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腦針織橫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腦針織橫機的新型雙生克三角裝置。
背景技術:
橫機在編織衣片的過程中,成圈和移圈是衣片不可或缺的編織要求。當織針上升運動時,由于織針針桿相對線圈的摩擦及紗線自有的彈性,線圈隨織針上浮,影響成圈工藝的順利進行。而要使線圈與織針的配合適當,除牽拉裝置的作用外,還要借助沉降片對線圈的按壓,而對沉降片直接作用的就是生克三角裝置。
目前一般的生克三角裝置,如粗針機器上的生克三角裝置多采用左右移動壓沉降片的工作方式,細針機器多采用上下移動壓沉降片的工作方式。而細針機器上的生克三角裝置由于其上下滑動的特點,經(jīng)實際生產(chǎn)應用的檢驗,存在缺陷:1)由于生產(chǎn)需要關閉生克三角時,推針三角便不參加工作,沉降片不壓線圈,線圈不受壓會導致織物上浮或線圈被運動的織針帶起來爛掉,影響移圈和成圈工藝;2)生克三角工作時,由于推針三角壓沉降片的位置固定,沉降片強行按壓線圈,容易壓破線圈,影響布片整體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腦針織橫機的新型雙生克三角裝置,其具有在沉降片不壓線圈時,也能也能編織出優(yōu)良的衣片,而在沉降片強行按壓線圈時,不會產(chǎn)生壓斷線圈的現(xiàn)象,所編織緊密度的衣片大大降低了次品的產(chǎn)生,提高了編織物的品質(zhì)的特點。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電腦針織橫機的新型雙生克三角裝置,包括母板,母板上端對稱設有兩組推針三角組,母板下端連接有由螺釘固定安裝在機頭編織三角裝置上端的馬達固定座,所述馬達固定座內(nèi)安裝有步進馬達,步進馬達輸出端設有聯(lián)動組件,聯(lián)動組件與母板之間通過推針連桿固定連接,所述母板與推針三角組之間通過引導塊與連接塊固定;所述引導塊位于推針三角組和連接塊之間,所述推針連桿與連接塊之間設有連接在連接塊上的軸承,所述推針三角組與母板之間設有彈簧。
其中,每組推針三角組包括兩個并列設置于所述母板上的推針三角,所述推針三角的兩端分別開設有初段喇叭型軌道和末段喇叭型軌道,推針三角的中部開設有與初段喇叭型軌道和末段喇叭型軌道相通的平行軌道。
其中,所述推針連桿下端設有與所述軸承配合滑動的傾斜段和平行段。
其中,所述聯(lián)動組件包括與步進馬達的輸出軸連接的主動齒輪、與所述推針連桿固定連接的齒排、設于所述馬達固定座上并同時與主動齒輪和齒排嚙合的扇形齒輪。
其中,所述母板下端對應所述推針三角組設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開設有凹槽,所述推針連桿被支架壓裝在定位座的凹槽中。
其中,所述推針連桿下表面與母板之間由固定在母板上的墊片支撐。
其中,所述母板的一端設有彈簧座板,所述彈簧設于推針三角組與彈簧座板之間。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包括母板,母板上端對稱設有兩組推針三角組,母板下端連接有由螺釘固定安裝在機頭編織三角裝置上端的馬達固定座,所述馬達固定座內(nèi)安裝有步進馬達,步進馬達輸出端設有聯(lián)動組件,聯(lián)動組件與母板之間通過推針連桿固定連接,所述母板與推針三角組之間通過引導塊與連接塊固定;所述引導塊位于推針三角組和連接塊之間,所述推針連桿與連接塊之間設有連接在連接塊上的軸承,所述推針三角組與母板之間設有彈簧,在脫圈和翻針的時,能根據(jù)線圈的大小即編織密度的松緊,進行適度的按壓,能使線圈與織針的配合達到最優(yōu)的狀態(tài),即使在沒有任何牽拉裝置的情況下,也能編織出優(yōu)良的衣片;當推針三角工作時,由于彈簧的緩沖作用,使得沉降片由強行按壓線圈變成柔性按壓線圈,不會產(chǎn)生壓斷線圈的現(xiàn)象,所編織緊密度的衣片大大降低了次品的產(chǎn)生,提高了編織物的品質(zh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圖3是圖2中a-a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后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