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VR圖像拍攝的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及其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是仿真技術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仿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的集合是一門富有挑戰(zhàn)性的交叉技術前沿學科和研究領域。虛擬現實技術(VR)主要包括模擬環(huán)境、感知、自然技能和傳感設備等方面。模擬環(huán)境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實時動態(tài)的三維立體逼真圖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應該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計算機圖形技術所生成的視覺感知外,還有聽覺、觸覺、力覺、運動等感知,甚至還包括嗅覺和味覺等,也稱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頭部轉動,眼睛、手勢、或其他人體行為動作,由計算機來處理與參與者的動作相適應的數據,并對用戶的輸入作出實時響應,并分別反饋到用戶的五官。傳感設備是指三維交互設備。
隨著VR技術發(fā)展的日趨成熟,各種VR播放設備及其拍攝設備層出不窮,廣泛應用于娛樂、醫(yī)學、室內設計、房產開發(fā)、航天、工業(yè)仿真等領域。
但是在現有技術中,對VR圖像的拍攝還是要依靠專業(yè)的大型設備及專業(yè)人員經過大量的后期處理才能獲得,而沒有一種結構簡單、容易操作且成本低廉的VR圖像的拍攝設備,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VR圖像來源的通道,為VR素材的積累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另外,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電子產品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其拍照功能也隨之不斷變得強大。而隨著用戶的需求的提高,二維的圖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F有的大部分便攜電子設備一般都內置一個主后鏡頭相機及一個前置鏡頭相機,但只可拍攝二維照片或影片,不能進行VR圖像的拍攝。而拍攝VR圖像需要借助專業(yè)設備,且需要軟件進行處理,成像過程較為繁雜,且成本較高,價格昂貴,不適于推廣和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及其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以解決現有技術中VR圖像拍攝設備體積笨重、價格昂貴以及操作不便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兩個攝像頭,所述兩個攝像頭分別鑲嵌設于移動終端外殼的表面,且所述兩個攝像頭中心位置的連線平行于所述移動終端外殼的頂邊或者側邊,所述兩個攝像頭的物理特性相同,且被移動終端處理器以同步的方式進行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內部設有位置傳感器,所述位置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兩個攝像頭的中心位置連線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所述兩個攝像頭拍攝的圖像以分屏的方式顯示在移動終端的顯示屏上。
根據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攝像頭的物理特性包括最大光圈、焦距、視角、分辨率。
根據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兩個攝像頭的中心位置連線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為:與水平線之間夾角±10度。
根據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兩個攝像頭的中心位置距離為3-15cm。
根據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兩個攝像頭的中心位置距離為5.5-7.5cm。
根據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兩個攝像頭的中心位置距離為6.5cm。
根據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位置傳感器為水平儀或者陀螺儀。
根據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指示燈,所述指示燈鑲嵌設于所述移動終端的外殼表面,用于指示所述兩個攝像頭的中心位置連線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
