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耐磨鋼球生產(chǎn)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及其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耐磨鋼球作為一種研磨介質,廣泛應用于建材水泥、能源火電、非金屬加工、礦山冶金、水煤漿及磁性材料等行業(yè)的粉體工程。
脫模后的鋼球模組如圖2所示,一般由5個鋼球通過造型砂粘連在冒口的周圍,人工分離時,需要用鐵錘砸開粘連,將三者分離,人工處理費時費力,效率差,除砂不徹底。
經(jīng)檢索,中國專利申請?zhí)?01310611115.X,公開日2014.03.26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耐磨鋼球段篩分裝置,攜帶粉塵和細小顆粒的耐磨鋼球段從滾筒篩上部的進口進入滾筒篩,滾筒篩在第一轉軸的帶動下轉動,大部分粉塵和細小顆粒從滾筒篩壁的通孔中漏出;耐磨鋼球段順著滾筒篩的傾斜方向下流動,從出口流出,其中還攜帶少量粉塵和細小顆粒;攜帶粉塵及細小顆粒的耐磨鋼球段落到選料桿上,粉塵及細小顆粒從選料桿間隙漏掉,而耐磨鋼球段在選料桿帶動下落入出料口。該發(fā)明通過滾筒篩和選料桿配合除塵和細小顆粒,在處理脫模后的鋼球模組時,由于造型砂和冒口的顆粒較大,處理效率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xiàn)有技術脫模后的鋼球模組人工分離費時費力、效率差、處理不徹底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及其處理工藝。它可以充分利用鋼球自重將鋼球模組在滾筒內自動分離,分離后,鋼球在拋光箱體內互相打磨拋光,處理效率高,分離和拋光徹底。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方案按以下方式進行:
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包括吊裝行車和按生產(chǎn)線依次分布的球砂分離裝置、挑選臺、拋光裝置,所述球砂分離裝置、挑選臺、拋光裝置均為利用鋼球自重分別進行分離、挑選和拋光;所述吊裝行車吊裝于生產(chǎn)線的上方。球砂分離裝置利用鋼球本身重量互相敲擊,將鋼球模組分離,再利用鋼球自身重力和圓形的形狀,能夠滾動,有別于冒口和造型砂而自動分離,最后,再利用鋼球自身重力和圓形的形狀互相打磨拋光。
優(yōu)選地,所述球砂分離裝置包括支架、加料料斗、滾筒、滾輪和滾筒支撐平臺;所述加料料斗固定于支架上方,其底部開口和滾筒的前端開口相通;所述滾筒的后端開口和挑選臺相連,滾筒的下方為滾筒支撐平臺,兩者之間為帶動滾筒轉動的滾輪。鋼球模組在滾筒內通過滾筒的旋轉,結合鋼球模組自身重量,為鋼球模組的互相敲擊提供了沖擊力,將鋼球、冒口和造型砂自動分離。
優(yōu)選地,挑選臺為下傾的斜臺狀,為鋼球向下滾動提供原動力,有別于非圓形的冒口,將不能滾動的冒口留下在挑選臺上,使鋼球和冒口自動分離。
優(yōu)選地,挑選臺的傾斜角度為1~7°,根據(jù)不同直徑的鋼球選擇不同的角度,提高通用性。
優(yōu)選地,所述滾筒筒壁開有出砂縫,造型砂直接從縫中漏出,外壁上固定有振動機構,避免鋼球模組堵住進料口;所述支架的上方,料斗的外側設置有操作平臺,方便操作工的觀察。
優(yōu)選地,所述拋光裝置包括拋光箱體和支座,所述拋光箱體通過軸承固定于支座上,并通過電機和皮帶傳動帶動拋光箱體在支座上轉動;拋光箱體上方開有進出料口;支座的底端固定于底盤上;皮帶的周圍固定有帶傳動護罩。拋光箱體為鋼球的互相自打磨提供沖擊力,互相打磨拋光,充分利用了鋼球自身圓形和重量的屬性,全方位打磨拋光,拋光效率高。
優(yōu)選地,還包括周轉裝置;所述周轉裝置包括周轉桶、升降軸、支桿、底封板、軸套和掛環(huán);所述周轉桶呈兩端開口的桶狀;所述軸套外側對稱固定有支桿,并通過支桿固定于周轉桶內部中心處,所述升降軸的一端垂直固定于底封板后,另一端穿出軸套后和掛環(huán)固定連接;所述底封板的直徑略大于周轉桶底部開口。將鋼球轉運至下一工序后,充分利用鋼球自身重量將底封板打開,鋼球滾落至下一工序,無需翻轉卸料,卸料效率高。
