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隔溫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節(jié)能建 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隔溫管。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冷熱水管、油管,在使用中大多數(shù)都是按裝在地面內及墻體內或是外裝,常 因天氣的變化在輸送熱水、冷水或者油的過程中由于管內與地面、墻壁或者外環(huán)境溫差大 從而消耗大量的熱原,或者因結冰不能正常輸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隔溫管,避免現(xiàn)有的冷熱水管、油管,在使用 中因墻壁內或外環(huán)境溫差消耗大量的熱源或者因為結冰不能正常運輸?shù)膯栴},解決現(xiàn)有技 術存在的缺陷。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隔溫管,包括主管身、復合隔溫管外層,所述的主管身和復合隔溫管外層 之間設置有中間隔溫層,所述的隔溫層為波紋隔溫層或者格片隔溫層,所述的隔溫層波紋 之間或者格片之間與主管身外壁及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形成隔溫空間。優(yōu)選的方案是所述的隔溫空間為真空,或者充滿隔溫氣體,或者充滿液態(tài)降溫介 質,或者布置固態(tài)降溫介質。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是所述的格片隔溫層各格片呈豎直放置,或者呈水平放置。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是所述的格片呈水平放置,格片之間與主管身外壁及復合隔溫 管外層內壁形成隔溫空間呈圓形或者多邊形。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是所述的中間隔溫層為一層,或者為依次布置的兩層,或者為依 次布置的多層。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是所述的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上覆蓋有復合高效能隔溫膜。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是在隔溫管終端接設有終端隔溫部件。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是隔溫管終端與終端隔溫部件連接處外層設有隔溫部件。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是隔溫管連接處外層設有隔溫部件。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隔溫管由現(xiàn)有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造,主管身管徑為現(xiàn)有的各種標 準管徑制造,在主管身和復合隔溫管外層之間設置有中間隔溫層,所述的隔溫層為波紋隔 溫層或者格片隔溫層,所述的隔溫層波紋之間或者格片之間與主管身外壁及復合隔溫管外 層內壁形成隔溫空間;所述的隔溫空間為真空,或者充滿隔溫氣體,或者充滿液態(tài)降溫介 質,或者布置固態(tài)降溫介質,達到高效能隔溫。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隔溫管的連接件及各 種配件用現(xiàn)有相對材質的連接配件安裝,連接安裝后用加裝本外層連接隔溫配件達到輸送 隔溫的完美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主管身剖面示意圖;其中圖Ia為雙層隔溫層的縱 向剖面示意圖,圖Ib為雙層隔溫層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Ic為單層隔溫層的縱向剖面示意 圖,圖Id為單層隔溫層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主管身剖面示意圖;其中圖2a為雙層隔溫層的縱 向剖面示意圖,圖2b為雙層隔溫層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2c為單層隔溫層的縱向剖面示意 圖,圖2d為單層隔溫層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主管身剖面示意圖;其中圖3a為雙層隔溫層的縱 向剖面示意圖,圖3b為雙層隔溫層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3c為單層隔溫層的縱向剖面示意 圖,圖3d為單層隔溫層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主管身剖面示意圖;其中圖4a為雙層隔溫層的縱 向剖面示意圖,圖4b為雙層隔溫層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4c為單層隔溫層的縱向剖面示意 圖,圖4d為單層隔溫層的橫向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 如圖Ia至Id所示,一種隔溫管,包括主管身1、復合隔溫管外層3,在 主管身1和復合隔溫管外層3之間設置有波紋狀中間隔溫層2,主管身1和復合隔溫管外 層3及波紋狀中間隔溫層2之間形成隔溫空間4,所述的隔溫空間為真空,或者為空氣層, 或者充滿隔溫氣體,或者充滿液態(tài)降溫介質,或者布置固態(tài)降溫介質;波紋狀中間隔溫層2 為兩層,也可以是1層或者為兩層以上的多層,波紋狀中間隔溫層2增大了隔溫層的面積, 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上有復合高效能隔溫膜,終端管與終端隔溫部件通過直管連接接頭相 連,連接處外層有隔溫部件,隔溫管與隔溫管通過直管連接接頭相連,連接處外層有隔溫部 件。通過中間波形隔溫層2,空氣層隔溫和復合高效能隔溫膜多重隔溫,達到很好的隔溫效
