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其泄壓機構(gòu)包括第一氣管、第二氣管、擺臂,第一氣管固定在加熱筒上,該第一氣管具有一第一排氣段和第二排氣段,第二氣管具有第二排氣通道,第二氣管固定在第一氣管上,第一排氣段和第二排氣段分別位于第二排氣通道的兩側(cè)。擺臂可轉(zhuǎn)動地設置在第一氣管的外側(cè),第二氣管上可滑動的設有活動桿,該活動桿靠在擺臂上。過量的氣流可依次經(jīng)泄壓機構(gòu)的第一排氣段、第二排氣通道以及第二排氣段排出。擺臂隨著氣壓大小轉(zhuǎn)動,便于觀測者了解加熱筒的狀況。
【專利說明】
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備覆盆子物的設備,尤其涉及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
目.0
【背景技術(shù)】
[0002]在加熱覆盆子提取液的過程中需要控制蒸氣壓,以免損壞反應裝置?,F(xiàn)有技術(shù)公開了一些泄壓機構(gòu)可控制提取裝置的氣壓。201310382628.8、201410667685.5等所述。該泄壓機構(gòu)的殼體包括軸向延伸的側(cè)壁、開口端、與所述開口端軸向隔開的橫向延伸的封閉端壁、壓力室,所述壓力室部分地由所述側(cè)壁和端壁建立以接收壓力下的氣體?;钊麠U至少部分地被接收于所述殼體中,以在延伸和縮回位置之間往復運動。該機構(gòu)雖然達到了泄壓效果,但是操作者難以觀測到當前壓力以及壓力釋放程度。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裝置內(nèi)的氣壓作用在活動部件上,觀測者可根據(jù)活動裝置的位置確定當前壓力以及壓力釋放程度。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5]—種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包括支架、加熱筒、燃燒筒以及以泄壓機構(gòu),所述加熱筒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燃燒筒固定在所述加熱筒內(nèi),該泄壓機構(gòu)包括第一氣管、第二氣管、擺臂,所述第一氣管固定在所述加熱筒上,該第一氣管具有一第一排氣段和第二排氣段,所述第二氣管具有第二排氣通道,所述第二氣管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管上,所述第一排氣段和第二排氣段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排氣通道的兩側(cè),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可轉(zhuǎn)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氣管的外側(cè),所述第二氣管上可滑動的設有一活動桿,該活動桿靠在所述擺臂上。
[0006]在本實用新型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中,所述泄壓機構(gòu)還包括套筒、導向柱以及透氣塞,所述導向柱位于所述套筒內(nèi),該套筒和導向柱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管上,所述第二排氣段伸入所述套筒,所述透氣塞套在所述導向柱內(nèi),該透氣塞的直徑小于所述套筒的內(nèi)徑。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中,所述第二氣管的端部設有端蓋。
[0008]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過量的氣流可依次經(jīng)泄壓機構(gòu)的第一排氣段、第二排氣通道以及第二排氣段排出。擺臂隨著氣壓大小轉(zhuǎn)動,便于觀測者了解加熱筒的狀況。透氣塞也可隨著氣壓大小浮起,輔助排氣。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的示意圖;
[0010]圖2為圖1的剖視圖;
[0011]圖3為圖1的泄壓機構(gòu)的示意圖;
[0012]圖4為圖3的剖視圖;
[0013]圖5為圖4的另一狀態(tài)下的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5]如圖1至5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包括支架100、加熱筒200、燃燒筒300、收納盒400以及泄壓機構(gòu)500。所述加熱筒200固定在所述支架100上,該加熱筒200的側(cè)壁設有進料口 210和出料口 220。覆盆子提取液從進料口 210進入,水蒸氣從出料口 220溢出,實現(xiàn)加熱提取液的目的。泄壓機構(gòu)500固定在加熱筒上,起到排氣泄壓作用。