根據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移動終端為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基于移動終端的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所述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包括一體式的外置雙攝像頭以及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上設有圖像傳輸接口,所述外置雙攝像頭通過所述圖像傳輸接口與將拍攝的VR圖像傳輸到所述移動終端進行顯示及保存,所述移動終端還通過所述圖像傳輸接口將控制信號傳輸到所述外置雙攝像頭。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及其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通過在移動終端上設置兩個攝像頭,并保證以下條件:1、兩個攝像頭中心位置的連線基本處于水平位置;2、兩個攝像頭的物理特性相同;3、兩個攝像頭被同步驅動控制;以及4、兩個攝像頭之間的距離與人眼距離相同。滿足以上條件就可以利用移動終端拍攝出VR圖像。其中,移動終端可以為人們常用的手機、平板電腦的便攜式電子設備,可以大大方便VR圖像的拍攝,且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有利于VR產業(yè)的推廣。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背面結構示意簡圖;
圖2是本發(fā)明VR圖像的拍攝裝置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拍攝裝置的兩個攝像單元另一位置狀態(tài)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實施例中VR圖像的拍攝裝置的背面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5是本發(fā)明基于移動終端的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特別指
出的是,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對本發(fā)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同樣的,以下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部分實施例而非全部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實施例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等便攜式電子設備。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fā)明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背面結構示意簡圖,該移動終端100包括兩個攝像頭(110、120),兩個攝像頭(110、120)分別鑲嵌設于移動終端外殼130的表面,在本實施例中的,兩個攝像頭(110、120)中心位置的連線102平行于移動終端外殼130的頂邊。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兩個攝像頭(110、120)中心位置的連線102還可以平行于移動終端外殼130的側邊。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范圍內,此處就不再用示意圖進行說明。
優(yōu)選地,兩個攝像頭(110、120)的物理特性相同,其中,攝像頭的物理特性包括最大光圈、焦距、視角、分辨率等。攝像頭(Camera)作為一種視頻輸入設備,在過去被廣泛的運用于手機拍照、視頻會議,遠程醫(yī)療及實時監(jiān)控等方面。近年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網絡速度的不斷提高、再加上感光成像器件技術的成熟并大量用于攝像頭的制造上,這使得它的價格降到普通人可以承受的水平。
攝像頭分為數字攝像頭和模擬攝像頭兩大類,本發(fā)明中可以為兩者中任意一種。模擬攝像頭可以將視頻采集設備產生的模擬視頻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進而將其儲存在移動終端100的存儲器(圖中未示)里;模擬攝像頭捕捉到的視頻信號必須經過特定的視頻捕捉卡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模式,并加以壓縮后才可以轉換到移動終端100上運用;數字攝像頭則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傳到移動終端100里?,F在電子產品市場上的攝像頭基本以數字攝像頭為主。
攝像頭的工作原理為:景物通過鏡頭(LENS)生成的光學圖像投射到圖像傳感器表面上,然后轉為電信號,經過A/D(模數轉換)轉換后變?yōu)閿底謭D像信號,再送到數字信號處理器中加工處理,再通過傳輸線傳輸到移動終端100的處理器進行處理,通過顯示屏就可以看到圖像了。
從攝像頭的工作原理就可以列出攝像頭的主要結構和組件:主控芯片、感光芯片、鏡頭以及供電電源等。攝像頭內部需要兩種工作電壓:3.3V和2.5V,因此好的攝像頭內部電源也是保證攝像頭穩(wěn)定工作的一個因素。
1、鏡頭(LENS)
鏡頭的組成是透鏡結構,由幾片透鏡組成,一般有塑膠透鏡(plastic)或玻璃透鏡(glass)。通常攝像頭用的鏡頭構造有:1P、2P、1G1P、1G2P、2G2P、4G等。
2、感光芯片(SENSOR)
是組成數碼攝像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元件不同分為: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應用在攝影攝像方面的高端技術元件。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應用于較低影像品質的產品中。
