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廢水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紡織印染廢水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是水資源的污染、淡水資源的短缺以及常規(guī)能源的枯竭。2008年12月由國家相關部門公布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實施方案》顯示: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受納水體的環(huán)境容量。水資源短缺導致水污染程度加重,而水污染又進一步加劇水資源供需矛盾。長期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瓶頸。為了保持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全面加強節(jié)能減排工作。近些年來,中國紡織印染行業(y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fā)展,己經成為全球紡織印染加工產業(yè)生產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
紡織印染企業(yè)不僅是當?shù)氐暮乃髴?,而且還是廢水排放大戶。印染廢水包括原布上漿、退漿、煮練、漂白、染色、印花、漂洗、后整理等多道工序產生的廢水。按照棉類紡織品印染加工工序不同,其又可分為退漿廢水,煮練廢水,漂白廢水,絲光廢水,染色廢水,印花廢水和整理廢水等。對于純化纖紡織品而言,前處理廢水主要是除油廢水和滌綸堿減量廢水。羊毛前處理廢水主要包括洗毛和炭化工序廢水。苧麻和桑蠶絲的前處理廢水包括脫膠廢水。概而言之,印染廢水中無機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屬(六價鉻、砷、鉛等)、含氯氧化鹽、氮磷、硫化物和其他無機鹽(雖然大多數(shù)無機鹽本身毒性較小,排放標準也無限制,但是其對于后續(xù)廢水生化處理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等,有機污染物主要有漿料、染料或顏料,表面活性劑類助劑和整理劑等。
染料和顏料是導致印染廢水色度的主要原因。根據(jù)染料性質及應用方法分類,常見的染料品種有: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還原染料,酸性染料,堿性染料(陽離子染料),直接染料等。其中以活性染料占染料生產總量的比例最大,其具有色澤鮮艷度好、色譜齊全、使用簡單、價格低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纖維素纖維和蛋白質纖維染色。不同染料的固色率均不相同,染色殘浴中不同類型染料的濃度見表1-2?;钚匀玖嫌捎谧陨硭夥磻獙е录s30%染料不能夠同與纖維共價鍵結合而進入廢水中,其對于水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也最高。染料按照化學結構分類分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亞硝基染料等,其中偶氮染料品種最多,產量也最大。目前全球市場上有三千多種偶氮染料,涉及活性、分散、酸性、直接和堿性等染料品種。在有氧的狀態(tài)下,偶氮染料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礦化,其在厭氧狀態(tài)下則易于被微生物分解還原為芳香胺等化合物。芳香胺在自然環(huán)境中更不容易降解,并且某些芳香胺具有致癌性、致突變性以及其他毒性,會危及接觸者的健康
一般而言,多數(shù)有機染料生化性較差,它們可能會長期地穩(wěn)定存在于環(huán)境
當中,比如水解后活性藍19在ph=7,溫度為25℃時的降解半衰期大約是46年。顏料為有機或無機的有色化合物,其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機溶劑。顏料在印染加工過程中主要應用在紡織品的染色及涂料印花等方面。顏料對紡織纖維沒有親和力,需要通過高分子粘合劑將其粘附在纖維的表面或內部。另外,印花時還需要添加改善色漿流變性能的增稠劑。一般來說,顏料色漿分散體系較為穩(wěn)定,不易被破壞。
印染廢水中除了含有染料和顏料之外,還存在加工過程中所投加的各種紡織化學品助劑,主要包括漿料(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鈉,淀粉等)、表面活性劑(滲透潤濕劑,煮練劑,凈洗劑,勻染劑,分散劑,抗靜電劑等)、印花助劑(粘合劑,增稠劑等),后整理劑(樹脂整理劑,固色劑,阻燃劑,柔軟劑,拒水拒油劑,抗菌劑等)等。多數(shù)此類化學物質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可生化降解性能較差(一般bod/cod<0.1)。印染廢水的主要污染指標cod,主要是由于這些紡織化學助劑引起的,而不僅僅是染料,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染料上染率在70%以上,相比較而言,廢水中殘留的染料總量并不多,然而大部分紡織化學助劑基本滯留在廢水當中。
