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木工機械,特別是一種木工鋸、銑一體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住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家具及裝修所用的板材是采用純天然實木基材與環(huán)保膠粘合而成,其實木基材均為小木塊,是較大的木材加工而成?,F(xiàn)有技術中加工所用的機械多為鋸、銑分別進行,這樣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還費工費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降低了勞動強度,又省工省力,且效率又高的木工鋸、銑一體機。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木工鋸、銑一體機主要包括支架、工作臺、送料機構、動力機構、分割鋸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通過立板設在支架上,在所述工作臺上設若干個條形孔槽,其條形孔槽下方設可活動的分割鋸片,在工作臺上且在條形孔槽前方設至少一組上、下對應的銑刀,其上、下對應的銑刀均通過轉軸與懸臂相連,所述固定上銑刀的上懸臂設在支架上且位于工作臺的上方,所述固定下銑刀的下懸臂設在支架上且位于工作臺的下方,在所述工作臺上且在銑刀外側設擋料裝置,所述分割鋸片、銑刀均通過傳動機構與動力機構相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方案為:所述工作臺為可上下調節(jié)的且沿進料方向設成前工作臺和后工作臺,所述銑刀的中心線位于前工作臺和后工作臺的分界處。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方案為:所述條形孔槽為五個,在所述后工作臺的軸向位置均勻排列,相應地所述的分割鋸片為同軸五片組成,該軸也為分割鋸片的動力軸。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方案為:所述分割鋸片可在條形孔槽內上下活動,其分割鋸片活動的結構為,其主體為活動箱體,所述箱體通過一轉軸設在支架上,所述分割鋸片的動力軸穿過所述箱體與所述動力裝置連接,在所述箱體的轉軸上設連桿結構,該連桿結構包括設在箱體外的手柄。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方案為:所述銑刀為可拉伸變形的銑刀,其可拉伸變形的銑刀結構為,該銑刀包括刀片及刀片周圈連接的刀齒,其銑刀由上、下兩個托盤夾緊,在所述上、下兩個托盤軸心設拉桿,該拉桿一端穿出所述銑刀的轉軸軸套,其拉桿穿出軸套的端部為絲桿結構,所述拉桿的另一端部為T形頭,該拉桿的T形頭與下托盤連接,所述上懸臂所連接的托盤為上托盤,另一個托盤為下托盤,所述上托盤的底部設為凹形面,其凹形面的弧度與下托盤相適配,所述下托盤中心孔設為與拉桿T形頭相適配的十字花形孔,其十字花形孔的一條長形孔還設有底邊緣。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方案為:所述擋料裝置的主體為護板,在護板底邊緣上設折形擋板,所述護板兩側設兩個插桿,其插桿端為絲杠結構,在所述上懸臂的兩側設兩個掛耳,插桿的絲杠結構端插接在掛耳上,所述擋板與所述條形孔槽沿進料方向設在一條直線上。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方案為:所述送料機構由第一組送料輥和第二組送料輥組成,每組送料輥由兩個送料輥組成,兩組送料輥沿進料方向平行排列,在工作臺上且與送料輥對應的地方設送料滾珠,所述上懸臂和下懸臂均設在第一組送料輥和第二組送料輥之間,所述條形孔槽及分割鋸片均設在第一組送料輥的兩輥之間,所述送料輥上設有若干個環(huán)形鋸齒片。
本發(fā)明木工鋸、銑一體機由于將銑刀設在分割鋸片后面,同用一套送料結構,所以將大塊木材加工成小木條時可一次成型。效率高,省工省時,大大降低了勞動成本。由于本發(fā)明的分割鋸片和銑刀可為多組且又可調整,所以本發(fā)明可同時加工多條木材、多尺寸的木條,且又同時將木條的上下面銑切,本發(fā)明的加工效率有顯著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木工鋸、銑一體機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可變形銑刀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分割鋸片可活動結構的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擋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木工鋸、銑一體機主要包括支架1及安裝在支架1上的工作臺2、送料機構、動力機構、分割鋸片5,工作臺2通過立板設在支架1上,其工作臺2做成前、后分體式工作臺,即前工作臺21和后工作臺22,工作臺2的前后是沿送料方向區(qū)分的,本發(fā)明在立板上開一豎向槽,