CCD的優(yōu)點是靈敏度高,噪音小,信噪比大。但是生產工藝復雜、成本高、功耗高。
CMOS的優(yōu)點是集成度高、功耗低(不到CCD的1/3)、成本低。但是噪音比較大、靈敏度較低、對光源要求高。在相同像素下CCD的成像往往通透性、明銳度都很好,色彩還原、曝光可以保證基本準確。而CMOS的產品往往通透性一般,對實物的色彩還原能力偏弱,曝光也都不太好。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優(yōu)選為CCD感光芯片的攝像頭。
下面對攝像頭主要參數介紹如下。1.最大光圈:最大光圈的真正價值表現在監(jiān)控攝像頭提高弱光情況下的進光量,從而達到最佳曝光組合。最大光圈大的鏡頭能帶來較快的快門速度;2.焦距:焦距實際上就是視角問題,焦距不同視角也不同。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兩個攝像頭(110、120)被移動終端100的處理器以同步的方式進行控制,即:同步控制兩個攝像頭的開始及停止拍攝,這樣才能保證拍出滿足同步性要求的VR圖像(保證播放時、左右眼看到的畫面同步)。
該移動終端100內部設有位置傳感器(圖中未示),位置傳感器用于檢測兩個攝像頭的中心位置連線102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該位置傳感器可以為外置水平儀140或者內置的陀螺儀(圖中未示)的結構。
優(yōu)選地,在拍攝過程中,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為:與水平線之間夾角±10度。且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距離D為3-15cm。進一步優(yōu)選范圍D為5.5-7.5cm,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距離D最佳值為6.5cm。
進一步地,該移動終端100還包括指示燈150,指示燈150鑲嵌設于移動終端的外殼130的表面,用于指示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
譬如,當位置傳感器檢測到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時,指示燈150發(fā)出綠色的光;而當位置傳感器檢測到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不在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時,則指示燈150發(fā)出紅色的光,同時移動終端100可以發(fā)出“滴滴滴”的提示音,以提示當前姿態(tài)無法拍攝滿足要求的VR圖像,進而使用者將移動終端100擺正,使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靠近水平方向。
兩個攝像頭(110、120)拍攝的圖像以分屏的方式顯示在移動終端100的顯示屏上。左側攝像頭110拍攝的畫面在顯示屏的左側顯示,右側攝像頭110拍攝的畫面在對應顯示在顯示屏的右側,在利用VR播放設備觀看時,兩側畫面分別對應人的左右兩只眼睛。
進一步地,該移動終端100上還設有圖像傳輸接口160,該圖像傳輸接口160嵌設于移動終端100一側的外殼邊沿,用于與外置攝像裝置信號傳輸連接,關于外置攝像裝置的具體結構特征將在后續(xù)實施例中詳細描述。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通過在移動終端上設置兩個攝像頭,并保證以下條件:1、兩個攝像頭中心位置的連線基本處于水平位置;2、兩個攝像頭的物理特性相同;3、兩個攝像頭被同步驅動控制;以及4、兩個攝像頭之間的距離與人眼距離相同。滿足以上條件就可以利用移動終端拍攝出VR圖像。其中,移動終端可以為人們常用的手機、平板電腦的便攜式電子設備,可以大大方便VR圖像的拍攝,且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有利于VR產業(yè)的推廣。
VR圖像的拍攝裝置實施例
請參閱圖2,圖2是本發(fā)明VR圖像的拍攝裝置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該拍攝裝置2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結構單元:兩個攝像單元(210、220)以及信號傳輸連接端子230。
具體而言,兩個攝像單元(210、220)之間通過滑動組件240滑動連接,以使兩個攝像單元(210、220)之間的距離H可調。優(yōu)選地,該滑動組件240可以調整兩個攝像單元(210、220)之間的距離H的范圍在3-15cm。
請一并參閱圖3和圖4,圖3是拍攝裝置的兩個攝像單元另一位置狀態(tài)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實施例中VR圖像的拍攝裝置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該滑動組件240包括支撐框體241、以及設于支撐框體241內部并與支撐框體241內側壁固定連接的導軌242,導軌242上設有配合滑動連接的兩個滑塊243,每一滑塊243分別對應與一攝像單元(210、220)連接。
攝像單元(210、220)包括攝像頭201以及攝像頭固定座202,攝像頭固定座202用于固定攝像頭201并與滑塊243對應固定連接。兩個攝像頭201的物理特性相同,其中,攝像頭的物理特性包括最大光圈、焦距、視角、分辨率等。
優(yōu)選地,攝像頭固定座202的外側邊沿設有卡位凸起2021,支撐框體241的側邊設有與卡位凸起2021配合的多個卡接槽2411,卡位凸起2021與卡接槽2411配合實現將攝像頭固定座202卡接定位到支撐框體241的不同位置,進而實現兩個攝像頭距離H的調節(jié)。
