接換熱通道可開閉設置,且所述冷凝換熱器設于所述直接換熱通道內(nèi);
8、所述冷凝換熱器包括橫設于所述直接換熱通道內(nèi)的多個換熱管,每個所述換熱管包括相鄰形成熱交換的冷凝介質(zhì)通道和外循環(huán)通道;多個所述換熱管分為固定熱管組和滑動熱管組;
9、所述固定熱管組包括多個固定換熱管,相鄰所述固定換熱管之間形成間隙;
10、在所述直接換熱通道的氣流方向上,所述滑動熱管組朝向或遠離所述固定熱管組滑動設置,包括至少一個滑動換熱管,所述滑動換熱管在滑動方向上與所述固定換熱管之間的間隙一一相對;
11、所述滑動熱管組向所述固定熱管組滑動,能夠使所述滑動換熱管插入對應的所述固定換熱管之間的間隙中,且所述滑動換熱管與相鄰的所述固定換熱管貼合;
12、所述滑動熱管組遠離所述固定熱管組滑動,能夠使所述滑動換熱管從所述固定換熱管之間的間隙中完全脫出。
13、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所述滑動換熱管插入對應的所述固定換熱管之間的間隙中后,所述固定換熱管的冷凝介質(zhì)通道與所述滑動換熱管的外循環(huán)通道相鄰,所述固定換熱管的外循環(huán)通道與所述滑動換熱管的冷凝介質(zhì)通道相鄰。
14、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換熱管內(nèi)通過沿軸向的換熱隔板分隔為所述冷凝介質(zhì)通道和所述外循環(huán)通道;所述換熱管的橫截面呈扁平狀,所述換熱隔板與扁平長軸方向平行。
15、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換熱隔板呈沿扁平長軸方向延伸的波浪形。
16、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冷凝換熱器包括噴射組件,所述噴射組件適于向所述換熱管表面噴水。
17、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換熱管的橫截面呈扁平狀,且所述換熱管在扁平長軸方向上迎風側高、背風側低的傾斜設置;所述噴射組件位于所述換熱管的迎風測。
18、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熱交換單元底部設有第一冷凝水收集槽,所述熱回收換熱單元底部設有第二冷凝水收集槽,所述冷凝換熱器底部設有第三冷凝水收集槽;
19、所述第一冷凝水收集槽、所述第二冷凝水收集槽和所述第三冷凝水收集槽的最低處通過低位管道相互連通;所述噴射組件通過水泵與所述低位管道相連。
20、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直接換熱通道的兩端設有可開閉的風門,所述風門包括:
21、固定格柵,設有多個固定透風孔;
22、滑動格柵,所述滑動格柵設有多個滑動透風孔;所述滑動格柵與所述固定格柵平行并貼合設置,所述滑動格柵沿平面方向滑動設置,以使所述滑動透風孔與所述固定透風孔完全錯位或至少部分相對。
23、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進風通道和所述出風通道并排設置,所述直接換熱通道位于所述熱交換單元和所述熱回收換熱單元之間。
24、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實施例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通過切換組件在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之間切換,能夠改變回收熱泵的蒸發(fā)換熱器和所述冷凝換熱器的外循環(huán)側與熱交換單元和熱回收換熱單元的連接方式,使得回收熱泵將出風通道中排出空氣的熱量或者冷量回收,并釋放給進風通道中吸入的空氣,熱量或者冷量回收的更加充分,而且避免了混風的情況。
1.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進風通道、出風通道和回收熱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通道內(nèi)設有與所述熱回收換熱單元并行設置的直接換熱通道,所述直接換熱通道可開閉設置,且所述冷凝換熱器設于所述直接換熱通道內(nèi);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動換熱管插入對應的所述固定換熱管之間的間隙中后,所述固定換熱管的冷凝介質(zhì)通道與所述滑動換熱管的外循環(huán)通道相鄰,所述固定換熱管的外循環(huán)通道與所述滑動換熱管的冷凝介質(zhì)通道相鄰。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內(nèi)通過沿軸向的換熱隔板分隔為所述冷凝介質(zhì)通道和所述外循環(huán)通道;所述換熱管的橫截面呈扁平狀,所述換熱隔板與扁平長軸方向平行。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隔板呈沿扁平長軸方向延伸的波浪形。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換熱器包括噴射組件,所述噴射組件適于向所述換熱管表面噴水。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的橫截面呈扁平狀,且所述換熱管在扁平長軸方向上迎風側高、背風側低的傾斜設置;所述噴射組件位于所述換熱管的迎風測。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單元底部設有第一冷凝水收集槽,所述熱回收換熱單元底部設有第二冷凝水收集槽,所述冷凝換熱器底部設有第三冷凝水收集槽;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換熱通道的兩端設有可開閉的風門,所述風門包括: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八度空間熱泵型全熱回收健康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通道和所述出風通道并排設置,所述直接換熱通道位于所述熱交換單元和所述熱回收換熱單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