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管路閥門制造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
背景技術:
就發(fā)明人所知,目前仍大量使用的閥門,大都是用金屬材料制作,公知的問題是容易銹蝕,也有一些是用不銹鋼或有色金屬為材料制作的閥門,公知的問題是價格很高。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的一種既能防止閥門銹蝕,又可使閥門成本降低的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是通過改變閥門結構和改善啟閉件受力狀況的途徑,來適應塑料件強度低的特點,結構包括有閥體(1),閥桿(4),閥蓋(6)組成,其特征在于閥體(1)設置為一個有傾斜角的控制口,順閥體(1)控制口插裝一個閥桿(4),在閥桿(4)底端套裝一個密封墊(3),密封環(huán)套(2)連接于閥體出水口,在閥桿(4)中段套制O形密封圈(5),將閥蓋(6)套制在閥桿(4)上的O形密封圈(5)上,閥蓋(6)與閥體(1)連接上,手動啟閉螺母(7)套制在閥蓋(6)上,彈簧卡圈(8)將閥桿(4)與手動啟閉螺母(7)連接在一起,將封蓋(9)蓋在手動啟閉螺母(7)上,封住彈簧卡圈(8)與閥桿(4)。其工作原理是流體先進入閥體(1)時,由于受到閥體(1)傾斜角的阻力而改變流向進入閥體上腔翻下,形成流向與閥桿關閉方向一致,密封墊受到流體自封力的作用,關閉省力且容易密封,因為閥桿已做成活塞式件,那么,閥蓋內孔就相當于活塞缸體,啟閉時閥桿沿著閥蓋內壁上下移動,閥桿與閥蓋間的密封用兩道O型密封圈,密封墊與O型圈的直徑比可取1∶1或稍大些,這樣在關閉時和關閉后閥桿軸向受力都很小,所以開啟力也變的很小,同時因閥桿(4)與與手動啟閉螺母(7)的連接采用活套連接,致使啟閉時閥桿基本受不到扭轉力的作用。由于采取了以上三條措施,為采用不銹,質輕、工藝性能好,美觀、價廉但強度較低的材料——塑料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本實用新型的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具有既能防止閥門銹蝕,又可使閥門成本降低,啟閉靈活,效果好的優(yōu)點。
附圖為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結構圖圖中1、閥體。2、密封環(huán)套,3、密封墊。4、閥桿,5、O型密封圈,6、閥蓋,7、手動啟閉螺母,8、彈簧卡圈,9、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附圖所示的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是,設置一個有傾斜角的控制口的三通閥體(1),順閥體(1)控制口插裝一個閥桿(4),在閥桿(4)底端套裝一個密封墊(3),密封環(huán)套(2)連接于閥體出水口,在閥桿(4)中段套制O形密封圈(5),將閥蓋(6)套制在閥桿(4)上的O形密封圈(5))上,閥蓋(6)與閥體(1)連接在一起,手動啟閉螺母(7)套制在閥蓋(6)上,彈簧卡圈(8)將閥桿(4)與手動啟閉螺母(7)連接在一起,將封蓋(9)蓋在手動啟閉螺母(7)上,封住彈簧卡圈(8)與閥桿(4)。本實用新型適應于一般閥門制造企業(yè)生產。
權利要求1.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的結構包括有閥體(1),閥桿(4),閥蓋(6)組成,其特征在于閥體(1)設置為一個有傾斜角的控制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其特征在于順閥體(1)控制口插裝一個閥桿(4),在閥桿(4)底端套裝一個密封墊(3),密封環(huán)套(2),連接于閥體出水口,在閥桿(4)中段套制0形密封圈(5)。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其特征在于將閥蓋(6)套制在閥桿(4)上的O形密封圈(5)上。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其特征在于手動啟閉螺母(7)套制在閥蓋(6)上,彈簧卡圈(8)將閥桿(4)與手動啟閉螺母(7)連接在一起。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其特征在于將封蓋(9)蓋在手動啟閉螺母(7)上,封住彈簧卡圈(8)與閥桿(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活塞式反向塑料截止閥,其特征是由包括有閥體(1),閥桿(4),閥蓋(6)組成,閥體(1)設置為一個有傾斜角的控制口,順閥體(1)控制口插裝一個閥桿(4),在閥桿(4)底端套裝一個密封墊(3),密封環(huán)套(2)連接于閥體出水口,在閥桿(4)中段套制O形密封圈(5),將閥蓋(6)套制在閥桿(4)上的O形密封圈(5)上,閥蓋(6)與閥體(1)連接,手動啟閉螺母(7)套制在閥蓋(6)上,彈簧卡圈(8)將閥桿(4)與手動啟閉螺母(7)連接在一起,將閥封蓋(9)蓋在手動啟閉螺母(7)上,封住彈簧卡圈(8)與閥桿(4),本實用新型具有既能防止閥門銹蝕,又可使閥門成本降低,啟閉靈活,效果好的優(yōu)點,特別適應于自來水管路使用。
文檔編號F16K1/00GK2864247SQ20052011790
公開日2007年1月31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8日
發(fā)明者杜汝益 申請人:杜汝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