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顯示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1、現(xiàn)有的顯示裝置的面板接地有兩種方法,一是在生產(chǎn)線體組裝完面板之后,在邊板裸銅區(qū)域粘接導電布與背板相連,實現(xiàn)接地,這也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方式;二是通過在背板上組裝金屬支架或導電泡棉,與邊板裸銅區(qū)域接觸,與邊板支架相配合,實現(xiàn)接地。而上述方法需要額外增加金屬支架或導電材料,成本較高,組裝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
2、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3、顯示面板,被配置為顯示圖像;
4、邊板,與所述顯示面板電連接,以向所述顯示面板傳遞成像信息;
5、背板,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側;
6、導電支架,設置在所述背板上;
7、其中,所述邊板卡設在所述導電支架上,所述邊板上設置有導電區(qū)域,所述導電支架上設置有與所述導電區(qū)域對應的導電層,所述導電層與所述導電區(qū)域接觸電連接。
8、可選的,所述導電支架包括主體部及形成在所述主體部的相對的兩端的彈性折彎部,兩端的所述彈性折彎部均朝向背離所述背板的方向彎折,所述主體部和兩端的所述彈性折彎部共同形成容納空間;
9、所述邊板插裝于所述容納空間中,所述彈性折彎部對所述邊板施加朝向所述主體部的彈性作用力,以實現(xiàn)將所述邊板限位在所述導電支架上。
10、可選的,所述導電層設置在其中一端的所述彈性折彎部上,且位于所述彈性折彎部朝向所述主體部的一側表面上。
11、可選的,所述彈性折彎部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折邊和第二折邊;
12、所述第一折邊由所述主體部的端部沿背離所述背板的方向彎折形成,所述第二折邊由所述第一折邊遠離所述主體部的一端沿靠近另一所述彈性折彎部的方向彎折形成;
13、所述導電層設置在所述第二折邊朝向所述主體部的一側表面上。
14、可選的,所述導電支架還包括與所述主體部連接的卡扣,所述卡扣連接于所述主體部朝向所述背板的一側表面,所述背板上設置有卡接孔,所述卡扣卡設于所述卡接孔中。
15、可選的,所述卡扣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卡接臂,兩個所述卡接臂均沿背離所述主體部的方向延伸設置,且兩個所述卡接臂遠離所述主體部的一端均設置有卡鉤;
16、所述背板上設置有與兩個所述卡接臂上的所述卡鉤一一對應的兩個所述卡接孔,兩個所述卡鉤沿靠近所述背板的方向一一對應地卡設于兩個所述卡接孔中。
17、可選的,所述導電區(qū)域為設置在所述邊板上的裸銅區(qū)域;
18、和/或,所述導電層為設置在所述導電支架上的導電銅箔。
19、可選的,所述導電支架包括絕緣材質(zhì)的支架本體,所述導電層附設于所述支架本體上,且與所述支架本體共擠成型。
20、可選的,所述導電支架的數(shù)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導電支架沿所述邊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且多個所述導電支架均卡設在所述背板上;
21、其中,多個所述導電支架中的至少一者上設置有所述導電層。
22、可選的,所述邊板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邊緣,并貼合設置在所述背板遠離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側。
23、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
24、本公開提供的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邊板、背板與導電支架,顯示面板被配置為顯示圖像,邊板與顯示面板電連接,以向顯示面板傳遞成像信息,以使得顯示面板能夠顯示圖像,背板設置在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側,導電支架設置在背板上,其中,邊板卡設在導電支架上,進而通過導電支架實現(xiàn)邊板相對背板位置的固定,邊板上設置有導電區(qū)域,導電支架上設置有與導電區(qū)域對應的導電層,導電層與導電區(qū)域接觸電連接,具體而言,邊板和導電支架之間通過卡接的方式實現(xiàn)干涉設計,從而達到邊板上的導電區(qū)域與導電支架上的導電層接觸導電的目的,以實現(xiàn)顯示面板接地。具體地,導電支架上的導電層與邊板上的導電區(qū)域對應設置并且能夠相互電連接,同時顯示面板與邊板電連接,從而將顯示面板產(chǎn)生的靜電傳遞至導電支架上并將靜電釋放,本公開的導電支架可在實現(xiàn)傳統(tǒng)的邊板支架固定作用的同時滿足顯示面板的接地需求,無需另外通過導電布與導電泡棉等對顯示面板進行接地,能夠降低成本與生產(chǎn)提效。
1.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支架包括主體部及形成在所述主體部的相對的兩端的彈性折彎部,兩端的所述彈性折彎部均朝向背離所述背板的方向彎折,所述主體部和兩端的所述彈性折彎部共同形成容納空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層設置在其中一端的所述彈性折彎部上,且位于所述彈性折彎部朝向所述主體部的一側表面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折彎部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折邊和第二折邊;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支架還包括與所述主體部連接的卡扣,所述卡扣連接于所述主體部朝向所述背板的一側表面,所述背板上設置有卡接孔,所述卡扣卡設于所述卡接孔中。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卡接臂,兩個所述卡接臂均沿背離所述主體部的方向延伸設置,且兩個所述卡接臂遠離所述主體部的一端均設置有卡鉤;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區(qū)域為設置在所述邊板上的裸銅區(qū)域;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支架包括絕緣材質(zhì)的支架本體,所述導電層附設于所述支架本體上,且與所述支架本體共擠成型。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支架的數(shù)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導電支架沿所述邊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且多個所述導電支架均卡設在所述背板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板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邊緣,并貼合設置在所述背板遠離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