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倒自行車后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車座、支撐桿、連接件和鎖盒,所述車座設置在連接件之上,并與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一端固定在車架上,另一端與車座為可分離式連接;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桿和兩個轉向部,所述連桿至少有兩根,分別置于車座的兩側,連桿一端固定在車座上,另一端與轉向部固定連接,轉向部上設有第二軸孔,轉向部設置在鎖盒外側;安裝有鎖盒一側的轉向部內設置彈簧,彈簧一端固定在轉向部內側,另一端伸出到轉向部外,卡在鎖盒內壁上,此時彈簧為壓縮狀態(tài);所述鎖盒上設有第一軸孔和卡槽,所述卡槽內部可以容納彈簧,后花鼓通過第一軸孔和第二軸孔將自行車后座固定在自行車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自行車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座下端對應支撐桿處設置有支撐槽,所述支撐桿可以插入到支撐槽內。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自行車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外側包裹彈簧外殼,所述外殼的頭部為球面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自行車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前端為斜面,后端為直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自行車后座,其特征在于:卡槽上端為彈性材料制成。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自行車后座,其特征在于:當后座與支撐桿接觸時,彈簧與卡槽角度為18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