印染廢水具有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堿性大、鹽度高、色度大,水質水溫變化幅度大等特點,屬于難處理的工業(yè)廢水之一。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回用標準還是用水要求,主要針對是ph,色度,濁度,電導率,鐵、錳離子濃度和硬度等常規(guī)水質指標,而對于化學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并無特別說明。隨著廢水處理工藝改進和新染料、新助劑的使用,以及日常生產過程中存在工藝常規(guī)調節(jié)和產品小批量、多品種等情況,印染廢水成分以及處理后的組分復雜多變,甚至某些可能還具有一定的潛在毒性,因而在染廢水回用標隹中缺乏cod限制顯然是不恰當?shù)?,然而即使有cod指標限制,也難以確定其中殘余有機組分的毒性大小。另外,關于回用水衛(wèi)生指標也需要重點考慮。對于印染企業(yè)來說,如何正確選擇回用水水質指標及其限值是至關重要的。一般而言,以回用為目的的印染廢水處理程度有兩種方案:一是全部按照要求最嚴格的水質指標要求處理,二是先按照回用水水質指標限值最高的要求處理,個別有更高水質要求的以少量清水進行適當?shù)难a充。顯而易見,后者的成本要小于前者,更能夠受企業(yè)的認可。印染廢水處理和回用應當采用“分質供水”和“適度處理”的原則,盡量降低印染廢水處理和回用的難度和成本。
目前常用的印染廢水處理技術包括生化法,膜分離技術,吸附法,粒子液體萃取法以及氧化法和離子交換法,但是目前還沒有一種將各種處理方法聯(lián)合使用的設備,因此,為了提高印染廢水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需要開發(fā)一種新型的印染廢水回收處理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手段處理印染廢水的處理裝置,采用多種處理方式對印染廢水進行處理,處理效果好,處理效率高。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印染廢水回收裝置,包括廢液供液裝置、抽吸裝置和廢水處理裝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本體,隔層,處理介質和密封蓋板;所述處理箱本體包括至少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所述處理箱本體單元由隔層分隔為液體流入腔和儲液腔;所述處理箱本體單元之間由隔層分隔開所形成;所述隔層一直延伸到處理箱本體的側壁和底部;其中,前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儲液腔與后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液體流入腔由隔層分隔開;各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儲液腔中均裝有處理介質;所述每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液體流入腔與儲液腔之間的隔層上設有至少一個液體進入孔,液體進入孔位于隔層的下半部分;處理介質的安裝位置的高度高于液體進入孔;所述前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儲液腔與后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液體流入腔之間的隔層上設有至少一個液體流入孔,液體流入孔位于隔層的上半部分;第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液體流入腔的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廢液流入孔,廢液流入孔與廢液供液裝置相通;最后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儲液腔的壁上設有一個凈化液流出孔,該凈化液流出孔位于該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儲液腔壁的上半部分;密封蓋板與處理箱本體的頂端及隔層的頂端配合在一起進行密封;各個處理截止均置于各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底部位置,完全浸沒或者部分浸沒在進入到各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待處理廢液中;所述抽吸裝置包括水泵和凈化液管道,凈化液管道連接位于最后一個位置的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儲液腔的壁上的凈化液流出孔和水泵。
進一步地,所述處理箱本體單元設置有五個,每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均設置有處理介質;第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生化廢水處理介質;第二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吸附處理介質;第三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離子液體萃取處理介質;第四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離子交換處理介質;第五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膜分離交換處理介質。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蓋板與凈處理箱本體的頂端及隔層的頂端之間設有密封墊片。
