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光纜的系統(tǒng)和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剝光纜的系統(tǒng),所述光纜(20)由內到外依次包括裸纖(24)、包覆裸纖的覆蓋層(23)、凱夫拉層(22)以及光纜護套(21),所述系統(tǒng)包括:光纜承載臺(10),具有端面(12)和光纜承載面(11),所述光纜承載面(11)構造成適于將待剝光纜固定于所述光纜承載臺的承載面上且光纜的待剝端延伸到光纜承載臺的端面之外;噴氣裝置(60),適于向待剝端露出的凱夫拉吹氣以使所述凱夫拉與所述裸纖分離;以及切割裝置,用于切割分離的凱夫拉。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剝光纜的方法。
【專利說明】剝光纜的系統(tǒng)和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光纜的剝離,尤其涉及光纜剝離的方法和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剝光纜的技術采用半自動的機械刀片切割光纜護套、及凱夫拉(KEVLAR)。在切割光纜護套的操作過程中,首先一次放入一條光纜,然后觸發(fā)開關使得自動刀片剝離護套。在剪除凱夫拉的操作過程中,首先一次放入一條光纜,然后觸發(fā)開關使得自動刀片割斷凱夫拉。
[0003]不過,在切割凱夫拉時,需要首先將凱夫拉與裸纖分離,該分離過程相對麻煩。
[0004]又,因為在光纜護套剝離以及切割凱夫拉的操作過程中,都是一次放入一條光纜而針對一條光纜執(zhí)行操作,這不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
[0005]另外,由于現(xiàn)有的技術使用了刀片,而刀片的使用壽命受到限制,使設備的穩(wěn)定性不高,致使部分設備閑置。
【發(fā)明內容】
[0006]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的至少一個方面,例如提高切割凱夫拉的效率,提出本發(fā)明。
[0007]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出了一種剝光纜的系統(tǒng),所述光纜由內到外依次包括裸纖、包覆裸纖的覆蓋層、凱夫拉層以及光纜護套,所述系統(tǒng)包括:光纜承載臺,具有端面和光纜承載面,所述光纜承載面構造成適于將待剝光纜固定于所述光纜承載臺的承載面上且光纜的待剝端延伸到光纜承載臺的端面之外;噴氣裝置,適于向待剝端露出的凱夫拉吹氣以使所述凱夫拉與所述裸纖分離;以及切割裝置,用于切割分離的凱夫拉。
[0008]有利的,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擋板,可移除地置于所述裸纖與所述激光器之間以防止激光束損害所述裸纖。有利的,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鄰近所述光纜承載臺的端面設置的矩形框架件,所述矩形框架件位于所述光纜的待剝端的下方且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延伸,與所述裸纖分離的凱夫拉垂落于所述矩形框架件的開口中。有利的,所述矩形框架件的框架內設置有供所述擋板插入的導槽,所述擋板適于在所述導槽內滑移以阻擋來自激光器的激光束射向所述裸纖。
[0009]上述系統(tǒng)中,所述激光器可為下激光器,置于所述待剝端的下方,所述下激光器利用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所述下激光器與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從下方切割光纜的光纜護套。有利的,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光纜夾緊裝置,所述光纜夾緊裝置與所述光纜承載臺的端面相對布置,適于夾緊光纜的待剝端的光纜護套,且所述光纜夾緊裝置適于相對于光纜承載臺在遠離光纜承載臺的方向上移動以剝離待剝端的被切割的光纜護套。有利的,所述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上激光器,置于所述待剝端的上方,用于射出激光束,所述上激光器利用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所述上激光器與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從上方切割光纜的光纜護套。有利的,在上述系統(tǒng)中,所述光纜承載臺適于將多根待剝光纜并排固定于所述光纜承載臺的同一承載面上。
