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矩形片材堆的供料裝置,更加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矩形片材堆的智能供料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矩形片材堆(例如長方形鐵片堆或正方形鐵片堆)的供料裝置,一般包括機架、四根直角限位桿和至少兩片托板,上述四根直角限位桿分別豎直地固定安裝在機架上,上述四根直角限位桿之間構成一個容納矩形片材堆的空間,上述四根直角限位桿分別包裹在矩形片材堆的四個角上;上述托板水平地固定安裝在機架上,上述托板位于相鄰兩根直角限位桿之間,上述托板位于矩形片材堆最下面矩形片材堆邊緣的下面。
當矩形片材堆放置在現(xiàn)有供料裝置內時,由于矩形片材堆最下面矩形片材堆的邊緣位于托板上,所以,矩形片材堆能夠放置在機架上;又由于矩形片材堆的四個角分別由四根直角限位桿包裹,矩形片材堆被限定在四根直角限位桿構成的容納空間內,所以,現(xiàn)有的供料裝置能夠防止矩形片材堆發(fā)生偏移,從而使矩形片材堆整齊地放置在現(xiàn)有的供料裝置內,以供加工時使用。
但是,由于現(xiàn)有供料裝置的直角限位桿和托板是固定安裝在機架上,所以,現(xiàn)有的供料裝置只能存放一種尺寸的矩形片材,以供加工時使用;而現(xiàn)有矩形片材的加工,例如,成圓制罐加工,一般要根據(jù)實際的需要,采用不同尺寸的矩形片材,制作成不同尺寸的包裝罐,以適應不同的包裝需求,因此,現(xiàn)有的供料裝置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制罐行業(yè)的發(fā)展需求。
為了滿足目前制罐行業(yè)的發(fā)展需求,設計出一種能夠存放不同尺寸矩形片材以供加工時使用的智能供料裝置,這已經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供料裝置,這種智能供料裝置能夠存放不同尺寸矩形片材以供加工時使用,從而滿足目前制罐行業(yè)的發(fā)展需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能供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縱向開合機構、橫向開合機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第一、第二托板、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和控制器;
上述縱向開合機構設在機架上;
上述橫向開合機構可縱向開合地設在縱向開合機構上;
上述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分別可縱向滑動地設在縱向開合機構上,上述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相互縱向開合配合;
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分別可橫向滑動地設在橫向開合機構上,上述第三直角限位桿可相對于第二直角限位桿橫向開合配合,上述第四直角限位桿可相對于第一直角限位桿橫向開合配合;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分別通過橫向開合機構可縱向滑動地設在縱向開合機構上,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相互縱向開合配合;
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之間構成一個可調整尺寸大小的容納空間;
上述第一托板固定設在機架上,上述第一托板的上表面與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的縱向直角邊的下端面滑動配合,上述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的橫向直角邊具有向下延伸部,上述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其延伸部的內側面與第一托板的內側面限位配合;
上述第二托板固定設在橫向開合機構上,上述第二托板的上表面與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的縱向直角邊的下端面滑動配合,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的橫向直角邊具有向下延伸部,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其延伸部的內側面與第二托板的內側面限位配合;
上述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安裝在縱向開合機構上,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安裝在橫向開合機構上;上述控制器固定安裝在機架上;上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電連接,上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縱向開合機構電連接;上述控制器的另一個信號輸入端與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電連接,上述控制器的另一個信號輸出端與橫向開合機構電連接。
存放矩形片材堆時,首先,使縱向開合機構和橫向開合機構合攏,并對控制器進行清零處理,此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合攏,第一、第二托板合并;
