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抽芯式液下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流體機械,特指抽芯式液下泵。
背景技術:
液下泵由于結構緊湊、工作平穩(wěn)、操作簡單、占地面積小、通用化程度高等優(yōu)點廣 泛應用于石化、電力、冶金、制藥、環(huán)保等行業(yè)中。但由于其工作在液下,環(huán)境十分惡劣,事故 頻發(fā)。一旦液下泵出現故障,要把液下泵整體吊出進行檢修,整個過程十分復雜。以往為解決此問題,把泵做成開放抽芯式。在液下泵出現問題時,把泵芯抽出,不 需要把整個泵都吊出,這樣的效果使維修方便,但這種液下泵的軸承為滑動軸承,而且軸腔 為開放式。這種液下泵在正常工作情況下,軸承以及軸腔內會發(fā)生水中泥沙沉積的現象,積 存到一定程度就會嚴重損壞軸承泵內部件。需要定期使用清水來沖洗泥沙,不但沖洗時間 不好掌握,沖洗滯后泥沙就會給液下泵帶來危害。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比以往液下泵可靠性更強的抽芯式液下 泵,可以把泵芯從井筒中抽出方便檢修,還解決了泥沙影響軸承的問題,避免了定期的用清 水沖洗軸承。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抽芯式液下泵,它包括泵體,在泵內安置的軸承和泵軸,在泵軸的軸端裝設的葉 輪,把軸腔做成封閉式,將軸承體、軸承、聯(lián)結管、葉輪、泵體用連接件連成一個整體,稱之為 泵芯,在泵出現問題時將泵芯抽出即可檢修。本發(fā)明的特征是液下泵為抽芯式,所用軸承為滾動軸承,軸腔為全密封式。所述軸承用滾動軸承代替滑動軸承的優(yōu)點是滾動軸承比滑動軸承的摩擦系數 小,效率高,而且滾動軸承已經實現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適于大批量生產和供應,使用 和維修都很方便。全密封式防止了泥沙的進入到軸承內,不僅可以提高軸承的安全性還節(jié)省了用清 水沖洗這一過程。本發(fā)明經用戶試用,反應效果良好。
圖1為實施例中液下泵的示意中1.電機,2.軸承體,3.連接件,4.上聯(lián)接管,5.軸承,6.下聯(lián)接管,7.葉輪, 8.軸承,9.連接件,10.出水口,11軸腔,12.井筒,13.連接件,14.泵軸,15.泵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
如圖1所示,抽芯式液下泵,它包括泵體(15),在泵內安置的軸承(5,8)和泵軸,在泵軸(14)軸端裝設的葉輪(7),在所述軸承(8)下面安置的軸承體(2),軸承體(2) 與上聯(lián)接管(4)用連接件(3)聯(lián)為一體,上聯(lián)接管(4)與下聯(lián)接管(6)用連接件(13)聯(lián)為 一個體,來保證軸腔(11)的全密封。這樣,軸承體(2)、軸承(5,8)、聯(lián)結管(4,6)、葉輪、泵 體(15)被連接件(3,9)連成一個整體,稱之為泵芯,所述軸承(5,8)全部為滾動軸承。在進行檢修時,擰開聯(lián)接體(9),使電機(1)、聯(lián)接管⑷和井筒(12)分離,移走電 機(1),然后把泵芯整體取出進行檢修。所述連接件(3,13)為螺釘和螺栓。取出泵芯后,打 開連接件(13)就可對泵內軸承(5)等零件進行檢修。所述軸腔(11)為全密封式就防止了泥沙的沉積,而當泵內零部件發(fā)生損壞后,也 可以拆開聯(lián)接體(3,13)進行檢修,使維修十分方便。以上,為本發(fā)明是以圖1所示對實施例所做的具體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 實施例,也包括本發(fā)明構思范圍內的其它實施例或變形例。例如液下泵的泵軸不僅可以是 單級,也可為多級的液下泵。
權利要求
抽芯式液下泵,包括泵體(15),在泵內安置的軸承(5,8)和泵軸(14),在泵軸(14)軸端裝設的葉輪(7),其特征是所述液下泵為抽芯式,且整個軸腔(11)為全密封式,所用軸承(5,8)為滾動軸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抽芯式液下泵,它包括泵體,在泵內安置的軸承和泵軸,在泵軸的軸端裝設的葉輪,把軸腔做成封閉式,將軸承體、軸承、聯(lián)結管、葉輪、泵體用連接件連成一個整體,稱之為泵芯,在泵出現問題時將泵芯抽出即可檢修,液下泵所用軸承為滾動軸承,滾動軸承比以前所用的滑動軸承的摩擦系數小,效率高,適于大批量生產和供應,使用和維修都很方便。液下泵的軸腔為全密封式,這樣防止了泥沙對軸承的危害。
文檔編號F04D1/00GK101929464SQ20091003365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25日
發(fā)明者朱榮生, 楊愛玲 申請人:江蘇國泉泵業(y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