[0010]有利的,所述噴氣裝置包括噴嘴,所述噴嘴適于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移動;或者所述噴氣裝置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的長條形噴氣口。
[0011]在上述系統(tǒng)中,有利的,所述光纜承載臺置于支架上,所述光纜承載臺適于相對于所述支架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移動預定距離以調整將被切除的凱夫拉的長度。
[0012]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出了一種剝光纜的方法,所述光纜由內到外依次包括裸纖、涂覆層、凱夫拉層以及光纜護套,所述方法包括:光纜定位步驟;光纜護套剝離步驟:將光纜的待剝端的光纜護套剝離以露出光纜的凱夫拉;凱夫拉分離步驟:利用吹氣法分離所述裸纖與所述凱夫拉;以及凱夫拉切割步驟:切割與所述裸纖分離的凱夫拉??梢岳眉す馇懈顒P夫拉。
[0013]在利用激光切割凱夫拉時,有利的,在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阻擋步驟:將擋板置于所述裸纖與所述凱夫拉之間,以防止切割所述凱夫拉的激光束損害所述裸纖。有利的,所述凱夫拉分離步驟中,利用位于所述待剝端上方的噴氣裝置吹出的氣體使得凱夫拉處于露出的光纖的下方。進一步的,所述噴氣裝置包括噴嘴,在所述凱夫拉分離步驟中,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移動所述噴嘴以將所述多根光纜的凱夫拉依次吹到所述裸纖的下方,或者所述噴氣裝置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的長條形噴氣口,在所述凱夫拉分離步驟中,用于將所述多根光纜的凱夫拉大體上同時吹到所述裸纖的下方。
[0014]在上述方法中,有利的,在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沿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移動所述光纜以調整將被切除的凱夫拉的長度。
[0015]上述方法可以對多根光纜執(zhí)行同時切割,所述光纜定位步驟為將多根待剝光纜并排布置在光纜承載臺的同一承載面上,且每根待剝光纜的待剝端伸出到所述承載面的端面之外。有利的,在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中,通過激光器與所述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利用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切割所述凱夫拉。
[0016]利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可以簡單有效的方式實現(xiàn)凱夫拉與裸纖的分離,提高光纜剝離過程中切割凱夫拉的效率。由于使用激光進行切割,避免了刀片損耗及限制,提高了設備的穩(wěn)定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纜的示意性截面圖;
[0018]圖2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剝光纜的系統(tǒng)的示意性立體圖;
[0019]圖3為圖2中的系統(tǒng)的示例性側視圖;
[0020]圖4為圖2中的系統(tǒng)的示例性俯視圖;
[0021]圖5為示出光纜布置在光纜承載臺上的示例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例性的實施例,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23]圖1中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纜的示意性截面圖。其中,該光纜20由外到內包括:光纜護套21、凱夫拉22、900μπι涂覆層(包括緩沖層)23、裸纖24。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光纜的結構僅僅是示例性的。
[0024]下面參照圖2-4描述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剝光纜的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光纜承載臺10,適于將待剝光纜20固定于所述光纜承載臺的承載面11上且光纜的待剝端25延伸到光纜承載臺的端面12之外;噴氣裝置60,適于向待剝端露出的凱夫拉22吹氣以使所述凱夫拉22與所述裸纖24分離;以及切割裝置,用于切割分離的凱夫拉。