^ ο實施例2如圖2a至2d所示,一種隔溫管,包括主管身1、復合隔溫管外層3,在主 管身1和復合隔溫管外層3之間設置有格片中間隔溫層2,主管身1外壁和復合隔溫管外層 3內壁及格片中間隔溫層2各格片之間形成隔溫空間4,所述的隔溫空間為真空,或者為空 氣層,或者充滿隔溫氣體,或者充滿液態(tài)降溫介質,或者布置固態(tài)降溫介質。所述的格片呈 豎直狀設置,格片中間隔溫層2為兩層,也可以是1層或者為兩層以上的多層,格片中間隔 溫層2增大了隔溫層的面積,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上有復合高效能隔溫膜,終端管與終端 隔溫部件通過直管連接接頭相連,連接處外層有隔溫部件,隔溫管與隔溫管通過直管連接 接頭相連,連接處外層有隔溫部件。通過格片豎直設置的格片中間隔溫層2,空氣層隔溫和 復合高效能隔溫膜多重隔溫,達到很好的隔溫效果。實施例3如圖3a至3d所示,一種隔溫管,包括主管身1、復合隔溫管外層3,在主 管身1和復合隔溫管外層3之間設置有格片中間隔溫層2,主管身1外壁和復合隔溫管外層 3內壁及格片中間隔溫層2各格片之間形成多變形隔溫空間4,所述的隔溫空間為為真空, 或者為空氣層,或者充滿隔溫氣體,或者充滿液態(tài)降溫介質,或者布置固態(tài)降溫介質。所述 的格片呈水平狀設置,格片中間隔溫層2為兩層,也可以是1層或者為兩層以上的多層,格 片中間隔溫層2增大了隔溫層的面積,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上有復合高效能隔溫膜,終端管與終端隔溫部件通過直管連接接頭相連,連接處外層有隔溫部件,隔溫管與隔溫管通過 直管連接接頭相連,連接處外層有隔溫部件。通過格片豎直設置的格片中間隔溫層2,空氣 層隔溫和復合高效能隔溫膜多重隔溫,達到很好的隔溫效果。實施例4如圖4a至4d所示,一種隔溫管,包括主管身1、復合隔溫管外層3,在主 管身1和復合隔溫管外層3之間設置有格片中間隔溫層2,主管身1外壁和復合隔溫管外層 3內壁及格片中間隔溫層2各格片之間形成圓形隔溫空間4,所述的隔溫空間為為真空,或 者為空氣層,或者充滿隔溫氣體,或者充滿液態(tài)降溫介質,或者布置固態(tài)降溫介質。所述的 格片呈水平狀設置,格片中間隔溫層2為兩層,也可以是1層或者為兩層以上的多層,格片 中間隔溫層2增大了隔溫層的面積,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上有復合高效能隔溫膜,終端管 與終端隔溫部件通過彎管連接接頭相連,連接處外層有隔溫部件,隔溫管與隔溫管通過彎 管連接接頭相連,連接處外層有隔溫部件。通過格片豎直設置的格片中間隔溫層2,空氣層 隔溫和復合高效能隔溫膜多重隔溫,達到很好的隔溫效果。以上內容是結合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工作過程對其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 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 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 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隔溫管,包括主管身、復合隔溫管外層,其特征是所述的主管身和復合隔溫管外層之間設置有中間隔溫層,所述的隔溫層為波紋隔溫層或者格片隔溫層,所述的隔溫層波紋之間或者格片之間與主管身外壁及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形成隔溫空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隔溫管,其特征是所述的隔溫空間為真空,或者充滿隔溫 氣體,或者充滿液態(tài)降溫介質,或者布置固態(tài)降溫介質。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隔溫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格片隔溫層各格片呈豎直放置, 或者呈水平放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隔溫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格片呈水平放置,格片之間與主 管身外壁及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形成隔溫空間呈圓形或者多邊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隔溫管,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間隔溫層為一層,或者為依次 布置的兩層,或者為依次布置的多層。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新型隔溫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 上覆蓋有復合高效能隔溫膜。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隔溫管,其特征是在隔溫管終端接設有終端隔溫部件。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隔溫管,其特征是隔溫管終端與終端隔溫部件連接處外 層設有隔溫部件。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隔溫管,其特征是隔溫管連接處外層設有隔溫部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隔溫管,包括主管身、復合隔溫管外層,在主管身和復合隔溫管外層之間設置有中間隔溫層,所述的隔溫層為波紋隔溫層或者格片隔溫層,所述的隔溫層波紋之間或者格片之間與主管身外壁及復合隔溫管外層內壁形成隔溫空間。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xiàn)有的冷熱水管、油管因天氣的變化在輸送過程中因管內和外環(huán)境溫差大從而消耗大量的熱原,或者因結冰不能正常運輸?shù)膯栴}。
文檔編號F16L59/06GK201568687SQ20092013434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劉白云, 游海雄 申請人:游海雄;劉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