然后,將要存放的矩形片材的尺寸輸入到控制器內,從而在控制器內形成預先設定的縱向位移增量和預先設定的橫向位移增量;
接著,控制器輸送一個縱向分開信號給縱向開合機構,使縱向開合機構驅動第一直角限位桿與第二直角限位桿、第三直角限位桿與第四直角限位桿同步地相互地縱向分開;與此同時,控制器輸送一個橫向分開信號給橫向開合機構,使橫向開合機構驅動第三直角限位桿和第四直角限位桿分別相對于第二直角限位桿和第一直角限位桿同步地橫向分開;
在第一直角限位桿與第二直角限位桿、第三直角限位桿與第四直角限位桿同步地相互縱向分開的過程中,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檢測出縱向位移增量,并將檢測到的縱向位移增量輸送給控制器,控制器收到檢測到的縱向位移增量后,將其與預先設定的縱向位移增量相比較,當檢測到的縱向位移增量與預先設定的縱向位移增量相等時,控制器輸出一個縱向驅動停止信號給縱向開合機構,使縱向開合機構停止驅動;
與此同時,在第三直角限位桿和第四直角限位桿分別相對于第二直角限位桿和第一直角限位桿同步地橫向分開的過程中,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檢測出橫向位移增量,并將檢測到的橫向位移增量輸送給控制器,控制器收到檢測到的橫向位移增量后,將其與預先設定的橫向位移增量相比較,當檢測到的橫向位移增量與預先設定的橫向位移增量相等時,控制器輸出一個橫向驅動停止信號給橫向開合機構,使橫向開合機構停止驅動;這樣便現(xiàn)實了自動調整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構成的容納空間的尺寸大??;
因此,本智能供料裝置能夠存放不同尺寸矩形片材以供加工時使用,從而滿足目前制罐行業(yè)的發(fā)展需求。
同時,本智能供料裝置也實現(xiàn)了數(shù)字化操作,提高了調節(jié)的精度。
作為本發(fā)明中的縱向開合機構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
所述縱向開合機構包括第一、第二縱向導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縱向滑塊、縱向開合驅動機構、第一、第二縱向輔助滑塊、中間輔助導軌和中間輔助導軌座;
上述第一、第二縱向導軌縱向平行地固定安裝在機架上;
上述第一、第二縱向滑塊分別可縱向滑動地安裝在第一縱向導軌上,上述第一、第二縱向滑塊分別與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固定連接,第一、第二縱向滑塊分別與橫向開合機構固定連接;
上述第三、第四縱向滑塊分別可縱向滑動地安裝在第二縱向導軌上,上述第三、第四縱向滑塊分別通過橫向開合機構與第一、第二縱向滑塊傳動連接;上述第三、第四縱向滑塊分別通過橫向開合機構與第二、第一直角限位桿傳動連接;上述第三、第四縱向滑塊分別通過橫向開合機構與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傳動連接;
上述縱向開合驅動機構設在機架上,上述縱向開合驅動機構與第三縱向滑塊和第四縱向滑塊開合傳動連接;
上述第一、第二縱向輔助滑塊分別縱向固定設在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上;上述中間輔助導軌固定地安裝在中間輔助導軌座上,上述中間輔助導軌可縱向滑動地設在第一、第二縱向輔助滑塊上;上述中間輔助導軌座與第二托板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中的縱向開合驅動機構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
所述縱向開合驅動機構包括縱向開合驅動電機、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第一傳動座、第二傳動座和雙向滾珠絲桿;
上述縱向開合驅動電機固定設在機架上;
上述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分別安裝在第二縱向導軌的導軌座上,上述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分別位于第二縱向導軌的兩端上;
上述第一、第二傳動座分別固定安裝在第三、第四縱向滑塊上;
上述雙向滾珠絲桿可轉動地安裝在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上,上述雙向滾珠絲桿與縱向開合驅動電機傳動連接;上述雙向滾珠絲桿位于第二縱向導軌的上方且與第二縱向導軌平行設置,上述雙向滾珠絲桿通過第一、第二傳動座分別與第三、第四縱向滑塊雙向傳動連接。
當縱向開合驅動電機轉動時,縱向開合驅動電機驅動雙向滾珠絲桿轉動,雙向滾珠絲桿通過第一、第二傳動座分別帶動第三、第四縱向滑塊在第二縱向導軌上滑動,從而使第三、第四縱向滑塊相互縱向開合配合,第三、第四縱向滑塊分別通過橫向開合機構帶動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一起相互縱向開合配合,第三、第四縱向滑塊分別通過橫向開合機構帶動第二、第一縱向滑塊相互縱向開合配合,進而帶動第二、第一縱向滑塊上的第二、第一直角限位桿一起相互縱向開合配合。
作為本發(fā)明中的橫向開合機構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
所述橫向開合機構包括第一、第二橫向導軌、第一、第二橫向滑塊和橫向開合驅動機構;
上述第一橫向導軌的兩端分別與第二、第三縱向滑塊固定連接,上述第二橫向導軌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第四縱向滑塊固定連接,上述第一、第二橫向導軌橫向平行設置;