[0025]所述切割裝置為激光器,用于發(fā)射執(zhí)行切割操作的激光束,利用所述激光束與所述光纜承載臺10之間的相對移動而切割所述凱夫拉。
[0026]在光纜的凱夫拉已經露出而后將光纜置于光纜承載臺10上的情況下,所述激光器包括下激光器32,置于所述待剝端25的下方,所述下激光器32利用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即圖3中垂直于紙面的方向)上所述下激光器32與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以切割所述凱夫拉。
[0027]有利的,擋板40置于所述裸纖24與所述凱夫拉22之間,以防止切割所述凱夫拉的激光束損害所述裸纖。如圖2-3中所示,擋板40可移除地置于所述裸纖與所述下激光器32之間以防止來自下激光器32的激光束損害所述裸纖。擋板40可以由能夠阻擋激光束且不會被激光束燒灼壞的材料(例如金屬)制成。
[0028]如圖3-4中所示,有利的,所述系統(tǒng)包括鄰近所述光纜承載臺10的端面12設置的矩形框架件50,所述矩形框架件50位于所述光纜的待剝端的下方且在垂直于所述光纜20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11的方向上延伸,與所述裸纖分離的凱夫拉垂落于所述矩形框架件的開口中。有利的,所述矩形框架件的框架內設置有供所述擋板插入的導槽(未示出),所述擋板適于在所述導槽內滑移以阻擋來自激光器的激光束射向所述裸纖。
[0029]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圖3中示出了兩個激光器31、32,但是,也可以僅僅使用一個激光器,例如,在需要切割光纜的凱夫拉時,可以僅僅布置一個激光器,如圖3中的激光器32 ;再如,在需要切割光纜的光纜護套時,可以僅使用圖3中的激光器31或激光器32。
[0030]由于使用激光器發(fā)射的激光束作為切割工具,避免了使用機械刀片,從而避免了刀片損耗及限制,提高了設備的穩(wěn)定性。
[0031]不論是否設置矩形框架件50,擋板40本身可以由專門的驅動機構驅動到阻擋位置。擋板40優(yōu)選為沿圖3中垂直于紙面的方向延伸的條形板。擋板40甚至可以不是長條形的,卻可以被移動而在對凱夫拉執(zhí)行切割時始終阻擋激光束射向光纖。
[0032]在圖2-3中,上、下激光器31、32布置在垂直于承載面11的豎直方向上,從而出射沿豎直方向的激光束。不過,激光器也可以布置成發(fā)射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11的激光束,且所述激光器利用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所述激光器與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以切斷所述凱夫拉。
[0033]有利的,噴氣裝置60從所述光纜承載臺10的上方向所述凱夫拉吹氣以使所述凱夫拉處于所述裸纖的下方。
[0034]在光纜20的待剝端25并沒有露出凱夫拉的情況下(即光纜護套21并沒有被剝離的情況下),所述系統(tǒng)可以利用下激光器32切割光纜護套21,具體的,所述激光器包括下激光器32,置于所述待剝端25的下方,所述下激光器32利用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所述下激光器與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從下方切割光纜20的光纜護套21。
[0035]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的描述中,下激光器32不僅需要切割光纜護套21,而且需要切割凱夫拉,所以,在執(zhí)行兩者的切割時,需要調節(jié)下激光器32的輸出功率。另外,對于不同的光纜,也需要調節(jié)下激光器32的輸出功率以對光纜護套21執(zhí)行適當的切割,此外,還需要控制下激光器相對移動速率。這樣,既不會因為功率過小或激光束停留時間過短而使得切割深度不夠,也不會因為功率過大或激光束停留時間過大而導致傷及凱夫拉以及光纖。對下激光器32的輸出功率以及相對移動速率的控制也適用于上激光器31。
