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外來入侵植物防治,具體是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
背景技術:
1、外來入侵植物并非本土原生,而是由于各種原因被引入或傳播到新的地區(qū),進而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造成威脅,外來入侵植物可能破壞原有生態(tài)平衡,擠壓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間,甚至導致某些物種的滅絕。
2、目前,對于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治手段大多是借助噴藥裝置針對目標區(qū)域進行噴灑藥劑,利用藥劑對外來入侵植物進行滅殺,現(xiàn)有的噴藥裝置使用過程中需要利用水泵將儲藥容器內的藥液泵送至噴頭,藥液通過噴頭噴送至目標區(qū)域的地面上,為實現(xiàn)目標區(qū)域不同地面位置藥液的噴灑,還需要人工對噴頭進行手持并隨時調整噴頭位置以及角度,從而導致噴藥過程耗費的人力勞動過大,使得噴藥效率較為低下。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包括儲藥箱、第一驅動組件、噴藥組件、送藥管路、第二驅動組件以及活塞組件,
4、所述儲藥箱底部設置有若干腳輪,
5、所述噴藥組件鉸接設置在所述儲藥箱外壁上,
6、所述第一驅動組件設置在所述噴藥組件下方,在所述儲藥箱沿地面行走時,所述第一驅動組件用于帶動所述送藥組件水平往復擺動,
7、所述活塞組件安裝在所述儲藥箱內部,所述送藥管路一端與所述活塞組件相連,另一端與所述噴藥組件相連,
8、所述第二驅動組件設置在所述噴藥組件上方,在所述噴藥組件水平往復擺動時,所述第二驅動組件用于帶動所述活塞組件運動,以將所述儲藥箱內部的藥液經(jīng)由所述送藥管路輸送至所述噴藥組件并由所述噴藥組件噴送至地面上。
9、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噴藥組件包括支撐桿、噴管以及噴頭,
10、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所述儲藥箱外壁鉸接相連,另一端向遠離所述儲藥箱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噴管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撐桿底部并沿所述支撐桿長度方向分布,所述噴管一端通過所述送藥管路與所述活塞組件相連,所述噴頭設有若干組,若干所述噴頭固定設置在所述噴管底部并沿所述噴管長度方向間隔分布。
11、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支撐桿上開設有槽口,所述儲藥箱側壁上固定設置有支撐板,
12、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滾輪、軸桿、驅動錐齒輪、從動錐齒輪、轉桿、轉軸以及轉盤,
13、所述滾輪設置在所述儲藥箱一側下方,所述軸桿端部與所述滾輪固定連接,所述驅動錐齒輪固定設置在所述軸桿上,所述從動錐齒輪設置在所述驅動錐齒輪上方并與所述驅動錐齒輪嚙合,
14、所述轉桿固定設置在所述從動錐齒輪上部,所述轉軸豎向貫穿所述支撐板并與所述支撐板轉動配合,所述轉軸下端與所述轉桿相連,上端與所述轉盤相連,所述轉盤上表面偏心位置固定設置有撥桿,所述撥桿延伸至所述槽口內部并與所述支撐桿活動配合。
15、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軸桿外部還轉動設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側壁固定設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上豎向穿設有導向桿,所述耳板與所述導向桿活動配合,所述導向桿上端與所述支撐板固定連接,
16、所述耳板上部還通過第一彈性件與所述支撐板相連,所述第一彈性件用于對所述耳板提供彈性支撐,
17、所述轉軸內部開設有插孔,所述轉桿上端延伸至所述插孔內部并與所述轉軸伸縮配合,所述插孔內設置有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二彈性件用于對所述轉桿提供彈性支撐。
18、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轉桿與所述插孔均為相互適配的方形結構。
19、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第一彈性件以及所述第二彈性件為彈簧或者金屬彈片。
20、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儲藥箱頂壁上開設有通孔,
21、所述活塞組件包括活塞筒、第一進藥管以及活塞塊,
22、所述活塞筒固定安裝在所述儲藥箱內側底壁上,所述活塞塊活動設置在所述活塞筒內部,所述第一進藥管固定設置在所述活塞筒側壁上,所述第一進藥管內部設置有單向閥,
23、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連桿以及u型桿,
24、所述u型桿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塞筒內部并與所述活塞塊固定連接,另一端自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儲藥箱外部并與所述連桿鉸接相連,所述連桿遠離所述u型桿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桿鉸接相連,
25、所述送藥管路包括第二軟管以及第二硬管,
26、所述第二硬管一端與所述活塞筒側壁固定連接并與所述活塞筒內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軟管相連,所述第二軟管遠離所述第二硬管的一端自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儲藥箱外部并與所述噴管連通,所述第二硬管內部設置有單向閥。
27、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活塞筒側壁上還設置有第二進藥管,所述第二進藥管內部設置有單向閥,所述第二進藥管設置在所述活塞塊下方位置,所述第一進藥管設置在所述活塞塊上方位置,
28、所述送藥管路還包括第一軟管以及第一硬管,
29、所述第一硬管一端與所述活塞筒側壁固定連接并與所述活塞筒內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軟管相連,所述第一軟管遠離所述第一硬管的一端自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儲藥箱外部并與所述噴管連通,所述第一硬管內部設置有單向閥,
30、所述第一硬管與所述活塞筒的連接位置位于所述活塞塊下方,所述第二硬管與所述活塞筒的連接位置位于所述活塞塊上方。
31、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儲藥箱頂壁上開設有加藥口。
32、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儲藥箱側壁上固定設置有扶手。
3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34、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當需要噴送藥液以防治外來入侵植物時,可將相應藥液裝入儲藥箱內部,然后儲藥箱通過其底部的若干腳輪沿地面行走,儲藥箱行走過程中,第一驅動組件帶動噴藥組件在儲藥箱外壁上水平往復擺動,同時利用第二驅動組件帶動活塞組件運動,活塞組件運動時將儲藥箱內部的藥液經(jīng)由送藥管路輸送至噴藥組件,藥液再由噴藥組件噴送至地面,進而對外來植物進行滅殺,上述在噴藥組件將藥液噴送至地面上時,由于噴藥組件在儲藥箱外壁上呈水平往復擺動狀態(tài),因此可增大藥液的噴送范圍,進而提高外來植物的滅殺效果,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在針對外來植物進行噴藥滅殺時,無需人工過多干預,能夠自動增大藥液的噴送范圍,進而提高外來植物的滅殺效果以及滅殺效率。
1.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儲藥箱、第一驅動組件、噴藥組件、送藥管路、第二驅動組件以及活塞組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藥組件包括支撐桿、噴管以及噴頭,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上開設有槽口,所述儲藥箱側壁上固定設置有支撐板,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桿外部還轉動設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側壁固定設置有耳板,所述耳板上豎向穿設有導向桿,所述耳板與所述導向桿活動配合,所述導向桿上端與所述支撐板固定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桿與所述插孔均為相互適配的方形結構。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件以及所述第二彈性件為彈簧或者金屬彈片。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藥箱頂壁上開設有通孔,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筒側壁上還設置有第二進藥管,所述第二進藥管內部設置有單向閥,所述第二進藥管設置在所述活塞塊下方位置,所述第一進藥管設置在所述活塞塊上方位置,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藥箱頂壁上開設有加藥口。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外來入侵植物的噴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藥箱側壁上固定設置有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