上述第一、第二橫向滑塊分別可橫向滑動地設在第一、第二橫向導軌上,上述第一、第二橫向滑塊分別與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固定連接;
上述橫向開合驅動機構與中間輔助導軌座與橫向傳動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中的橫向開合驅動機構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
所述橫向開合驅動機構包括橫向開合驅動電機、第三安裝座和滾珠絲桿;
上述橫向開合驅動電機和第三安裝座分別固定設在機架上;
上述滾珠絲桿可轉動地安裝在第三安裝座上,上述滾珠絲桿與橫向開合驅動電機傳動連接,上述滾珠絲桿與中間輔助導軌座橫向傳動連接。
當橫向開合驅動電機轉動時,橫向開合驅動機構驅動滾珠絲桿轉動,滾珠絲桿帶動中間輔助導軌座運動,中間輔助導軌座帶動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在第一、第二橫向導軌上橫向滑動,從而使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分別與第二、第一直角限位桿橫向開合配合。
作為本發(fā)明中的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
所述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包括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和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
上述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固定安裝在第一縱向導軌的導軌座上,上述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與第一縱向導軌平行設置;
上述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固定設在第一縱向滑塊上,上述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與控制器的一個信號輸入端電連接,上述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與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感應配合;
上述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固定設在第二縱向滑塊上,上述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與控制器的另一個信號輸入端電連接,上述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與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感應配合。
在第一直角限位桿與第二直角限位桿、第三直角限位桿與第四直角限位桿同步地相互縱向分開的過程中,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和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檢測出縱向位移增量,并將檢測到的縱向位移增量輸送給控制器。
作為本發(fā)明中的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
所述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包括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和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
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固定安裝在第二橫向導軌的導軌座上,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與第二橫向導軌平行設置;
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固定設在第二橫向滑塊上,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與控制器的一個信號輸入端電連接,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與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感應配合。
在第三直角限位桿和第四直角限位桿分別相對于第二直角限位桿和第一直角限位桿同步地橫向分開的過程中,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的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檢測出橫向位移增量,并將檢測到的橫向位移增量輸送給控制器。
作為本發(fā)明中的控制器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
所述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
上述雙向滾珠絲桿、滾珠絲桿、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和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等均為現(xiàn)有技術。
