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水泥基復合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活性納米微球協(xié)同原位聚合增韌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1、水泥基材料自身為多相多組分的脆性材料,通過聚合物改性可以改善水泥基材料的脆性。傳統(tǒng)的聚合物改性方法為將膠粉或者聚合物乳液引入中水泥基材料,其能在水泥水化過程中形成聚合物薄膜,并與水化產物形成三維網絡,從而達到改善水泥基材料脆性的目的。
2、原位聚合作為新興的聚合改性方法,對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強度和韌性的提升遠高于傳統(tǒng)聚合物改性。但原位聚合對所用聚合組分有要求,單體、引發(fā)劑、交聯劑、促進劑都必須能溶解在水中或者親水,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交聯劑為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該交聯劑的優(yōu)點是能夠迅速且高效的將線性結構轉變?yōu)榱Ⅲw網絡結構,但是其本身分子鏈短且反應官能團少(n=2),無法對聚合物網絡進行有效的調控且自身有毒性,這極大的限制了在原位聚合增韌水泥基材料中的應用。因此開發(fā)新的交聯劑,對原位聚合增韌水泥基材料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同時也是極具挑戰(zhàn)的熱點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活性納米微球協(xié)同原位聚合增韌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2、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活性納米微球協(xié)同原位聚合增韌水泥基材料,該材料包括以下按質量份計各組分:80~100份水泥、1~5份活性納米微球、1~10份水溶性單體、0.1~0.5份水溶性引發(fā)劑、0.1~0.2份促進劑;
3、所述活性納米微球包括以下按質量份計各組分:80~100份油溶性單體,0.1~1份交聯劑,2~4份油溶性引發(fā)劑、40~60份助劑、10~30份分散劑、1~10份后處理劑。
4、優(yōu)選地,所述水泥的規(guī)格為325、425、525中的一種。
5、優(yōu)選地,所述水溶性單體選自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種。
6、優(yōu)選地,所述水溶性引發(fā)劑選自過硫酸銨、過硫酸鉀中的一種。
7、優(yōu)選地,所述促進劑選自四甲基乙二胺、亞硫酸鈉中的一種。
8、優(yōu)選地,所述活性納米微球中,所述分散劑為硅溶膠,所述助劑為氯化鈉,所述油溶性單體選自丙烯酸類單體、苯乙烯類單體、丙烯酸酯類單體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油溶性引發(fā)劑為過氧化二苯甲酰,所述交聯劑為二乙烯基苯,所述后處理劑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9、優(yōu)選地,所述油溶性單體包括苯乙烯、丙烯酸、丙烯丁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酸異丁酯。
10、優(yōu)選地,所述活性納米微球表面富含雙鍵、羧基和羥基。
11、本發(fā)明進一步公開了上述水泥基材料的制備方法,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2、(1)將水泥、活性納米微球以及過硫酸銨混合均勻得到a料;
13、(2)將水、四甲基乙二胺以及丙烯酰胺混合均勻得到b料,其中,水灰比為0.5;
14、(3)將b料倒入a料中,攪拌均勻,得到活性納米微球協(xié)同原位聚合增韌水泥基材料。
15、優(yōu)選地,在步驟(1)中,所述活性納米微球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將分散劑和助劑溶于水中,將油溶性單體、油溶性引發(fā)劑以及交聯劑加入其中,預先分散30~60min;將分散液加入帶有機械攪拌和冷凝管三口燒瓶中,全程攪拌速度控制為300~750r/min,控制水浴溫度,逐漸升高至60~80℃,反應8~12h后,加入后后處理劑,反應2~4h,將所得乳液過濾、烘干、磨粉,得到活性納米微球。
16、優(yōu)選地,在步驟(2)中,水灰比為0.5。
17、本發(fā)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活性納米微球協(xié)同原位聚合增韌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通過將水泥、活性納米微球以及過硫酸銨混合均勻得到a料;將水、四甲基乙二胺以及丙烯酰胺混合均勻得到b料;將b料倒入a料中,攪拌均勻,得到活性納米微球協(xié)同原位聚合增韌水泥基材料。在本發(fā)明中,活性納米微球采用懸浮聚合、經后處理制得,該活性納米微球自身結構和性質具有特殊性,其粒徑極小、含有雙鍵、羥基、羧基且具有剛性。在原位聚合開始時,活性納米微球表面含多個雙鍵,可作為化學交聯劑,使丙烯酰胺類通過原位聚合生成交聯網絡,此外活性納米微球表面富含羥基和羧基,可作為物理交聯劑,并誘導丙烯酰胺類單體在微球表面原位生成,進一步優(yōu)化聚合物結構。在聚合完成后,活性納米微球和原位生成的聚合物會形成具有剛性核層(納米微球)和柔性殼層(原位生成的聚合物)的核殼結構,核殼結構彼此之間通過原位聚合生成的線性高聚合物彼此相連,形成以核殼結構為物理和化學交聯點的三維網狀結構。此外,活性納米微球作為協(xié)同增韌的有機物,一方面作為雙交聯劑(物理交聯劑和化學交聯劑),通過強弱兩種化學作用和原位生成的聚合物協(xié)同增韌,另一方面作為結構改善介質,改善原位生成的聚合物自身結構的缺陷,形成內層為剛性核層、外層為柔性殼層的核殼結構,聚合物自身韌性明顯提升,從而實現協(xié)同增韌。
18、相比于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活性納米微球作為交聯劑和結構改善劑,協(xié)同原位聚合增韌,活性納米微球在改善交聯網絡的同時,會優(yōu)化聚合物結構,增韌效果更好,明顯提升了材料的抗折強度和壓折比。
1.一種活性納米微球協(xié)同原位聚合增韌水泥基材料,其特征在于,該材料包括以下按質量份計各組分:80~100份水泥、1~5份活性納米微球、1~10份水溶性單體、0.1~0.5份水溶性引發(fā)劑、0.1~0.2份促進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的規(guī)格為325、425、525中的一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單體選自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引發(fā)劑選自過硫酸銨、過硫酸鉀中的一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促進劑選自四甲基乙二胺、亞硫酸鈉中的一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納米微球中,所述分散劑為硅溶膠,所述助劑為氯化鈉,所述油溶性單體選自丙烯酸類單體、苯乙烯類單體、丙烯酸酯類單體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油溶性引發(fā)劑為過氧化二苯甲酰,所述交聯劑為二乙烯基苯,所述后處理劑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單體包括苯乙烯、丙烯酸、丙烯丁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酸異丁酯。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納米微球的表面含有雙鍵、羧基、羥基。
9.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水泥基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