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碎紙機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
背景技術:
碎紙機通過馬達帶動刀片旋轉來實現(xiàn)碎紙。傳統(tǒng)的碎紙機內的馬達在工作過久后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節(jié)省碎紙機的壽命。為了克服這個技術問題,一般的設計就是在碎紙機內,另外安裝一個散熱風扇和風扇電機,使其對馬達進行降溫。但是這樣的結構使得碎紙機整體的空間更大,成本更高,結構更加復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降低碎紙機的成本和結構。
(二)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包括馬達、散熱罩和風扇;所述馬達包含有殼體和電機軸,所述電機軸位于殼體內,且兩端分別延伸到殼體外的軸向兩端,所述電機軸的其中一端連接風扇并帶動風扇旋轉,所述殼體的外圓面設置有多個周向均布的散熱孔,所述散熱罩的內部設置有一個散熱流道,所述風扇位于散熱流道內,所述散熱罩的軸向一端設置有若干個環(huán)形均布并與散熱流道的出風孔,另一端軸向套接在殼體上并使散熱流道與散熱孔連通,所述風扇通過電機軸帶動旋轉使散熱孔排出的熱風沿著散熱流道朝出風孔排出到外界。
上述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中,所述散熱罩包含有左殼體和右殼體;所述左殼體和右殼體相互連接。
上述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中,所述散熱孔的數(shù)量有8個。
上述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中,所述出風孔的數(shù)量有8個。
上述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中,所述散熱罩的材料為塑料。
上述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中,所述散熱罩的形狀為圓筒形。
上述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中,所述風扇的風葉的形狀為弧形結構。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通過設置一個散熱罩和風扇,馬達在旋轉的同時帶動風扇旋轉,并通過散熱罩的散熱流道可以使馬達內的熱量被風扇帶出去,故無需另外設置散熱的電機,而且節(jié)省了成本,減小了的碎紙機整體的體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的爆炸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的剖視圖;
圖中1為馬達、2為散熱罩、3為風扇、11為殼體、12為電機軸、13為散熱孔、21為散熱流道、22為出風孔、23為左殼體、24為右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圖3所示的一種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包括馬達1、散熱罩2和風扇3;所述馬達1包含有殼體11和電機軸12,所述電機軸12位于殼體11內,且兩端分別延伸到殼體11外的軸向兩端,所述電機軸12的其中一端連接風扇3并帶動風扇3旋轉,所述殼體11的外圓面設置有8個周向均布的散熱孔13,所述散熱罩2的內部設置有一個散熱流道21,所述風扇3位于散熱流道21內,所述散熱罩2的軸向一端設置有若干個環(huán)形均布并與散熱流道21的出風孔22,另一端軸向套接在殼體11上并使散熱流道21與散熱孔13連通。所述風扇的風葉的形狀為弧形結構,可以軸向方向排風。所述風扇3通過電機軸12帶動旋轉使散熱孔13排出的熱風沿著散熱流道21朝出風孔22排出到外界。
上述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中,所述散熱罩2包含有左殼體23和右殼體24;所述左殼體23和右殼體24相互連接。
上述的散熱罩2的材料為塑料。
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內的散熱馬達裝置,通過設置一個散熱罩和風扇,馬達在旋轉的同時帶動風扇旋轉,并通過散熱罩的散熱流道可以使馬達內的熱量被風扇帶出去,故無需另外設置散熱的電機,故節(jié)省了成本和減小了的碎紙機整體的體積。而且風扇可以軸向排風,進一步減小了的碎紙機整體的體積。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