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大梁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汽車的各方面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細化。
目前,面對三包期內的國家法規(guī)要求(三年六萬公里),目前的大梁組件如圖1至圖3所示,大梁上安裝5個加強板,使電場未能進入腔體,并且大梁上的兩個電泳孔,孔間距相距1500mm,漆膜未能完成達標,由于5個加強板的影響,電泳液流通速率較慢,影響上漆速率;且現(xiàn)有大梁組件的防腐蝕方法,主要是在后期,即不讓雨水進入腔體.但是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鈑金受冷,受潮后,空氣結露,自然形成了腐蝕源,反而影響電泳質量,以及防腐蝕質量。在產品防腐蝕性能上,如何提升產品內腔漆膜厚度,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突破口;在同等工藝條件下,產品結構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漆膜厚度的高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梁組件,其能夠提高電泳液的流通速率,提高上漆效果和電場強度,有效提升產品腐蝕性能、零件安全和產品使用壽命,且節(jié)約成本,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包括大梁本體、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由左至右依次固定連接于所述大梁本體中部,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前后兩側的側邊分別與所述大梁本體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大梁本體上間隔設置有至少六個電泳孔,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頂部分別設有至少兩個鈑金孔。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還可以是:
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與所述大梁本體上下間距大于等于45mm。
所述電泳孔直徑為大于等于25mm。
所述電泳孔間隔距離小于等于360mm。
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依次焊接固定于所述大梁本體中部。
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前后側邊依次焊接在所述大梁本體中部的內壁上。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包括大梁本體、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由左至右依次固定連接于所述大梁本體中部,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前后兩側的側邊分別與所述大梁本體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大梁本體上間隔設置有至少六個電泳孔,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頂部分別設有至少兩個鈑金孔。這樣,在大梁本體上設置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并且所述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兩側的側邊分別與所述大梁本體內壁固定連接,能夠有效避免加強板與大梁本體之間的間隙小或貼合的狀態(tài),而且在大梁本體上開設電泳孔、在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第三加強板頂部開設鈑金孔,可以進一步提升電泳液的進液質量及電場強度和電泳夜的流通速率。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能夠提高電泳液的流通速率,提高上漆效果和電場強度,有效提升產品腐蝕性能、零件安全和產品使用壽命,且節(jié)約成本,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大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xiàn)有技術的大梁組件的爆炸圖。
圖3是圖1中A-A的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的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的爆炸圖。
圖6是圖4中B-B的視圖。
圖號說明
1…大梁本體 2…第一加強板 3…第二加強板
4…第三加強板 5…第四加強板 6…第五加強板
7…電泳孔 8…鈑金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的圖4至圖6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請參考圖4-6,包括大梁本體1、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所述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由左至右依次固定連接于所述大梁本體1中部,所述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前后兩側的側邊分別與所述大梁本體1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大梁本體1上間隔設置有至少六個電泳孔7,所述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頂部分別設有至少兩個鈑金孔8。這樣,在大梁本體1上設置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并且所述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兩側的側邊分別與所述大梁本體1內壁固定連接,能夠有效避免加強板與大梁本體1之間的間隙小或貼合的狀態(tài),而且在大梁本體1上開設電泳孔7、在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頂部開設鈑金孔8,可以進一步提升電泳液的進液質量及電場強度和電泳夜的流通速率。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能夠提高電泳液的流通速率,提高上漆效果和電場強度,有效提升產品腐蝕性能、零件安全和產品使用壽命,且節(jié)約成本,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梁組件,請參考圖4-6,在前面描述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以是:所述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與所述大梁本體1上下間距大于等于45mm。這樣,將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與所述大梁本體1上下間距設為大于等于45mm,可以有效避免傳統(tǒng)的電泳不上漆區(qū)域,提高大梁本體1的上漆效果,并增強電場強度。還可以是:所述電泳孔7直徑大于等于25mm。當然電泳孔7直徑也可以為其他尺寸,主要以實際需求為準,只要能夠有效提升電泳漆膜厚度,對后期排液也有相應的功效即可。還可以是:所述電泳孔7間隔距離小于等于360mm。具體以實際需求為準,只要能增強電泳液的流通速率即可。還可以是:所述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依次焊接連接位于所述大梁本體1中部。這樣,所述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依次焊接連接位于所述大梁本體1中部,可以提高加強板與大梁本體1之間的間隙,同時增強電泳液的流動性。還可以是:所述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側邊依次焊接固定于所述大梁本體1中部的內壁上。這樣,通過焊接的方式將第一加強板2、第二加強板3和第三加強板4側邊依次連接在所述大梁本體1中部的內壁上,可以保證加強板與大梁本體1之間合理的間隙外,利用焊接同時也增加了加強板與大梁本體1連接強度,同時有效提升電泳液進液質量和流通速率。
上述僅對本實用新型中的幾種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但并不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中的設計精神所作出的等效變化或修飾或等比例放大或縮小等,均應認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