信號傳輸連接端子230與移動終端100上的圖像傳輸接口160連接,用于將攝像單元拍攝的VR圖像傳輸到移動終端100,并傳輸移動終端100發(fā)出對拍攝裝置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同步驅動控制信號。
拍攝裝置200還包括位置傳感組件250,該位置傳感組件250與支撐框體241的邊沿固定連接,位置傳感組件250用于檢測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位置傳感組件250的檢測信號通過信號傳輸連接端子230傳輸到移動終端100。
該位置傳感組件250包括固定外殼251以及設于固定外殼251內部的位置傳感器(圖中未示),固定外殼251與支撐框體241的邊沿固定連接。該位置傳感器可以為水平儀或者陀螺儀等,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范圍內,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進一步優(yōu)選地,該位置傳感組件250進一步包括指示燈252,指示燈252鑲嵌設于固定外殼251的外表面,用于指示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
譬如,當位置傳感組件250檢測到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時,指示燈252發(fā)出綠色的光;而當位置傳感組件250檢測到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不在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時,則指示燈252發(fā)出紅色的光,同時移動終端100可以發(fā)出“滴滴滴”的提示音,以提示當前姿態(tài)無法拍攝滿足要求的VR圖像,進而使用者將移動終端100擺正,使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靠近水平方向。進而滿足拍攝要求。
優(yōu)選地,在拍攝過程中,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為:與水平線之間夾角±10度。且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距離H為3-15cm。進一步優(yōu)選范圍H為5.5-7.5cm,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距離H最佳值為6.5cm。
該實施例提供的拍攝裝置,通過設置滑動組件結構,使兩個攝像單元之間實現滑動連接,進而達到調節(jié)兩個攝像單元之間距離的目的;另外設置有水平傳感器,保證拍攝過程中兩個攝像單元的中心位置連線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與水平線之間夾角±10度);該種拍攝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過程中可以佩戴在頭上或者夾持在移動終端上等位置,通過信號傳輸連接端子與移動終端連接后,既可以實現VR圖像的拍攝,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VR產業(yè)的推廣與普及。
基于移動終端的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實施例
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基于移動終端的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請參閱圖5,圖5是本發(fā)明基于移動終端的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包括移動終端100以及拍攝裝置200,移動終端100上設有圖像傳輸接口160,拍攝裝置200的信號傳輸連接端子230與圖像傳輸接口160配合連接,并通過圖像傳輸接口160與將拍攝的VR圖像傳輸到移動終端100進行顯示及保存,移動終端100還通過圖像傳輸接口160將控制信號傳輸到拍攝裝置200。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fā)明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背面結構示意簡圖,該移動終端100包括兩個攝像頭(110、120),兩個攝像頭(110、120)分別鑲嵌設于移動終端外殼130的表面,在本實施例中的,兩個攝像頭(110、120)中心位置的連線102平行于移動終端外殼130的頂邊。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兩個攝像頭(110、120)中心位置的連線102還可以平行于移動終端外殼130的側邊。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范圍內,此處就不再用示意圖進行說明。
優(yōu)選地,兩個攝像頭(110、120)的物理特性相同,其中,攝像頭的物理特性包括最大光圈、焦距、視角、分辨率等。攝像頭(Camera)作為一種視頻輸入設備,在過去被廣泛的運用于手機拍照、視頻會議,遠程醫(yī)療及實時監(jiān)控等方面。近年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網絡速度的不斷提高、再加上感光成像器件技術的成熟并大量用于攝像頭的制造上,這使得它的價格降到普通人可以承受的水平。