[0036]在對光纜護套21執(zhí)行切割之后,可以拉離待剝端25上的光纜護套21,為此,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光纜夾緊裝置70,所述光纜夾緊裝置70與所述光纜承載臺的端面12相對布置,適于夾緊光纜的待剝端的光纜護套21,且所述光纜夾緊裝置70適于相對于光纜承載臺在遠離光纜承載臺10的方向上移動以剝離待剝端的被切割的光纜護套21。如圖3中所示,夾緊裝置70包括上夾緊部71和下夾緊部72,兩者通過例如螺栓73以可調整兩者之間的間距的方式相對布置,待剝端25的光纜護套21置于或夾在上夾緊部71與下夾緊部72之間。夾緊裝置70與光纜承載臺10之間的相對移動可以通過例如設置在夾緊裝置70的另一側的夾緊裝置驅動器74的驅動而實現(xiàn)。不過,為了有利于或便于將光纜護套21從光纜上剝離,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上激光器31,置于所述待剝端25的上方,用于射出激光束,所述上激光器31利用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所述上激光器與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從上方切割光纜的光纜護套21。上述系統(tǒng)中,還可以包括:噴氣裝置60,適于從所述光纜承載臺10的上方向所述凱夫拉吹氣以使待剝端25露出的凱夫拉處于所述光纖的下方;擋板40,可移除地置于所述光纖與下激光器32之間以防止所述下激光器32發(fā)射的激光束損害所述光纖,其中吹下的凱夫拉的端部位于所述擋板40的下方,且所述下激光器32發(fā)射的激光束適于切割所述露出的凱夫拉。
[0037]需要指出的是,激光器與光纜承載臺10之間的相對移動可以是光纜承載臺10被驅動,也可以是激光器被驅動。
[0038]下面描述噴氣裝置60。所述噴氣裝置60可以包括噴嘴,所述噴嘴適于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移動,例如以將光纜的凱夫拉吹到露出的光纖的下方;或者所述噴氣裝置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的長條形噴氣口,例如用于將所述光纜的凱夫拉吹到露出的光纖的下方。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噴嘴或長條形噴氣口的移動可以是其本身被驅動而在光纜承載體10上方移動,也可以光纜承載臺10被驅動從而在噴嘴或長條形噴氣口與光纜承載臺之間出現(xiàn)相對移動。
[0039]在以上的系統(tǒng)中,所述光纜承載臺適于將多根待剝光纜并排固定于所述光纜承載臺10的同一承載面11上。由此,可以同時對多根光纜執(zhí)行剝離,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0040]為此,如圖2中所示,所述光纜承載臺10可具有:適于分別容納多根待剝光纜的多個凹槽13,所述凹槽沿所述縱向方向延伸。
[0041]為了便于切割操作,有利的,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鄰近所述端面12設置的光纜壓板81;以及可釋放地向光纜壓板81施加朝向所述光纜承載臺10的承載面11的壓力的鎖緊件82,其中所述光纜20置于所述光纜壓板81與所述光纜承載臺10之間。
[0042]有利的,光纜壓板81鄰近所述端面12垂直于所述縱向方向設置。凹槽13可以通過在光纜承載面11上形成下凹的凹部而形成。也可以在光纜承載面11上設置多個并排平行布置的條形突起,相鄰條形突起之間形成所述凹槽13。凹槽13可以是V形槽、矩形槽或半圓形槽等。光纜承載臺10的光纜承載面上也可以不設置上述沿縱向方向延伸的凹槽13,而設置專門的定位卡槽,每一個定位卡槽形成一個固定點,且對于每一根光纜,可以布置一個或多個定位卡槽。
[0043]如圖2-3中所示,所述光纜承載臺10置于支架90上,所述光纜承載臺10適于相對于所述支架90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移動預定距離以調整將被切除的凱夫拉的長度。有利的,上述的矩形框架件50可以設置在支架90的對應于所述端面12的端部。
[0044]本發(fā)明也涉及一種剝光纜的方法,包括:光纜定位步驟:例如,將待剝光纜10布置在光纜承載臺10的承載面11上,待剝光纜的待剝端25伸出到所述承載面的端面12之外;光纜護套剝離步驟:將光纜的待剝端25的光纜護套剝離以露出光纜的凱夫拉;凱夫拉分離步驟:利用吹氣法分離所述裸纖與所述凱夫拉;以及凱夫拉切割步驟:切割與所述裸纖分離的凱夫拉。在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中,可利用激光切割凱夫拉。
[0045]在利用激光切割凱夫拉的情況下,在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阻擋步驟:將擋板40置于所述裸纖與所述凱夫拉之間,以防止切割所述凱夫拉的激光束損害所述裸纖。所述凱夫拉分離步驟中,有利的,利用位于所述待剝端25上方的噴氣裝置60吹出的氣體使得凱夫拉處于裸纖的下方。噴氣裝置60也可以位于待剝端25的下方或其他位置,只要可以將凱夫拉與裸纖分離即可。
