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性軸承座表面研磨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軸承座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可調性軸承座表面研磨設備。
【背景技術】
[0002]軸承座是用于固定各式軸承的安裝構件,在軸承座的加工過程中需要對軸承座表面進行研磨,傳統(tǒng)的研磨方式是將單個軸承座放置指定夾具,啟動研磨機,研磨完成后停機取出成品,這樣的加工方式在加工大批量軸承座時耗時較長且需要工作人員較大,大大提高了人工及時間成本,而且當被加工軸承座小于指定夾具額定長度時可通過填充間隙進行加工,但加工軸承座大于指定夾具額定長度時則需要重新生成夾具,浪費人工與時間。
【發(fā)明內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增加可加工范圍的可調性軸承座表面研磨設備。
[0004]1、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臺、主轉盤、主轉盤旋轉機構、軸承座固定裝置、研磨盤、研磨盤旋轉機構、研磨盤移位機構,所述的主轉盤旋轉機構固定設置于工作臺并驅動主轉盤水平轉動于工作臺,所述的研磨盤移位機構固定設置于工作臺驅動研磨盤及研磨盤旋轉機構靠近及遠離主轉盤,所述的工作臺在主轉盤移動轉動軌跡上設置有與研磨盤位置相對應的加工位及遠離研磨盤的換料位,所述的主轉盤上端面設置有兩組以上用于放置軸承座的軸承座固定裝置,其中一個所述的軸承座固定裝置轉動至加工位時研磨盤對該軸承座固定裝置上的軸承座進行加工,其中一個所述的軸承座固定裝置轉動至換料位時工作人員對該軸承座固定裝置上的軸承座進行更換,所述的軸承座固定裝置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關于主轉盤某一直徑對稱設置,其中一個所述的軸承座固定裝置與加工位位置相對應時另一個軸承座固定裝置與換料位位置相對應,各所述的軸承座固定裝置包括兩個軸承座固定機構,各所述的軸承座固定機構上分別用于放置一個被加工的軸承座,兩個所述的軸承座固定機構上的軸承座呈平行設置,所述的軸承座固定機構包括頂料氣缸、頂料塊、支撐塊及配合塊,所述的支撐塊固定于主轉盤并位于被加工軸承座下方,該支撐塊上方設置有與軸承座形狀相適配的支撐槽,所述的頂料氣缸和配合塊固定于主轉盤并位于被加工軸承座的兩端,所述的頂料氣缸朝向配合塊驅動頂料塊抵配于相對應的軸承座的側壁,所述的配合塊上設置有阻擋于頂料氣缸推送方向上的限位壁,所述的限位壁底部與主轉盤上端面相貼合,所述的配合塊沿遠離頂料氣缸的方向上轉動設置有調節(jié)螺栓,該調節(jié)螺栓穿過限位壁并與限位壁螺紋配合。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研磨盤移位機構驅動研磨盤及研磨盤旋轉機構靠近及遠離主轉盤,實現(xiàn)研磨盤能夠不停機的連續(xù)研磨加工軸承座,而主轉盤作為傳送被加工軸承座的傳送構件,對未加工的軸承座傳送至加工位進行研磨,再將研磨完畢的軸承座傳送至換料位取出,構成加工的循環(huán),相對其他軌跡的傳送方式,圓形軌跡的傳輸在短時間內即可遠離加工位,縮短加工位與換料位之間的傳輸時間,兩個軸承座固定裝置使兩則距離較為恰當,給換料和加工預留較大空間,當研磨盤對其中一個固定裝置上的軸承座進行加工時工作人員對另一個固定裝置上的加工完成的軸承座進行換料,充分利用研磨時間,進一步增加加工效率,相平行的兩個軸承座固定機構合理利用工作人員雙手同時工作的特點,在相同的操作時間內雙手可同時取出并放置兩個軸承座,進一步增加加工效率,將待加工的軸承座放置于支撐塊上,頂料氣缸驅動頂料塊移動與軸承座相抵的同時推動軸承座,直至軸承座與限位壁相抵構成軸承座的固定,支撐塊上設置與軸承座形狀相適配的支撐槽增加軸承座的放置穩(wěn)定性,頂料過程中自動適應不同長度的軸承座使所適用軸承座的范圍廣,而調節(jié)螺栓的旋轉可增加頂料氣缸與限位壁之間的間距,避免由于軸承座尺寸過長無法安裝加工,而側壁底部與主轉盤下端面相貼合也避免器隨調節(jié)螺栓旋轉。
[0006]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工作臺上設置有保護罩,該保護罩內設置有安裝腔,所述的保護罩上設置有供部分主轉盤伸出的操作口,所述的工作臺的加工位位于安裝腔內,所述的工作臺的換料位位于安裝腔外。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研磨時會產生塵肩及噪音,由保護罩進行隔離,對工作人員進行保護,而操作口則便于主轉盤的軸承座固定裝置旋轉至保護罩外,便于工作人員更換加工完成的軸承座。