進一步地,所述廢水處理裝置還設有夾緊裝置,所述夾緊裝置是至少一對匹配的夾緊鉤,分別設于處理箱本體和密封蓋板上;或者所述夾緊裝置是至少一對匹配的鎖扣,分別設于處理箱本體和密封蓋板上,使處理箱本體與密封蓋板緊固密封。
進一步地,所述印染廢水回收裝置還包括底座,抽吸裝置和廢水處理裝置固定在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抽吸裝置的水泵為真空泵,驅動方式為電驅動。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采用多種廢水處理手段對紡織印染廢水進行處理,整個處理過程實現(xiàn)了連續(xù)化和自動化,廢水被廢水供液裝置供應到處理箱中,廢水在處理箱中依次進行處理后被抽吸裝置抽出,處理后的廢水一般符合工業(yè)廢水的排放標準。本發(fā)明中,第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生化廢水處理介質;第二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吸附處理介質;第三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離子液體萃取處理介質;第四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離子交換處理介質;第五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膜分離交換處理介質。其中,生化法處理中的好氧生物法對于bod去除效果明顯,但是對于cod和色度去除效果有限。厭氧生物法可以還原水解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聚乙烯醇漿料,蒽醌類和偶氮類染料。厭氧生物法不能完全降解有機污染物,因而出水水質一般難以達到排放標準。吸附法優(yōu)點在于不需投加任何藥劑,出水無二次污染,無污泥產生,操作簡便,成本相對低廉。缺點是常規(guī)吸附劑-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再生困難成本高、易損耗,更換比較繁瑣,再生廢水以及廢棄的吸附劑容易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吸附法一般適用于廢水量較少、污染物濃度較低的印染廢水處理或三級處理,具有較快的吸附速度和較高的吸附容量。膜分離技術以及膜生物反應器技術處理印染廢水是當前發(fā)展最快的水處理技術。隨著膜組件的改進和成本的下降,其工業(yè)化進程逐漸加快。然而膜處理技術雖然出水水質較高,可以直接回用,但是亦具有投資成本較高,膜件壽命短,進水水質要求較高,易于阻塞而通量下降,清洗困難等不足之處,并且還會產生難以處理的20%左右濃縮水。
印染廢水成分復雜多變,難以形成一種普適性、規(guī)范性的回用工藝。各印染企業(yè)一般是根據(jù)所排廢水特點和回用水質的要求,然后選擇合適的印染廢水回用技術和工藝。本發(fā)明的處理裝置可以將印染混合廢水經生化處理之后進行深度處理,然后再進行回用,屬于一種印染綜合廢水回用技術;本發(fā)明還是一種基于“清濁分流,分質處理”原則的廢水處理技術,針對某一特定工序產生的印染廢水(如染色殘浴、洗滌廢水等)的單獨處理回用技術,綜合運用多種廢水處理結束,獲得了較高的廢水處理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廢液供液裝置,2、抽吸裝置,3、廢水處理裝置,4、密封蓋板,5、處理介質,6、處理箱本體單元,7、液體流入腔,8、儲液腔,9、液體進入孔,10、液體流入孔,11、廢液流入孔,12、凈化液流出孔,13、水泵,14、凈化液管道,15、隔層,16、處理箱本體,17、密封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印染廢水回收裝置,包括廢液供液裝置1、抽吸裝置2和廢水處理裝置3,廢水處理裝置3包括處理箱本體16,隔層15,處理介質5和密封蓋板4;所述處理箱本體16包括至少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6;所述處理箱本體單元6由隔層15分隔為液體流入腔7和儲液腔8;所述各個處理箱本體單元6之間由隔層15分隔開所形成;所述隔層15一直延伸到處理箱本體16的側壁和底部;其中,前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6的儲液腔8與后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6的液體流入腔7由隔層15分隔開;各個處理箱本體單元6中的儲液腔8中均裝有處理介質5;所述每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液體流入腔與儲液腔之間的隔層上設有至少一個液體進入孔9,液體進入孔9位于隔層的下半部分;處理介質的安裝位置的高度高于液體進入孔9;所述前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儲液腔與后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液體流入腔之間的隔層上設有至少一個液體流入孔10,液體流入孔10位于隔層的上半部分;第