[0046]在所述待剝端25已經露出凱夫拉的情況下,所述凱夫拉分離步驟可為使得待剝端25的凱夫拉與所述光纖分離而處于光纖的下方,且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可為:利用激光器32發(fā)射的激光束切斷所述凱夫拉。
[0047]在待剝端25的凱夫拉并沒有露出的情況下,所述方法還包括:光纜護套剝離步驟:將光纜的待剝端25的光纜護套剝離以露出光纜的凱夫拉;以及凱夫拉分離步驟:使得待剝端的凱夫拉與所述光纖分離而處于光纖的下方,且所述切割步驟為:利用激光器32發(fā)射的激光束切斷所述凱夫拉。
[0048]所述光纜護套剝離步驟包括:光纜護套切割步驟:提供布置在所述待剝端上方的上激光器31和/或下方的下激光器32,利用激光器發(fā)射的激光束僅切割光纜的光纜護套;以及光纜護套拉離步驟:從所述光纜拉離被切割的光纜護套而露出光纜的凱夫拉。所述光纜護套拉離步驟包括:提供護套夾緊裝置70,利用所述護套夾緊裝置夾緊被切割的光纜護套21之后,使得所述護套夾緊裝置相對于被固定的光纜移動從所述光纜上拉離被切割的光纜護套21而露出光纜的凱夫拉。
[0049]雖然沒有示出,但是在所述切割步驟中,可以利用激光器發(fā)射的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激光束切斷所述凱夫拉。
[0050]特別是在發(fā)射沿豎直方向的激光束的情況下,所述方法還包括阻擋步驟:將擋板40置于所述露出的光纖與所述凱夫拉之間,且所述切割步驟例如為:利用位于待剝端下方的下激光器32發(fā)射的激光束切斷所述凱夫拉且激光束基于所述擋板40的阻擋而沒有損害所述露出的光纖。
[0051]有利的,凱夫拉分離步驟可利用位于所述待剝端上方的噴氣裝置60吹出的氣體使得凱夫拉處于露出的光纖的下方。也可以不設置噴氣裝置,而是手動將凱夫拉置于光纖的下方。
[0052]有利的,在所述凱夫拉分離步驟中,所述噴氣裝置包括噴嘴,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移動所述噴嘴以例如將所述多根光纜的凱夫拉依次吹到露出的光纖的下方,或者所述噴氣裝置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的長條形噴氣口,例如用于將所述多根光纜的凱夫拉大體上同時吹到露出的光纖的下方。
[0053]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切割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沿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移動所述光纜以調整將被切除的凱夫拉的長度。
[0054]在以上方法中,所述光纜定位步驟為將多根待剝光纜并排布置在光纜承載臺10的同一承載面11上,且每根待剝光纜的待剝端25伸出到所述承載面的端面12之外;通過激光器與所述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利用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對待剝端執(zhí)行用于剝離的切割操作。
[0055]下面參照圖1-5描述對光纜執(zhí)行剝離操作的一個具體示例。
[0056]第一步:裝載光纜
[0057]由操作人員將I?18條待剝光纜的末端依次擺放入光纜承載臺10上,光纜20的突出長度由一塊放置其前部的一塊擋塊92來控制。之后,將利用光纜夾緊裝置70將光纜20壓緊并固定。
[0058]第二步:光纜承載臺10上設置激光器
[0059]將承載有光纜的光纜承載臺10置于激光器載物臺(對應于支架90)。
[0060]第三步:激光切割光纜護套21
[0061]啟動激光器切割程序,激光器載物臺將起始的第一條被切光纜移動至激光器鏡頭正下方時開啟并發(fā)射出激光,載物臺繼續(xù)攜帶著光纜在激光束上勻速走過,運動速度一般在50?150mm/秒;激光器由上下兩個同樣型號及功能的激光頭組成,進行切割時先由上激光頭(對應于上激光器31)或下激光頭(對應于下激光器32)發(fā)射出連續(xù)的激光脈沖,激光脈沖的能量強度在8?15W之間,一般直徑2.0mm低煙無鹵的光纜能量選擇為IOW左右,光纜由光纜承載臺10在經過激光脈沖后其光纜護套將被自動切割,完成上半部光纜的切割后再由平臺折返后對光纜的下部(此時激光頭下鏡頭出激光)切割。此時每條光纜的圓柱面的上下兩個半面都被切割了兩條平整的切口,此切口深度需要控制,可以通過調節(jié)和控制激光器發(fā)射功率來找到比較合適的功率。
[0062]第四步:光纜護套21剝離