[0008]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研磨盤旋轉機構包括研磨盤安裝座及研磨盤電機,所述的研磨盤電機固定于研磨盤安裝座驅動研磨盤旋轉,所述的研磨盤移位機構包括研磨盤豎向移動機構、研磨盤橫向移動機構及研磨盤縱向移動機構,所述的研磨盤豎向移動機構包括豎向軌道、豎向電機及豎向絲桿,所述的豎向軌道相對工作臺豎向排布,所述的研磨盤安裝座滑移于豎向軌道,所述的豎向電機固定設置于豎向軌道的端部并驅動豎向絲桿旋轉,所述的豎向絲桿沿豎向軌道設置并與研磨盤安裝座螺紋配合,所述的研磨盤縱向移動機構包括縱向軌道、縱向電機及縱向絲桿,所述的縱向軌道水平排布且一端與加工位相對應,所述的豎向軌道滑移于縱向軌道,所述的縱向電機固定設置于縱向軌道的端部并驅動縱向絲桿旋轉,所述的縱向絲桿沿縱向軌道設置并與豎向軌道螺紋配合,所述的研磨盤橫向移動機構包括橫向軌道、橫向電機及橫向絲桿,所述的橫向軌道固定于工作臺且相對縱向軌道水平垂直,所述的縱向軌道滑移于橫向軌道,所述的橫向電機固定設置于橫向軌道的端部并驅動橫向絲桿旋轉,所述的橫向絲桿沿橫向軌道設置并與縱向軌道螺紋配合。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豎向移動機構、研磨盤橫向移動機構及研磨盤縱向移動機構相配合使研磨盤能夠同時在三個維度上進行移位,快速遠離及靠近加工位,在減縮研磨盤移動所消耗的時間,且在加工不同尺寸及規(guī)格的軸承座時可以按需實時調整,進一步增加泛用性。
[0010]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工作臺位于主轉盤下方沿豎向設置有排肩料斗,該排肩料斗的上端與工作臺的加工位位置相對應,所述的主轉盤與軸承座固定裝置對應的位置沿豎向貫穿設置有排肩口。
[001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排肩口下落的塵肩由排肩料斗進行集中并統(tǒng)一處理,避免塵肩在保護罩內堆積,影響設備內因塵肩堆積影響正常工作,也避免塵肩堆積于保護罩內壁,影響工作人員觀察保護罩內工作情況。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去除保護罩的立體圖一;
圖3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去除保護罩的立體圖二;
圖4為圖3中A的放大圖;
圖5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去除保護罩的立體圖三;
圖6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中配合塊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一圖6所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調性軸承座表面研磨設備,包括工作臺1、主轉盤2、主轉盤旋轉機構、軸承座固定裝置、研磨盤3、研磨盤旋轉機構、研磨盤移位機構,主轉盤旋轉機構為減速電機22,主轉盤旋轉機構固定設置于工作臺I并驅動主轉盤2水平轉動于工作臺I,研磨盤移位機構固定設置于工作臺I驅動研磨盤3及研磨盤旋轉機構靠近及遠離主轉盤2,工作臺I在主轉盤移動轉動軌跡上設置有與研磨盤3位置相對應的加工位11及遠離研磨盤3的換料位12,主轉盤2上端面設置有兩組以上用于放置軸承座的軸承座固定裝置,其中一個軸承座固定裝置轉動至加工位11時研磨盤3對該軸承座固定裝置上的軸承座進行加工,其中一個軸承座固定裝置轉動至換料位12時工作人員對該軸承座固定裝置上的軸承座進行更換,研磨盤移位機構驅動研磨盤3及研磨盤旋轉機構靠近及遠離主轉盤2,實現(xiàn)研磨盤3能夠不停機的連續(xù)研磨加工軸承座,而主轉盤2作為傳送被加工軸承座的傳送構件,對未加工的軸承座傳送至加工位11進行研磨,再將研磨完畢的軸承座傳送至換料位12取出,構成加工的循環(huán),相對其他軌跡的傳送方式,圓形軌跡的傳輸在短時間內即可遠離加工位11,縮短加工位11與換料位12之間的傳輸時間。
[0015]軸承座固定裝置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關于主轉盤2某一直徑對稱設置,其中一個軸承座固定裝置與加工位11位置相對應時另一個軸承座固定裝置與換料位12位置相對應,兩個軸承座固定裝置使兩則距離較為恰當,給換料和加工預留較大空間,當研磨盤3對其中一個固定裝置上的軸承座進行加工時工作人員對另一個固定裝置上的加工完成的軸承座進行換料,充分利用研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