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shù)涉及注塑模具,具體涉及一種脫模銷具、脫模機構(gòu)及模具。
背景技術(shù):
1、如圖1至圖3所示,一些產(chǎn)品內(nèi)側(cè)向扣位采用常規(guī)斜銷1’脫模,斜銷后退脫??臻g不足,斜銷1’頂出脫模時,斜銷和產(chǎn)品有動作干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將斜銷的厚度設計薄,以滿足斜銷頂出時所需要的后退距離。但是現(xiàn)有常規(guī)的斜銷在脫模時,如圖4至圖7所示,斜銷的旋轉(zhuǎn)運動與上升運動同步,其脫模運動軌跡是持續(xù)性的兩向同步運動,其運行過程有一個持續(xù)的扭力存在,所以如果常規(guī)的斜銷的厚度設計的過于單薄,斜銷移動過程中容易彎曲變形卡死,導致模具的持續(xù)產(chǎn)出率較低,產(chǎn)能效益差。同時,做薄后斜銷與斜銷孔插燒和斜銷斷損的概率太高,模具迫停維護成本太高,所以厚度設計太單薄的斜銷的可量產(chǎn)性太差。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脫模銷具、脫模機構(gòu)及模具,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斜銷在脫模時與產(chǎn)品有動作干涉和斜銷尺寸做薄后在脫模過程中容易彎曲變形卡死、斷損和與斜銷孔插燒的問題。
2、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脫模銷具,包括:
3、第一直身段,沿z向延伸;
4、第二直身段,與所述第一直身段同向延伸;
5、傾斜段,相對所述第一直身段傾斜設置,與所述z向垂直的方向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傾斜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直身段的厚度,所述傾斜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設有受迫面;所述傾斜段的兩端分別銜接所述第一直身段和所述第二直身段;
6、脫模銷具適于插接在內(nèi)模的銷槽內(nèi),脫模時,脫模銷具被豎直向上頂升,以使所述第二直身段和部分所述傾斜段伸出所述銷槽,所述傾斜段繼續(xù)上移,所述受迫面受到銷槽的槽壁的擠壓而使所述脫模銷具朝向脫模方向倒伏旋轉(zhuǎn)。
7、有益效果:此結(jié)構(gòu)的脫模銷具在使用時,脫模銷具的上部插接在內(nèi)膜的銷槽內(nèi),脫模銷具被豎直向上頂升,脫模銷具先垂直向上運動一段距離,以使第二直身段和部分傾斜段外露于銷槽,傾斜段繼續(xù)上移,受迫面受到銷槽的槽壁的擠壓而使脫模銷具朝向脫模方向倒伏旋轉(zhuǎn),脫模銷具同步上移和旋轉(zhuǎn)至最高位置實現(xiàn)產(chǎn)品內(nèi)側(cè)扣位脫模,以使脫模距離滿足側(cè)向脫模安全距離,避免干涉。傾斜段的厚度小于t1小于第一直身段的厚度t,以使傾斜段與銷槽的開口端的內(nèi)壁間隔開,受迫面受到銷槽的槽壁的擠壓而使脫模銷具朝向脫模方向倒伏旋轉(zhuǎn),傾斜段在銷槽內(nèi)旋轉(zhuǎn)。本結(jié)構(gòu)的脫模銷具的頂出運動方向幾乎都是垂直向上的,只有在最后階段進行微小角度旋轉(zhuǎn),所以本申請的脫模銷具因為頂出壓角引起的彎曲變形影響非常小。因此沿第一方向減小脫模銷具的厚度以及傾斜段的厚度時,脫模銷具仍可以滿足強度需求,可以有效防止脫模銷具移動過程中彎曲變形卡死,降低脫模銷具與銷槽插燒和斷損的概率,可以提高模具的持續(xù)產(chǎn)出率。
8、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脫模銷具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橫截面呈矩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為第二方向,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直身段、所述第二直身段和所述傾斜段的厚度相同。
9、有益效果:沿第二方向,第一直身段、第二直身段和傾斜段的厚度相同,在不影響脫模距離的前提下可以保證脫模銷具各處的強度。
10、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直身段遠離所述傾斜段的一端設有導向段,所述導向段朝向脫模銷具脫模方向的一面具有第一導回面,所述第一導回面朝向脫模銷具的脫模方向傾斜;銷槽上設有第二導回面,脫模銷具移動復位過程中,所述第一導回面沿所述第二導回面滑動,以引導所述導向段進入所述銷槽。
11、有益效果:脫模銷具移動復位過程中,第一導回面沿第二導回面滑動,以引導導向段進入銷槽,防止脫模銷具回拉過程中刮傷銷槽的口部。
12、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身段遠離所述傾斜段的一端的端面上設有避讓切角。
13、有益效果:脫模銷具旋轉(zhuǎn)過程中,避讓切角避免脫模銷具的底部端面與頂板干涉,保證脫模銷具正常旋轉(zhuǎn)脫模。
1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身段遠離所述傾斜段的一端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nèi)適于安裝銷軸。
15、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直身段的厚度為3.4mm-3.7mm,所述傾斜段的厚度為2.5mm-2.9mm;
16、和/或,所述傾斜段相對所述第一直身段的傾斜角度為2°-6°。
17、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脫模機構(gòu),包括:
18、內(nèi)模,內(nèi)部設有銷槽;
19、上述中任一項所述的脫模銷具,所述脫模銷具可滑動地設于所述銷槽內(nèi)。脫模機構(gòu)包括脫模銷具,具有與脫模銷具相同的技術(shù)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20、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銷槽的底部開口大于其上部開口,所述銷槽的槽壁包括導向面和迫伏面,所述導向面豎直延伸,所述迫伏面朝向脫模方向傾斜。
21、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導向面的頂部設有第二導回面,所述第二導回面朝向脫模方向傾斜。
22、第三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模具,包括:
23、頂板;
24、上述中任一項所述的脫模機構(gòu),所述第一直身段遠離所述傾斜段的一端可轉(zhuǎn)動地設于所述頂板上。
1.一種脫模銷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脫模銷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銷具(1)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橫截面呈矩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為第二方向,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直身段(11)、所述第二直身段(12)和所述傾斜段(13)的厚度相同。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脫模銷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身段(12)遠離所述傾斜段(13)的一端設有導向段(14),所述導向段(14)朝向脫模銷具(1)脫模方向的一面具有第一導回面(141),所述第一導回面(141)朝向脫模銷具(1)的脫模方向傾斜;銷槽(21)上設有第二導回面(213),脫模銷具(1)移動復位過程中,所述第一導回面(141)沿所述第二導回面(213)滑動,以引導所述導向段進入所述銷槽(21)。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脫模銷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身段(11)遠離所述傾斜段(13)的一端的端面上設有避讓切角(111)。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脫模銷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身段(11)遠離所述傾斜段(13)的一端設有安裝孔(112),所述安裝孔(112)內(nèi)適于安裝銷軸(6)。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脫模銷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直身段(11)的厚度為3.4mm-3.7mm,所述傾斜段(13)的厚度為2.5mm-2.9mm;
7.一種脫模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脫模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銷槽(21)的底部開口大于其上部開口,所述銷槽(21)的槽壁包括導向面(211)和迫伏面(212),所述導向面(211)豎直延伸,所述迫伏面(212)朝向脫模方向傾斜。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脫模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面(211)的頂部設有第二導回面(213),所述第二導回面(213)朝向脫模方向傾斜。
10.一種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