攝像頭分為數字攝像頭和模擬攝像頭兩大類,本發(fā)明中可以為兩者中任意一種。模擬攝像頭可以將視頻采集設備產生的模擬視頻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進而將其儲存在移動終端100的存儲器(圖中未示)里;模擬攝像頭捕捉到的視頻信號必須經過特定的視頻捕捉卡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模式,并加以壓縮后才可以轉換到移動終端100上運用;數字攝像頭則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傳到移動終端100里?,F在電子產品市場上的攝像頭基本以數字攝像頭為主。
攝像頭的工作原理為:景物通過鏡頭(LENS)生成的光學圖像投射到圖像傳感器表面上,然后轉為電信號,經過A/D(模數轉換)轉換后變?yōu)閿底謭D像信號,再送到數字信號處理器中加工處理,再通過傳輸線傳輸到移動終端100的處理器進行處理,通過顯示屏就可以看到圖像了。
從攝像頭的工作原理就可以列出攝像頭的主要結構和組件:主控芯片、感光芯片、鏡頭以及供電電源等。攝像頭內部需要兩種工作電壓:3.3V和2.5V,因此好的攝像頭內部電源也是保證攝像頭穩(wěn)定工作的一個因素。
1、鏡頭(LENS)
鏡頭的組成是透鏡結構,由幾片透鏡組成,一般有塑膠透鏡(plastic)或玻璃透鏡(glass)。通常攝像頭用的鏡頭構造有:1P、2P、1G1P、1G2P、2G2P、4G等。
2、感光芯片(SENSOR)
是組成數碼攝像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元件不同分為: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應用在攝影攝像方面的高端技術元件。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應用于較低影像品質的產品中。
CCD的優(yōu)點是靈敏度高,噪音小,信噪比大。但是生產工藝復雜、成本高、功耗高。
CMOS的優(yōu)點是集成度高、功耗低(不到CCD的1/3)、成本低。但是噪音比較大、靈敏度較低、對光源要求高。在相同像素下CCD的成像往往通透性、明銳度都很好,色彩還原、曝光可以保證基本準確。而CMOS的產品往往通透性一般,對實物的色彩還原能力偏弱,曝光也都不太好。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優(yōu)選為CCD感光芯片的攝像頭。
下面對攝像頭主要參數介紹如下。1.最大光圈:最大光圈的真正價值表現在監(jiān)控攝像頭提高弱光情況下的進光量,從而達到最佳曝光組合。最大光圈大的鏡頭能帶來較快的快門速度;2.焦距:焦距實際上就是視角問題,焦距不同視角也不同。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兩個攝像頭(110、120)被移動終端100的處理器以同步的方式進行控制,即:同步控制兩個攝像頭的開始及停止拍攝,這樣才能保證拍出滿足同步性要求的VR圖像(保證播放時、左右眼看到的畫面同步)。
該移動終端100內部設有位置傳感器(圖中未示),位置傳感器用于檢測兩個攝像頭的中心位置連線102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該位置傳感器可以為外置水平儀140或者內置的陀螺儀(圖中未示)的結構。
優(yōu)選地,在拍攝過程中,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為:與水平線之間夾角±10度。且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距離D為3-15cm。進一步優(yōu)選范圍D為5.5-7.5cm,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距離D最佳值為6.5cm。
進一步地,該移動終端100還包括指示燈150,指示燈150鑲嵌設于移動終端的外殼130的表面,用于指示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
譬如,當位置傳感器檢測到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時,指示燈150發(fā)出綠色的光;而當位置傳感器檢測到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不在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時,則指示燈150發(fā)出紅色的光,同時移動終端100可以發(fā)出“滴滴滴”的提示音,以提示當前姿態(tài)無法拍攝滿足要求的VR圖像,進而使用者將移動終端100擺正,使兩個攝像頭(110、120)的中心位置連線102靠近水平方向。
兩個攝像頭(110、120)拍攝的圖像以分屏的方式顯示在移動終端100的顯示屏上。左側攝像頭110拍攝的畫面在顯示屏的左側顯示,右側攝像頭110拍攝的畫面在對應顯示在顯示屏的右側,在利用VR播放設備觀看時,兩側畫面分別對應人的左右兩只眼睛。
進一步地,該移動終端100上還設有圖像傳輸接口160,該圖像傳輸接口160嵌設于移動終端100一側的外殼邊沿,用于與外置攝像裝置信號傳輸連接,關于外置攝像裝置的具體結構特征將在后續(xù)實施例中詳細描述。
該用于拍攝VR圖像的移動終端,通過在移動終端上設置兩個攝像頭,并保證以下條件:1、兩個攝像頭中心位置的連線基本處于水平位置;2、兩個攝像頭的物理特性相同;3、兩個攝像頭被同步驅動控制;以及4、兩個攝像頭之間的距離與人眼距離相同。滿足以上條件就可以利用移動終端拍攝出VR圖像。其中,移動終端可以為人們常用的手機、平板電腦的便攜式電子設備,可以大大方便VR圖像的拍攝,且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有利于VR產業(yè)的推廣。