優(yōu)選地,支桿為2~5根,均勻分布于軸套的外側,以保證支桿和周轉桶桶體的連接穩(wěn)定;所述周轉桶的下部呈收口的梯形結構,上部的直徑大于加料料斗和進出料口的直徑,方便周轉桶的上部卡在加料料斗和進出料口,底封板的直徑略小于加料料斗和進出料口的直徑,方便底封板伸入加料料斗和進出料口后,升降軸下降,底封板打開,鋼球滾出,落入加料料斗和進出料口;所述滾筒的轉速為30~50轉/分,過快沖擊力過大則會造成冒口對鋼球的損傷;過慢沖擊力過小,造成分離不徹底;所述拋光箱體截面形狀為5至8邊形,箱體圓形時,會造成鋼球在箱體內的有規(guī)律的運動,鋼球的體位和相互的參照位置變化不大,從而不利于鋼球互相拋光;而如果箱體邊角角度過小(箱體5邊形以下),則會造成鋼球的體位和相互的參照位置變化過大,鋼球來不及打磨拋光就產(chǎn)生巨大的變化,也不利于提高鋼球的打磨拋光效果,甚至容易造成鋼球的互相損傷;箱體邊數(shù)越大,越接近圓形,進而也不利于打磨拋光效果的提高;因此,經(jīng)過發(fā)明人多年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積累和數(shù)據(jù)的采集、分析和總結,得出箱體截面呈5至8邊形為打磨拋光效果較好的箱體邊范圍;其中,6邊形為最佳的箱體形狀;所述出砂縫的寬度為5~8mm,以適應不同的鋼球規(guī)格;所述掛環(huán)的直徑大于軸套,以限制升降軸的升降行程,避免升降軸過度下降而脫位。
優(yōu)選地,拋光箱體截面形狀為6邊形,轉速為50~70轉/分,過快沖擊力過大則會造成鋼球的互相損傷;過慢沖擊力過小,造成打磨拋光不徹底;所述底封板為向下的喇叭口狀,方便鋼球的徹底滾落;所述加料料斗上設置有蓋板,減少分離時的揚塵;滾筒的下方設置有造型砂收集桶,以收集漏出的造型砂。
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的處理工藝,步驟為:
步驟一、球砂分離:將若干脫模后鋼球模組通過周轉裝置轉入加料料斗內,啟動球砂分離裝置,鋼球模組在滾筒內通過自重互相撞擊后,鋼球模組開裂,鋼球、冒口和造型砂分開;其中,造型砂通過出砂縫漏至造型砂收集桶內;
步驟二、球、冒口的自挑選:分離后的鋼球和冒口通過滾筒的出口,出料至挑選臺;在小角度下傾的斜臺的作用下,球狀的鋼球自由滾至周轉裝置內;不規(guī)則形狀的冒口留在挑選臺上;
步驟三、鋼球的拋光:通過吊裝行車的掛鉤將周轉裝置掛起,轉運至拋光裝置,吊裝行車將周轉裝置卡入進出料口后,由于鋼球的自身重量,底封板自動打開,鋼球滾入拋光箱體內,啟動拋光箱體的電機,轉動拋光箱體,箱體內鋼球互相打磨拋光后,滾入周轉裝置內;
步驟四、成品存放:再通過吊裝行車吊起周轉裝置將拋光后的鋼球轉入成品箱存放。
以上各工藝步驟,充分利用了鋼球自身圓形和密度較大的屬性,縮短了工藝時間,提高了工藝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保證了鋼球的生產(chǎn)質量。
3.有益效果
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有的公知技術相比,具有如下顯著效果:
(1)本發(fā)明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球砂分離裝置利用鋼球本身重量互相敲擊,將鋼球模組分離,再利用鋼球自身重力和圓形的形狀,能夠滾動,有別于冒口和造型砂而自動分離,最后,再利用鋼球自身重力和圓形的形狀互相打磨拋光,無需額外增加輔助工具即可達到分離、挑選和拋光的效果,從而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
(2)本發(fā)明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鋼球模組在滾筒內通過滾筒的旋轉,結合鋼球模組自身重量,為鋼球模組的互相敲擊提供了沖擊力,將鋼球、冒口和造型砂自動分離;
(3)本發(fā)明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傾的斜臺狀挑選臺,為鋼球向下滾動提供原動力,有別于非圓形的冒口,將不能滾動的冒口留下在挑選臺上,使鋼球和冒口自動分離;
(4)本發(fā)明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傾斜角度為1~7°的挑選臺,根據(jù)不同直徑的鋼球選擇不同的角度,提高通用性;發(fā)明人經(jīng)多年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積累和數(shù)據(jù)的采集、分析和總結,傾斜角度為1~5°的挑選臺,適用于直徑60~120mm的鋼球,6~7°的挑選臺,適用于直徑15~50mm的鋼球;