[0016]在本實施例中,該泄壓機構(gòu)500包括第一氣管510、第二氣管520、擺臂530。所述第一氣管510固定在所述加熱筒200上,該第一氣管510具有一第一排氣段511和第二排氣段512。所述第二氣管520具有第二排氣通道521,所述第二氣管520的端部設有端蓋。所述第二氣管520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管510上,所述第一排氣段511和第二排氣段512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排氣通道521的兩側(cè)。過量的氣流可依次經(jīng)泄壓機構(gòu)500的第一排氣段511、第二排氣通道521以及第二排氣段512排出。所述擺臂530可轉(zhuǎn)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氣管510的外側(cè)。在圖3中,第二氣管520的外側(cè)設有延伸部522,擺臂530可轉(zhuǎn)動地連接在該延伸部522上。所述第二氣管520上可滑動的設有一活動桿523,該活動桿523靠在所述擺臂530上。在自由狀態(tài)下擺臂530下垂;在加熱筒200的氣壓作用下,活動桿向外移動,可將擺臂530頂起。擺臂530隨著氣壓大小轉(zhuǎn)動,便于觀測者了解加熱筒200的狀況。
[0017]如圖4、5,所述泄壓機構(gòu)500還包括套筒540、導向柱550以及透氣塞560。所述導向柱550位于所述套筒540內(nèi),該套筒540和導向柱550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管510上,所述第二排氣段512伸入所述套筒540。所述透氣塞560套在所述導向柱550內(nèi),該透氣塞560的直徑小于所述套筒540的內(nèi)徑。透氣塞560也可隨著氣壓大小浮起,輔助排氣。透氣塞560的高度隨著氣壓而變化,套筒54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便于操作者觀測。
[0018]所述燃燒筒300固定在所述加熱筒200內(nèi),所述燃燒筒300的上端設有多個排氣管310,該排氣管310從所述加熱筒200的上端面伸出。在燃燒筒300內(nèi)投入燃燒物,熱量通過燃燒筒300的側(cè)壁和排氣管310傳導至加熱筒200內(nèi)。合理利用燃燒煙霧的熱量,有效提高加熱效率。在圖1和圖2中,所述排氣管310包括外筒311和內(nèi)筒312,所述外筒311位于所述內(nèi)筒312的外側(cè),該外筒311的直徑大于所述內(nèi)筒312。管徑較大的外筒311布置在加熱筒200的外側(cè),有利于熱量交換。該燃燒筒300的中部設有投料口 320,該投料口 320上設有一密封蓋330,密封蓋330阻止熱量散失。所述密封蓋330包括密封板331、阻擋桿332以及掛鉤333,所述密封板331可轉(zhuǎn)動地固定在所述投料口 320的一側(cè),所述掛鉤333固定在所述投料口 320的另一側(cè),該阻擋桿332—端可轉(zhuǎn)動地固定在所述密封板331上,另一端伸入所述掛鉤333。旋轉(zhuǎn)阻擋桿332即可開啟或關閉密封蓋330,結(jié)構(gòu)可靠,操作簡單。所述燃燒筒300的下端設有柵格340,該柵格340位于所述滑槽110的上方。所述支架100內(nèi)設有滑槽110,所述收納盒400可滑動地固定在所述滑槽110上。燃燒物的殘留經(jīng)柵格340進入收納盒400。在收納盒400上布置把手410,有利于操作者更換新的收納盒400。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帶泄壓機構(gòu)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包括支架、加熱筒、燃燒筒以及以泄壓機構(gòu),所述加熱筒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燃燒筒固定在所述加熱筒內(nèi),該泄壓機構(gòu)包括第一氣管、第二氣管、擺臂,所述第一氣管固定在所述加熱筒上,該第一氣管具有一第一排氣段和第二排氣段,所述第二氣管具有第二排氣通道,所述第二氣管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管上,所述第一排氣段和第二排氣段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排氣通道的兩側(cè),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可轉(zhuǎn)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氣管的外側(cè),所述第二氣管上可滑動的設有一活動桿,該活動桿靠在所述擺臂上。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壓機構(gòu)還包括套筒、導向柱以及透氣塞,所述導向柱位于所述套筒內(nèi),該套筒和導向柱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管上,所述第二排氣段伸入所述套筒,所述透氣塞套在所述導向柱內(nèi),該透氣塞的直徑小于所述套筒的內(nèi)徑。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覆盆子提取液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氣管的端部設有端蓋。
【文檔編號】F28F27/00GK205699568SQ201620577394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6日
【發(fā)明人】祝天才
【申請人】江西福圣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