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孔測量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內圓磨床及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內孔是機械零部件的內斷面,環(huán)件、軸承、法蘭等都需要對其進行內孔加工。加工削磨機械零部件內孔的裝置自動化程度還不高,一般需要人工完成上料和下料操作。如此,不僅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產效率,工件定位和加工質量也較差。
對工件進行精加工,數(shù)控機床占有很大優(yōu)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已有較成熟的數(shù)控內圓磨床用來對工件內孔進行自動化磨削。但是現(xiàn)有的數(shù)控內圓磨床只能完成內孔的磨削操作,至于內孔磨削的尺寸精度是否達到要求則仍需要工作人員在旁監(jiān)管,而工作人員更多的還是憑借經(jīng)驗來保證內孔尺寸誤差不至過大,對于新入職的員工來說很難保證工件的加工質量。
針對工件精加工自動化程度不高、質量較差的問題,經(jīng)檢索,中國專利申請?zhí)?00620135074.7,發(fā)明創(chuàng)造名稱為:外圓磨床自動夾緊測量工作機構;該申請案包括與該機床電氣控制系統(tǒng)電連接的工件測量裝置、用于驅動夾具夾緊工件的夾緊油缸和用于驅動砂輪架快速進退手柄復位的復位油缸,夾緊油缸和復位油缸分別通過夾緊電磁閥和復位電磁閥與機床液壓油路連通;工件測量裝置通過機床電氣控制系統(tǒng)控制復位電磁閥。該申請案實現(xiàn)了工件夾緊、磨削、測量與停止加工、松開工件等程序的聯(lián)動,提高了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但該申請案測量機構設計較粗放,控制上不夠靈活,因而使用效果不會很理想,仍需進一步改進。
面對上述情況和市場競爭的壓力,對內圓磨床進行改造,進一步提高其自動化程度,已成為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內圓磨床自動化程度不高,不能實現(xiàn)邊磨邊測功能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內圓磨床及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測量與磨削工序的聯(lián)動,能夠保證工件內孔的尺寸精度,產品質量穩(wěn)定,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的自動化程度。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包括油缸、推桿、轉軸、轉臺、量儀支架、量儀,油缸與推桿相連,推桿的另一端與轉軸相連,推桿與轉軸在豎直方向相垂直,轉軸下設轉臺,轉臺水平方向的一側設置量儀支架,量儀設置于該量儀支架上,內孔加工過程中,量儀的測量頭伸入磨削工件內孔進行測量。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轉臺距內圓磨箱體的距離通過定位螺桿調節(jié),距離調節(jié)好后,通過定位螺釘將轉臺與箱體固定。
更進一步地,推桿與油缸活塞的軸頭相連,推桿與軸頭相連的一端設置為腰形孔,軸頭上設置有螺母,通過螺母將軸頭與推桿固定。
更進一步地,量儀支架的一側設置有測量頭定位組件,該測量頭定位組件包括定位桿、螺帽和撞塊,撞塊設置于量儀支架上,定位桿的一端與箱體相連,定位桿的另一端設置有螺桿,螺桿伸出定位桿的距離由螺帽調節(jié)。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圓磨床,該內圓磨床設置有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有的公知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在內孔加工過程中持續(xù)測量內孔尺寸,一旦檢測工件內孔已加工到位,即可控制砂輪停止磨削,實現(xiàn)了測量與磨削工序的聯(lián)動,能夠保證工件內孔的尺寸精度,產品質量穩(wěn)定,進一步提高了內圓磨床的自動化程度;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其轉臺距內圓磨箱體的距離通過定位螺桿調節(jié),轉臺距磨削工件的距離通過松動軸頭上螺母進行調節(jié),在實際生產中,可根據(jù)不同尺寸大小的磨削工件,靈活調節(jié)轉臺位置,保證測量頭可靠插入工件內孔中;
(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其量儀支架的一側設置有測量頭定位組件,通過調節(jié)螺桿伸出定位桿的距離,可以控制測量頭插入磨削工件的深度,保證測量頭所測內孔尺寸為有效尺寸;
(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結構簡單、調節(jié)靈活,對內圓磨的改造成本低,便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的布局示意圖;
圖2為圖1的D-D面視圖;
圖3為圖1的左視圖。
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
11、油缸;12、油缸活塞;13、軸頭;21、推桿;22、轉軸;23、轉臺;24、定位螺桿;25、定位螺釘;26、量儀支架;31、量儀;32、測量頭;4、測量頭定位組件;41、定位桿;42、螺帽;43、撞塊;5、箱體;6、磨削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結合圖1,本實施例的一種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包括油缸11、推桿21、轉軸22、轉臺23、量儀支架26、量儀31,油缸11的油缸活塞12與推桿21相連,推桿21的另一端與轉軸22相連,推桿21與轉軸22在豎直方向相垂直,轉軸22下設轉臺23,轉臺23水平方向的一側設置量儀支架26,量儀31設置于該量儀支架26上,內孔加工過程中,量儀31的測量頭32伸入工件內孔持續(xù)測量內孔尺寸。
參看圖3,所述的轉臺23距內圓磨箱體5的距離通過定位螺桿24調節(jié),推桿21與油缸活塞12的軸頭13相連,推桿21與軸頭13相連的一端設置為腰形孔,腰形孔一端不封閉,軸頭13上設置有螺母,擰松螺母可擴大或縮短轉臺距磨削工件6的距離,旋轉定位螺桿24可以擴大或縮短轉臺23距箱體5的距離。待距離調節(jié)好后,擰緊軸頭13上的螺母,再通過定位螺釘25將轉臺23與箱體5固定即可。本實施例可根據(jù)不同尺寸大小的磨削工件6,靈活調節(jié)轉臺23位置,保證測量頭32可靠插入磨削工件6內孔中。
參看圖2,量儀支架26的一側設置有測量頭定位組件4,該測量頭定位組件4包括定位桿41、螺帽42和撞塊43,撞塊43設置于量儀支架26上,定位桿41的一端與箱體5相連,定位桿41的另一端設置有螺桿,螺桿伸出定位桿41的距離由螺帽42調節(jié)。測量頭定位組件4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測量頭32插入磨削工件6的深度,保證測量頭32所測內孔尺寸為有效尺寸。
本實施例通過在內圓磨床設置孔徑自動測量裝置,可在內孔加工過程中持續(xù)測量內孔尺寸,一旦檢測工件內孔已加工到位,即可控制砂輪停止磨削,實現(xiàn)了測量與磨削工序的聯(lián)動,能夠保證工件內孔的尺寸精度,產品質量穩(wěn)定,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讖阶詣訙y量裝置的具體使用過程為:
磨削工件6被推送至內孔加工工位,油缸11動作,油缸活塞12伸長經(jīng)推桿21帶動轉軸22旋轉,轉軸22進而帶動量儀支架26旋轉,測量頭32伸入工件內孔中,其插入深度取決于測量頭定位組件4;量儀31控制測量頭32移動,至測量頭32與磨削工件6內孔壁接觸;砂輪啟動,對磨削工件6內孔進行磨削加工,加工過程中量儀31控制測量頭32始終貼合磨削工件6內孔壁,至量儀31檢測磨削工件6內孔尺寸達到加工要求后,砂輪停止磨削,量儀31控制測量頭32回位,油缸11動作控制轉軸22旋轉,測量頭32從磨削工件6內孔中抽出。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內圓磨床,其上安裝有如實施例1所述的內孔磨削加工中孔徑自動測量裝置。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jīng)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