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液體流入腔的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廢液流入孔11,廢液流入孔11與廢液供液裝置1相通;最后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儲液腔的壁上設有一個凈化液流出孔12,該凈化液流出孔12位于該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儲液腔壁的上半部分;密封蓋板與處理箱本體的頂端及隔層的頂端配合在一起進行密封;各個處理介質均置于各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底部位置,完全浸沒在進入到各個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待處理廢液中;所述抽吸裝置2包括水泵12和凈化液管道14,凈化液管道14連接位于最后一個位置的處理箱本體單元的儲液腔的壁上的凈化液流出孔12和水泵13。
進一步地,所述處理箱本體單元6設置有五個,每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均設置有處理介質;第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生化廢水處理介質;第二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吸附處理介質;第三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離子液體萃取處理介質;第四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離子交換處理介質;第五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膜分離交換處理介質。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蓋板4與處理箱本體6的頂端及隔層的頂端之間設有密封墊片17。
進一步地,所述廢水處理裝置還設有夾緊裝置,所述夾緊裝置是至少一對匹配的夾緊鉤,分別設于處理箱本體和密封蓋板上;或者所述夾緊裝置是至少一對匹配的鎖扣,分別設于處理箱本體和密封蓋板上,使處理箱本體與密封蓋板緊固密封。
進一步地,所述印染廢水回收裝置還包括底座,抽吸裝置和廢水處理裝置固定在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抽吸裝置的水泵13為真空泵,驅動方式為電驅動。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采用多種廢水處理手段對紡織印染廢水進行處理,整個處理過程實現(xiàn)了連續(xù)化和自動化,廢水被廢水供液裝置供應到處理箱中,廢水在處理箱中依次進行處理后被抽吸裝置抽出,處理后的廢水一般符合工業(yè)廢水的排放標準。本發(fā)明中,第一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生化廢水處理介質;第二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吸附處理介質;第三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離子液體萃取處理介質;第四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離子交換處理介質;第五個處理箱本體單元中的處理介質為膜分離交換處理介質。其中,生化法處理中的好氧生物法對于bod去除效果明顯,但是對于cod和色度去除效果有限。厭氧生物法可以還原水解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聚乙烯醇漿料,蒽醌類和偶氮類染料。厭氧生物法不能完全降解有機污染物,因而出水水質一般難以達到排放標準。吸附法優(yōu)點在于不需投加任何藥劑,出水無二次污染,無污泥產生,操作簡便,成本相對低廉。缺點是常規(guī)吸附劑-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再生困難成本高、易損耗,更換比較繁瑣,再生廢水以及廢棄的吸附劑容易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吸附法一般適用于廢水量較少、污染物濃度較低的印染廢水處理或三級處理,具有較快的吸附速度和較高的吸附容量。膜分離技術以及膜生物反應器技術處理印染廢水是當前發(fā)展最快的水處理技術。隨著膜組件的改進和成本的下降,其工業(yè)化進程逐漸加快。然而膜處理技術雖然出水水質較高,可以直接回用,但是亦具有投資成本較高,膜件壽命短,進水水質要求較高,易于阻塞而通量下降,清洗困難等不足之處,并且還會產生難以處理的20%左右濃縮水。
印染廢水成分復雜多變,難以形成一種普適性、規(guī)范性的回用工藝。各印染企業(yè)一般是根據(jù)所排廢水特點和回用水質的要求,然后選擇合適的印染廢水回用技術和工藝。本發(fā)明的處理裝置可以將印染混合廢水經生化處理之后進行深度處理,然后再進行回用,屬于一種印染綜合廢水回用技術;本發(fā)明還是一種基于“清濁分流,分質處理”原則的廢水處理技術,針對某一特定工序產生的印染廢水(如染色殘浴、洗滌廢水等)的單獨處理回用技術,綜合運用多種廢水處理結束,獲得了較高的廢水處理效果。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