本發(fā)明對照現(xiàn)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智能供料裝置包括機架、縱向開合機構、橫向開合機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第一、第二托板、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和控制器;上述縱向開合機構設在機架上;上述橫向開合機構可縱向開合地設在縱向開合機構上;上述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分別可縱向滑動地設在縱向開合機構上,上述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相互縱向開合配合;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分別可橫向滑動地設在橫向開合機構上,上述第三直角限位桿可相對于第二直角限位桿橫向開合配合,上述第四直角限位桿可相對于第一直角限位桿橫向開合配合;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分別通過橫向開合機構可縱向滑動地設在縱向開合機構上,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相互縱向開合配合;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之間構成一個可調整尺寸大小的容納空間;上述第一托板固定設在機架上,上述第一托板的上表面與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的縱向直角邊的下端面滑動配合,上述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的橫向直角邊具有向下延伸部,上述第一、第二直角限位桿其延伸部的內側面與第一托板的內側面限位配合;上述第二托板固定設在橫向開合機構上,上述第二托板的上表面與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的縱向直角邊的下端面滑動配合,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的橫向直角邊具有向下延伸部,上述第三、第四直角限位桿其延伸部的內側面與第二托板的內側面限位配合;上述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安裝在縱向開合機構上,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安裝在橫向開合機構上;上述控制器固定安裝在機架上;上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電連接,上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縱向開合機構電連接;上述控制器的另一個信號輸入端與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電連接,上述控制器的另一個信號輸出端與橫向開合機構電連接;
所以,本智能供料裝置能夠存放不同尺寸矩形片材以供加工時使用,從而滿足目前制罐行業(yè)的發(fā)展需求。
同時,本智能供料裝置也實現(xiàn)了數(shù)字化操作,提高了調節(jié)的精度。
另外,本智能供料裝置還具有結構合理、設計新穎、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操作簡單、安裝和維護方便、易于推廣等優(yōu)點。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在另一種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智能供料裝置,包括機架1、縱向開合機構2、橫向開合機構3、第一直角限位桿41、第二直角限位桿42、第三直角限位桿43、第四直角限位桿44、第一托板51、第二托板52、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6、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7和控制器8。
上述縱向開合機構2包括第一縱向導軌201、第二縱向導軌202、第一縱向滑塊21、第二縱向滑塊22、第三縱向滑塊23、第四縱向滑塊24、縱向開合驅動機構25、第一縱向輔助滑塊26、第二縱向輔助滑塊27、中間輔助導軌28和中間輔助導軌座29;
上述第一縱向導軌201和第二縱向導軌202分別縱向平行地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
上述第一縱向滑塊21和第二縱向滑塊22分別可縱向滑動地安裝在第一縱向導軌201上,上述第一縱向滑塊21和第二縱向滑塊22相互縱向開合配合;
上述第三縱向滑塊23、第四縱向滑塊24分別可縱向滑動地安裝在第二縱向導軌202上,上述第三縱向滑塊23和第四縱向滑塊24相互縱向開合配合;
上述縱向開合驅動機構25包括縱向開合驅動電機250、第一安裝座251、第二安裝座252、第一傳動座253、第二傳動座254和雙向滾珠絲桿255;
上述縱向開合驅動電機250固定設在機架1上;
上述第一安裝座251和第二安裝座252分別安裝在第二縱向導軌202的導軌座2020上,上述第一安裝座251和第二安裝座252分別位于第二縱向導軌202的兩端上;
上述第一傳動座253、第二傳動座254分別固定安裝在第三縱向滑塊23、第四縱向滑塊24上;
上述雙向滾珠絲桿255可轉動地安裝在第一安裝座251和第二安裝座252上,上述雙向滾珠絲桿255與縱向開合驅動電機250傳動連接;上述雙向滾珠絲桿255位于第二縱向導軌202的上方且與第二縱向導軌202平行設置,上述雙向滾珠絲桿255通過第一傳動座253、第二傳動座254分別與第三縱向滑塊23、第四縱向滑塊24雙向傳動連接。