[0063]在每一條光纜被激光器在上下兩個方向上切割后,由護套夾緊刃口(對應于光纜夾緊裝置70的下夾緊部72)通過護套拉離壓塊(對應于光纜夾緊裝置70的上夾緊部71)的壓緊所有的被切光纜,再由護套拉離控制機構(對應于夾緊裝置驅動器74)控制的運動a(圖3)向左側運動將所有的被切光纜的光纜護套21拉離,從而完成同時對多條光纜護套的自動剝離。
[0064]第五步:芳綸(對應于凱夫拉)切割[0065]在完成對光纜的護套剝離后,光纜承載夾具將往右做平移運動(圖3中的運動c),移動6?10mm,平移的目的是在不改變激光器切割軌跡的條件下,使激光的切割位置比先前切護套的位置在光纜上相對前移6?10mm,此數值就是需要保留芳綸在光纜上的長度,具體數值要根據不同的光纖連接器的型號及生產商而略有不同,一般在7_左右。
[0066]完成光纜后退后,激光器載物臺將載光纜經過一個由上而下吹氣的氣嘴(對應于噴氣裝置60),該氣嘴在所有的光纜經過其正下方過程中始終連續(xù)不斷的吹壓縮空氣,吹氣的目地是需要將經過其下方的光纜的芳綸及900um涂覆層分離,以方便后續(xù)芳綸的切割。吹氣嘴所使用的氣壓約在I?4kg/cm2。芳纟侖在經過吹氣嘴時(如圖4中的運動d )被往下吹并與900um部分的光纜完全被分離,被往下吹的芳綸同時被卡在矩形框架件50而不能恢復位置;此時芳綸切斷擋板40將如圖3中的運動b運動到900um光纜下方與芳綸之間,加此擋板的目的是在切斷芳綸的過程中擋片將阻擋激光以免切傷900um光纜涂覆層。
[0067]完成擋板40對900um光纜的隔離后,激光器的下激光頭發(fā)射激光,同時激光器載物臺將載光纜在其上方經過,芳綸被切斷到指定長度,多余的芳綸掉落。完成同時對多條光纜芳綸的切斷。
[0068]第六步:從激光器載物臺上取下光纜承載臺10,完成本工序。
[0069]利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至少可以獲得如下優(yōu)點之一:
[0070]使用激光切割避免目前機械設備或手工剝纜工具對刀片的損耗及設備維護;
[0071]實現(xiàn)一次剝多條光纜,提高了生產效率;
[0072]使用壓縮空氣向剝去光纜護套的光纜的0.9mm光纖及凱夫拉部分吹氣,使凱夫拉輕松分離,使激光切割凱夫拉有效方便。
[0073]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變化。本發(fā)明的適用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發(fā)明的權利保護范圍,應如本申請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剝光纜的系統(tǒng),所述光纜(20)由內到外依次包括裸纖(24)、包覆裸纖的覆蓋層(23)、凱夫拉層(22)以及光纜護套(21),所述系統(tǒng)包括: 光纜承載臺(10),具有端面(12)和光纜承載面(11),所述光纜承載面(11)構造成適于將待剝光纜固定于所述光纜承載臺的承載面上且光纜的待剝端延伸到光纜承載臺的端面之外; 噴氣裝置(60),適于向待剝端露出的凱夫拉吹氣以使所述凱夫拉與所述裸纖分離;以及 切割裝置,用于切割分離的凱夫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 所述切割裝置為激光器(32),用于發(fā)射執(zhí)行切割操作的激光束,利用所述激光束與所述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而切割所述凱夫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tǒng),還包括: 擋板(40),可移除地置于所述裸纖與所述激光器之間以防止激光束損害所述裸纖。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tǒng),還包括: 鄰近所述光纜承載臺的端面(12)設置的矩形框架件(50),所述矩形框架件位于所述光纜的待剝端的下方且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延伸,與所述裸纖分離的凱夫拉垂落于所述矩形框架件的開口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矩形框架件的框架內設置有供所述擋板插入的導槽,所述擋板適于在所述導槽內滑移以阻擋來自激光器的激光束射向所述裸纖。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 所述激光器為下激光器,置于所述待剝端的下方,所述下激光器還利用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所述下激光器與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從下方切割光纜的光纜護套。