請參閱圖2,圖2是本發(fā)明VR圖像的拍攝裝置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該拍攝裝置2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結構單元:兩個攝像單元(210、220)以及信號傳輸連接端子230。
具體而言,兩個攝像單元(210、220)之間通過滑動組件240滑動連接,以使兩個攝像單元(210、220)之間的距離H可調。優(yōu)選地,該滑動組件240可以調整兩個攝像單元(210、220)之間的距離H的范圍在3-15cm。
請一并參閱圖3和圖4,圖3是拍攝裝置的兩個攝像單元另一位置狀態(tài)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實施例中VR圖像的拍攝裝置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該滑動組件240包括支撐框體241、以及設于支撐框體241內部并與支撐框體241內側壁固定連接的導軌242,導軌242上設有配合滑動連接的兩個滑塊243,每一滑塊243分別對應與一攝像單元(210、220)連接。
攝像單元(210、220)包括攝像頭201以及攝像頭固定座202,攝像頭固定座202用于固定攝像頭201并與滑塊243對應固定連接。兩個攝像頭201的物理特性相同,其中,攝像頭的物理特性包括最大光圈、焦距、視角、分辨率等。
優(yōu)選地,攝像頭固定座202的外側邊沿設有卡位凸起2021,支撐框體241的側邊設有與卡位凸起2021配合的多個卡接槽2411,卡位凸起2021與卡接槽2411配合實現將攝像頭固定座202卡接定位到支撐框體241的不同位置,進而實現兩個攝像頭距離H的調節(jié)。
信號傳輸連接端子230與移動終端100上的圖像傳輸接口160連接,用于將攝像單元拍攝的VR圖像傳輸到移動終端100,并傳輸移動終端100發(fā)出對拍攝裝置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同步驅動控制信號。
拍攝裝置200還包括位置傳感組件250,該位置傳感組件250與支撐框體241的邊沿固定連接,位置傳感組件250用于檢測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位置傳感組件250的檢測信號通過信號傳輸連接端子230傳輸到移動終端100。
該位置傳感組件250包括固定外殼251以及設于固定外殼251內部的位置傳感器(圖中未示),固定外殼251與支撐框體241的邊沿固定連接。該位置傳感器可以為水平儀或者陀螺儀等,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范圍內,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進一步優(yōu)選地,該位置傳感組件250進一步包括指示燈252,指示燈252鑲嵌設于固定外殼251的外表面,用于指示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是否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
譬如,當位置傳感組件250檢測到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時,指示燈252發(fā)出綠色的光;而當位置傳感組件250檢測到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不在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時,則指示燈252發(fā)出紅色的光,同時移動終端100可以發(fā)出“滴滴滴”的提示音,以提示當前姿態(tài)無法拍攝滿足要求的VR圖像,進而使用者將移動終端100擺正,使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靠近水平方向。進而滿足拍攝要求。
優(yōu)選地,在拍攝過程中,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連線222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為:與水平線之間夾角±10度。且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距離H為3-15cm。進一步優(yōu)選范圍H為5.5-7.5cm,兩個攝像單元(210、220)的中心位置距離H最佳值為6.5cm。
該拍攝裝置,通過設置滑動組件結構,使兩個攝像單元之間實現滑動連接,進而達到調節(jié)兩個攝像單元之間距離的目的;另外設置有水平傳感器,保證拍攝過程中兩個攝像單元的中心位置連線處于預設的可拍攝VR圖像傾角范圍內(與水平線之間夾角±10度);該種拍攝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過程中可以佩戴在頭上或者夾持在移動終端上等位置,通過信號傳輸連接端子與移動終端連接后,既可以實現VR圖像的拍攝,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VR產業(yè)的推廣與普及。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VR圖像拍攝系統(tǒng),通過在移動終端上連接外置雙攝像頭結構,可以在移動終端自身攝像頭以及外置攝像頭中選擇使用其中的一組用作拍攝VR圖像來使用,插接即可實現配合連接,通過移動終端即可控制外接攝像頭,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部分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裝置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