電腦針織橫機的新型雙生克三角裝置,包括母板3,母板3上端對稱設有兩組推針三角組,母板3下端連接有由螺釘固定安裝在機頭編織三角裝置上端的馬達固定座7,所述馬達固定座7內(nèi)安裝有步進馬達6,步進馬達6輸出端設有聯(lián)動組件,聯(lián)動組件與母板3之間通過推針連桿5固定連接,所述母板3與推針三角組之間通過引導塊13與連接塊固定;所述引導塊13位于推針三角組和連接塊之間,所述推針連桿5與連接塊之間設有連接在連接塊上的軸承16,所述推針三角組與母板3之間設有彈簧4,在脫圈和翻針的時,能根據(jù)線圈的大小即編織密度的松緊,進行適度的按壓,能使線圈與織針的配合達到最優(yōu)的狀態(tài),即使在沒有任何牽拉裝置的情況下,也能編織出優(yōu)良的衣片;當推針三角1工作時,由于彈簧4的緩沖作用,使得沉降片由強行按壓線圈變成柔性按壓線圈,不會產(chǎn)生壓斷線圈的現(xiàn)象,所編織緊密度的衣片大大降低了次品的產(chǎn)生,提高了編織物的品質(zhì)。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每組推針三角組包括兩個并列設置于所述母板3上的推針三角1,所述推針三角1的兩端分別開設有初段喇叭型軌道和末段喇叭型軌道,推針三角1的中部開設有與初段喇叭型軌道和末段喇叭型軌道相通的平行軌道,當機頭運行時,小針床上的沉降片進入第一個推針三角1的初段喇叭型軌道19,由于初段喇叭型軌道19使沉降片被向上抬起,線圈也逐漸受壓,直到沉降片被抬到最高位進入第一個推針三角1的平行軌道20;此后沉降片一直壓線圈,在此過程中,由于彈簧4的彈力作用,使得沉降片壓線圈由強行按壓變?yōu)槿嵝园磯?,這樣用柔力就不會將線圈壓斷,此時織針處于上升退圈階段;當機頭繼續(xù)運行時,沉降片脫離平行軌道20,進入由推針三角1的末段喇叭型軌道21,在末段喇叭型軌21道的軌跡中沉降片不再受壓。機頭接著沿方向運行,織針下降完成脫圈、成圈,沉降片進入第二個推針三角1形成的初段喇叭型軌道19,在此過程中,沉降片不受壓,在初段喇叭型軌道19的后一半軌跡中,第二個推針三角1利用其喇叭型軌道的設計,能幫助沉降片順利的進入第二個推針三角1平行軌道復位,沉降片復位后,本發(fā)明的工作完成。
當機頭沿相反方向運行時,本發(fā)明壓沉降片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故不再贅述。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推針連桿5下端設有與所述軸承16配合滑動的傾斜段17和平行段18,所述聯(lián)動組件包括與步進馬達6的輸出軸連接的主動齒輪8、與所述推針連桿5固定連接的齒排10、設于所述馬達固定座7上并同時與主動齒輪8和齒排10嚙合的扇形齒輪9,所述母板3下端對應所述推針三角組設有定位座14,所述定位座14開設有凹槽,所述推針連桿5被支架12壓裝在定位座14的凹槽中,所述推針連桿5下表面與母板3之間由固定在母板3上的墊片2支撐,所述母板3的一端設有彈簧座板15,所述彈簧4設于推針三角組與彈簧座板15之間,當機頭運行時,固定在馬達固定座7下的步進電機轉動,帶動聯(lián)動連接在步進電機上的主動齒輪8同步轉動,主動齒輪8帶動扇形齒輪9轉動,扇形齒輪9帶動與其水平嚙合的齒排10向左移動,從而帶動與齒排10固定連接的推針連桿5向左運行一定距離;推針連桿5帶動推針三角1上下滑動,推針三角1安裝在母板3上,在此過程中,固定推針三角1的連接塊11上的軸承16借助推針連桿5向左移動的同時,軸承16沿推針連桿5外部軌道的下表面運行到傾斜段17,從而帶動推針三角1向上滑動到壓沉降片的工作位置;而固定推針三角1的連接塊11上的軸承16借助推針連桿5向左移動的同時,軸承16沿推針連桿5外部軌道的下表面運行到平行段18,從而帶動推針三角1向下滑動到不壓沉降片的工作位置。此時,彈簧4都處于壓縮狀態(tài),由于彈簧4的彈力作用,保證推針三角1保持在工作位置,使其對沉降片柔性按壓,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
以上內(nèi)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nèi)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