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垃圾吊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吊裝式垃圾壓縮車及其車廂。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內(nèi)生活垃圾的運輸都是以吊裝式垃圾壓縮車為主要工具,該吊裝式垃圾壓縮車通常由車及用于壓縮垃圾的車廂組成,其整個作業(yè)過程是:將吊裝式垃圾桶吊升至垃圾壓縮車車廂進料口的上方,打開吊裝式垃圾桶的底蓋,垃圾從所述進料口傾瀉至垃圾壓縮車車廂內(nèi)。
在上述作業(yè)過程當中,由于吊裝式垃圾桶的底蓋是向下翻開,為了保證其翻開的空間,吊裝式垃圾桶的底部必須與垃圾壓縮車車廂的頂部保持一段距離,這就導致垃圾在傾瀉時會暴露在吊裝式垃圾桶和垃圾壓縮車車廂之外,加上風力等外部因素的干擾下,部分垃圾會向四周飄散,造成二次污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吊裝式垃圾壓縮車及其車廂,在吊裝垃圾時,能夠防止垃圾四處飄散,避免垃圾二次污染。
基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吊裝式垃圾壓縮車車廂,其特征在于,包括廂體和防飄灑機構,所述廂體包括進料口,所述進料口位于所述廂體的頂部,所述防飄灑機構包括驅(qū)動單元、擋板和滑槽部件,且在所述擋板的兩端分別設置一個所述滑槽部件,兩個所述滑槽部件豎直安裝在所述進料口下方的側壁上,所述擋板與兩個所述滑槽部件相配合,所述驅(qū)動單元驅(qū)動所述擋板沿所述滑槽部件的滑槽腔向上伸出所述進料口外及向下收回至所述進料口內(nèi)。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擋板包括板身和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板身的底部,所述驅(qū)動單元和所述底座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驅(qū)動單元包括液壓油缸、液壓油箱、液壓油泵以及電磁閥,所述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箱、所述液壓油泵以及所述電磁閥通過油管連接成閉合回路,且所述液壓油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底座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驅(qū)動單元包括氣缸、儲氣瓶、氣泵以及電磁閥,所述氣缸、所述儲氣瓶、所述氣泵以及所述電磁閥通過氣管連接成閉合回路,且所述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底座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電磁閥為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所述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包括上升位、下降位以及靜止位。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滑槽部件為u型滑槽,兩個所述u型滑槽的u型開口相對設置,所述底座為橫截面呈正方形的長條,所述底座的兩端設置在兩個所述u型滑槽的滑槽腔內(nèi)。
作為優(yōu)選方案,兩個所述u型滑槽之間的距離略小于所述進料口相應側邊的長度。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進料口為矩形,且所述進料口的一側邊安裝有上蓋,所述進料口另外三側邊的每一側邊均安裝有所述擋板和兩個所述滑槽。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吊裝式垃圾壓縮車,所述吊裝式垃圾壓縮車包括上述車廂。
實施本發(fā)明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吊裝式垃圾壓縮車車廂,在進行吊裝垃圾作業(yè)時,驅(qū)動單元驅(qū)動擋板沿滑槽的滑槽腔向上伸出進料口外,吊裝式垃圾桶的底部與廂體之間形成一個半封閉空間,防止垃圾四處飄散,避免垃圾二次污染。當垃圾吊裝完成,驅(qū)動單元驅(qū)動擋板沿滑槽的滑槽腔向下收回至進料口內(nèi),便于進料口上蓋的關閉。
