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電梯,具體涉及一種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
背景技術:
1、目前,隨著房地產的高速發(fā)展,電梯井道和建筑物的關聯(lián)性越來越備受關注,很多開發(fā)商,為減少建筑物的公攤面積,安裝電梯的井道與房屋建筑墻體的距離越來越近,或者直接共用一扇墻體,電梯運行過程中的無機房主機振動、滾動導靴的滾動振動通過電梯導向裝置的導軌傳遞至住戶室內,形成居室噪音,通過剛性結構體傳遞到電梯墻體里,形成了固體傳聲。
2、因此,需要一種新的技術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電梯導軌與井道壁之間傳導振動噪音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可隔離電梯運行過程中電梯導軌與電梯井道壁之間振動、噪音的傳遞,具有隔振降噪的效果。
2、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3、一種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包括導軌連接架、井道連接架、第一減振件和第二減振件;所述井道連接架上靠近井道的一側與井道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另一側與所述導軌連接架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導軌連接架上靠近電梯導軌的一側與電梯導軌可拆卸地固定連接;
4、所述井道連接架上靠近所述導軌連接架的一側設有第一減振腔,所述第一減振件安裝在所述第一減振腔內,所述第二減振件安裝在所述導軌連接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減振腔的外側。
5、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減振腔上端具有可供第一減振件通過的第一開口。
6、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井道連接架上設有隔板,所述隔板一側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減振腔的部分內壁,另一側與所述第二減振件抵接。
7、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井道連接架上設有可供所述第二減振件嵌入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呈u型,所述隔板一側面形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所述第一容置槽上下貫通且開口朝向所述導軌連接架。
8、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軌連接架上設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減振件容置于第二容置槽內,所述第二容置槽呈c型,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口朝向所述井道連接架,所述第一容置槽與所述第二容置槽對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減振件的第二減振腔。
9、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井道連接架上端凸設有兩間隔設置的上限位部,下端凸設有兩間隔設置的下限位部,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口處上下兩端依次分別設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各所述上限位部靠近井道的一側且與兩所述上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各所述下限位部靠近井道的一側且與兩所述下限位部抵接。
10、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所述第一限位塊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二減振腔內的上下兩端,所述第二減振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塊與所述第二限位塊之間,所述第二限位塊位于兩所述下限位部之間且上端高于各所述下限位部的下端,所述第一限位塊位于兩所述上限位部之間且下端低于各所述上限位部的上端。
11、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軌連接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均與電梯導軌可拆卸地固定連接;
12、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依次連接形成c型的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第一板體、第二板體、第三板體、第四板體和第五板體,所述第一板體與所述第五板體相對設置且均與所述第三板體平行,所述第二板體與所述第四板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板體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五板體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
13、所述第二板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限位塊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板體的上下兩側分別與所述第二限位塊、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地固定連接。
14、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固定件,所述井道連接架還包括豎直設置且依次連接呈匚型的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第三側板,所述第二側板與電梯井道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隔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三側板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依次穿過并固定所述第三板體、所述第二減振件、所述隔板、所述第一減振件、所述第二側板;
15、兩所述上限位部分別凸設于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三側板的上端,兩所述上限位部與所述第二側板之間均具有可供所述第一板體插入的間隔,兩所述下限位部分別凸設于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三側板的下端,兩所述下限位部與所述第二側板之間均具有可供第五板體插入的間隔。
16、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固定件和至少一個第三固定件,各所述第二固定件依次穿過并固定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板體、所述第一限位塊,各所述第三固定件依次穿過并固定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四板體、所述第二限位塊。
17、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8、在電梯導軌與電梯井道壁之間設置第一減振件和第二減振件,可吸收轎廂產生振動、滾輪對導軌敲擊產生的振動、無機房主機產生的振動,并有效隔離振動和噪音通過剛性固定的傳遞效應,解決建筑物住戶內由電梯運行過程引起振動、噪音,給住戶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空間。且本方案結構簡單,便于安裝,適應性好,可以直接匹配現(xiàn)有電梯井道中安裝。
1.一種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導軌連接架、井道連接架、第一減振件和第二減振件,所述井道連接架上靠近井道的一側與井道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另一側與所述導軌連接架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導軌連接架上靠近電梯導軌的一側與電梯導軌可拆卸地固定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減振腔上端具有可供第一減振件通過的第一開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連接架上設有隔板,所述隔板一側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減振腔的部分內壁,另一側與所述第二減振件抵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連接架上設有可供所述第二減振件嵌入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呈u型,所述隔板一側面形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所述第一容置槽上下貫通且開口朝向所述導軌連接架。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連接架上設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減振件容置于第二容置槽內,所述第二容置槽呈c型,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口朝向所述井道連接架,所述第一容置槽與所述第二容置槽對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減振件的第二減振腔。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連接架上端凸設有兩間隔設置的上限位部,下端凸設有兩間隔設置的下限位部,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口處上下兩端依次分別設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各所述上限位部靠近井道的一側且與兩所述上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各所述下限位部靠近井道的一側且與兩所述下限位部抵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所述第一限位塊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二減振腔內的上下兩端,所述第二減振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塊與所述第二限位塊之間,所述第二限位塊位于兩所述下限位部之間且上端高于各所述下限位部的下端,所述第一限位塊位于兩所述上限位部之間且下端低于各所述上限位部的上端。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連接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均與電梯導軌可拆卸地固定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固定件,所述井道連接架還包括豎直設置且依次連接呈匚型的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第三側板,所述第二側板與電梯井道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所述隔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三側板的中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依次穿過并固定所述第三板體、所述第二減振件、所述隔板、所述第一減振件、所述第二側板;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梯導軌的隔振降噪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固定件和至少一個第三固定件,各所述第二固定件依次穿過并固定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板體、所述第一限位塊,各所述第三固定件依次穿過并固定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四板體、所述第二限位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