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tǒng),還包括: 光纜夾緊裝置(70),所述光纜夾緊裝置與所述光纜承載臺的端面(12)相對布置,適于夾緊光纜的待剝端的光纜護套(21),且所述光纜夾緊裝置適于相對于光纜承載臺在遠離光纜承載臺的方向上移動以剝離待剝端的被切割的光纜護套。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tǒng),還包括: 上激光器(31),置于所述待剝端的上方,用于射出激光束,所述上激光器利用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所述上激光器與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從上方切割光纜的光纜護套。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 所述光纜承載臺適于將多根待剝光纜并排固定于所述光纜承載臺的同一承載面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 所述噴氣裝置(60)包括噴嘴,所述噴嘴適于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移動;或者 所述噴氣裝置(60)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的長條形噴氣口。
11.根據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 所述光纜承載臺置于支架上,所述光纜承載臺適于相對于所述支架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移動預定距離以調整將被切除的凱夫拉的長度。
12.一種剝光纜的方法,所述光纜(20)由內到外依次包括裸纖(24)、涂覆層(23)、凱夫拉層(22)以及光纜護套(21),所述方法包括: 光纜定位步驟; 光纜護套剝離步驟:將光纜的待剝端的光纜護套剝離以露出光纜的凱夫拉; 凱夫拉分離步驟:利用吹氣法分離所述裸纖與所述凱夫拉;以及 凱夫拉切割步驟:切割與所述裸纖分離的凱夫拉。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中,利用激光切割凱夫拉。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阻擋步驟:將擋板(40)置于所述裸纖與所述凱夫拉之間,以防止切割所述凱夫拉的激光束損害所述裸纖。
15.根據權利要求13或 1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凱夫拉分離步驟中,利用位于所述待剝端上方的噴氣裝置(60)吹出的氣體使得凱夫拉處于裸纖的下方。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噴氣裝置包括噴嘴,在所述凱夫拉分離步驟中,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上移動所述噴嘴以將所述多根光纜的凱夫拉依次吹到所述裸纖的下方,或者 所述噴氣裝置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載面的方向的長條形噴氣口,在所述凱夫拉分離步驟中,用于將所述多根光纜的凱夫拉大體上同時吹到所述裸纖的下方。
17.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沿所述光纜的縱向方向移動所述光纜以調整將被切除的凱夫拉的長度。
18.根據權利要求12-1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光纜定位步驟為將多根待剝光纜并排布置在光纜承載臺的同一承載面上,且每根待剝光纜的待剝端伸出到所述承載面的端面(12)之外。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凱夫拉切割步驟中,通過激光器與所述光纜承載臺之間的相對移動,利用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切割所述凱夫拉。
【文檔編號】G02B6/245GK103777276SQ201210400641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9日
【發(fā)明者】李航, 袁擁軍, 冷宗圣, 呂建春 申請人: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