該槽卡放在支架上,通過調整與支架1連接的立板可實現(xiàn)調整工作臺2的上下位置,在后工作臺22上設兩個條形孔槽6,其條形孔槽6下方分別設分割鋸片5,該分割鋸片5在條形孔槽6內可上下活動,當需要更換或調整分割鋸片5時,分割鋸片5運行至工作臺2下面,當更換或調整分割鋸片5完畢后,將分割鋸片5的軸上升至工作臺2上面,此時即可工作,將木材切割成長條狀;在前工作臺21和后工作臺22分界處且在分割鋸片5前方安裝一組上、下對應的銑刀7,其銑刀7的中心線位于前工作臺21和后工作臺22的分界處,上、下對應的銑刀7均通過轉軸與懸臂相連,固定上銑刀7的上懸臂81設在工作臺2的左方且通過固定裝置與支架1相連,固定下銑刀7的下懸臂82設在前工作臺21的下方,固定上銑刀7的上懸臂81伸向工作臺2,從而保證上、下銑刀7的中心點對應在一條垂直線上,上、下銑刀7將切好的木條的上下面同時銑切,由于上銑刀7的上懸臂81為伸出狀態(tài),而下銑刀7的下懸臂82設在支架1上且位于工作臺2的下方,所以比較寬的木材也能順利通過一次鋸銑;由于本發(fā)明的工作臺2做成前、后分體式工作臺21、22,前、后分體式工作臺21、22通過調整與支架1連接的立板可實現(xiàn)上下調節(jié),通過調整前工作臺21的高低,來調整上、下銑刀7之間的距離,從而控制的對木條的切削量,當加工的木條銑削后會變薄,為了保證所加工的木條在工作臺2上前后運行平穩(wěn),前工作臺21一般比后工作臺22位置略高,其高度與切削量相適配,將后工作臺22調平后,一般不再調整;本發(fā)明在工作臺2上且在銑刀7外側設擋料裝置,該擋料裝置以保證木條銑切時的位置,分割鋸片5、銑刀7均通過齒輪、皮帶等傳動裝置與電機4相連接。
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工作臺2上的條形孔槽6為五個,該五個上、下兩個托盤在后工作臺的軸向位置上均勻排列,相應地分割鋸片5為同軸五片組成,該軸也為分割鋸片5的動力軸,這樣可同時加工出五條木條;本發(fā)明采用的送料機構由第一組送料輥31和第二組送料輥32組成,每組送料輥由兩個送料輥組成,兩組送料輥沿進料方向平行排列,固定上銑刀7的上懸臂81和固定下銑刀7的下懸臂82均位于第一組送料輥31和第二組送料輥32之間,條形孔槽6及分割鋸片5設在第一組送料輥31的兩輥之間,以保證切割均勻,物料平穩(wěn)前行。本發(fā)明的送料輥上設若干個環(huán)形鋸齒片,在工作臺2上且與送料輥對應的地方設送料滾珠,送料輥與滾珠同時作用,將可實現(xiàn)平穩(wěn)送料。
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分割鋸片5在條形孔槽6內活動方式可以是常規(guī)的手動機構,也可以采用電動方式。本實施例所采用的活動機構的主體為一活動箱體51,箱體51通過一轉軸52設在工作臺2左側的支架1上,分割鋸片5的動力軸53穿過箱體51與電機連接,箱體51的轉軸52上設連桿結構,該連桿結構包括設在箱體51外的手柄54。操作手柄54,箱體51轉動,從而帶動分割鋸片5上下活動。
本發(fā)明的銑刀7可采用普通的銑刀,該銑刀通過轉軸與懸臂連接,也可以采用可拉伸變形的銑刀。銑刀7在工作過程中是高速運轉的,因此要求牢固的固定,其固定方式采用銑刀7兩側固定片夾緊方式,但固定片又不能妨礙木條的銑切,因此本發(fā)明的銑刀7設為可拉伸變形的銑刀,其可拉伸變形的銑刀7結構為,該銑刀7包括刀片及刀片周圈連接的刀齒,其銑刀7由上、下兩個托盤71、72夾緊,在上、下兩個托盤71、72軸心孔中設拉桿73,該拉桿73一端穿出所述銑刀7的轉軸軸套,其拉桿73穿出軸套的端部為絲桿結構,與上懸臂81連接的托盤為上托盤71,另一個托盤為下托盤72,銑刀7夾在上、下托盤71、72之間,所述上托盤71的底部設為凹形面,其凹形面的弧度與下托盤72相適配,所述下托盤72中心孔為十字花形孔,其十字花形孔的一條長形孔還設有底邊緣,所述拉桿73的一端部為T形頭,該拉桿的T形頭與下托盤72連接,該T形頭與十字花形孔相適配,拉桿73的另一端穿出銑刀7的轉軸軸套為絲杠結構,即拉桿73該端設有絲扣和調整螺母。安裝時,首先將拉桿73穿入下托盤72,然后轉動拉桿73,使拉桿73的T型頭卡在十字花形孔的長形孔設有的底邊緣上,再依次裝入銑刀7、上托盤71,最后穿入懸臂,擰上螺母,不斷地旋動螺母,提拉拉桿73,此時銑刀7在拉桿73的拉動下其刀片的中心變形,由于下托盤72是與銑刀7貼切配合的,所以下托盤72就不斷地貼進銑刀7的凹心區(qū),直至銑刀7的刀齒及刀片周圈以及下托盤72成為平面,此時工作才能將木條銑切成功。
擋料裝置可做成簡單一塊擋板固定在工作臺上,但這就限制了加工木材的寬度,如大塊木材就得再增加切割工序。為適應加工不同寬度的木材,本發(fā)明的擋料裝置設為可調整的裝置,其主體為護板91,在護板91底邊緣上設折形擋板92,護板91上再固定兩個插桿93,其插桿93端為絲杠結構,上懸臂81兩側設兩個掛耳,插桿93固定在掛耳上,調整絲桿螺母即可調節(jié)折形擋板92的位置,折形擋板92與條形孔槽6固定在一條直線上。當需要切兩條時,就將折形擋板92與第三個條形孔槽6在一條直線上,當要五條時,就將折形擋板92與第五個條形孔槽6在一條直線上,旋緊絲杠螺母即可實現(xiàn)擋板92的擋料功能且又不妨礙所加工的木料向前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