本發(fā)明的吊裝式垃圾壓縮車由于包括上述車廂,則同樣能夠在吊裝垃圾時防止垃圾四處飄散,避免垃圾二次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驅(qū)動單元與擋板連接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位于上升位時,擋板伸出進料口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左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位于下降位時,擋板收回進料口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左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位于上升位時,驅(qū)動單元油路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位于下降位時,驅(qū)動單元油路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位于靜止位時,驅(qū)動單元油路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廂體,11、進料口,12、上蓋,2、吊裝式垃圾桶,21、底蓋,3、擋板,31、板身,32、底座,4、u型滑槽,5、液壓油缸,51、活塞桿,6、液壓油箱,7、液壓油泵,8、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9、油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吊裝式垃圾壓縮車,該吊裝式垃圾壓縮車包括一個車廂,該車廂包括廂體1和防飄灑機構。廂體1包括一個矩形的進料口11,進料口11位于廂體1的頂部,防飄灑機構包括驅(qū)動單元、擋板3和u型滑槽4,兩個u型滑槽4豎直安裝在進料口11下方的側壁上,其u型開口相對設置,且之間的距離略小于進料口11相應側邊的長度。擋板3包括板身31和底座32,底座32位于板身31的底部,底座32為橫截面呈正方形的長條,其兩端設置在兩個u型滑槽4的滑槽腔內(nèi)。進料口11靠近車首的一側邊安裝有上蓋12,另外三側邊的每一側邊均安裝有擋板3和兩個u型滑槽4。驅(qū)動單元包括液壓油缸5、液壓油箱6、液壓油泵7以及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8,它們之間通過油管9連接成閉合回路。液壓油缸5的活塞桿51的頂部與底座32相連接。
如圖2至圖8所示,吊裝式垃圾壓縮車進行垃圾吊裝作業(yè)時,將吊裝式垃圾桶吊升至進料口11的上方,保持一定高度,保證吊裝式垃圾桶2的底蓋21能夠正常翻開。工作人員接通電源,將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8置于上升位,此時,液壓油箱6內(nèi)的液壓油通過液壓油泵7注入到液壓油缸內(nèi)5,活塞桿51開始伸出,由于活塞桿51的頂部與底座32相連接,因此擋板3也開始沿u型滑槽4的滑槽腔向上伸出進料口11。當液壓油缸5內(nèi)注滿液壓油時,活塞桿51停止伸出,擋板3上行到最高位,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8自動回到靜止位,此時,進料口11除去安裝有上蓋12的一側,另外三側均被擋板3圍住,吊裝式垃圾桶2的底部與廂體1之間形成一個半封閉空間。接著,工作人員打開吊裝式垃圾桶2的底蓋21,垃圾通過進料口11傾瀉至廂體1內(nèi),由于擋板3的作用,垃圾不再受風力等外力的干擾而四處飄散,避免了垃圾的二次污染。垃圾傾瀉完畢后,關閉吊裝式垃圾桶2的底蓋21,工作人員將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8置于下降位,此時,液壓油缸5內(nèi)的液壓油通過液壓油泵7抽出,反向流回至液壓油箱6中,活塞桿51逐漸收縮,擋板3也開始沿u型滑槽4的滑槽腔向下收回至進料口11,當液壓油缸5內(nèi)液壓油排盡時,活塞桿51停止收縮,擋板3完全收回至進料口11內(nèi),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8再次自動回到靜止位。最后,工作人員將吊裝式垃圾桶2吊開并歸位,關閉進料口11一側的上蓋12,垃圾吊裝作業(yè)完成。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驅(qū)動單元可以用氣缸、儲氣瓶、氣泵以及氣管組成閉合回路,其達到的效果完全一致。
綜上,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吊裝式垃圾壓縮車及其車廂,所述吊裝式垃圾壓縮車包括所述車廂,所述車廂包括廂體和防飄灑機構,所述廂體包括進料口,所述進料口位于所述廂體的頂部,所述防飄灑機構包括驅(qū)動單元、擋板和滑槽部件,且在所述擋板的兩端分別設置一個所述滑槽部件,兩個所述滑槽部件豎直安裝在所述進料口下方的側壁上,所述擋板與兩個所述滑槽部件相配合。當?shù)跹b式垃圾壓縮車開始吊裝垃圾時,所述驅(qū)動單元驅(qū)動所述擋板沿所述滑槽的滑槽腔向上伸出所述進料口外,防止垃圾四處飄散,避免垃圾二次污染。當垃圾吊裝完成,所述驅(qū)動單元驅(qū)動所述擋板沿所述滑槽的滑槽腔向下收回至所述進料口內(nèi)。
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