(5)本發(fā)明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出砂縫的設置,方便造型砂直接從縫中漏出;振動機構如振動電機,能夠避免鋼球模組堵住進料口;
(6)本發(fā)明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旋轉運動的拋光箱體為鋼球的互相自打磨提供沖擊力,互相打磨拋光,充分利用了鋼球自身圓形和重量的屬性,全方位打磨拋光,拋光效率高;
(7)本發(fā)明的一種基于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周轉裝置將鋼球轉運至下一工序后,充分利用鋼球自身重量將底封板打開,鋼球滾落至下一工序,無需翻轉卸料,卸料效率高;
(8)本發(fā)明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均勻分布的支桿,能夠保證支桿和周轉桶桶體的連接穩(wěn)定;滾筒的轉速為30~50轉/分,過快沖擊力過大則會造成冒口對鋼球的損傷;過慢沖擊力過小,造成分離不徹底;拋光箱體圓形時,會造成鋼球在箱體內的有規(guī)律的運動,鋼球的體位和相互的參照位置變化不大,從而不利于鋼球互相拋光;而如果箱體邊角角度過小(箱體5邊形以下),則會造成鋼球的體位和相互的參照位置變化過大,鋼球來不及打磨拋光就產(chǎn)生巨大的變化,也不利于提高鋼球的打磨拋光效果,甚至容易造成鋼球的互相損傷;箱體邊數(shù)越大,越接近圓形,進而也不利于打磨拋光效果的提高;因此,經(jīng)過發(fā)明人多年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積累和數(shù)據(jù)的采集、分析和總結,得出箱體截面呈5至8邊形為打磨拋光效果較好的箱體邊范圍;其中,6邊形為最佳的箱體形狀;
(9)本發(fā)明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拋光箱體轉速為50~70轉/分,過快沖擊力過大則會造成鋼球的互相損傷;過慢沖擊力過小,造成打磨拋光不徹底;
(10)本發(fā)明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的處理工藝,各工藝步驟均充分利用了鋼球自身圓形和密度較大的屬性,縮短了工藝時間,提高了工藝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保證了鋼球的生產(chǎn)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圖2是處理前的鋼球模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拋光裝置的側視圖。
圖中:1、球砂分離裝置;2、挑選臺;3、周轉裝置;4、拋光裝置;5、吊裝行車;6、鋼球模組;11、支架;12、加料料斗;13、滾筒;14、滾輪;15、滾筒支撐平臺;16、造型砂收集桶;17、蓋板;18、振動機構;19、操作平臺;31、周轉桶;32、升降軸;33、支桿;34、底封板;35、軸套;36、掛環(huán);41、拋光箱體;42、軸承;43、支座;44、底盤;45、帶傳動護罩;46、進出料口;51、掛鉤;61、鋼球;62、冒口;63、造型砂;131、出砂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詳細描述。
如圖2所示,鋼球脫模后的鋼球模組6,由造型砂63將鋼球61粘結在冒口62的周圍,結合緊密,人工處理時,需要用鐵錘砸擊才會裂開,分離效率較差。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如圖1所示,包括吊裝行車5和按生產(chǎn)線依次分布的球砂分離裝置1、挑選臺2、拋光裝置4,所述球砂分離裝置1、挑選臺2、拋光裝置4均為利用鋼球自重分別進行分離、挑選和拋光;所述吊裝行車5吊裝于生產(chǎn)線的上方。球砂分離裝置1利用鋼球本身重量互相敲擊,將鋼球模組分離,再利用鋼球自身重力和圓形的形狀,能夠滾動,有別于冒口和造型砂而自動分離,最后,再利用鋼球自身重力和圓形的形狀互相打磨拋光。