上述橫向開合機構3包括第一橫向導軌31、第二橫向導軌32、第一橫向滑塊33、第二橫向滑塊34和橫向開合驅動機構35;
上述第一橫向導軌31的兩端分別與第二縱向滑塊22、第三縱向滑塊23固定連接,上述第二橫向導軌3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縱向滑塊21、第四縱向滑塊24固定連接,上述第一橫向導軌31、第二橫向導軌橫32向平行設置;
上述第一橫向滑塊33、第二橫向滑塊34分別可橫向滑動地設在第一橫向導軌31、第二橫向導軌32上;
上述第一直角限位桿41、第二直角限位桿42分別固定安裝在第一縱向滑塊21和第二縱向滑塊22上,上述第一直角限位桿41和第二直角限位桿42相互縱向開合配合;
上述第三直角限位桿43和第四直角限位桿44分別固定安裝在第一橫向滑塊33和第二橫向滑塊34上,上述第三直角限位桿43和第四直角限位桿44相互縱向開合配合;上述第三直角限位桿43通過第一橫向導軌31和第一橫向滑塊33可相對于第二直角限位桿42橫向開合配合,上述第四直角限位桿44通過第二橫向導軌32和第二橫向滑塊34可相對于第一直角限位桿41橫向開合配合;
上述第一直角限位桿41、第二直角限位桿42、第三直角限位桿43和第四直角限位桿44之間構成一個可調整尺寸大小的容納空間40。
上述第一縱向輔助滑塊26、第二縱向輔助滑塊27分別縱向固定設在第三直角限位桿43、第四直角限位桿44上;上述中間輔助導軌28固定地安裝在中間輔助導軌座29上,上述中間輔助導軌28可縱向滑動地設在第一縱向輔助滑塊26、第二縱向輔助滑塊27上。
上述橫向開合驅動機構35包括橫向開合驅動電機350、第三安裝座351和滾珠絲桿352;
上述橫向開合驅動電機350和第三安裝座351分別固定設在機架1上;
上述滾珠絲桿352可轉動地安裝在第三安裝座351上,上述滾珠絲桿352與橫向開合驅動電機350傳動連接,上述滾珠絲桿352與中間輔助導軌座29橫向傳動連接。
上述第一托板51固定設在機架1上,上述第一托板51的上表面與第一直角限位桿41的縱向直角411邊的下端面4110滑動配合,上述第一托板51的上表面與第二直角限位桿42的縱向直角邊421的下端面4210滑動配合;上述第一直角限位桿41的橫向直角邊412具有向下延伸部,上述第二直角限位桿42的橫向直角邊422具有向下延伸部,上述第一直角限位桿41其延伸部的內側面、第二直角限位桿42其延伸部的內側面與第一托板51的內側面限位配合;
上述第二托板52固定設在橫向開合機構3的中間輔助導軌座29上,上述第二托板52的上表面與第三直角限位桿43的縱向直角邊431的下端面4310滑動配合,上述第二托板52的上表面與第四直角限位44桿的縱向直角邊441的下端面4410滑動配合,上述第三直角限位桿43的橫向直角邊432具有向下延伸部4320,上述第四直角限位桿44的橫向直角邊442具有向下延伸部4420,上述第三直角限位桿43其延伸部4320的內側面、第四直角限位桿44其延伸部4420的內側面與第二托板52的內側面限位配合。
上述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6包括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60、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1和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2;
上述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60固定安裝在第一縱向導軌201的導軌座2010上,上述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60與第一縱向導軌201平行設置;
上述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1固定設在第一縱向滑塊21上,上述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1與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60感應配合;
上述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2固定設在第二縱向滑塊22上,上述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2與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60感應配合。
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7包括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70和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71;
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70固定安裝在第二橫向導軌32的導軌座320上,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70與第二橫向導軌32平行設置;
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71固定設在第二橫向滑塊34上,上述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71與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70感應配合。