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改進之處在于:所述球砂分離裝置1包括支架11、加料料斗12、滾筒13、滾輪14和滾筒支撐平臺15;所述加料料斗12固定于支架11上方,其底部開口和滾筒13的前端開口相通;所述滾筒13的后端開口和挑選臺2相連,滾筒13的下方為滾筒支撐平臺15,兩者之間為帶動滾筒13轉動的滾輪14。鋼球模組在滾筒13內通過滾筒13的旋轉,結合鋼球模組自身重量,為鋼球模組的互相敲擊提供了沖擊力,將鋼球、冒口和造型砂自動分離。挑選臺2為下傾的斜臺狀,為鋼球向下滾動提供原動力,有別于非圓形的冒口,將不能滾動的冒口留下在挑選臺上,使鋼球和冒口自動分離。挑選臺2的傾斜角度為1°。所述滾筒13筒壁開有出砂縫131,寬度為8mm,造型砂和鋼球、冒口分離后直接從縫中漏出,外壁上固定有振動機構18,避免鋼球模組堵住進料口;所述支架11的上方,料斗12的外側設置有操作平臺19,方便操作工的觀察。所述拋光裝置4包括截面為8邊形的拋光箱體41和支座43,所述拋光箱體41通過軸承42固定于支座43上,并通過電機和皮帶傳動帶動拋光箱體41在支座43上轉動;拋光箱體41上方開有進出料口46;支座43的底端固定于底盤44上;皮帶的周圍固定有帶傳動護罩45。拋光箱體41為鋼球的互相自打磨提供沖擊力,互相打磨拋光,充分利用了鋼球自身圓形和重量的屬性,全方位打磨拋光,拋光效率高。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的處理工藝,處理直徑為120mm的鋼球,步驟為:
步驟一、球砂分離:將若干脫模后鋼球模組6通過周轉箱轉入加料料斗12內,啟動球砂分離裝置1,滾筒13轉速為30轉/分,鋼球模組6在滾筒13內通過自重互相撞擊后,鋼球模組6開裂,鋼球61、冒口62和造型砂63分開;其中,造型砂63通過出砂縫131漏至造型砂收集桶16內;
步驟二、球、冒口的自挑選:分離后的鋼球61和冒口62通過滾筒13的出口,出料至挑選臺2;在傾斜角度為1°的斜臺的作用下,球狀的鋼球61自由滾至周轉裝置3內;不規(guī)則形狀的冒口62留在挑選臺2上;
步驟三、鋼球的拋光:通過吊裝行車5的掛鉤51將周轉箱掛起,轉運至拋光裝置4內,啟動拋光箱體41的電機,轉動拋光箱體41,轉速為50轉/分,箱體內鋼球61互相打磨拋光后,滾入周轉箱內;
步驟四、成品存放:再通過吊裝行車5吊起周轉箱將拋光后的鋼球61轉入成品箱存放。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基本結構同實施例2,改進和不同之處在于:挑選臺2傾斜角度為7°;拋光箱體41截面為5邊形;出砂縫131,寬度為5mm;還包括周轉裝置3;所述周轉裝置3包括周轉桶31、升降軸32、支桿33、底封板34、軸套35和掛環(huán)36;所述周轉桶31呈兩端開口的桶狀;所述軸套35外側對稱固定有支桿33,并通過支桿33固定于周轉桶31內部中心處,所述升降軸32的一端垂直固定于底封板34后,另一端穿出軸套35后和掛環(huán)36固定連接;所述底封板34的直徑略大于周轉桶31底部開口。將鋼球轉運至下一工序后,充分利用鋼球自身重量將底封板34打開,鋼球滾落至下一工序,無需翻轉卸料,卸料效率高。支桿33為2根,對稱分布于軸套35的外側,以保證支桿和周轉桶31桶體的連接穩(wěn)定;所述周轉桶31的下部呈收口的梯形結構,上部的直徑大于加料料斗12和進出料口46的直徑,方便周轉桶31的上部卡在加料料斗12和進出料口46,底封板34的直徑略小于加料料斗12和進出料口46的直徑10mm,方便底封板34伸入加料料斗12和進出料口46后,升降軸32下降,底封板34打開,鋼球滾出,落入加料料斗12和進出料口46;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的打磨工藝,處理直徑為15mm的鋼球,步驟為:
步驟一、球砂分離:將若干脫模后鋼球模組6通過周轉裝置3轉入加料料斗12內,啟動球砂分離裝置1,滾筒13轉速為50轉/分,鋼球模組6在滾筒13內通過自重互相撞擊后,鋼球模組6開裂,鋼球61、冒口62和造型砂63分開;其中,造型砂63通過出砂縫131漏至造型砂收集桶16內;
步驟二、球、冒口的自挑選:分離后的鋼球61和冒口62通過滾筒13的出口,出料至挑選臺2;在傾斜角度為7°的斜臺的作用下,球狀的鋼球61自由滾至周轉裝置3內;不規(guī)則形狀的冒口62留在挑選臺2上;