上述控制器8采用PLC控制器,上述控制器8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上述控制器8的信號輸入端與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6的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1和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2電連接,上述控制器8的信號輸出端與縱向開合機構2的縱向開合驅動電機250電連接;上述控制器8的另一個信號輸入端與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7的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71電連接,上述控制器8的另一個信號輸出端與橫向開合機構3的橫向開合驅動電機350電連接。
上述雙向滾珠絲桿255、滾珠絲桿352、縱向位移增量比例尺60、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1、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2、橫向位移增量比例尺70和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71等均為現(xiàn)有技術。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優(yōu)選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及相關工作原理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
如圖1和圖2所示,存放矩形片材堆時,首先,使縱向開合機構2和橫向開合機構3合攏,并對控制器8進行清零處理,此時,第一直角限位桿41、第二直角限位桿42、第三直角限位桿43和第四直角限位桿44合攏,第一托板51和第二托板52合并;
然后,將要存放的矩形片材的尺寸輸入到控制器8內,從而在控制器8內形成預先設定的縱向位移增量和預先設定的橫向位移增量;
接著,控制器8輸送一個縱向分開信號給縱向開合機構2的縱向開合驅動電機250,使縱向開合驅動電機250轉動,縱向開合驅動電機250驅動雙向滾珠絲桿255轉動,雙向滾珠絲桿255通過第一傳動座253、第二傳動座254分別帶動第三縱向滑塊23、第四縱向滑塊24在第二縱向導軌202上滑動,從而使第三縱向滑塊23、第四縱向滑塊24相互縱向開合配合,第三縱向滑塊23、第四縱向滑塊24分別通過橫向開合機構3的第一橫向導軌31和第二橫向導軌32帶動第三直角限位桿43、第四直角限位桿44一起相互地縱向分開,第三縱向滑塊23、第四縱向滑塊24分別通過橫向開合機構3的第一橫向導軌31和第二橫向導軌32帶動第二縱向滑塊22、第一縱向滑塊21相互縱向開合配合,進而帶動第二縱向滑塊22、第一縱向滑塊21上的第二直角限位桿42、第一直角限位桿41一起相互地縱向分開,這樣,第一直角限位桿41與第二直角限位桿42、第三直角限位桿43與第四直角限位桿44便同步地相互地縱向分開;
與此同時,控制器8輸送一個橫向分開信號給橫向開合機構3的橫向開合驅動電機350,使橫向開合驅動電機350轉動,橫向開合驅動機構350驅動滾珠絲桿352轉動,滾珠絲桿352帶動中間輔助導軌座29運動,中間輔助導軌座29帶動第三直角限位桿43、第四直角限位桿44在第一橫向導軌31、第二橫向導軌上32橫向滑動,從而使第三直角限位桿43和第四直角限位桿44分別相對于第二直角限位桿42和第一直角限位桿41同步地橫向分開;
在第一直角限位桿41與第二直角限位桿42、第三直角限位桿43與第四直角限位桿44同步地相互地縱向分開的過程中,縱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6的第一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1和第二縱向位移增量感應頭62檢測出縱向位移增量,并將檢測到的縱向位移增量輸送給控制器8,控制器8收到檢測到的縱向位移增量后,將其與預先設定的縱向位移增量相比較,當檢測到的縱向位移增量與預先設定的縱向位移增量相等時,控制器8輸出一個縱向驅動停止信號給縱向開合驅動電機250,使縱向開合驅動電機250停止轉動;
與此同時,在第三直角限位桿43和第四直角限位桿44分別相對于第二直角限位桿42和第一直角限位桿41同步地橫向分開的過程中,橫向位移增量檢測機構7的橫向位移增量感應頭71檢測出橫向位移增量,并將檢測到的橫向位移增量輸送給控制器8,控制器8收到檢測到的橫向位移增量后,將其與預先設定的橫向位移增量相比較,當檢測到的橫向位移增量與預先設定的橫向位移增量相等時,控制器8輸出一個橫向驅動停止信號給橫向開合驅動電機350,使橫向開合驅動電機350停止轉動;
這樣便現(xiàn)實了自動調整由第一直角限位桿41、第二直角限位桿42、第三直角限位桿43、第四直角限位桿44構成的容納空間40的尺寸大小,例如,從圖1中的容納空間40大小轉變?yōu)閳D2中的容納空間40大小,因此,本智能供料裝置能夠存放不同尺寸矩形片材以供加工時使用,從而滿足目前制罐行業(yè)的發(fā)展需求。同時,本智能供料裝置也實現(xiàn)了數(shù)字化操作,提高了調節(jié)的精度。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的內容只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因此,凡是依照本發(fā)明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所做出的各種各樣的等同變換,均被本發(fā)明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