步驟三、鋼球的拋光:通過吊裝行車5的掛鉤51將周轉裝置3掛起,轉運至拋光裝置4,吊裝行車5將周轉裝置3卡入進出料口46后,由于鋼球61的自身重量,底封板34自動打開,鋼球61滾入拋光箱體41內,啟動拋光箱體41的電機,轉動拋光箱體41,箱體內鋼球61互相打磨拋光后,滾入周轉裝置3內;
步驟四、成品存放:再通過吊裝行車5吊起周轉裝置3將拋光后的鋼球61轉入成品箱存放。
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基本結構同實施例3,改進和不同之處在于:挑選臺2傾斜角度為4°;滾筒13轉速為40轉/分;如圖1、3所示,拋光箱體41截面形狀為6邊形,轉速為60轉/分,過快沖擊力過大則會造成鋼球的互相損傷;過慢沖擊力過小,造成打磨拋光不徹底;支桿33為5根,提高連接的穩(wěn)定性,所述底封板34為向下的喇叭口狀,方便鋼球的徹底滾落;所述加料料斗12上設置有蓋板17,減少分離時的揚塵;滾筒13的下方設置有造型砂收集桶16,以收集漏出的造型砂。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的打磨工藝,處理直徑為60mm的鋼球,步驟為:
步驟一、球砂分離:將若干脫模后鋼球模組6通過周轉裝置3轉入加料料斗12內,啟動球砂分離裝置1,滾筒13轉速為40轉/分,鋼球模組6在滾筒13內通過自重互相撞擊后,鋼球模組6開裂,鋼球61、冒口62和造型砂63分開;其中,造型砂63通過出砂縫131漏至造型砂收集桶16內;
步驟二、球、冒口的自挑選:分離后的鋼球61和冒口62通過滾筒13的出口,出料至挑選臺2;在傾斜角度為4°的斜臺的作用下,球狀的鋼球61自由滾至周轉裝置3內;不規(guī)則形狀的冒口62留在挑選臺2上;
步驟三、鋼球的拋光:通過吊裝行車5的掛鉤51將周轉裝置3掛起,轉運至拋光裝置4,吊裝行車5將周轉裝置3卡入進出料口46后,由于鋼球61的自身重量,喇叭口狀的底封板34自動打開,鋼球61徹底的全部滾入拋光箱體41內,啟動拋光箱體41的電機,轉速為60轉/分,轉動拋光箱體41,箱體內鋼球61互相打磨拋光后,滾入周轉裝置3內;
步驟四、成品存放:再通過吊裝行車5吊起周轉裝置3將拋光后的鋼球61轉入成品箱存放。
實施例5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基本結構同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的打磨工藝,處理直徑為40mm和80mm的混合鋼球,步驟為:
步驟一、球砂分離:將若干脫模后鋼球模組6通過周轉裝置3轉入加料料斗12內,啟動球砂分離裝置1,滾筒13轉速為40轉/分,鋼球模組6在滾筒13內通過自重互相撞擊后,鋼球模組6開裂,鋼球61、冒口62和造型砂63分開;其中,造型砂63通過出砂縫131漏至造型砂收集桶16內;
步驟二、球、冒口的自挑選:分離后的鋼球61和冒口62通過滾筒13的出口,出料至挑選臺2;在傾斜角度為4°的斜臺的作用下,球狀的鋼球61自由滾至周轉裝置3內;不規(guī)則形狀的冒口62留在挑選臺2上;
步驟三、鋼球的拋光:通過吊裝行車5的掛鉤51將周轉裝置3掛起,轉運至拋光裝置4,吊裝行車5將周轉裝置3卡入進出料口46后,由于鋼球61的自身重量,喇叭口狀的底封板34自動打開,鋼球61徹底的全部滾入拋光箱體41內,啟動拋光箱體41的電機,電機為變頻伺服電機,轉動拋光箱體41,轉速為50轉/分先轉動10分鐘后,再調整轉速至60轉/分轉動20分鐘,箱體內兩種規(guī)格的鋼球61互相打磨拋光后,滾入周轉裝置3內;
步驟四、篩分:將上一步驟周轉裝置3內的鋼球通過吊裝行車5轉至篩分裝置,鋼篩網(wǎng)眼為50mm將兩種規(guī)格的鋼球分離后,分裝至兩個周轉裝置3內;
步驟五、成品存放:再通過吊裝行車5吊起周轉裝置3將拋光后的鋼球61轉入成品箱存放。
本實施例的一種鋼球脫模后自動分離和拋光系統(tǒng)的打磨工藝,將大小兩種規(guī)格的鋼球混同處理,能夠充分利用大小球體直徑的不同,互相打磨拋光,配合不同的箱體轉動速度,使拋光更加徹底。
以上示意性地對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創(chuàng)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jīng)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專利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